華文網

在外人面前,父母別再用這種“禮貌”傷害自家孩子了!

偶遇熟人,身為父母的我們,往往會希望孩子懂禮貌,就會催促孩子向陌生的叔叔阿姨打招呼。可是讓人揪心的小傢伙在幼稚園裡大大方方的,在這時卻縮到了身後,任憑怎麼說就是不吭聲。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禮貌哦!”這句話,是否你也有說過呢?又是否有把孩子拽到身前,硬讓他打招呼呢?

然而,這種看似“禮貌”的強制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卻無異於一種傷害。

【怕生,是進化所得的一種安檢機制】

對於陌生人的畏懼與害羞,

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自我保護的能力。還記得否,在六個月以後,那個小傢伙突然開始認人了,除了媽媽以外誰都不要抱。

這種焦慮在一歲半以後會逐漸淡化,但是當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孩子們還是會產生下意識的警覺,需要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判斷陌生人是否安全,再做出回饋。

既然孩子在幼稚園的回饋比較開放和大方,那麼家長就無需武斷的下定論:孩子比較內向或者不懂禮貌。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怕生這種自我保護的反應會逐步減弱,孩子也會更加開放的進入公共的社交領域。

【“沒禮貌”的評價,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被大人說“沒禮貌”的孩子,最直接的感受是羞愧和挫敗,羞愧自己不好、達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

在教育理論中,我們常建議大家換位思考。既然我們不願意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指責,那就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方式來指責孩子呢?

在外人面前數落孩子,其實起到的是滿足家長“教孩子”的責任,但似乎離“好孩子”的目標越來越遠了。

【親子遊戲,教育孩子增強社交力】

那有沒有途徑逐步改善孩子的社交性和開放性呢?

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社交親子遊戲的方式來鍛煉孩子。比如,通過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對不同的玩具打招呼。小熊你好,小兔子你好等等;又或者,在公共場合裡,引導他對服務人員打招呼,逐步緩解孩子的社交焦慮。

對於孩子怕打招呼這個問題,寶爸寶媽們,你們又有什麼心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