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雪國列車》:是選擇在車廂裡當小強,還是在冰天雪地的室外做野人,這是個問題

【雪國列車】雖然是一部國際化的作品,但導演奉俊昊的風格並沒有被遺棄,並在資金少量的情況下,完成了自己對於電影的構建。影片整體風格灰暗、冷峻,時刻表現著壓迫、反抗的意味。

而片中不斷出現的彩蛋、有趣的細節,都把這個宏大的科幻命題展現得更加豐富。而眾多戲骨同樣為影片貢獻了他們優質的演技。

反烏托邦漫畫

乘坐【雪國列車】是層層驚喜的旅途,最好帶著未被踏足的雪地之心,因此本文涉及大量劇透,

胡喋先跟患者們打聲招呼了。韓國名導奉俊昊2004年開始醞釀,從一個法國漫畫翻拍韓國故事,變成國際化故事和卡司、捷克片場,他緊緊摟抱的同胞只有演員宋康昊、高雅星,以及為他籌錢的監製朴贊鬱。

當這個絕非易事的項目攢好一切開機,對著IPAD顯示的豬頭(韓國習俗在開機前以豬頭祭拜,

這個環節在國際劇組裡有改良),奉俊昊內心的澎湃可想而知,視之為一生的轉捩點也可理解。

幸運的是看到成片,我們並未發現導演因為國際化製作而有執行的不力,或風格的捨棄;更幸運的是,他沒有挾以這個機會,

上升到史詩、時代、哲學等等高山仰止但極可能力有不逮的層面。奉俊昊說心中從沒有商業和文藝之分,只拍自己想看的故事。那麼,這就是一個精彩的反烏托邦科幻故事,適量的暴力、諷刺、幽默以及懸念,調配完成得剛剛好,還能嗅到漫畫式的緊湊、誇張與不做深究(片中的確有畫家為發生的事件作畫)。

人類不舒服

奉系電影裡的人類總處於集體不舒服的狀態,之前放在韓國本土,有倍感無力的老師(【綁架門前狗】)、員警(【殺人回憶】)、店主(【漢江怪物】)、母親(【母親】)等小人物,遊蕩在窩囊壓抑的社會環境中,每一部都滲透國民性的自嘲和揭露。

【雪國列車】駛入國際,則是以一個極端的科幻設定,把各族人一齊圈入導演“舒服”的不舒服領域:開片即以字幕說明,

人類對溫室效應矯枉過正導致寒流來襲,唯一存活下來的就是雪國列車上的千來號人——由目下的環境問題引渡到末日後地球,這“危言聳聽”還算有代入感。

想最初看漫畫時,奉俊昊就深深被全體人類蝸居在一列火車上的情景所吸引,他本能傾向地知道,這種倒楣催活兒,正是自己可以大展拳腳的。車尾的末等車廂就如同防空洞裡的難民營,高低床堆出沙丁魚罐頭的密度,沒有一處不污穢,沒有一人有人樣。這還不夠,持槍軍人代表高壓專制,開頭一兩個暴力威懾,便將生存推入更無法忍受的境地,氣氛如棒喝。只不過,這裡的不舒服是極端猛烈的,也是架空現實的,它可以往回從舊時代、反烏托邦的文藝創作找參考,卻很難體現導演的匠心獨到,也就不像奉系前作有那些深厚接地氣的觸動。

生存的邊緣本來無人權可言,歐美大片一直熱衷於展示“娛樂性悲慘”,如【極樂空間】裡遺留在地球上的貧民,【饑餓遊戲】的12個區受壓迫者,【悲慘世界】的法國十九世紀底層,無非是生存空間比列車居民大些;【別讓我走】生來就作為“器官樹”的克隆人,其絕望與生來就提供“永動機維護”的末等乘客也無質的不同。與那些片簡單的背景設定相比,奉俊昊還是更有追求——換個思路,沒一億多預算玩特效(舉例,【極樂空間】約1.15億美元),還是努力講故事吧。

有人評論他想說的太多但都沒說透。其實有可能,奉俊昊沒打算“說透”什麼(這不是社會學課),除了一個精彩反轉還既視共鳴的故事。更其實在反烏托邦著作《一九八四》普及的前提下,許多現象是無需多言的。車上無所不在的“W” 標誌,人們口中視若神明的維爾福德先生,教學車廂裡那載歌載舞的浮誇洗腦讚頌,根基都指向同一個“老大哥”。稍稍改進的是,這裡的老大哥是出身工程研究的資本家,以決定生死的科技挾持人類——更貼近如今科技至上的社會。

《一九八四》裡從頭到尾沒見著老大哥的面,保持了無所不在、深入骨髓又不見其人的距離;在【雪國列車】這樣一部追求娛樂效果的電影裡,維爾福德先生必然不能始終玩玄虛,好比遊戲必須有最後一關Boss。而他的出現也完成了影片在動作冒險完畢後,一系列文戲反轉、心理穿刺、逼格上升。飾演者不出意外是艾德·哈裡斯,無數好萊塢電影裡的幕後大Boss。至於那套用革命來消耗人口、平衡列車系統的犀利理論——《一九八四》裡三大國常年打仗是為了消耗生產力、維持統治,太陽底下的事都是似曾相識的。

【雪國列車】當然不能像《一九八四》冷酷到底滅絕希望,在結尾柯帝士幾乎就要被招安時,發生了一件“小小的事”觸動他的底線——還記得孩子們去哪裡了?外加兩位大韓民國的角色充當深藏不露的先知摩西,打開禁錮的車門,新紀元由此開始,人類要不是舒服地死了,就可以舒服地活下去(相比之前)。【雪國列車】不是一部沒有Bug的電影(據說這樣的電影不存在),但結構完整流暢,內容花樣紛呈,也沒授課般枯燥地教化患者。兩小時構建個階級論圖解,娛樂到你就打完收功了。

奉系窮開心

講到娛樂性,無論是冰凍截肢的恐怖,還是蒂爾達·斯文頓裝齙牙扮小丑的窮形盡相——其實一眾頭等艙乘客都具漫畫丑角味道,比【饑餓遊戲】中的凱匹特居民少一分花哨、多一分扭曲,這也符合他們困居列車的不利處境——都是現代好萊塢不常見的味素。3900萬美元的預算,奉俊昊用得性價比很高,可以看出沒太多壓倒性震撼、高精尖硬貨的花銷,但經由作者導演的風格化調教,細節處驚喜不斷,便宜貨也能風騷。

【雪國列車】與約定“傻大憨粗”的好萊塢爆米花片拉開了距離,只是這一來,露了文藝而非商業的餡,說白了,患者並非都能盡領那些張致的妙處然後與導演相視一笑。

隨著起義軍從60節車尾殺到“神聖引擎”的車頭,正是一層層奇觀展開。火車的固有結構確定了情節的推進方式,前後環境的反差不斷驚豔觀感,讓人想瞭解接下來看到什麼。

溫室車廂的滿目綠色,強烈碰撞之前視覺的全面灰暗,坐在樹下的閒適老婦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確是階級所隔離的世界。這還令人想起了【少數派報告】中湯姆·克魯斯去拜訪退休科學家的那幕。緊隨著發現“蛋白質塊”的真相之後,柯帝士一行人坐在海族館鋪子,吃西方人視為精緻奢侈的現制壽司,這惠而不費的編排讓一切戲劇性和寓意盡在不言中。

壽司由一名黑人廚師料理,又是奉俊昊一個小小的插科打諢。雖然是【老男孩】導演朴贊郁做監製,片中暴力元素並不極盡直觀,它秉承了奉俊昊的含蓄而非朴贊鬱的狂狷,但效果已然驚悚有餘。大錘砸向叛逆者胳膊的那一刻,鏡頭及時移開,只留給患者慘叫的聲效;與國際版對照可見並非做了刪節,而的確是導演的選擇。

遭遇大隊刺客也是氣氛勝於所見,這場戲是全片的高☆禁☆潮之一:先是蒙面凶徒們在徐徐打開的閘門後亮相,殺氣畢露,不寒而慄;接著為首一人掏出條大魚,殺魚祭刀,挨個傳遞——請不要問對陣敵前哪來的閒空,請允許導演玩點儀式感逗樂(隱隱覺得杜琪峰會喜歡);等到勢頭攢差不多了,開打,韓國黑幫動作片上身,不過也沒有太多直觀的血腥,比預期力度稍有不足;其間玩了過葉卡特琳娜橋時集體停下、恭賀新年的無厘頭插曲,以及過隧道時黑暗中的Hard模式亂鬥,將列車環境感無縫接入。

喜感與恐怖交織,是這一段也是全片的突出特點,更是奉俊昊的一貫路數,比【漢江怪物】時更加癲狂,畢竟這是個完全架空了的地方,導演可以縱橫無忌。打鬥中,“美國隊長”埃文斯的動作雖然以慢鏡處理,卻並沒有特別之處,尚不如一言不發的西西里裔年輕高手給人印象深刻。圍繞他的糾結與拷問,也僅僅是文本賦予了吸引力,而非角色本身。

美隊的存在代表影片附庸好萊塢商業大旗的那一面,但骨架之下,還是世界各地的怪咖們給了生動有趣的靈魂:蒂爾達·斯溫頓(梅森大臣)、宋康昊(安全系統專家南宮民秀)、約翰·赫特(造反派長老吉列姆)、弗拉德·伊凡諾夫(打手大弗朗哥,羅馬尼亞演員,代表作【嬰兒式】、【四月三周兩天】)、艾麗森·皮爾(幼教老師,加拿大演員,代表作【午夜巴黎】、【愛在羅馬】)、艾文·布萊納(遭截肢的父親,英國【猜火車】中的“屎霸”)、阿德南·哈斯 克維克(打手小弗朗哥,前南斯拉夫演員,代表作【行至今生】、【屠殺證據】)……必須驚歎奉俊昊跨洲跨國“集郵”的本領,當然,找這些同道中人也不會太貴。可惜患者們怎會全知道這些面孔是誰,知道了又如何。

不要因為低分而錯過一部佳片,不要因為高分而浪費時間。

如需轉載,請點擊 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4499

他本能傾向地知道,這種倒楣催活兒,正是自己可以大展拳腳的。車尾的末等車廂就如同防空洞裡的難民營,高低床堆出沙丁魚罐頭的密度,沒有一處不污穢,沒有一人有人樣。這還不夠,持槍軍人代表高壓專制,開頭一兩個暴力威懾,便將生存推入更無法忍受的境地,氣氛如棒喝。只不過,這裡的不舒服是極端猛烈的,也是架空現實的,它可以往回從舊時代、反烏托邦的文藝創作找參考,卻很難體現導演的匠心獨到,也就不像奉系前作有那些深厚接地氣的觸動。

生存的邊緣本來無人權可言,歐美大片一直熱衷於展示“娛樂性悲慘”,如【極樂空間】裡遺留在地球上的貧民,【饑餓遊戲】的12個區受壓迫者,【悲慘世界】的法國十九世紀底層,無非是生存空間比列車居民大些;【別讓我走】生來就作為“器官樹”的克隆人,其絕望與生來就提供“永動機維護”的末等乘客也無質的不同。與那些片簡單的背景設定相比,奉俊昊還是更有追求——換個思路,沒一億多預算玩特效(舉例,【極樂空間】約1.15億美元),還是努力講故事吧。

有人評論他想說的太多但都沒說透。其實有可能,奉俊昊沒打算“說透”什麼(這不是社會學課),除了一個精彩反轉還既視共鳴的故事。更其實在反烏托邦著作《一九八四》普及的前提下,許多現象是無需多言的。車上無所不在的“W” 標誌,人們口中視若神明的維爾福德先生,教學車廂裡那載歌載舞的浮誇洗腦讚頌,根基都指向同一個“老大哥”。稍稍改進的是,這裡的老大哥是出身工程研究的資本家,以決定生死的科技挾持人類——更貼近如今科技至上的社會。

《一九八四》裡從頭到尾沒見著老大哥的面,保持了無所不在、深入骨髓又不見其人的距離;在【雪國列車】這樣一部追求娛樂效果的電影裡,維爾福德先生必然不能始終玩玄虛,好比遊戲必須有最後一關Boss。而他的出現也完成了影片在動作冒險完畢後,一系列文戲反轉、心理穿刺、逼格上升。飾演者不出意外是艾德·哈裡斯,無數好萊塢電影裡的幕後大Boss。至於那套用革命來消耗人口、平衡列車系統的犀利理論——《一九八四》裡三大國常年打仗是為了消耗生產力、維持統治,太陽底下的事都是似曾相識的。

【雪國列車】當然不能像《一九八四》冷酷到底滅絕希望,在結尾柯帝士幾乎就要被招安時,發生了一件“小小的事”觸動他的底線——還記得孩子們去哪裡了?外加兩位大韓民國的角色充當深藏不露的先知摩西,打開禁錮的車門,新紀元由此開始,人類要不是舒服地死了,就可以舒服地活下去(相比之前)。【雪國列車】不是一部沒有Bug的電影(據說這樣的電影不存在),但結構完整流暢,內容花樣紛呈,也沒授課般枯燥地教化患者。兩小時構建個階級論圖解,娛樂到你就打完收功了。

奉系窮開心

講到娛樂性,無論是冰凍截肢的恐怖,還是蒂爾達·斯文頓裝齙牙扮小丑的窮形盡相——其實一眾頭等艙乘客都具漫畫丑角味道,比【饑餓遊戲】中的凱匹特居民少一分花哨、多一分扭曲,這也符合他們困居列車的不利處境——都是現代好萊塢不常見的味素。3900萬美元的預算,奉俊昊用得性價比很高,可以看出沒太多壓倒性震撼、高精尖硬貨的花銷,但經由作者導演的風格化調教,細節處驚喜不斷,便宜貨也能風騷。

【雪國列車】與約定“傻大憨粗”的好萊塢爆米花片拉開了距離,只是這一來,露了文藝而非商業的餡,說白了,患者並非都能盡領那些張致的妙處然後與導演相視一笑。

隨著起義軍從60節車尾殺到“神聖引擎”的車頭,正是一層層奇觀展開。火車的固有結構確定了情節的推進方式,前後環境的反差不斷驚豔觀感,讓人想瞭解接下來看到什麼。

溫室車廂的滿目綠色,強烈碰撞之前視覺的全面灰暗,坐在樹下的閒適老婦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確是階級所隔離的世界。這還令人想起了【少數派報告】中湯姆·克魯斯去拜訪退休科學家的那幕。緊隨著發現“蛋白質塊”的真相之後,柯帝士一行人坐在海族館鋪子,吃西方人視為精緻奢侈的現制壽司,這惠而不費的編排讓一切戲劇性和寓意盡在不言中。

壽司由一名黑人廚師料理,又是奉俊昊一個小小的插科打諢。雖然是【老男孩】導演朴贊郁做監製,片中暴力元素並不極盡直觀,它秉承了奉俊昊的含蓄而非朴贊鬱的狂狷,但效果已然驚悚有餘。大錘砸向叛逆者胳膊的那一刻,鏡頭及時移開,只留給患者慘叫的聲效;與國際版對照可見並非做了刪節,而的確是導演的選擇。

遭遇大隊刺客也是氣氛勝於所見,這場戲是全片的高☆禁☆潮之一:先是蒙面凶徒們在徐徐打開的閘門後亮相,殺氣畢露,不寒而慄;接著為首一人掏出條大魚,殺魚祭刀,挨個傳遞——請不要問對陣敵前哪來的閒空,請允許導演玩點儀式感逗樂(隱隱覺得杜琪峰會喜歡);等到勢頭攢差不多了,開打,韓國黑幫動作片上身,不過也沒有太多直觀的血腥,比預期力度稍有不足;其間玩了過葉卡特琳娜橋時集體停下、恭賀新年的無厘頭插曲,以及過隧道時黑暗中的Hard模式亂鬥,將列車環境感無縫接入。

喜感與恐怖交織,是這一段也是全片的突出特點,更是奉俊昊的一貫路數,比【漢江怪物】時更加癲狂,畢竟這是個完全架空了的地方,導演可以縱橫無忌。打鬥中,“美國隊長”埃文斯的動作雖然以慢鏡處理,卻並沒有特別之處,尚不如一言不發的西西里裔年輕高手給人印象深刻。圍繞他的糾結與拷問,也僅僅是文本賦予了吸引力,而非角色本身。

美隊的存在代表影片附庸好萊塢商業大旗的那一面,但骨架之下,還是世界各地的怪咖們給了生動有趣的靈魂:蒂爾達·斯溫頓(梅森大臣)、宋康昊(安全系統專家南宮民秀)、約翰·赫特(造反派長老吉列姆)、弗拉德·伊凡諾夫(打手大弗朗哥,羅馬尼亞演員,代表作【嬰兒式】、【四月三周兩天】)、艾麗森·皮爾(幼教老師,加拿大演員,代表作【午夜巴黎】、【愛在羅馬】)、艾文·布萊納(遭截肢的父親,英國【猜火車】中的“屎霸”)、阿德南·哈斯 克維克(打手小弗朗哥,前南斯拉夫演員,代表作【行至今生】、【屠殺證據】)……必須驚歎奉俊昊跨洲跨國“集郵”的本領,當然,找這些同道中人也不會太貴。可惜患者們怎會全知道這些面孔是誰,知道了又如何。

不要因為低分而錯過一部佳片,不要因為高分而浪費時間。

如需轉載,請點擊 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