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大趨勢,消費品品牌及零售商應“順勢而為”

最近幾天發生在零售業較大的事件國內為:新一佳超市倒閉清算,負債10.8億元,國外則是亞馬遜137億美元收購全食(Whole Foods)。

同樣是零售業卻上演了兩個不同命運人生大戲,一個僅負債10億元人民幣就要宣佈倒閉,

另一個則賣出137億美元,資料統計,2012-2015年間,百貨零售業共關閉138家門店。如果說線下真的不行了,阿裡為何要收購百勝餐飲“肯德基”、“麥當勞”還要與百聯集團戰略合作。

線上研究線下體驗

中國電子商務現況

中國電商市場在全球其規模約為緊隨其後的六大電商市場的總和。

在持續6年的快速增長後,儘管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消費者的互聯網、手機和社交媒體參與度均在不斷提高,中國電子商務總交易量仍然顯示增長放緩:從2011年74%的增速下降至2017年的19%預計值。

2010年至2015年間,各品牌紛紛進駐天貓、京東等B2C平臺,導致電商平臺日趨飽和,競爭日趨激烈。各大品牌都在嘗試運用優化分析方法,提高對消費者行為的瞭解度、廣告投放的精准度,

以及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程度。然而,種種“試水”都未能找到制勝的“秘訣”。

電商購物

5900名中國消費者

全球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在2017年針對5900名中國消費者,進行了前瞻性的消費者體驗設計,總結了即將到來的新零售時代的機會,

以及品牌商/零售商的潛在發力點。

趨勢一: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全管道購物方式成為主流方式

93%的受訪者表示在購買電子產品時會先線上上進行研究,然後再到線下體驗店進行實物體驗,實體體驗店對於全管道零售至關重要。在96%的電子產品銷售中,消費者要麼線下體驗線上購買,要麼直接在體驗店中購買。

調查表明,如果消費者線上上研究再到實體零售店體驗,

購買該品牌的概率為80%,41%的人會選擇就在實體店購買,只要消費者樂於查找資訊、對比價格與他人討論,對於品牌與零售商就可以通過提高透明度與便捷性提高受益。

調查還顯示,68%的消費者“希望”或“非常希望”線上下單實體門店取貨,57%的消費者希望通過實體門店刷二維碼進行線上查詢,56%的消費者希望能夠線上查看門店庫存。

全管道融合

趨勢二:消費者期待隨時隨地隨性進行“場景觸發式購物”

調查中還發現中國消費者不僅看中線上購物線下體驗,還非常期待能夠乘興所致,隨時隨地隨性的購物。也就是說當電視裡看到嘉賓的時裝,或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新的美容保養品,瞬間就被點燃了購物欲望。

場景式購物的主要特點就是消費者能夠即時購買心儀的產品,消費的衝動來去如風,品牌及零售商必須在消費者改變注意之前打動她們。

趨勢三:嵌入B2C電商,以社交媒體為中心的消費互動

品牌B2C商城具備了社交元素(值得信賴、方便與家人朋友分享),同時也實現了支付環節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一旦突破平臺電商的標準配置後,社交電商將成為新的增長。

趨勢四:超出標準常規產品的需求與服務不斷增加

受訪者表示除了購物體驗要符合自己的行為模式,也希望品牌能夠滿足個人需求和彰顯品位。將個人與家庭生活需求翻譯成品類、品牌、產品,經歷一系列費時費力的對型號、配置、性能的研究,並進行“一次性標品的採購”,這是傳統的產品與零售商對消費者制定的“規則”。對於非剛需品類、換代頻繁、新興商品而言,則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轉化率低下。

趨勢五:資料驅動的深度個性化

消費者總是希望得到瞭解並提供個性化服務,然而現實中所謂的個性化往往是“垃圾資訊”的推送。98%的社交媒體用戶表示接收到過廣告,但是只有18%的人認為他們收到的推薦是“投其所好”。

絕大多數消費者吐糟,收到的線上推薦都是基於早前的研究及購物經歷,針對的往往是已經購買好的產品,並非是自己正打算購買的產品。

只有10%的消費者在實體體驗店中得到説明與建議,絕大多數消費者在蒞臨實體店時店員即不懂消費者需求,也不能針對產品進行詳細的講解,無法提供個性化服務與建議。

零售革命3.0:零售商該何去何從實體店銷售、網上銷售還是雙管齊下 ¥31.7 購買

寫在最後,消費者想要的只是便利、個性化、靈活和透明的購物體驗,企業應整合自身所有優勢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從而達到消費者滿意。

消費的衝動來去如風,品牌及零售商必須在消費者改變注意之前打動她們。

趨勢三:嵌入B2C電商,以社交媒體為中心的消費互動

品牌B2C商城具備了社交元素(值得信賴、方便與家人朋友分享),同時也實現了支付環節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一旦突破平臺電商的標準配置後,社交電商將成為新的增長。

趨勢四:超出標準常規產品的需求與服務不斷增加

受訪者表示除了購物體驗要符合自己的行為模式,也希望品牌能夠滿足個人需求和彰顯品位。將個人與家庭生活需求翻譯成品類、品牌、產品,經歷一系列費時費力的對型號、配置、性能的研究,並進行“一次性標品的採購”,這是傳統的產品與零售商對消費者制定的“規則”。對於非剛需品類、換代頻繁、新興商品而言,則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轉化率低下。

趨勢五:資料驅動的深度個性化

消費者總是希望得到瞭解並提供個性化服務,然而現實中所謂的個性化往往是“垃圾資訊”的推送。98%的社交媒體用戶表示接收到過廣告,但是只有18%的人認為他們收到的推薦是“投其所好”。

絕大多數消費者吐糟,收到的線上推薦都是基於早前的研究及購物經歷,針對的往往是已經購買好的產品,並非是自己正打算購買的產品。

只有10%的消費者在實體體驗店中得到説明與建議,絕大多數消費者在蒞臨實體店時店員即不懂消費者需求,也不能針對產品進行詳細的講解,無法提供個性化服務與建議。

零售革命3.0:零售商該何去何從實體店銷售、網上銷售還是雙管齊下 ¥31.7 購買

寫在最後,消費者想要的只是便利、個性化、靈活和透明的購物體驗,企業應整合自身所有優勢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從而達到消費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