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說連載:《葉》第二部第十一章



《謠言》

我做的──

我不知

你“知”

我沒做的──

我不知

你“知”

我做與沒做──

我都不知

而你──卻都“知”

葉枚挨打的事傳到了學校,同學們就說:看,葉枚和石老師談戀愛的事讓她爸知道了,她爸都快給她打死了!有的就說:你知道個啥?葉枚和石老師的事,她爸她媽不同意,嫌石老師年齡大,說葉枚要是晚出生二年,石老師早出生二年,石老師就可以給葉枚當爹了。有的說:等著吧,石老師這幾天也正怕著呢?我聽說了,葉枚的爸媽要來學校找石老師鬧呢?說他拿個老師咋不要臉,

勾引學生?……當這一切消息通過劉玲、潘雲、蘭翔傳給葉枚的時候,葉枚氣憤得說不出話。雖然說不出話,其實她知道石老師可以不必怕,因為她的父母無論如何是不敢去學校鬧的,否則那就不是她的父母了。當最後一條消息通過蘭翔傳給葉枚的時候,她顧不上氣憤了,她感到了從未經歷過的怕。蘭翔說她和石老師的事讓韓校長知道了,韓校長要找她談話呢,
可能要寫檢查,寫過檢查會不會開除她還不一定呢?葉枚怕了,真的怕了,她怕寫檢查,怕被開除,怕不能參加預考,不能參加中考這些年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夢不全完了?怕被人家說她是個不正經的女人……“不,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寫檢查!我都不能被開除!”葉枚在心裡發了狠。

現在葉枚幾乎就不敢出屋子,在村子上,人會說她是跟方文濤談的;而在學校,人又會說她是石老師的“小情人”。

她無論走到哪兒,都覺得背後像是長滿了眼睛,長滿了手指,它們乜視著她,指點著她。她如芒刺在背,又無地自容。大老遠就看見人們三個一堆,五個一夥,交頭接耳,擠眉弄眼,講者是津津有味,聽者是眉開眼笑。可當葉枚走近去問是什麼事這麼開心,能否帶她一樂時,他們就忙不迭聲地說沒有什麼事,沒有什麼事,然後便都不做了聲。可是,當葉枚走遠了,
身後卻又響起了歡笑聲,這使得她不得不懷疑他們的談笑與她有關,她既羞於見村上的人,是也沒臉面去見班上的人。她恨孟嫂的興風作浪,也恨父母的愚昧無知,不明事理,她精力交悴,近乎絕望,再也無心思去思想江楓的那件“紅絨衣”,當然她是再也不會想起向石老師去借錢。現在她唯一寄希望的便是升學,升了學她就可以離開這塊是非之地,血去她的恥辱。她竭力裝出平靜的樣子,
她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可是她卻控制不住自己,面對著課本,她看的不是字,而是又一個一個的盲點。 她暗罵著自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拼搏!一定要爭氣!一定要集中精力!……可這一切都是徒然,她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緒,它總是課本之外徘徊、遊弋……葉枚感到萬分的孤獨,可是又無人可以傾訴,蘭翔巳和她明顯地疏遠;潘雲也正煩著家裡人給她張羅婆家,見到葉枚也總是嘮叨個不休;劉玲呢?劉玲有嘴無心, 借葉枚個膽葉枚也不敢把這些話語告訴她。葉枚形成了兩點一線:家──教室;教室──家。葉枚少了言語,也少了歡笑,她不知道她自己究竟做錯了些什麼,要遭受如此冷遇。她拼命地寫著日記,在日記裡發洩她自己。她在書記裡寫滿了名言錦句,寫滿了壯志豪語,她寫“心底無私天地寬”,她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她寫“秋菊能傲霜,風霜豈奈何”,她寫“真金不怕火煉”,她寫“我一定要考上!考上!”她寫“弱者你的名字不是我……”她寫了很多,很多,可是她卻依然孤獨,依然淒迷,依然思緒在書本之外遊弋。她知道這樣下去很危險,於是她就握緊拳頭一次次地向自己告誡,她告誡自己一定要堅強,要拼搏……然而一當她走出日記, 她就又失去了自己,忘卻了自我。名言錦句幫不了她,壯志豪言也無能為力,她一天天地消沉下去,萎糜下去,如同行屍,如同走肉,不見半點生氣……

對於葉枚的變化,葉枚的父母 不只是很快慰,而且還很自豪:瞧! 正是還是我管教女兒,家教有方。葉枚的父親常向人說,說孩子像小樹苗,對於樹幹外的丫杈,是絕不能姑息、留情,一定要給削去……葉枚的父親說得沒錯,他確的沒有留下情面,可是無知的父親卻永遠都不會明白:他削去的可不僅僅是女兒的快樂,還有女兒的夢想,女兒的希翼,女兒的心聲,當然也更有他在女兒心目中的尊嚴。

對於一個不正經的女人,起先,人們總是鄙夷她,議論她,唾棄她,嘲笑她,指點她,不理她不采她……生怕別連累了自己,帶髒了自己,可是當這鄙夷、 議論、唾棄、嘲笑、指點漸至枯燥,漸至無味的時候,人們便又都有了新的好奇,新的主題:那就是去探求、開掘她更為深處的秘密。對於葉枚,當然他們也不例外。他們起初不願意理采她,認為她不值一理,可是慢慢地他們的好奇心卻驅使著他們去接近她,因為他們想知道她和石師和方文濤之間一些更為具體,更為細密的情節。

葉枚起初是受足了白眼,現在對於他們的主動接近,可以說是是受寵若驚,感激涕零,心下存著相當的感激。她們總是很委婉地向她提問,葉枚也就總是如實回答,於是他們就生氣地責怨她,說她們拿她當自己,而她卻並不拿他們當朋友,一些事總是不老實回答,瞞著他們等等。葉枚心下不禁困惑,想連她自己本身都不知道自己同石老師,方文濤曾做過什麼,他們又何以知道?!他們要自己“坦白”交待,自己又能向他們“坦白”什麼呢?

見到葉枚也總是嘮叨個不休;劉玲呢?劉玲有嘴無心, 借葉枚個膽葉枚也不敢把這些話語告訴她。葉枚形成了兩點一線:家──教室;教室──家。葉枚少了言語,也少了歡笑,她不知道她自己究竟做錯了些什麼,要遭受如此冷遇。她拼命地寫著日記,在日記裡發洩她自己。她在書記裡寫滿了名言錦句,寫滿了壯志豪語,她寫“心底無私天地寬”,她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她寫“秋菊能傲霜,風霜豈奈何”,她寫“真金不怕火煉”,她寫“我一定要考上!考上!”她寫“弱者你的名字不是我……”她寫了很多,很多,可是她卻依然孤獨,依然淒迷,依然思緒在書本之外遊弋。她知道這樣下去很危險,於是她就握緊拳頭一次次地向自己告誡,她告誡自己一定要堅強,要拼搏……然而一當她走出日記, 她就又失去了自己,忘卻了自我。名言錦句幫不了她,壯志豪言也無能為力,她一天天地消沉下去,萎糜下去,如同行屍,如同走肉,不見半點生氣……

對於葉枚的變化,葉枚的父母 不只是很快慰,而且還很自豪:瞧! 正是還是我管教女兒,家教有方。葉枚的父親常向人說,說孩子像小樹苗,對於樹幹外的丫杈,是絕不能姑息、留情,一定要給削去……葉枚的父親說得沒錯,他確的沒有留下情面,可是無知的父親卻永遠都不會明白:他削去的可不僅僅是女兒的快樂,還有女兒的夢想,女兒的希翼,女兒的心聲,當然也更有他在女兒心目中的尊嚴。

對於一個不正經的女人,起先,人們總是鄙夷她,議論她,唾棄她,嘲笑她,指點她,不理她不采她……生怕別連累了自己,帶髒了自己,可是當這鄙夷、 議論、唾棄、嘲笑、指點漸至枯燥,漸至無味的時候,人們便又都有了新的好奇,新的主題:那就是去探求、開掘她更為深處的秘密。對於葉枚,當然他們也不例外。他們起初不願意理采她,認為她不值一理,可是慢慢地他們的好奇心卻驅使著他們去接近她,因為他們想知道她和石師和方文濤之間一些更為具體,更為細密的情節。

葉枚起初是受足了白眼,現在對於他們的主動接近,可以說是是受寵若驚,感激涕零,心下存著相當的感激。她們總是很委婉地向她提問,葉枚也就總是如實回答,於是他們就生氣地責怨她,說她們拿她當自己,而她卻並不拿他們當朋友,一些事總是不老實回答,瞞著他們等等。葉枚心下不禁困惑,想連她自己本身都不知道自己同石老師,方文濤曾做過什麼,他們又何以知道?!他們要自己“坦白”交待,自己又能向他們“坦白”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