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技能炫酷、傷害輸出爆表就是英雄?從岳飛到德瑪西亞,“英雄”何在?

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李廣、岳飛、辛棄疾,智勇雙全、胸懷天下,那是再厚的史書也蓋不住的血性;雷鋒、邱少雲、焦裕祿,那是鞠躬盡瘁、捨己為公的時代豐碑。

然而,當一些年輕人給出下面這些答案時,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會懵圈:“德瑪西亞”“宮本武藏”“不知火舞”……

他們是誰?電腦遊戲裡的角色。

為什麼稱他們為英雄?因為他們“技能炫酷、顏值和傷害輸出爆表”。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當現實英雄歸於平靜,

虛擬英雄深入人心,許多人似乎不再崇拜任何真英雄,漸漸忘卻現實英雄所張揚的社會核心價值。

但一個沒有英雄可崇拜的國家又怎麼去談強大和自信?

1

英雄遍地,英雄又在哪裡

大量文學作品記載,英雄的概念誕生於人類童年,那個野蠻與文明交替的時期。

當人們需要擁有強大力量和堅定信念的領袖時,英雄出現了。

研究者認為,這一時期,東、西方的英雄都身兼人性和神性,像射日的後羿、奪取金羊毛的伊阿宋、劈開紅海的摩西。

隨後,經歷了神性的消逝與人性的探尋,東、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英雄觀。

東漢文學家劉劭《人物志》有雲:“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與雄。能役英與雄,

故能成大業也。”

可見,文武雙全且成就大業,是中國古人認同的英雄形象。

東漢之後,英雄觀逐漸被儒學文化所規範,“深明大義”成為關鍵字。

英雄多坎坷,卻不妨礙我們用詩意記住了他們的血性。

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李廣,“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嶽飛;也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辛棄疾,“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相對于中國傳統英雄形象的“單純”,西方的英雄形象就複雜多了。西方英雄有欲望、有罪惡,甚至會陷入迷途。

正如文化學者程羽在《歷史中的英雄》中說,人性二元論對西方英雄觀起了決定性作用,靈魂成了善惡交鋒的永恆戰場。

近代百年間,中國傳統英雄觀進行了艱難重構。

新中國成立後,革命英雄、人民英雄佔據了英雄宣傳的舞臺,改革開放後,自我意識的覺醒又打破了英雄標準的唯一。

今天,隨著社會急劇轉型,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意識形態不斷衝突,一些英雄形象被消解,英雄價值遭懷疑。和平年代不乏平民英雄,其光輝事蹟卻大多在“速食式”曝光中曇花一現,甚至被視而不見。

全民娛樂時代,ACGN(動漫、遊戲、輕小說)紛紛上演“英雄盛宴”,古今中外各類“英雄”形象被肆意包裝、重構,其精神內涵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

當你打開搜尋引擎輸入“英雄”二字,關聯選項早已被遊戲名稱和角色攻略所佔據。

“網路消磨多少英雄氣,電視培養許多小男人。於是,這個時代不再有英雄。”

線民“打包豆”說,“英雄的事業是一種楷模、是一種嚮往,是大眾意志精神的昇華體現。若只剩娛樂的世界,天下不過領薪者、發薪者二人,又何來偉大的復興與光榮的征程?”

2

英雄崇拜:“崇高”與“時代性”

說到英雄被解構,毋寧說是英雄的“崇高”被解構。當今時代,人們對英雄事蹟感動、感歎很容易,崇拜、效仿卻很難。

張藝謀電影《英雄》中有一句臺詞:“一個人的痛苦,與天下相比,便不再是痛苦。趙國與秦國的仇恨,放到天下,便不再是仇恨。”

從殺秦王到為了“天下”而不殺,男主角“無名”完成了刺客到英雄的升格。為了天下蒼生“文死諫、武死戰”,是中式英雄的無上榮耀,也成就了崇高。

同樣一部名為《英雄》的美劇,講述一群人如何擁有超能力,逐漸明白擁有超能力的意義,然後共同對抗那些想利用超能力作惡的人。

以摩登時代為背景,幽默、恐懼、浪漫元素包裝下的新式美國英雄,神聖的光環隱去,人性的剖析更加濃墨重彩。

英雄被重構是一個時代命題。但無論如何重構,英雄都只有在“活態”的傳承中才能永垂不朽。

中國的許多少數民族,至今保留著英雄崇拜的儀式感,並以歌頌英雄支撐起民族的傳統教育。

苗族被譽為“把歷史穿在身上”的民族,在他們的傳統服飾繡片上,經常會出現一位帶著百姓分田地、練士卒的英雄,那便是清朝苗族起義領袖張秀眉。

民俗學家鐘敬文說,只有進入民族本土的話語體系和文化情境,才能理解英雄是什麼。

英雄的價值內涵經過了世代累積、充盈的過程且內含縝密的邏輯。因為“活態”,所以“崇高”。

應該看到,我們通過資料文獻所呈現的英雄,或是就某個側面切入來講述的英雄,因為不夠鮮活,難以在人們心中達到神聖的高峰。

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為了讓英雄顯得崇高,我們對其原本豐富的生活進行剔除、篩選,結果讓人們產生了遙不可及的距離感,示範效應被削弱了。

3

喚醒國人的“英雄基因”

顯然,“崇高”與“時代性”並不矛盾。即便英雄在和平年代以平凡人的面目出現,依然可以用偉大的精神引領人們構建起屬於這個時代的道德圖景。

全國婦聯、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等針對北京、上海、湖南、河南、遼寧等省份的1000多名青少年開展過相關問卷調查,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你選擇英雄的標準是什麼?”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青少年選擇英雄的標準主要概括為:能叫我感動;能夠鼓舞我前進;永遠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心地善良、有愛心、寬容大度、捨己為人、大公無私、正直勇敢、品德高尚等。

無論哪個時代,人們總是在英雄身上尋找理想中的自己。找到合適的物件,才能激發每個人的“英雄基因”。

我們正在努力尋找這樣的英雄:

“一邊仰望星空,一邊腳踏實地”的科學家、宇航員、工程師,就算實驗室與紙醉金迷的商業街一牆之隔,他們依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耐住了寂寞、抵住了誘惑。

作為“最帥逆行者”的消防員、急救醫生、邊防戰士,他們不是不怕死而是怕更多人會死。

還有那些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人,“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全民娛樂時代,ACGN(動漫、遊戲、輕小說)紛紛上演“英雄盛宴”,古今中外各類“英雄”形象被肆意包裝、重構,其精神內涵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

當你打開搜尋引擎輸入“英雄”二字,關聯選項早已被遊戲名稱和角色攻略所佔據。

“網路消磨多少英雄氣,電視培養許多小男人。於是,這個時代不再有英雄。”

線民“打包豆”說,“英雄的事業是一種楷模、是一種嚮往,是大眾意志精神的昇華體現。若只剩娛樂的世界,天下不過領薪者、發薪者二人,又何來偉大的復興與光榮的征程?”

2

英雄崇拜:“崇高”與“時代性”

說到英雄被解構,毋寧說是英雄的“崇高”被解構。當今時代,人們對英雄事蹟感動、感歎很容易,崇拜、效仿卻很難。

張藝謀電影《英雄》中有一句臺詞:“一個人的痛苦,與天下相比,便不再是痛苦。趙國與秦國的仇恨,放到天下,便不再是仇恨。”

從殺秦王到為了“天下”而不殺,男主角“無名”完成了刺客到英雄的升格。為了天下蒼生“文死諫、武死戰”,是中式英雄的無上榮耀,也成就了崇高。

同樣一部名為《英雄》的美劇,講述一群人如何擁有超能力,逐漸明白擁有超能力的意義,然後共同對抗那些想利用超能力作惡的人。

以摩登時代為背景,幽默、恐懼、浪漫元素包裝下的新式美國英雄,神聖的光環隱去,人性的剖析更加濃墨重彩。

英雄被重構是一個時代命題。但無論如何重構,英雄都只有在“活態”的傳承中才能永垂不朽。

中國的許多少數民族,至今保留著英雄崇拜的儀式感,並以歌頌英雄支撐起民族的傳統教育。

苗族被譽為“把歷史穿在身上”的民族,在他們的傳統服飾繡片上,經常會出現一位帶著百姓分田地、練士卒的英雄,那便是清朝苗族起義領袖張秀眉。

民俗學家鐘敬文說,只有進入民族本土的話語體系和文化情境,才能理解英雄是什麼。

英雄的價值內涵經過了世代累積、充盈的過程且內含縝密的邏輯。因為“活態”,所以“崇高”。

應該看到,我們通過資料文獻所呈現的英雄,或是就某個側面切入來講述的英雄,因為不夠鮮活,難以在人們心中達到神聖的高峰。

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為了讓英雄顯得崇高,我們對其原本豐富的生活進行剔除、篩選,結果讓人們產生了遙不可及的距離感,示範效應被削弱了。

3

喚醒國人的“英雄基因”

顯然,“崇高”與“時代性”並不矛盾。即便英雄在和平年代以平凡人的面目出現,依然可以用偉大的精神引領人們構建起屬於這個時代的道德圖景。

全國婦聯、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等針對北京、上海、湖南、河南、遼寧等省份的1000多名青少年開展過相關問卷調查,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你選擇英雄的標準是什麼?”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青少年選擇英雄的標準主要概括為:能叫我感動;能夠鼓舞我前進;永遠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心地善良、有愛心、寬容大度、捨己為人、大公無私、正直勇敢、品德高尚等。

無論哪個時代,人們總是在英雄身上尋找理想中的自己。找到合適的物件,才能激發每個人的“英雄基因”。

我們正在努力尋找這樣的英雄:

“一邊仰望星空,一邊腳踏實地”的科學家、宇航員、工程師,就算實驗室與紙醉金迷的商業街一牆之隔,他們依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耐住了寂寞、抵住了誘惑。

作為“最帥逆行者”的消防員、急救醫生、邊防戰士,他們不是不怕死而是怕更多人會死。

還有那些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人,“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