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思考|站在產品的角度,如何提升摩拜的單車使用頻率

這篇文章是站在一個產品的角度分析,如何通過設計功能來“提升摩拜的單車使用頻率”?

摩拜單車對於用戶的痛點:在想用車的時候隨時都能有車可用。摩拜單車對於企業的痛點:提高每台單車的日均適用頻次。

所以,這個需求的核心就是“需求匹配”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大資料”。

摩拜單車和競爭對手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內置GPS讓單車數據化;通過資料能不能讓每台單車每次的停留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每天的運營時間(12個小時)達到10個小時。

每天的運營次數從3次提升到10次,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算一筆財物帳,瞭解這樣做的經濟價值。

一台車我們按1元/30分鐘計算,目前一天的運營時間就是早上和晚上高峰期,同時中午可能會有一部分運營,早上2小時、中午1小時、晚上2小時,累計5小時的收入在10元,這還是最樂觀的運營時間,一台單車1天的運營收入是10元,

按照2000元的製造成本,還不算折舊和維護成本,收回這個成本的時間是200天。

問題來了,我們能不能讓運營的時長提升到10個小時呢,同時提高單車的運營頻次?每個小時每台車運營3次,這樣1台單車1天的收入:3*10=30元。這樣收回成本的週期壓縮到67天。這就是提高單車使用率的價值。

不能達到10個小時的使用時長或者不能每個小時使用3次的核心原因是什麼呢?

需求和供給資訊不共用,

沒有達到高度匹配。說個場景:早上7:00-9:00之間,大部分單車早上都在地鐵口,早上7:00-8:00之間出地鐵的人,把單車都騎到了公司樓下,而8:00很少有寫字樓的人往地鐵口汽車的,導致8:00出地鐵的人沒有車可以騎,結果就是每個單車在這2個小時使用頻次,很低最多2次。而大量的人在這個時間存在需求但是沒有被滿足。

我們能不能用互聯網和大資料解決這個問題?

給用戶一個“一鍵預約”還是通過這個“一鍵預約”功能,
出門前提前30分鐘預約

晚上10點鐘了,我剛剛下班要去地鐵口,這個時候公司門口的車早在7點鐘就被放到了地鐵口,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需要把9點鐘放在地鐵口的車送到各個公司的樓下,而這個時候“預約用車”把需求發送到資料中心,資料中心根據需求來調度車輛。當用戶想用車的時候,用戶有車可用,這就是摩拜單車用戶最好的體驗,至於我們平時討論的車是否好奇,

是否好解鎖這種需求都是弱需求,剛性需求就是我想騎車的時候有車可騎。

當然每個城市的調度成本會很高,需要很多線下的三輪裝運車不斷的在這個區域運營,成本也會很高,我們還可以用互聯網來解決:

通過互聯網眾包來解決用車的問題。比如用戶A在地鐵裡發佈了15分鐘後要用車的需求,而這個時候用戶B看到了這個需求,而且B正好想去地鐵口,這個時候可以打車、可以坐公交,也可以騎摩拜,但是如果B騎摩拜去了地鐵站,同時A用了B之前騎的車(B只需要做一個接單的操作,同時騎車去A指定的地點,A只要使用,那B就能得到2元的收入,可用於騎車使用)。

以上案例只是一個產品經理在思考一個功能的邏輯片段,所有的功能設計都不是感性的,尤其是互聯網行業,需要嚴密的數學計算和邏輯推理,才會有一個小小的功能。

下次和你一起分析摩拜背後的那套基於大資料的調度系統,這才是真正提升單車效率的核心系統。

作者:湯壘,從業電商和互聯網十年老兵,歡迎各個行業有想法的朋友深度交流。

本文由 @湯壘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這個時候可以打車、可以坐公交,也可以騎摩拜,但是如果B騎摩拜去了地鐵站,同時A用了B之前騎的車(B只需要做一個接單的操作,同時騎車去A指定的地點,A只要使用,那B就能得到2元的收入,可用於騎車使用)。

以上案例只是一個產品經理在思考一個功能的邏輯片段,所有的功能設計都不是感性的,尤其是互聯網行業,需要嚴密的數學計算和邏輯推理,才會有一個小小的功能。

下次和你一起分析摩拜背後的那套基於大資料的調度系統,這才是真正提升單車效率的核心系統。

作者:湯壘,從業電商和互聯網十年老兵,歡迎各個行業有想法的朋友深度交流。

本文由 @湯壘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