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西門巷子裡的這家理髮店 有一個關於手握剃刀20年的故事

記得小時候頭髮長了,家長帶去理髮,男孩子統一平頭,女孩子統一蘑菇頭,記憶中的理髮師傅刷刷刷幾下,眼前飄過幾縷碎發,一個新髮型就簡單的剃好了。

今天就帶著大家去感受一下這家堅守了20多年的老理髮店。

2017年3月14日,浦江縣小西門。沒有喧鬧的音樂、沒有華麗的裝潢。店內擺放的三把老式鐵質理髮椅已鏽跡斑斑,桌面上的剃頭工具也頗有年歲,水池臉盆邊也佈滿著裂紋透露著滄桑,坐在凳上將頭伸到自來水管下沖洗,老式的電視機裡播放著家長里短…

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每一個角落裡散發出來的懷舊氣息。它就是小西門——廣場理髮店。

55歲的趙艮釵阿姨,是這家老店的老闆娘。

說起來她也算是半路出家的剃頭師傅。在她35歲那一年,跟廣場理髮店的老闆在一起了,老闆比他大25歲。

在36歲的時候,趙艮釵阿姨辭了廠裡的工作,跟著老頭子學習剃頭手藝。在那個時候,人人都不看好這段感情,覺得趙阿姨年紀輕輕就跟一個六十來歲的老頭在一起,肯定另有所圖。可是趙阿姨說:“日子是自己過的,好好的對待自己的老頭就好了。

”兩夫妻相依為命了二十來年,到了2015年的她老頭走了,留下了這個店給趙阿姨。

上世紀90年代理一次發才2塊錢,時間過去了近20年,現在店裡也才收10元錢。

這家廣場理髮店是很受歡迎的,趙艮釵阿姨說:“顧客有時還要排隊等候呢,我們平平淡淡做生意,手藝是顧客有目共睹的。”

在阿姨36歲剛開始學的時候不管是光頭、平頭、西洋發還是小孩,都是2元一個,而且都會幫刮面剃鬍子。一元一元的漲上來到現在的10元就沒有變過。用精湛的手藝和平民的價格挽留著顧客的心。

廣場理髮店以前是開在廣場那邊的舞臺後面,

在那邊開了十來年,後來搬到了小西門,在這邊也有十來年了。要說廣場理髮的客戶群有多大,不管是大畈、杭坪、中余的還是鄭家塢村裡的都經常到店裡來。

一把剃刀在她手裡用得出神入化,門外的顧客們一來就坐下,兩人並不需要溝通怎麼剪,

怎麼造型,只是聽任理髮師傅剪著。因為這麼多年都是老客戶,問都不用問就知道剪什麼。

一年365天,沒什麼大事廣場理髮店就不關門歇業,幾乎每天早上都6.30開門的,為了讓那些早起買菜的老人能方便剪個頭髮就可以回家了,不用特意出門一趟。

趙阿姨說要讓她最難忘的就是剃胎毛了,剛滿月的小孩子皮膚嫩,一下都不能用力,剃胎毛的傢伙都必須是乾淨的,而且整個人剃髮時要非常小心,一個胎毛頭踢下來,身上都是汗!

現在的年輕人應該都是用電動剃鬚刀的吧,或者自己在家隨便刮刮,肯定沒有感受過這種刮面的感覺。

刮之前,趙阿姨會把放在座椅放平,讓顧客舒舒服服的躺在上面,然後把一條熱呼呼的毛巾折疊起來捂在顧客的臉上,待毛須柔軟後,再用肥皂水塗抹潤滑一下,她便開始動刀了。這時顧客就可以安心的閉上眼睛,任憑那刀鋒在臉上飛舞。

刮鬍子時趙阿姨的另一隻手也沒有閑著,在臉上幫忙撐開顧客的毛孔,使其修的更加徹底。還保護著客戶的其他部位不受傷害。

就拿趙阿姨那句話來說,每個走進來的客戶都鬍子邋遢,等出門的時候一個個都白嫩嫩,神清氣爽的。你想來感受一下嗎?

而且整個人剃髮時要非常小心,一個胎毛頭踢下來,身上都是汗!

現在的年輕人應該都是用電動剃鬚刀的吧,或者自己在家隨便刮刮,肯定沒有感受過這種刮面的感覺。

刮之前,趙阿姨會把放在座椅放平,讓顧客舒舒服服的躺在上面,然後把一條熱呼呼的毛巾折疊起來捂在顧客的臉上,待毛須柔軟後,再用肥皂水塗抹潤滑一下,她便開始動刀了。這時顧客就可以安心的閉上眼睛,任憑那刀鋒在臉上飛舞。

刮鬍子時趙阿姨的另一隻手也沒有閑著,在臉上幫忙撐開顧客的毛孔,使其修的更加徹底。還保護著客戶的其他部位不受傷害。

就拿趙阿姨那句話來說,每個走進來的客戶都鬍子邋遢,等出門的時候一個個都白嫩嫩,神清氣爽的。你想來感受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