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接力“守綠”十餘載 看美麗浙江的可持續發展

“兩山理論”發源地——安吉縣餘村。張鋮 攝

12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時,

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12年來,浙江廣大幹部群眾把美麗浙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果斷“騰籠換鳥”,勇於“鳳凰涅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過去的生產資源小省,正在變成綠色資源大省。

12年後,“兩山”理論不斷變成現實。浙江通過“深蹲”,迎來了更高的“起跳”,5500萬浙江人民站上了新的發展風口,

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實現之際,昂首闊步率先邁入了“美麗新時代”。

接力“守綠”十餘載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湖州市安吉縣餘村。

這個地處偏僻的山村,改革開放後做起了“靠山吃山”文章,辦起多個水泥廠。

余村也一度變成了“首富村”,但隨之而來的是,秀美的山村變成開不得門窗的骯髒小村。

余村黨支部書記潘文革當時是村兩委委員。他說,2003年,浙江提出要建設生態省,安吉縣編制創建了首個生態縣規劃,餘村的礦山開發也就無法進行下去了。於是全村民主決策,決定關閉礦山,搞旅遊開發。

“我們彙報時說,關閉礦山,村集體收入從300萬元一下子降到20萬元。習近平同志聽出了大夥的擔憂,

就在村委會開了個座談會,並在會上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

9天后,《浙江日報》的“之江新語”刊登了評論文章《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文章指出,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

又可辯證統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變了餘村。潘春林是村裡第一個貸款開辦農家樂的。“開始壓力很大,但事後發現是多餘的。12年來,我的客戶沒斷過,旺季時根本沒有房間。”現在的餘村,一年接待的遊客量超過30萬人次,村級生態旅遊收入超過1500萬元,許多農民蓋起了漂亮的別墅。

餘村航拍圖

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變的,又何止是餘村。

驅車從余村向東北方向駛出100多公里,

就可以抵達南太湖的沿岸。初夏時節,在岸邊的景觀大道上,一側是一望無際、煙波浩淼的太湖,另一側是滿目清新的綠化帶和掩映在密林中的村舍,不時有白鷺在湖面上飛過。

唐朝詩人張志和傳誦千年的《漁歌子》名句“西塞山前白鷺飛”,其中的西塞山就位於南太湖邊湖州。現如今,“白鷺飛”正重現南太湖。

不但白鷺回歸,旅遊、影視、健康、婚慶……一個個“因綠而生、因綠而興”的美麗產業正在湖州崛起。湖南的鑫遠投資公司在南太湖岸邊投資上百億元,打造集養老保健、醫療護理、旅遊度假等於一體的健康城項目。“公司走出湖南第一個項目選在南太湖,是被這裡的生態吸引住了。”公司負責人說。

讓我們把視角從南太湖放大,翻開浙江省經濟結構圖,基於“綠水青山”的旅遊產業,2016年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環保、健康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2%和8.9%,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6.2%的平均增速。

十多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不動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決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從綠色浙江、生態省建設到美麗浙江、“兩美”浙江,生態文明建設一脈相承,“金山銀山”“成色”更加閃亮。

“騰籠”的勇氣“涅槃”的精神

在浙江,“沒有好的生態報表,再漂亮的經濟報表也是要打引號的”已成為各地幹部的共識。

習慣於高速發展的浙江,曾一度遇到生態之困。

來到浦江縣虞宅鄉馬嶺腳村,峰巒疊嶂,綠樹蔥蔥。重新改造的170間黃泥房錯落有致,精緻的裝修,讓人羡慕不已,被稱為浙江最美民宿之一。

而在村中心一幢民宿,牆角的一處石塊上,有一道醒目的白色污痕。村裡人說,這是當年加工水晶後的污染痕跡,特意留在這裡警示後人。

把時間指針撥回四年前。2013年,溫州“市民懸賞環保局長下河游泳”風波尚未平息,發源於浙江中部浦江縣天靈岩南麓的浦陽江也在告急——這條向東注入錢塘江的河流水質常年處於劣V類。

當時被稱作“水晶之鄉”的浦江,有2萬多家水晶企業,擁有全國80%的水晶產量,80%的村莊有加工作坊。過去一條板凳配上一張木案,一個電機帶動一個轉盤,設備投入只要幾百元,這樣的小作坊小企業遍佈浦江城鄉。打磨玻璃的拋光粉隨著污水四處流淌,周邊河水像牛奶一樣。加上其他污染,全縣577條大小溪流有近九成淪為“垃圾河”、“黑臭河”。

浦江縣在當時的浙江省絕非個例。曾幾何時,受粗放式發展方式影響,水鄉江南竟然背上了“水的包袱”。

2014年初,浙江省委發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總動員令,一場上下同欲、各界參與的現代治水圖在全省鋪開……

與此同時,一套具有鮮明浙江特色的“河長制”,在省內全面推行: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屬地河流生態環境管理,確保每條河流、每個河段都有“河長”。

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龍石溪,曾經黑臭難聞。開發區党工委書記、“河長”丁紹雄公開表態:治不好污水就趴下喝。在他牽頭之下,溪裡清淤整治,岸上園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龍石溪水質明顯改善,達到Ⅲ類水以上標準。而丁紹雄也真的在一次巡河時,彎腰喝起溪水,不過喝的是放心水……

在省、市、縣、鄉、村五級6萬多名“河長”的努力下,浙江高污染企業整治、生活污水納管、河湖清淤、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協同推進,一條條河流逐漸恢復清澈。

通過“河長制”牽引,浙江“五水共治”勢如破竹,撬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治出了轉型升級新藍海。僅在浦江,就有570多萬平方米違法加工點被拆除,水晶企業從22000家銳減到1376家。治水倒逼浦江擺脫水晶產業依賴,電商、鄉村旅遊等新產業迅速興起,浦江經濟發展不降反升,舊貌換新顏。

嘉興市南湖區竹林村曾因養豬而致富,最高峰時生豬飼養量逾10萬頭,養豬戶收入一年一輛“寶馬”。2013年發生的黃浦江死豬漂流,讓竹林村走上涅槃之路。從2013年到2016年,竹林村完成了生豬存欄量從17萬頭到清零的巨變。

現如今,走進竹林村,在綠道上走累了就能到旁邊的休閒驛站喝茶賞花;借輛公共自行車,可以去尋找湖上木廊這樣的鄉村風光和學稼公社這樣的文化遺存……村裡的養豬大戶,現在成了苗木大戶。

資料顯示,實施“河長制”以來,浙江省共關停小企業3萬多家,整治養殖場5萬多戶,消滅垃圾河6500公里,消除黑臭河超5100公里,城鄉環境明顯改善。今年一季度,221個省控水質監測斷面中,Ⅲ類以上的比例達82.8%。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這是需要勇氣的。”浙江不少幹部這樣說。

步入杭州市拱墅區的杭鋼集團半山生產基地舊址,一座座鏽跡斑駁的高爐依舊,往日的機器轟鳴不再。這個承載著杭州人半個世紀記憶的鋼鐵生產基地,在環保和市場雙重壓力下徹底關停。環保部門測算,基地關停後,一年將減排二氧化硫7000噸、氮氧化物3400噸、煙塵3000噸。2016年10月,杭鋼集團成立浙江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轉型綠色環保。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浙江共淘汰落後和嚴重過剩產能企業2000多家,整治“髒亂差”和“低小散”企業(作坊)3萬多家,持續為浙江騰出明天、騰出空間、騰出機遇,包括資訊經濟在內的八大萬億產業均取得了較快發展。

“庫茲涅茨曲線”拐點背後的獲得感

獲得感,是推進改革最有效的武器。

十多年來,從“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江數以萬計的村莊美化了環境,城鄉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對生活環境的關注比任何時候都高。

生態紅利,正反過來促進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的發展。

在避暑勝地莫干山,最貴的住宿房間,不是山上的那些大賓館,而是山腳下的民宿。

民宿“西坡29號”,泥巴糊的牆,竹木做的桌椅,環保、懷舊,散發著淡淡的鄉愁。最貴的一間房由豬圈改造而成,一晚售價1580元仍一房難求。

像“西坡29號”這樣的洋家樂,在莫干山有近70家,家家生意紅火。“裸心谷”一張床,一年產生的稅收就超過10萬元。

盛夏正在來臨。海拔1500米的雲和縣梅竹村是避暑的好地方,曾是上海一所大學教師的武曉芳忙著接待客人。幾年前,一次偶然的雲和之旅,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就是在這間能夠眺望千畝梯田、萬里雲海的農家樂,她找到了愛情的歸宿,嫁給了土生土長的村民柳雲偉。現在,她把見證了兩人愛情的農家樂推倒重建,改造成精品民宿。

淳安縣楓樹嶺鎮下薑村,是多任省委書記的基層聯繫點。如今的下薑村不僅環境好了,還先後培育了60畝草莓園、150畝水蜜桃園、500畝中藥材園,打造了八個農業產業區塊、六個經濟作物種植區,修建了十幾處農家樂和精品民宿,每年可接待遊客10多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和10年前相比,增長了6倍。

在下薑村帶領下,楓樹嶺鎮27個村在環境改善、農民增收等方面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2007年以來,浙江生態環境品質一直位居全國各省區市前列,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60%,居全國第二。

“秀山麗水、金色平湖、自在舟山、瀟灑桐廬、夢留奉化、幸福江山”……從浙江這些市縣的新名片可以看出,“美麗”二字,正不斷嵌入浙江人的幸福生活,“美麗經濟”正不斷印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也正迎來令人驚歎的生態和經濟融合發展的乘法效應。

環境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理論,這個理論提出,經濟發展初期,環境品質隨著經濟增長而不斷下降;到一定臨界點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對沖關係會出現反轉,使經濟發展對環境保護產生正向促進和改善。

專家研究發現,西方多國在人均GDP達到6000至1萬美元時,相繼出現庫茲涅茨拐點。而人均GDP達到12577美元的浙江正當其時。這個經濟大省正努力通過綠色發展實踐,破解當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不可調和”的怪圈,為美麗中國、全面小康不斷探索新路。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成為5500萬浙江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在“兩山”理論的引領下,當下的中國,也正順應民意,闊步邁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新時代。

(原標題《浙江:美麗新時代》,原作者何玲玲、裘立華、李亞彪。編輯李世超)

湖南的鑫遠投資公司在南太湖岸邊投資上百億元,打造集養老保健、醫療護理、旅遊度假等於一體的健康城項目。“公司走出湖南第一個項目選在南太湖,是被這裡的生態吸引住了。”公司負責人說。

讓我們把視角從南太湖放大,翻開浙江省經濟結構圖,基於“綠水青山”的旅遊產業,2016年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環保、健康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2%和8.9%,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6.2%的平均增速。

十多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不動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決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從綠色浙江、生態省建設到美麗浙江、“兩美”浙江,生態文明建設一脈相承,“金山銀山”“成色”更加閃亮。

“騰籠”的勇氣“涅槃”的精神

在浙江,“沒有好的生態報表,再漂亮的經濟報表也是要打引號的”已成為各地幹部的共識。

習慣於高速發展的浙江,曾一度遇到生態之困。

來到浦江縣虞宅鄉馬嶺腳村,峰巒疊嶂,綠樹蔥蔥。重新改造的170間黃泥房錯落有致,精緻的裝修,讓人羡慕不已,被稱為浙江最美民宿之一。

而在村中心一幢民宿,牆角的一處石塊上,有一道醒目的白色污痕。村裡人說,這是當年加工水晶後的污染痕跡,特意留在這裡警示後人。

把時間指針撥回四年前。2013年,溫州“市民懸賞環保局長下河游泳”風波尚未平息,發源於浙江中部浦江縣天靈岩南麓的浦陽江也在告急——這條向東注入錢塘江的河流水質常年處於劣V類。

當時被稱作“水晶之鄉”的浦江,有2萬多家水晶企業,擁有全國80%的水晶產量,80%的村莊有加工作坊。過去一條板凳配上一張木案,一個電機帶動一個轉盤,設備投入只要幾百元,這樣的小作坊小企業遍佈浦江城鄉。打磨玻璃的拋光粉隨著污水四處流淌,周邊河水像牛奶一樣。加上其他污染,全縣577條大小溪流有近九成淪為“垃圾河”、“黑臭河”。

浦江縣在當時的浙江省絕非個例。曾幾何時,受粗放式發展方式影響,水鄉江南竟然背上了“水的包袱”。

2014年初,浙江省委發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總動員令,一場上下同欲、各界參與的現代治水圖在全省鋪開……

與此同時,一套具有鮮明浙江特色的“河長制”,在省內全面推行: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屬地河流生態環境管理,確保每條河流、每個河段都有“河長”。

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龍石溪,曾經黑臭難聞。開發區党工委書記、“河長”丁紹雄公開表態:治不好污水就趴下喝。在他牽頭之下,溪裡清淤整治,岸上園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龍石溪水質明顯改善,達到Ⅲ類水以上標準。而丁紹雄也真的在一次巡河時,彎腰喝起溪水,不過喝的是放心水……

在省、市、縣、鄉、村五級6萬多名“河長”的努力下,浙江高污染企業整治、生活污水納管、河湖清淤、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協同推進,一條條河流逐漸恢復清澈。

通過“河長制”牽引,浙江“五水共治”勢如破竹,撬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治出了轉型升級新藍海。僅在浦江,就有570多萬平方米違法加工點被拆除,水晶企業從22000家銳減到1376家。治水倒逼浦江擺脫水晶產業依賴,電商、鄉村旅遊等新產業迅速興起,浦江經濟發展不降反升,舊貌換新顏。

嘉興市南湖區竹林村曾因養豬而致富,最高峰時生豬飼養量逾10萬頭,養豬戶收入一年一輛“寶馬”。2013年發生的黃浦江死豬漂流,讓竹林村走上涅槃之路。從2013年到2016年,竹林村完成了生豬存欄量從17萬頭到清零的巨變。

現如今,走進竹林村,在綠道上走累了就能到旁邊的休閒驛站喝茶賞花;借輛公共自行車,可以去尋找湖上木廊這樣的鄉村風光和學稼公社這樣的文化遺存……村裡的養豬大戶,現在成了苗木大戶。

資料顯示,實施“河長制”以來,浙江省共關停小企業3萬多家,整治養殖場5萬多戶,消滅垃圾河6500公里,消除黑臭河超5100公里,城鄉環境明顯改善。今年一季度,221個省控水質監測斷面中,Ⅲ類以上的比例達82.8%。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這是需要勇氣的。”浙江不少幹部這樣說。

步入杭州市拱墅區的杭鋼集團半山生產基地舊址,一座座鏽跡斑駁的高爐依舊,往日的機器轟鳴不再。這個承載著杭州人半個世紀記憶的鋼鐵生產基地,在環保和市場雙重壓力下徹底關停。環保部門測算,基地關停後,一年將減排二氧化硫7000噸、氮氧化物3400噸、煙塵3000噸。2016年10月,杭鋼集團成立浙江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轉型綠色環保。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浙江共淘汰落後和嚴重過剩產能企業2000多家,整治“髒亂差”和“低小散”企業(作坊)3萬多家,持續為浙江騰出明天、騰出空間、騰出機遇,包括資訊經濟在內的八大萬億產業均取得了較快發展。

“庫茲涅茨曲線”拐點背後的獲得感

獲得感,是推進改革最有效的武器。

十多年來,從“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江數以萬計的村莊美化了環境,城鄉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對生活環境的關注比任何時候都高。

生態紅利,正反過來促進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的發展。

在避暑勝地莫干山,最貴的住宿房間,不是山上的那些大賓館,而是山腳下的民宿。

民宿“西坡29號”,泥巴糊的牆,竹木做的桌椅,環保、懷舊,散發著淡淡的鄉愁。最貴的一間房由豬圈改造而成,一晚售價1580元仍一房難求。

像“西坡29號”這樣的洋家樂,在莫干山有近70家,家家生意紅火。“裸心谷”一張床,一年產生的稅收就超過10萬元。

盛夏正在來臨。海拔1500米的雲和縣梅竹村是避暑的好地方,曾是上海一所大學教師的武曉芳忙著接待客人。幾年前,一次偶然的雲和之旅,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就是在這間能夠眺望千畝梯田、萬里雲海的農家樂,她找到了愛情的歸宿,嫁給了土生土長的村民柳雲偉。現在,她把見證了兩人愛情的農家樂推倒重建,改造成精品民宿。

淳安縣楓樹嶺鎮下薑村,是多任省委書記的基層聯繫點。如今的下薑村不僅環境好了,還先後培育了60畝草莓園、150畝水蜜桃園、500畝中藥材園,打造了八個農業產業區塊、六個經濟作物種植區,修建了十幾處農家樂和精品民宿,每年可接待遊客10多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和10年前相比,增長了6倍。

在下薑村帶領下,楓樹嶺鎮27個村在環境改善、農民增收等方面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2007年以來,浙江生態環境品質一直位居全國各省區市前列,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60%,居全國第二。

“秀山麗水、金色平湖、自在舟山、瀟灑桐廬、夢留奉化、幸福江山”……從浙江這些市縣的新名片可以看出,“美麗”二字,正不斷嵌入浙江人的幸福生活,“美麗經濟”正不斷印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也正迎來令人驚歎的生態和經濟融合發展的乘法效應。

環境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理論,這個理論提出,經濟發展初期,環境品質隨著經濟增長而不斷下降;到一定臨界點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對沖關係會出現反轉,使經濟發展對環境保護產生正向促進和改善。

專家研究發現,西方多國在人均GDP達到6000至1萬美元時,相繼出現庫茲涅茨拐點。而人均GDP達到12577美元的浙江正當其時。這個經濟大省正努力通過綠色發展實踐,破解當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不可調和”的怪圈,為美麗中國、全面小康不斷探索新路。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成為5500萬浙江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在“兩山”理論的引領下,當下的中國,也正順應民意,闊步邁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新時代。

(原標題《浙江:美麗新時代》,原作者何玲玲、裘立華、李亞彪。編輯李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