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中國留美學生就業白皮書:驚爆“裸歸”內幕

你知道“裸歸”嗎?其實就是只有海外學位、沒有國際實習和工作經驗的中國“海歸”。回歸自我,擺脫依賴,才能在國際職場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意識。

2017年6月13日我參加了《2017年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發佈會,從資料分析,到現場專家的趨勢解讀,可以瞭解到中國出國留學市場的新走勢。

根據教育部2016年的統計數字,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達到了空前的54萬,去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達到了34萬人,占總量的63%。

留學人員輸出的常態化,引發了市場需求的變化,

特別是家長對留學的預期明顯提高。

蔓藤教育集團發佈的《白皮書》在“對孩子畢業後打算”一欄中顯示,42%的家長希望孩子“在美國實習、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國”,同時,考慮孩子“留在美國長期發展”的比例並不高,只有15%。

從這組資料能夠看出,

家長作為中國學生出國的主要經濟資助者,其訴求已經不滿足於學位本身,轉而重視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特別是海外職場經驗的積累。

按照中國家長的邏輯,這個積累應該是淺嘗輒止的,他們更希望子女實習或工作一段時間後能回到國內,能夠看得出家長對中國就業市場的樂觀態度,儘管根據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的統計,僅2017年,中國就業市場就面臨著1,335萬就業大軍的巨大壓力,

其中應屆大學畢業生近800萬,海歸約40萬。

當然,這種“樂觀”也是相對而言,因為現實告訴我們,在美國,機會似乎更少。

《白皮書》明確指出,74%的中國留美學生沒有實習經歷,而重視實踐技能的美國社會,70%的新員工是從實習生中選拔的。也就是說,沒有實習經驗,中國學生很難拿到工作簽。

2015年獲得美國工作簽證(H1B)的中國學生只占中國在美國留學總人數的5%,約7,000人左右。

這種情況在留學英國的中國學生中也很普遍,只有海外學位、沒有國際實習和工作經驗的大量中國“裸歸”回到國內,與應屆大學畢業生爭奪工作崗位。

《白皮書》中另一組資料也讓我們對“裸歸”的前景擔憂。留學歸國人員的薪酬待遇,比想像中的還要低。月收入在10,000元人民幣以下的,

高達82%,而10,000元至30,000元之間的只有15%。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超大城市,生活成本應該高於美國的一般城市,而收入與美國人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即使按照國內的生活水準衡量,10,000元的薪水在北京也只能“呵呵”。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印度留美學生在美國工作的幾率遠遠高於中國學生,讓我更為驚訝的是,留在美國工作的印度人,大量進入跨國企業的高級管理層。

《白皮書》在比較中國人和印度人的不同境遇時,特別提到:

外部原因不是決定中國留學生能否留美的關鍵因素。如果不能具備美國職場所需的“硬技術”和“軟技能”,很難戰勝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溝通始終是企業和組織存在的基礎,如果連基礎的溝通技能都沒有,就算掌握再多的技術也很難有用武之地。

這裡面提及的“硬技術”是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知識、能力;而“軟技能”則是指情商和溝通技巧。

中國人的“硬技術”應該是有把握的。至於說“軟技能”,倒是要打幾個問號。

我在英國留學時,中國同學曾譏笑印度人古怪的、聽不懂的“大舌頭”英語,但實際上他們說的英語,英國人都聽得懂,而我們發音再清楚,卻經常得到對方遲疑、困惑的表情,總讓我們再說一遍或若干遍。可見我們的英語是不地道的,是“中國製造”的,我們憑藉英漢或漢英詞典引入腦海的單詞可能根本就經不起語境的考驗。

另外,針對留英中國學生的表現,我的一位英國同事認為,有相當一部分不具備“學術文化”素養。

他們上課一般只會看手機,不回答問題、不參與討論、不與其他國家的同學交流,課下不回復老師的電子郵件、不加入社團活動,對他們而言,留學只是一個位置的移動,而他們封閉的狀態,形成了一個個與世隔絕的孤島。

這種溝通上的問題,看來在美國也是存在的。

比上述問題更嚴重的,是中國留學生職業規劃和相關意識的缺失。從《白皮書》披露的資料看,在美國,讀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中國學生數量大體相當;而根據我在英國留學圈業內的觀察,讀研的中國學生占壓倒性多數。

在英國,一般情況下,碩士的學制只有一年,在一年內完成學位、找到工作,難度很大。而且英國的實習並不計入總成績,實際上就是兼職工作而已,沒有硬性規定。

即使有職業規劃,恐怕也很難實施。這樣,相比美國,中國學生的留在英國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在美國,學制相對寬鬆,但中國學生的職業發展意識仍然不容樂觀。

從一個小的細節來審視中國留學生就會發現,直到網路發達、諮詢透明的今天,依靠仲介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比例依然有59%。對線上資訊諳熟的年輕一代,卻更傾向于“外包”服務,無形中把自己的留學決策權也“轉包”了。

留學與國際就業(或國際職場體驗)的關聯度很高,至少從留學開始,中國學生就應該進入自我管理、自我設計的階段了。將留學與海外工作結合起來考慮,也是大勢所趨。

如果在之前的國內高中、甚至大學階段,我們的自我意識還很模糊的話,留學則是強行進入自立自強的個人定位,而職業發展也必然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回歸自我,擺脫依賴,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意識。

上一篇:高考後想留學,一定要先搞清楚英美大學的區別,否則會杯具

推薦: 高考結束了,從報志願開始,別總聽老師的話了

高考後進入什麼樣的中國大學,可能會決定未來留學方向!

高考結束後,你可能不知不覺進入留學準備期了!

印度留美學生在美國工作的幾率遠遠高於中國學生,讓我更為驚訝的是,留在美國工作的印度人,大量進入跨國企業的高級管理層。

《白皮書》在比較中國人和印度人的不同境遇時,特別提到:

外部原因不是決定中國留學生能否留美的關鍵因素。如果不能具備美國職場所需的“硬技術”和“軟技能”,很難戰勝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溝通始終是企業和組織存在的基礎,如果連基礎的溝通技能都沒有,就算掌握再多的技術也很難有用武之地。

這裡面提及的“硬技術”是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知識、能力;而“軟技能”則是指情商和溝通技巧。

中國人的“硬技術”應該是有把握的。至於說“軟技能”,倒是要打幾個問號。

我在英國留學時,中國同學曾譏笑印度人古怪的、聽不懂的“大舌頭”英語,但實際上他們說的英語,英國人都聽得懂,而我們發音再清楚,卻經常得到對方遲疑、困惑的表情,總讓我們再說一遍或若干遍。可見我們的英語是不地道的,是“中國製造”的,我們憑藉英漢或漢英詞典引入腦海的單詞可能根本就經不起語境的考驗。

另外,針對留英中國學生的表現,我的一位英國同事認為,有相當一部分不具備“學術文化”素養。

他們上課一般只會看手機,不回答問題、不參與討論、不與其他國家的同學交流,課下不回復老師的電子郵件、不加入社團活動,對他們而言,留學只是一個位置的移動,而他們封閉的狀態,形成了一個個與世隔絕的孤島。

這種溝通上的問題,看來在美國也是存在的。

比上述問題更嚴重的,是中國留學生職業規劃和相關意識的缺失。從《白皮書》披露的資料看,在美國,讀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中國學生數量大體相當;而根據我在英國留學圈業內的觀察,讀研的中國學生占壓倒性多數。

在英國,一般情況下,碩士的學制只有一年,在一年內完成學位、找到工作,難度很大。而且英國的實習並不計入總成績,實際上就是兼職工作而已,沒有硬性規定。

即使有職業規劃,恐怕也很難實施。這樣,相比美國,中國學生的留在英國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在美國,學制相對寬鬆,但中國學生的職業發展意識仍然不容樂觀。

從一個小的細節來審視中國留學生就會發現,直到網路發達、諮詢透明的今天,依靠仲介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比例依然有59%。對線上資訊諳熟的年輕一代,卻更傾向于“外包”服務,無形中把自己的留學決策權也“轉包”了。

留學與國際就業(或國際職場體驗)的關聯度很高,至少從留學開始,中國學生就應該進入自我管理、自我設計的階段了。將留學與海外工作結合起來考慮,也是大勢所趨。

如果在之前的國內高中、甚至大學階段,我們的自我意識還很模糊的話,留學則是強行進入自立自強的個人定位,而職業發展也必然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回歸自我,擺脫依賴,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意識。

上一篇:高考後想留學,一定要先搞清楚英美大學的區別,否則會杯具

推薦: 高考結束了,從報志願開始,別總聽老師的話了

高考後進入什麼樣的中國大學,可能會決定未來留學方向!

高考結束後,你可能不知不覺進入留學準備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