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政策紅包放不停!長沙“真金白銀”改革助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星辰線上7月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賀亞玲)長沙史上最重磅“真金白銀”政策自5月起開始推出,一時間,震撼全國。

向園區下放行政審批權、長沙工業30條的正式出臺、人才新政22條、供給側改革發力……這些振興長沙工業實體經濟“脫虛向實”的新政,

給長沙工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走進華曙高科的大門,一匹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馬就展現在眼前,讓人驚歎。 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賀亞玲 攝)

(威勝集團的生產車間裡,機器人已經和人實現了人機協作。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賀亞玲 攝)

行政審批“瘦身令”:89項投資建設專案審批許可權下放園區

(在長沙高新區管委會,

與項目報建打交道多年的該管委會專案報建代理人正在針對《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下放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的決定》對進度表進行重新修改。圖片由星辰攝影記者 廖斌 攝)

2017年5月27日,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党工委書記陳文浩簽署了長沙市人民政府第131號令,明確《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下放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的決定》已經2017年5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5次常務會議通過,

自公佈之日起實施。

這是2014年以來,長沙市開展的第五輪大規模放權,此次放權,除了上述89項投資建設專案審批許可權外,還賦予湖南湘江新區44項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也就是6月3日施行的長沙市人民政府第132號令。“總體來看,此次向園區下放的許可權數量之多、含金量之高、涉及面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長沙市編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處(以下簡稱審改處)處長巢國強如此概括:長沙此次改革在全省屬首次“破冰”之舉,

創造了“長沙模式”。

(長沙市編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處處長巢國強如此概括:長沙此次改革在全省屬首次“破冰”之舉,創造了“長沙模式”。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廖斌/攝)

此次向園區放權,將直接面向企業、量大面廣、由園區辦理更為方便有效的市縣兩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最大限度地下放至所有園區實施,實現了放權事項、放權部門、承接園區的三個全覆蓋。“單從放權的數量上來看,就足以體現放權的力度之大。”巢國強說。

從下放許可權的類型上看,此次放權的含金量較高,不僅有行政許可事項,還有與投資建設項目審批相關的行政確認、行政備案、行政處罰和其他職權事項,真正做到了項目審批的“打包”下放。下放的89項許可權中,行政許可事項為31項,行政備案事項為23項,行政確認事項為3項,行政處罰事項為8項,其他職權事項為24項。行政許可、行政備案、行政確認三類行政審批事項合計57項,占下放許可權總數的64%;8項行政處罰事項和24項其他職權事項均與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息息相關,是園區迫切需要的經濟管理許可權。

推動市、縣兩級涉企行政職權向全市所有國家級、省級工業園區下放,實質上就是“革自己的命,拿自己開刀。”長沙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始終把簡政放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先後四批次向區縣(市)政府下放了227項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前四批放權相比,本輪向園區放權重點突出了‘園區所需、企業所盼’兩條主線,著力從審批型政府向監管型、服務型政府轉變。”巢國強解釋。

“長沙工業30條”:為實體經濟減負,為企業送“紅包”

(正在作業中的工業機器人。圖片由星辰拍客 東方剛醒 攝 )

簡政放權的系列政策出臺不足半月後,6月上旬,長沙市委、市政府發佈《關於振興長沙工業實體經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長沙工業30條”),圍繞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5個方面,用30條具體措施,為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的痛點難點開出精准的“藥方”。

去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323.70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達到1.16萬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3253.03 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分別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全省1.0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量居省會城市第六位元,中部地區第二位元。在喜人的資料背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存在,特別是民間工業投資意願不強,而各地對產業投資的競爭進一步加劇。業內人士稱,“長沙工業30條”的發佈,是國內目前乾貨最多、可操作性最強、綜合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振興工業實體經濟的政策檔,足以載入長沙工業發展史冊。

打開“長沙工業30條”,19頁的檔分為“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五大部分30條內容。

(新政才出,雨花區請邀請長沙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滔就“長沙工業30條”進行解讀。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賀亞玲/攝。)

“長沙工業30條”的出臺獲得了園區和企業的一片叫好聲。雨花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國軍認為, 長沙工業30條對工業人來說是興奮劑,對於園區發展而言是助推器,預示著新一輪發展的春天來臨。“雨花經開區將加快出臺與政策匹配的落地方案、生根舉措、操作流程,最大潛能啟動企業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最快速度釋放實體經濟因長沙工業30條而產生的紅利。”

長沙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高金銳則表示,“長沙工業30條”的第15條推進智慧製造和16條扶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對從事智慧製造的企業來說是強大福音,對企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長泰將在政策紅利的支持下,致力打造成湖南省智慧製造新名片。”

“人才新政22條”:豪擲百億資金向社會廣發“英雄帖”

(6月29日下午,長沙市委、市政府召開長沙市全力支援人才創新創業系列政策新聞發佈會。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廖斌/攝)

“長沙工業30條”還沒有讓人完全消化,6月底,市政府正式出臺《長沙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又稱“長沙人才新政22條”),明確未來五年將投入百億資金,留住大學生、吸納創新者、引進“海歸派”、培養“土專家”,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在長沙就業創業。

“人才新政22條”最吸引人的是實行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推行“先落戶後就業”,只要你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畢業生,即可憑戶口本、身份證、畢業證即可辦理落戶手續。對新落戶並在長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均給予生活補貼和購房補貼。

(會上,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党工委書記陳文浩(左二)發佈《長沙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廖斌/攝)

“實踐中,我們深刻感受到,過去的進步,根本靠人才;現在的轉型,創新于人才;未來的競爭,關鍵在人才。”在當天舉行的長沙市全力支援人才創新創業系列政策新聞發佈會上,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党工委書記陳文浩一語道出了“長沙人才新政22條”出臺的初衷。陳文浩介紹,多年來,長沙堅持做大增量、盤活存量和孵化變數並舉,先後實施“313”“3635”人才引進計畫,並配套出臺一系列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 ,取得明顯成效。先後引進一批優秀人才及高端人才團隊,長沙人才總量達到110萬,相比人才引進政策實施之初的2009年增長近一半。

“一流的政策、一流的環境,才能引進集聚一流的人才。”陳文浩表示,“長沙人才新政22條”堅持以人才為中心,從加快引進培育、支持創新創業、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服務體系等方面大膽創新,提出了百餘個政策點,體現了政策體系更系統、引進重點更突出、獎勵補貼更到位、體制機制更靈活等鮮明特徵。

根據新政,未來五年,長沙將投入上百億元獎勵人才、扶持發展。其中近40億元用於高精尖人才、高技能人才、緊缺急需人才、國際化人才、高校畢業生的引進培育、獎勵補貼等。同時,組建規模不低於80億元的各類產業扶持基金,對人才創辦企業實施動態支援政策,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據統計,政策的實施將使兩百萬以上人才受益。

真正做到了項目審批的“打包”下放。下放的89項許可權中,行政許可事項為31項,行政備案事項為23項,行政確認事項為3項,行政處罰事項為8項,其他職權事項為24項。行政許可、行政備案、行政確認三類行政審批事項合計57項,占下放許可權總數的64%;8項行政處罰事項和24項其他職權事項均與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息息相關,是園區迫切需要的經濟管理許可權。

推動市、縣兩級涉企行政職權向全市所有國家級、省級工業園區下放,實質上就是“革自己的命,拿自己開刀。”長沙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始終把簡政放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先後四批次向區縣(市)政府下放了227項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前四批放權相比,本輪向園區放權重點突出了‘園區所需、企業所盼’兩條主線,著力從審批型政府向監管型、服務型政府轉變。”巢國強解釋。

“長沙工業30條”:為實體經濟減負,為企業送“紅包”

(正在作業中的工業機器人。圖片由星辰拍客 東方剛醒 攝 )

簡政放權的系列政策出臺不足半月後,6月上旬,長沙市委、市政府發佈《關於振興長沙工業實體經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長沙工業30條”),圍繞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5個方面,用30條具體措施,為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的痛點難點開出精准的“藥方”。

去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323.70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達到1.16萬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3253.03 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分別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全省1.0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量居省會城市第六位元,中部地區第二位元。在喜人的資料背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存在,特別是民間工業投資意願不強,而各地對產業投資的競爭進一步加劇。業內人士稱,“長沙工業30條”的發佈,是國內目前乾貨最多、可操作性最強、綜合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振興工業實體經濟的政策檔,足以載入長沙工業發展史冊。

打開“長沙工業30條”,19頁的檔分為“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五大部分30條內容。

(新政才出,雨花區請邀請長沙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滔就“長沙工業30條”進行解讀。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賀亞玲/攝。)

“長沙工業30條”的出臺獲得了園區和企業的一片叫好聲。雨花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國軍認為, 長沙工業30條對工業人來說是興奮劑,對於園區發展而言是助推器,預示著新一輪發展的春天來臨。“雨花經開區將加快出臺與政策匹配的落地方案、生根舉措、操作流程,最大潛能啟動企業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最快速度釋放實體經濟因長沙工業30條而產生的紅利。”

長沙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高金銳則表示,“長沙工業30條”的第15條推進智慧製造和16條扶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對從事智慧製造的企業來說是強大福音,對企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長泰將在政策紅利的支持下,致力打造成湖南省智慧製造新名片。”

“人才新政22條”:豪擲百億資金向社會廣發“英雄帖”

(6月29日下午,長沙市委、市政府召開長沙市全力支援人才創新創業系列政策新聞發佈會。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廖斌/攝)

“長沙工業30條”還沒有讓人完全消化,6月底,市政府正式出臺《長沙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又稱“長沙人才新政22條”),明確未來五年將投入百億資金,留住大學生、吸納創新者、引進“海歸派”、培養“土專家”,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在長沙就業創業。

“人才新政22條”最吸引人的是實行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推行“先落戶後就業”,只要你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畢業生,即可憑戶口本、身份證、畢業證即可辦理落戶手續。對新落戶並在長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均給予生活補貼和購房補貼。

(會上,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党工委書記陳文浩(左二)發佈《長沙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廖斌/攝)

“實踐中,我們深刻感受到,過去的進步,根本靠人才;現在的轉型,創新于人才;未來的競爭,關鍵在人才。”在當天舉行的長沙市全力支援人才創新創業系列政策新聞發佈會上,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党工委書記陳文浩一語道出了“長沙人才新政22條”出臺的初衷。陳文浩介紹,多年來,長沙堅持做大增量、盤活存量和孵化變數並舉,先後實施“313”“3635”人才引進計畫,並配套出臺一系列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 ,取得明顯成效。先後引進一批優秀人才及高端人才團隊,長沙人才總量達到110萬,相比人才引進政策實施之初的2009年增長近一半。

“一流的政策、一流的環境,才能引進集聚一流的人才。”陳文浩表示,“長沙人才新政22條”堅持以人才為中心,從加快引進培育、支持創新創業、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服務體系等方面大膽創新,提出了百餘個政策點,體現了政策體系更系統、引進重點更突出、獎勵補貼更到位、體制機制更靈活等鮮明特徵。

根據新政,未來五年,長沙將投入上百億元獎勵人才、扶持發展。其中近40億元用於高精尖人才、高技能人才、緊缺急需人才、國際化人才、高校畢業生的引進培育、獎勵補貼等。同時,組建規模不低於80億元的各類產業扶持基金,對人才創辦企業實施動態支援政策,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據統計,政策的實施將使兩百萬以上人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