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漢每天67萬輛車過江 專家:橋隧不夠,未來主要靠地鐵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15日訊16日上午,長江上最寬的武漢沌口長江大橋將合龍。目前,長江武漢段已建通車的8座大橋和在建的3座大橋次第排開。江底,地鐵7號線、8號線過江隧道正在掘進,

加上已通車的武漢長江隧道、地鐵2號線、4號線過江隧道,到2019年底這些通道全部建成,長江武漢段將形成16條過江橋隧格局。這麼多橋隧,是否夠用?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交通規劃室主任陳光華表示,僅靠建橋車行過江難以滿足需求,未來主要靠地鐵。

二七長江大橋

武漢11座已建在建長江大橋並在一起並排可跑百輛車

首尾相連逾70公里相當於武漢到黃石高速公路總長

16日,長江上最寬大橋合龍,年底即將通車。目前長江武漢段已建、在建的長江大橋從上游至下游共11座,依次為軍山長江大橋、沌口長江大橋、白沙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二橋、二七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

沌口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和青山長江大橋正在加緊建設,剩餘8座大橋已投入使用。到2019年底,11座大橋將巍然聳立于江面。

長江日報記者計算,若將11座大橋並排放在一起,除去護欄等設施,寬度相加,總寬度近373米,以3.73米左右一個車道計算,可讓近百輛車並排行駛。若將這11座大橋連同引橋首尾相連,總長達到72公里,相當於從武漢開車走武黃高速到黃石的距離。

鸚鵡洲長江大橋

目前武漢主城平均每天67萬輛車過江

長江二橋車流量最大已經飽和

根據武漢城投提供的資料,目前,武漢三環以內主城範圍內過江年平均日交通量達到67萬輛。2016年的資料顯示,其中,長江二橋年均日交通量14.54萬輛,

在目前所有已通車的過江橋隧中,流量最大,已處於飽和。二七長江大橋年均日交通流量11.8萬輛,排行老二。鸚鵡洲長江大橋年均日交通流量11.32萬輛,排名第三。武漢長江大橋年均日交通流量達9.5萬輛,白沙洲大橋年均日交通流量7.82萬輛,天興洲大橋年均日交通流量5.1萬輛,長江隧道年均日交通流量6.96萬輛。

陳光華認為,總體來看,這些橋隧運行還比較平穩,長江大橋、長江二橋、長江隧道已處於飽和運行狀態,

若再增加車流,極易發生擁堵。

目前正在建設的4個過江通道到2020年將發揮作用,根據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預測,建成初期,沌口長江大橋日交通量為4.8萬輛,楊泗港長江大橋日交通量7.9 萬輛,三陽路長江隧道日交通量7.6萬輛,青山長江大橋日交通量7萬輛。屆時,這些新通道將為武漢車輛過江日均增加近30萬輛的流量。其中三座大橋遠期預測均將突破11萬輛。


武漢長江二橋

僅靠建橋車行過江仍不夠用 未來主要依賴地鐵

武漢已建在建、規劃預留及研究的過長江通道達28條

陳光華認為,武漢兩江三鎮的城市形態和空間格局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正因如此,長江兩岸的均衡發展必須倚賴過江交通。但是僅靠機動車過江仍然承載不了兩岸發展的需求,武漢還在打造長江主軸,兩岸的需求也會更加迫切。“跨江大橋的作用是構建骨架,均衡佈局。但是建再多橋,如果機動車一味發展,仍然不夠用,未來過江出行更多依賴大運量且更環保的地鐵。

是否建了11座長江大橋就夠用不再堵車?青山長江大橋和楊泗港長江大橋的設計者——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大橋院副總工徐恭義也坦言,橋建多了,兩岸交通方便了,開車的人就會更多,交通量就會翻倍,武漢過江需求不能僅靠建橋滿足。“這個無法預測,我可不能打包票說夠用。”他表示提倡地鐵出行。

徐恭義介紹,楊泗港長江大橋設計時就考慮到兩岸人口、商業密集,過江需求量日益增大,且長江上橋位緊張,若將大橋建成單層,15年後就將無法滿足需求。為此,大橋最終設計為雙層公路大橋,上下共12車道,能滿足機動車、非機動車、人行及自行車過江。在一座橋上滿足如此多功能,世界範圍內都不多見。

陳光華表示,為滿足未來需求,車行通道方面,除目前已建在建的11座大橋和2座過江隧道(長江隧道、三陽路隧道)外,還規劃預留了4座過江通道的位置:金口通道、青菱通道、鐵機路通道和堤角通道。其中,金口通道位於軍山大橋與沌口大橋之間,青菱通道位於沌口大橋與白沙洲大橋之間,鐵機路通道處於長江二橋與二七長江大橋之間,堤角通道處於二七大橋與天興洲大橋之間。

此外,隨著107國道改線,正在規劃研究的還有3座過江通道:107國道外繞過江通道、新港高速過江通道、臨港高速過江通道。其中,臨港通道連接陽邏和光穀,新港通道連接陽邏、鄂州,107國道外繞過江通道處於外環以外。

軌道過江通道方面,除已建在建的2號線、4號線、7號線、8號線以外,按照《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4-2049年)》和正在編制的第四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地鐵10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17號線、20號線均為過江線路。其中,10號線和12號線都是兩次過長江。

陳光華介紹,因為長江過江通道資源稀缺,要滿足通航需求,不能太密,設計時就採取公鐵合建或兩條地鐵公用通道的複合方式。比如,地鐵7號線與三陽路隧道共通道,成為公鐵合建隧道;11號線與12號線共通道的方式也正在研究中;10號線或與鐵機路過江通道共通道,17號線與青菱通道共通道過江。

從遠景來看,武漢已建在建、規劃預留及研究的過長江通道將達到28條。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2號線、4號線發揮了超強的過江通道作用,每日分擔了全市33%的過江客流。陳光華認為,新的過江通道的形成,有利於均衡過江交通分佈,緩解現有過江通道及兩側銜接通道交通壓力。至2020年,武漢市域“五環十八射”快速路網體系將形成,武漢將全面建成“環射成網、迴圈聯通、相對獨立”的市域骨架系統。

下一步,規劃部門將重點加快過江軌道佈局,通過規劃兩岸軌道過江通道,織營順江與垂江相濟的軌道線網,提升公共交通方式分擔比例,解決過江交通問題。

連結:已建在建11座大橋和5條隧道“名片”

8座已建成通車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樑,使京廣鐵路連成一體。1957年10月建成通車。全橋總長1.67公里,其中主橋長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公路橋面寬22.5米。

武漢長江二橋是武漢市第2座長江大橋,也是長江上第一座特大型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連接漢口黃浦路立交與武昌徐東大街。它與武漢長江大橋相呼應,組成武漢內環線,使武漢城市交通形成第一個“環”。它位於武漢長江大橋與二七長江大橋之間。全長近4.7公里,其中主橋長1.87公里,橋面寬29.4米。

白沙洲長江大橋是武漢第3座長江大橋,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大橋全長3.58公里,其中主橋長2.46公里,寬30米,連接武漢三環線西南段,於2000年9月建成通車。連接洪山區青菱鄉與漢陽江堤鄉。它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國道由“瓶頸”變通途,是打通武漢三環線的兩座橋樑之一。

軍山長江大橋是武漢第4座長江大橋,也是武漢外環高速公路西南段重要咽喉,連接蔡甸區軍山、江夏區金口。京港澳、滬渝高速從這裡跨越長江。大橋為五跨連續雙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斜拉橋。全長4.88公里,其中正橋長2.85公里,橋面寬38.8米。2001年12月建成通車,是當時長江上最寬的橋。

陽邏長江大橋是武漢第5座長江大橋,於2007年12月建成通車,連接新洲區陽邏和洪山區向家尾村,是京珠、滬蓉等國道骨幹武漢外環高速公路的重要跨江通道,與軍山大橋共同連起武漢外環。主跨1280米一跨過江,是當時國內跨度第四的懸索橋。大橋全長 10公里 ,由 2.7公里主橋、 7.3公里接線及一處互通式立交橋構成。大橋橋面寬 33米 ,雙向6車道。

天興洲長江大橋於2009年12月通車,是武漢市第6座長江大橋,第二座公鐵兩用斜拉橋,它與白沙洲大橋共同連起武漢三環線。是京廣高鐵跨越長江的關鍵性工程,使中國有了第一座跨越長江的高速鐵路橋梁。曾創下跨度、荷載、速度和寬度4項世界第一。連接漢口平安鋪和武昌武青主幹道,主橋長4.6公里,公路引橋長 5.1公里,公路橋面線路全長9.7公里,公路橋面寬27米。

二七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第7座長江大橋,位於長江二橋和天興洲長江大橋之間,是當時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橋,以及世界最大跨度結合梁斜拉橋。2011年12月底通車。北起江岸區武鐵新江岸社區處,南至青山區鋼都花園羅家港。大橋總長度約6.5公里,其中主體工程2.9公里,橋寬28米。

鸚鵡洲長江大橋是武漢第8座長江大橋, 2014年12月底通車。位於武漢長江大橋與楊泗港長江大橋之間,為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連接漢陽鸚鵡大道和武昌復興路。全長9.18公里,其中正橋全長3.4公里,橋面寬38米。它與二七長江大橋共同“畫圓”武漢二環線。

3座在建長江大橋:

沌口長江大橋是武漢第9座長江大橋,位於軍山長江大橋與白沙洲長江大橋之間,為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是目前長江上最寬大橋。主橋長1.5公里,主跨760米,寬46米,採用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整個工程由沌口岸引橋、跨江主橋、洪山岸引橋、南接線四部分組成,線路全長8.6公里。今年底建成通車。

楊泗港長江大橋是武漢市長江上第10座大橋,位於白沙洲長江大橋和鸚鵡洲長江大橋之間,連接漢陽國博立交與武昌武金堤八坦立交,橋面寬33米,正橋長4.13公里,主跨1700米一跨過江,線路全長5.8公里。它是一座雙塔鋼桁梁懸索橋,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大橋,共12車道,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層公路懸索橋,預計2019年建成。

目前在建的青山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第11座長江大橋,位於天興洲長江大橋下游約7.5公里處。線路總長度為7.5公里,其中跨江主橋長4.4公里,採用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建設標準,橋面寬47米。2019年建成後與沌口長江大橋共同“畫圓”武漢四環,並將刷新沌口長江大橋的“最寬”紀錄。

3條已建成通車隧道:

武漢長江隧道於2008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全長3600米,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隧”。

地鐵2號線過江隧道於2012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全長3100米,是中國首條穿越長江的地鐵隧道。

地鐵4號線過江隧道於2013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全長3003米。

2條在建隧道:

地鐵7號線過江隧道(三陽路過江隧道),隧道全長4650米,是世界上首座公路、地鐵合建的盾構隧道。預計明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呈現地鐵列車和機動車輛同時在隧道內賓士的景象。

地鐵8號線過江隧道,隧道全長3186米,為目前國內最大直徑單洞雙線地鐵隧道。隧道內相當於4層樓高,兩列地鐵在隧道內可“擦身而過”。今年年底將建成通車。

【編輯:占思柳】


武漢長江二橋

僅靠建橋車行過江仍不夠用 未來主要依賴地鐵

武漢已建在建、規劃預留及研究的過長江通道達28條

陳光華認為,武漢兩江三鎮的城市形態和空間格局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正因如此,長江兩岸的均衡發展必須倚賴過江交通。但是僅靠機動車過江仍然承載不了兩岸發展的需求,武漢還在打造長江主軸,兩岸的需求也會更加迫切。“跨江大橋的作用是構建骨架,均衡佈局。但是建再多橋,如果機動車一味發展,仍然不夠用,未來過江出行更多依賴大運量且更環保的地鐵。

是否建了11座長江大橋就夠用不再堵車?青山長江大橋和楊泗港長江大橋的設計者——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大橋院副總工徐恭義也坦言,橋建多了,兩岸交通方便了,開車的人就會更多,交通量就會翻倍,武漢過江需求不能僅靠建橋滿足。“這個無法預測,我可不能打包票說夠用。”他表示提倡地鐵出行。

徐恭義介紹,楊泗港長江大橋設計時就考慮到兩岸人口、商業密集,過江需求量日益增大,且長江上橋位緊張,若將大橋建成單層,15年後就將無法滿足需求。為此,大橋最終設計為雙層公路大橋,上下共12車道,能滿足機動車、非機動車、人行及自行車過江。在一座橋上滿足如此多功能,世界範圍內都不多見。

陳光華表示,為滿足未來需求,車行通道方面,除目前已建在建的11座大橋和2座過江隧道(長江隧道、三陽路隧道)外,還規劃預留了4座過江通道的位置:金口通道、青菱通道、鐵機路通道和堤角通道。其中,金口通道位於軍山大橋與沌口大橋之間,青菱通道位於沌口大橋與白沙洲大橋之間,鐵機路通道處於長江二橋與二七長江大橋之間,堤角通道處於二七大橋與天興洲大橋之間。

此外,隨著107國道改線,正在規劃研究的還有3座過江通道:107國道外繞過江通道、新港高速過江通道、臨港高速過江通道。其中,臨港通道連接陽邏和光穀,新港通道連接陽邏、鄂州,107國道外繞過江通道處於外環以外。

軌道過江通道方面,除已建在建的2號線、4號線、7號線、8號線以外,按照《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4-2049年)》和正在編制的第四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地鐵10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17號線、20號線均為過江線路。其中,10號線和12號線都是兩次過長江。

陳光華介紹,因為長江過江通道資源稀缺,要滿足通航需求,不能太密,設計時就採取公鐵合建或兩條地鐵公用通道的複合方式。比如,地鐵7號線與三陽路隧道共通道,成為公鐵合建隧道;11號線與12號線共通道的方式也正在研究中;10號線或與鐵機路過江通道共通道,17號線與青菱通道共通道過江。

從遠景來看,武漢已建在建、規劃預留及研究的過長江通道將達到28條。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2號線、4號線發揮了超強的過江通道作用,每日分擔了全市33%的過江客流。陳光華認為,新的過江通道的形成,有利於均衡過江交通分佈,緩解現有過江通道及兩側銜接通道交通壓力。至2020年,武漢市域“五環十八射”快速路網體系將形成,武漢將全面建成“環射成網、迴圈聯通、相對獨立”的市域骨架系統。

下一步,規劃部門將重點加快過江軌道佈局,通過規劃兩岸軌道過江通道,織營順江與垂江相濟的軌道線網,提升公共交通方式分擔比例,解決過江交通問題。

連結:已建在建11座大橋和5條隧道“名片”

8座已建成通車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樑,使京廣鐵路連成一體。1957年10月建成通車。全橋總長1.67公里,其中主橋長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公路橋面寬22.5米。

武漢長江二橋是武漢市第2座長江大橋,也是長江上第一座特大型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連接漢口黃浦路立交與武昌徐東大街。它與武漢長江大橋相呼應,組成武漢內環線,使武漢城市交通形成第一個“環”。它位於武漢長江大橋與二七長江大橋之間。全長近4.7公里,其中主橋長1.87公里,橋面寬29.4米。

白沙洲長江大橋是武漢第3座長江大橋,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大橋全長3.58公里,其中主橋長2.46公里,寬30米,連接武漢三環線西南段,於2000年9月建成通車。連接洪山區青菱鄉與漢陽江堤鄉。它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國道由“瓶頸”變通途,是打通武漢三環線的兩座橋樑之一。

軍山長江大橋是武漢第4座長江大橋,也是武漢外環高速公路西南段重要咽喉,連接蔡甸區軍山、江夏區金口。京港澳、滬渝高速從這裡跨越長江。大橋為五跨連續雙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斜拉橋。全長4.88公里,其中正橋長2.85公里,橋面寬38.8米。2001年12月建成通車,是當時長江上最寬的橋。

陽邏長江大橋是武漢第5座長江大橋,於2007年12月建成通車,連接新洲區陽邏和洪山區向家尾村,是京珠、滬蓉等國道骨幹武漢外環高速公路的重要跨江通道,與軍山大橋共同連起武漢外環。主跨1280米一跨過江,是當時國內跨度第四的懸索橋。大橋全長 10公里 ,由 2.7公里主橋、 7.3公里接線及一處互通式立交橋構成。大橋橋面寬 33米 ,雙向6車道。

天興洲長江大橋於2009年12月通車,是武漢市第6座長江大橋,第二座公鐵兩用斜拉橋,它與白沙洲大橋共同連起武漢三環線。是京廣高鐵跨越長江的關鍵性工程,使中國有了第一座跨越長江的高速鐵路橋梁。曾創下跨度、荷載、速度和寬度4項世界第一。連接漢口平安鋪和武昌武青主幹道,主橋長4.6公里,公路引橋長 5.1公里,公路橋面線路全長9.7公里,公路橋面寬27米。

二七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第7座長江大橋,位於長江二橋和天興洲長江大橋之間,是當時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橋,以及世界最大跨度結合梁斜拉橋。2011年12月底通車。北起江岸區武鐵新江岸社區處,南至青山區鋼都花園羅家港。大橋總長度約6.5公里,其中主體工程2.9公里,橋寬28米。

鸚鵡洲長江大橋是武漢第8座長江大橋, 2014年12月底通車。位於武漢長江大橋與楊泗港長江大橋之間,為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連接漢陽鸚鵡大道和武昌復興路。全長9.18公里,其中正橋全長3.4公里,橋面寬38米。它與二七長江大橋共同“畫圓”武漢二環線。

3座在建長江大橋:

沌口長江大橋是武漢第9座長江大橋,位於軍山長江大橋與白沙洲長江大橋之間,為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是目前長江上最寬大橋。主橋長1.5公里,主跨760米,寬46米,採用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整個工程由沌口岸引橋、跨江主橋、洪山岸引橋、南接線四部分組成,線路全長8.6公里。今年底建成通車。

楊泗港長江大橋是武漢市長江上第10座大橋,位於白沙洲長江大橋和鸚鵡洲長江大橋之間,連接漢陽國博立交與武昌武金堤八坦立交,橋面寬33米,正橋長4.13公里,主跨1700米一跨過江,線路全長5.8公里。它是一座雙塔鋼桁梁懸索橋,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大橋,共12車道,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層公路懸索橋,預計2019年建成。

目前在建的青山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第11座長江大橋,位於天興洲長江大橋下游約7.5公里處。線路總長度為7.5公里,其中跨江主橋長4.4公里,採用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建設標準,橋面寬47米。2019年建成後與沌口長江大橋共同“畫圓”武漢四環,並將刷新沌口長江大橋的“最寬”紀錄。

3條已建成通車隧道:

武漢長江隧道於2008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全長3600米,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隧”。

地鐵2號線過江隧道於2012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全長3100米,是中國首條穿越長江的地鐵隧道。

地鐵4號線過江隧道於2013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全長3003米。

2條在建隧道:

地鐵7號線過江隧道(三陽路過江隧道),隧道全長4650米,是世界上首座公路、地鐵合建的盾構隧道。預計明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呈現地鐵列車和機動車輛同時在隧道內賓士的景象。

地鐵8號線過江隧道,隧道全長3186米,為目前國內最大直徑單洞雙線地鐵隧道。隧道內相當於4層樓高,兩列地鐵在隧道內可“擦身而過”。今年年底將建成通車。

【編輯:占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