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爭搶市場 ofo和摩拜誰能勝出?

長江商報消息 沖返、免費、紅包車……ofo和摩拜競爭手段頻出

□本報記者 江楚雅

自去年開始,在各大城市街頭開始出現大量不同顏色的共用單車,也將消失多年的騎車習慣悄然帶回。

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共用單車也已經淪為紅海。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國共有至少27家共用單車企業。並且由於共用單車大多採用醒目的顏色來加深用戶的記憶,數量眾多的單車企業在不願意撞車的情況下,七彩單車和黃金單車也已經悄然面世,這也引來網友戲言,“共用單車讓彩虹的七種顏色都不夠用了。”

出現時間僅一年左右的共用單車行業,在本月也迎來了第一個出局者。

6月16日,重慶悟空單車宣佈停止運營,並退出共用單車行業,“運行5個月,搭進300萬”,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

而對於行業的領頭羊ofo和摩拜來說,在已經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之後,競爭也日趨激烈,從車型的升級換代,到市場活動的不斷加碼,兩家在動作上也是亦步亦趨。

不同產品策略下殊途同歸

事實上,共用單車並不是個新鮮事物,

有樁市政自行車早在幾年就已遍地開花,但是作為現在共用自行車的雛形,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有樁和無樁,以及和智慧手機的連接上。

與沉寂運營多年的市政單車相比,以ofo和摩拜為代表的共用單車出現伊始就憑藉著隨借隨還的使用方式吸引了眾多使用者的好評,並且無樁的運營方式也意味著車輛可以在任意地點停止計費,這也在最大程度讓使用變得更為便利。

在市政自行車運營幾年之後,2014年ofo創立,並於2015年6月推出共用計畫,在北大獲得2000輛共用單車,隨後在各大高校推行共用單車,截止2016年6月,ofo的共用單車總訂單量突破兩百萬,單日服務校園出行近十萬次。直至2016年10月,在完成C輪融資之後,ofo開始從高校校園走出,在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開始試點運營。

創立於2015年的摩拜,則用了一年時間來打造自己的測試車,直至2016年4月22日,宣佈登陸首個市場——上海。

但是在供使用者騎行的單車產品層面,ofo和摩拜所採取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其中ofo所採取的是低成本單車,甚至在不久前才開始陸續為單車換裝智慧鎖,但是憑藉著較低的押金和使用成本,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戶的使用。

而摩拜則在產品上下足了功夫,摩拜單車CEO王曉峰在摩拜經典版問世時曾表示,摩拜經典版的成本是299元押金的20倍左右,但未來隨著量產和技術優化成本會逐漸降低。

但是在最初就搭配了智慧鎖的摩拜在尋車等方面更具優勢,因此也同樣有著自己的擁躉。

但是隨著產品版本的不斷反覆運算,現階段兩者之間的差距和區別也已經越來越小,其中ofo也已經開始為車輛換裝智慧鎖,而摩拜也同樣推出了包括輕騎版在內的產品。

一位經常使用共用單車的市民李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現階段ofo和摩拜在單車上的區別已經非常小,無論是找車還是騎行體驗的差距也都遠沒有最初那麼大了,所以現在我用車的話,是誰方便就會用誰的車。”

優惠活動你追我趕

儘管使用成本已經很低,但是為了刺激用戶使用,兩家依舊將手段用到了極致。在儲值消費領域常見的沖返活動,在ofo和摩拜的最初的市場推廣活動中經常出現。例如在今年2月底,摩拜“充110送110”、“充50送30”以及“充20送10”的活動頻頻出現,和摩拜一樣,ofo的充返活動也同期開啟,並同樣分為100、50、20三個檔位。

除了沖返外,免費活動也時有出現。今年二月底以來,兩家就展開了一輪你追我趕的免費騎行推廣活動,往往是摩拜宣佈一個時間段內免費騎行,ofo立刻跟進;或者是ofo宣佈免費後,摩拜也立刻跟進。

其中例如在深圳市場,2月24至26日,摩拜單車與ofo不約而同地進行了週末免費騎的活動,3月10日-3月12日,摩拜和ofo又幾乎是同時宣佈免費騎行。時間推至今年高考期間,這兩家老對手也同樣沒有忘記在這個節點進行免費的騎行活動。

沖返、免費之後,ofo和摩拜並不滿足這對於用戶的刺激,先後玩起了“紅包車”,這也就意味著用戶一旦找到紅包車,不光使用不用花錢,反而還能掙錢。其中摩拜在3月23日推出了紅包車,ofo則緊隨其後的在4月16日上線這一功能。

儘管兩家的“紅包車”都是通過APP來進行尋找,但是由於當時ofo還未上線智慧鎖,因此在玩法上還是略有不同。ofo是在開APP後,尋找帶有紅包標誌的區域,在紅包區範圍內開鎖騎行且騎行時間超過10分鐘,距離達到500米即可獲得現金紅包,紅包額度最高可到5000元。

而摩拜則是通過APP中的車輛定位找到“紅包車”並解鎖騎行,有效騎行時間超過10分鐘即可獲得雙重獎勵,其中包括2小時內的騎行免費,以及獲得最低1元、最高100元金額的現金紅包。

對於紅包車,摩拜方面曾表示,“城市早晚高峰的共用單車‘潮汐’現象,可能導致局部車輛供需失衡。摩拜單車通過技術+遊戲的方式,激勵使用者以騎行紅包車的方式完成任務、獲得獎勵,同時幫助調配車輛、動態平衡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車輛供給,隨時隨地有車用,提升用戶體驗。”

單車投放量不斷增大

根據今年5月10日ofo進入武漢一周年時發佈的《武漢一周年大資料》顯示,在這一年裡,已經為武漢200多萬用戶提供了2300多萬次的出行服務,僅在東湖綠道,ofo每天就為7500位元使用者提供出行服務,日累計騎行公里數達3.6萬公里。

而進入武漢市場100天的4月16日,根據摩拜單車大資料人工智慧平臺“魔方”的資料顯示,在武漢的投放車輛共計近10萬輛,使用者數量超過百萬,訂單量超過2000萬單,騎行總距離超過3528萬公里。

僅從ofo和摩拜公佈的武漢市場資料來看,兩家在這一市場均已超過2000萬的訂單量。而在單車的投放量上,兩家也是不分仲伯。同樣以武漢市場為例,早在今年2月,ofo方面就已宣佈在武漢投入運營的單車數量為3萬輛,並在4月底之前再投放10萬輛。摩拜方面則在4月16日宣佈,投放單車數量已達到10萬輛。

對於兩家企業不斷加大對於市場投入的情況,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樣的情況對競爭是有説明的,就像有些地區500米內同時有四家肯德基存在的情況,總有一些使用者需求會得到滿足,資本對於這種情況是最大的推動,因為只有大量資本的支援,共用單車企業才會願意去花錢投入。”

ofo和摩拜在共用單車行業的激烈競爭,對其他企業勢必也將產生影響。對此,“一篇網路”創始人趙巨集民認為,“共用單車行業老大老二競爭,老三和以下的企業發展會都很艱難。一方面是用戶接受程度有限,用戶使用共用單車數量2-3家就是上限了,另一方面,既有的單車就是較大的門檻,一旦一個地區的單車保有量已經滿足需求量,市場將無法接納更多的單車。當然,也可以走差異化競爭策略,比如在細分或垂直的領域進行耕耘。”

共用單車行業老大老二競爭,老三和以下的企業發展會都很艱難。一方面是用戶接受程度有限,用戶使用共用單車數量2-3家就是上限了,另一方面,既有的單車就是較大的門檻,一旦一個地區的單車保有量已經滿足需求量,市場將無法接納更多的單車。

——“一篇網路”創始人趙巨集民

6月23日,武漢廣埠屯地鐵站H出口附近停放了不少共用單車。本報記者 江楚雅 攝

資本對攻 共用單車進入優化期

長江商報消息 估值一路攀升,摩拜ofo分別完成E輪6億美元和D輪4.5億美元融資

□本報記者 江楚雅

市場激烈競爭之下,並購傳言也開始出現,6月23日,騰訊科技發文稱,“有知情人士向騰訊創業透露,摩拜單車將於近日完成對由你單車的收購,這也將成為共用單車領域的第一樁並購案”。儘管隨後有媒體向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求證,對方予以否認,但是在資本大量介入的共用單車行業,並購的來臨也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ofo相關人士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共用單車行業已經進入了下半場階段,而共用單車企業想要長遠發展,產能、產品、運營這三個部分需協調配合,缺一不可。所以整個下半場,供應鏈充足產能保證、更優的單車成本、用戶體驗的提升和線下城市佈局及完善運營體系都是考驗的標準。”

馬化騰朱嘯虎爭論共用單車資料

隨後兩人在朋友圈就產品問題繼續爭論,馬化騰的意思很明顯,“艾瑞的資料並不真實,摩拜才是事實上的第一名,並且產品還是摩拜單車好”,而朱嘯虎則認為,“性價比最優的方案才是好方案,資料上ofo更好”。

作為摩拜和ofo各自的投資方,馬化騰和朱嘯虎在朋友圈的爭論僅僅只是共用單車行業激烈競爭的一個縮影。

風雲資本創始合夥人侯繼勇認為,兩者其實只爭論了三個問題,其一是DAU(日活躍用戶數量)誰是第一,其二是ofo是不是智慧鎖,第三則是要智能鎖還是最優性價比。而對投資人來說,這三個其實就是一個問題:摩拜或ofo值不值得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作為投資人,個人的觀點是,投資就是賭博,兩家公司都有勝出的機會,選擇摩拜,或是選ofo,只是投資邏輯的區別。”

融資額度不斷上漲

ofo和摩拜在激烈競爭中的不同策略,在侯繼勇看來並沒有對錯之分,他認為,“摩拜的邏輯是先把產品做好,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穩紮,打持久戰;ofo的邏輯則是跑馬圈地,產品有問題沒關係,先打贏這場戰爭再解決產品問題也不遲,打的是閃電戰。兩家只是打法不同而已,持久戰是產品經理的打法,是慢工出細活的玩法;閃電戰是投資人的打法,是‘用錢砸死你’的玩法。”

他認為,“馬化騰與朱嘯虎都出手之後的這次戰役,並不是終極大決戰,參戰的雙方尚未動用全部資源,戰爭的範圍還會繼續擴大,還有人會選擇加入戰局,或將改變戰爭最終結果。”

但是隨著共用單車行業前兩名摩拜和ofo在估值上的一路攀升,和融資額度的不斷上漲,兩家已經達到E輪和D輪的共用單車企業已經將競爭對手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日前,摩拜單車方面宣佈已經完成創紀錄的E輪6億美元融資;而在今年3月,ofo也宣佈完成了D輪4.5億美元的融資。

運營壁壘或將形成

大量資本的湧入,也在幫助共用單車企業不斷攻城拔寨。在採訪中,ofo並未回避資本對於行業的幫助,“共用單車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項重資產的生意,線上模式拼的是流量和用戶,而線下拼的則是供應鏈。如果想要搶佔市場,擁有更多的用戶量,那麼你必須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夠支撐平臺車輛運營,以滿足用戶騎行需求,從而才能夠形成正迴圈。供應鏈充足產能保證、更優的單車成本、用戶體驗的提升和線下城市佈局及完善運營體系運行才是制勝的關鍵”。

摩拜方面表示,“資本是關鍵助力,但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理念與內涵,產品運作模式,人才的吸引力以及相應的技術研發等獨特優勢。”

提及資本大量進入對於共用單車企業所產生的影響,互聯網分析師於斌認為,“這樣的情況對競爭是有説明的,就像有些地區500米內同時有4家肯德基存在的情況,總有一些使用者需求會得到滿足。資本對於這種情況是最大的推動,因為只有大量資本支援,企業才會願意去投入。”

“可以預見的是,共用單車已經進入史無前例的淘汰期,ofo和摩拜自然是第一陣營,之後則是小藍車、永安行,再次則是諸如‘悟空’這樣的第三陣營。除了ofo與摩拜,其他共用單車想要突出重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估值與融資速度,將決定企業的生死,在ofo 30億美元估值和摩拜20億美元估值面前,已經難有空間。”科技蟹創始人謝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是上半場淘汰賽的壁壘。對ofo與摩拜來說,接下來比拼的就是誰的產品更為豐富,誰覆蓋的城市更多,以及誰的運營成本更低。ofo與摩拜,說到底,接下來便是建立運營壁壘。”

不過,於斌對此則並不認同,他在採訪中說道,“除了ofo和摩拜,其他共用單車企業在全國鋪的範圍和量都比這兩家要少,主要還是資金的原因,但如果資本方願意花大量資金投入到另外一個共用單車企業,那還是有與ofo和摩拜爭雄的機會。”

資本湧入“共用”各行業

事實上,近年來除了共用單車這個在短時間就有大量資本進入的行業之外,“共用”二字與資本的結合並不鮮見。在“共用”領域最初的共用出行行業中,滴滴和優步分別用巨額融資激烈競爭後,在資本的作用下合併,取得了對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佔領。

而在剛剛興起的共用充電行業中,資本的身影也頻頻出現。4月,小電科技宣佈獲得由騰訊和元璟資本領投的近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5月初又完成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高榕資本聯合領投的B輪3.5億元人民幣融資;5月4日,聚美優品也宣佈將以3億元人民幣收購深圳街電科技。

據不完全統計,從3月份共用充電寶頻頻露面開始,到5月中旬,該行業的創業項目就已多達22個,參與的投資機構超過 38 家,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融資總額就已超過12億元人民幣。

對於共用領域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原因,於斌在採訪中談道,“從去年開始,隨著網約車的高☆禁☆潮和今年共用充電寶的流行,共用領域得到了資本市場越來越大的關注,只要搭上‘共用’標籤的企業,吸引眼球的概率比其他企業要高得多,這也是資本市場瘋狂投資共用領域後的現狀。”

趙宏民則認為,“風險投資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失敗的接受度比較高,正是因為這種特點,資本會大膽投入開始很多人不看好的企業,比如各種共用產品。所以,資本對於新興商業模式的萌芽到發展壯大是具有積極作用的,相反,很多保守的傳統企業做了幾十年單車也沒有發現並推出這種模式。”

無論是找車還是騎行體驗的差距也都遠沒有最初那麼大了,所以現在我用車的話,是誰方便就會用誰的車。”

優惠活動你追我趕

儘管使用成本已經很低,但是為了刺激用戶使用,兩家依舊將手段用到了極致。在儲值消費領域常見的沖返活動,在ofo和摩拜的最初的市場推廣活動中經常出現。例如在今年2月底,摩拜“充110送110”、“充50送30”以及“充20送10”的活動頻頻出現,和摩拜一樣,ofo的充返活動也同期開啟,並同樣分為100、50、20三個檔位。

除了沖返外,免費活動也時有出現。今年二月底以來,兩家就展開了一輪你追我趕的免費騎行推廣活動,往往是摩拜宣佈一個時間段內免費騎行,ofo立刻跟進;或者是ofo宣佈免費後,摩拜也立刻跟進。

其中例如在深圳市場,2月24至26日,摩拜單車與ofo不約而同地進行了週末免費騎的活動,3月10日-3月12日,摩拜和ofo又幾乎是同時宣佈免費騎行。時間推至今年高考期間,這兩家老對手也同樣沒有忘記在這個節點進行免費的騎行活動。

沖返、免費之後,ofo和摩拜並不滿足這對於用戶的刺激,先後玩起了“紅包車”,這也就意味著用戶一旦找到紅包車,不光使用不用花錢,反而還能掙錢。其中摩拜在3月23日推出了紅包車,ofo則緊隨其後的在4月16日上線這一功能。

儘管兩家的“紅包車”都是通過APP來進行尋找,但是由於當時ofo還未上線智慧鎖,因此在玩法上還是略有不同。ofo是在開APP後,尋找帶有紅包標誌的區域,在紅包區範圍內開鎖騎行且騎行時間超過10分鐘,距離達到500米即可獲得現金紅包,紅包額度最高可到5000元。

而摩拜則是通過APP中的車輛定位找到“紅包車”並解鎖騎行,有效騎行時間超過10分鐘即可獲得雙重獎勵,其中包括2小時內的騎行免費,以及獲得最低1元、最高100元金額的現金紅包。

對於紅包車,摩拜方面曾表示,“城市早晚高峰的共用單車‘潮汐’現象,可能導致局部車輛供需失衡。摩拜單車通過技術+遊戲的方式,激勵使用者以騎行紅包車的方式完成任務、獲得獎勵,同時幫助調配車輛、動態平衡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車輛供給,隨時隨地有車用,提升用戶體驗。”

單車投放量不斷增大

根據今年5月10日ofo進入武漢一周年時發佈的《武漢一周年大資料》顯示,在這一年裡,已經為武漢200多萬用戶提供了2300多萬次的出行服務,僅在東湖綠道,ofo每天就為7500位元使用者提供出行服務,日累計騎行公里數達3.6萬公里。

而進入武漢市場100天的4月16日,根據摩拜單車大資料人工智慧平臺“魔方”的資料顯示,在武漢的投放車輛共計近10萬輛,使用者數量超過百萬,訂單量超過2000萬單,騎行總距離超過3528萬公里。

僅從ofo和摩拜公佈的武漢市場資料來看,兩家在這一市場均已超過2000萬的訂單量。而在單車的投放量上,兩家也是不分仲伯。同樣以武漢市場為例,早在今年2月,ofo方面就已宣佈在武漢投入運營的單車數量為3萬輛,並在4月底之前再投放10萬輛。摩拜方面則在4月16日宣佈,投放單車數量已達到10萬輛。

對於兩家企業不斷加大對於市場投入的情況,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樣的情況對競爭是有説明的,就像有些地區500米內同時有四家肯德基存在的情況,總有一些使用者需求會得到滿足,資本對於這種情況是最大的推動,因為只有大量資本的支援,共用單車企業才會願意去花錢投入。”

ofo和摩拜在共用單車行業的激烈競爭,對其他企業勢必也將產生影響。對此,“一篇網路”創始人趙巨集民認為,“共用單車行業老大老二競爭,老三和以下的企業發展會都很艱難。一方面是用戶接受程度有限,用戶使用共用單車數量2-3家就是上限了,另一方面,既有的單車就是較大的門檻,一旦一個地區的單車保有量已經滿足需求量,市場將無法接納更多的單車。當然,也可以走差異化競爭策略,比如在細分或垂直的領域進行耕耘。”

共用單車行業老大老二競爭,老三和以下的企業發展會都很艱難。一方面是用戶接受程度有限,用戶使用共用單車數量2-3家就是上限了,另一方面,既有的單車就是較大的門檻,一旦一個地區的單車保有量已經滿足需求量,市場將無法接納更多的單車。

——“一篇網路”創始人趙巨集民

6月23日,武漢廣埠屯地鐵站H出口附近停放了不少共用單車。本報記者 江楚雅 攝

資本對攻 共用單車進入優化期

長江商報消息 估值一路攀升,摩拜ofo分別完成E輪6億美元和D輪4.5億美元融資

□本報記者 江楚雅

市場激烈競爭之下,並購傳言也開始出現,6月23日,騰訊科技發文稱,“有知情人士向騰訊創業透露,摩拜單車將於近日完成對由你單車的收購,這也將成為共用單車領域的第一樁並購案”。儘管隨後有媒體向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求證,對方予以否認,但是在資本大量介入的共用單車行業,並購的來臨也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ofo相關人士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共用單車行業已經進入了下半場階段,而共用單車企業想要長遠發展,產能、產品、運營這三個部分需協調配合,缺一不可。所以整個下半場,供應鏈充足產能保證、更優的單車成本、用戶體驗的提升和線下城市佈局及完善運營體系都是考驗的標準。”

馬化騰朱嘯虎爭論共用單車資料

隨後兩人在朋友圈就產品問題繼續爭論,馬化騰的意思很明顯,“艾瑞的資料並不真實,摩拜才是事實上的第一名,並且產品還是摩拜單車好”,而朱嘯虎則認為,“性價比最優的方案才是好方案,資料上ofo更好”。

作為摩拜和ofo各自的投資方,馬化騰和朱嘯虎在朋友圈的爭論僅僅只是共用單車行業激烈競爭的一個縮影。

風雲資本創始合夥人侯繼勇認為,兩者其實只爭論了三個問題,其一是DAU(日活躍用戶數量)誰是第一,其二是ofo是不是智慧鎖,第三則是要智能鎖還是最優性價比。而對投資人來說,這三個其實就是一個問題:摩拜或ofo值不值得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作為投資人,個人的觀點是,投資就是賭博,兩家公司都有勝出的機會,選擇摩拜,或是選ofo,只是投資邏輯的區別。”

融資額度不斷上漲

ofo和摩拜在激烈競爭中的不同策略,在侯繼勇看來並沒有對錯之分,他認為,“摩拜的邏輯是先把產品做好,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穩紮,打持久戰;ofo的邏輯則是跑馬圈地,產品有問題沒關係,先打贏這場戰爭再解決產品問題也不遲,打的是閃電戰。兩家只是打法不同而已,持久戰是產品經理的打法,是慢工出細活的玩法;閃電戰是投資人的打法,是‘用錢砸死你’的玩法。”

他認為,“馬化騰與朱嘯虎都出手之後的這次戰役,並不是終極大決戰,參戰的雙方尚未動用全部資源,戰爭的範圍還會繼續擴大,還有人會選擇加入戰局,或將改變戰爭最終結果。”

但是隨著共用單車行業前兩名摩拜和ofo在估值上的一路攀升,和融資額度的不斷上漲,兩家已經達到E輪和D輪的共用單車企業已經將競爭對手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日前,摩拜單車方面宣佈已經完成創紀錄的E輪6億美元融資;而在今年3月,ofo也宣佈完成了D輪4.5億美元的融資。

運營壁壘或將形成

大量資本的湧入,也在幫助共用單車企業不斷攻城拔寨。在採訪中,ofo並未回避資本對於行業的幫助,“共用單車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項重資產的生意,線上模式拼的是流量和用戶,而線下拼的則是供應鏈。如果想要搶佔市場,擁有更多的用戶量,那麼你必須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夠支撐平臺車輛運營,以滿足用戶騎行需求,從而才能夠形成正迴圈。供應鏈充足產能保證、更優的單車成本、用戶體驗的提升和線下城市佈局及完善運營體系運行才是制勝的關鍵”。

摩拜方面表示,“資本是關鍵助力,但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理念與內涵,產品運作模式,人才的吸引力以及相應的技術研發等獨特優勢。”

提及資本大量進入對於共用單車企業所產生的影響,互聯網分析師於斌認為,“這樣的情況對競爭是有説明的,就像有些地區500米內同時有4家肯德基存在的情況,總有一些使用者需求會得到滿足。資本對於這種情況是最大的推動,因為只有大量資本支援,企業才會願意去投入。”

“可以預見的是,共用單車已經進入史無前例的淘汰期,ofo和摩拜自然是第一陣營,之後則是小藍車、永安行,再次則是諸如‘悟空’這樣的第三陣營。除了ofo與摩拜,其他共用單車想要突出重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估值與融資速度,將決定企業的生死,在ofo 30億美元估值和摩拜20億美元估值面前,已經難有空間。”科技蟹創始人謝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是上半場淘汰賽的壁壘。對ofo與摩拜來說,接下來比拼的就是誰的產品更為豐富,誰覆蓋的城市更多,以及誰的運營成本更低。ofo與摩拜,說到底,接下來便是建立運營壁壘。”

不過,於斌對此則並不認同,他在採訪中說道,“除了ofo和摩拜,其他共用單車企業在全國鋪的範圍和量都比這兩家要少,主要還是資金的原因,但如果資本方願意花大量資金投入到另外一個共用單車企業,那還是有與ofo和摩拜爭雄的機會。”

資本湧入“共用”各行業

事實上,近年來除了共用單車這個在短時間就有大量資本進入的行業之外,“共用”二字與資本的結合並不鮮見。在“共用”領域最初的共用出行行業中,滴滴和優步分別用巨額融資激烈競爭後,在資本的作用下合併,取得了對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佔領。

而在剛剛興起的共用充電行業中,資本的身影也頻頻出現。4月,小電科技宣佈獲得由騰訊和元璟資本領投的近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5月初又完成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高榕資本聯合領投的B輪3.5億元人民幣融資;5月4日,聚美優品也宣佈將以3億元人民幣收購深圳街電科技。

據不完全統計,從3月份共用充電寶頻頻露面開始,到5月中旬,該行業的創業項目就已多達22個,參與的投資機構超過 38 家,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融資總額就已超過12億元人民幣。

對於共用領域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原因,於斌在採訪中談道,“從去年開始,隨著網約車的高☆禁☆潮和今年共用充電寶的流行,共用領域得到了資本市場越來越大的關注,只要搭上‘共用’標籤的企業,吸引眼球的概率比其他企業要高得多,這也是資本市場瘋狂投資共用領域後的現狀。”

趙宏民則認為,“風險投資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失敗的接受度比較高,正是因為這種特點,資本會大膽投入開始很多人不看好的企業,比如各種共用產品。所以,資本對於新興商業模式的萌芽到發展壯大是具有積極作用的,相反,很多保守的傳統企業做了幾十年單車也沒有發現並推出這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