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項技術讓16歲癲癇少年不再發作!

南方網訊不用開顱,往腦中植入8根電極後,16歲癲癇少年奇跡般地不再發作了!日前,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癲癇中心引入了世界最先進的立體腦電圖技術,可以“繪製”出腦部活動的“三維地圖”,並對致癇區域實施“精准打擊”,成功抑制了一位16歲患者的癲癇發作。據悉,該院是華南地區高校系統附屬醫院首家成功開展此項技術的公立三甲醫院。

置入電極後,癲癇少年不再發作

16歲的四川少年小斌在10歲那年多次出現全身抽搐。父母一開始以為孩子是長個子時的抽筋,沒當回事。時間長了,小斌全身抽搐的次數更加頻繁,嚴重時甚至會喪失意識,父母這才覺察出不對勁。去成都檢查後,診斷結果如同一顆巨石重重地砸在了他們的心頭--癲癇。

從那以後,父母便帶著小斌輾轉全國尋求治療方法,

從成都到重慶到上海又遠赴北京,然而每次都只能失望而歸,藥物也越來越難以控制癲癇發作。

偶然的機會,小斌的母親偶然聽聞有一個癲癇患者,通過治療後,最近已經不再犯病。“癲癇病可以治好?” 小斌母親費勁功夫聯繫到了那位患者,第一次聽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名字。

商量再三後,他們決定再賭一把,咬牙賣掉了老家的房子,揣著家中最後一點積蓄,

踏上了南下的火車。

來到暨大附一院後,該院癲癇中心主任醫師秦兵和李衛成為了小斌的主治大夫。他們對小斌的腦部檢查資料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分析,決定採用最先進的微創立體腦電圖(SEEG)技術,對小斌進行精准的電極置入。

這項技術的效果立竿見影!過去的小斌只要脫離藥物,每天都會有很多次癲癇發作甚至持續狀態,而置入電極後當天,小斌就停用了一切抗癲癇藥物,

顱內電極腦電圖監測至今20多天內,小斌竟然無一次癲癇發作。這對奔波了6年四處求醫的小斌父母來說,宛如奇跡發生。

繪製腦部“三維構圖”精准治療癲癇

秦兵介紹,SEEG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微創癲癇診斷及治療技術。以往置入電極對致癇區進行定位,往往需要開顱在大腦皮層埋入電極,“就像在皮層鋪一塊地毯”,但大腦70%的皮層都隱藏在腦溝裡,

皮層電極無法探及腦溝內皮層資訊,只能繪製出腦電活動的“二維構圖”。

而SEEG無需開顱,借助立體定向“導航”,醫生可將直徑為0.8 mm的電極置入顱內常規電極無法抵達的部位,探測到不同腦區表面及內側深部的電活動,這樣就可以“繪製”出患者腦部的“三維構圖”,最終幫助制定精准的手術切除方案。

“SEEG技術使用了專門的軟體規劃電極穿行的路徑,從而避開顱內動脈、靜脈,大大降低了手術的創傷和風險。”秦兵說。

為什麼作為診斷手段的SEEG電極能夠抑制癲癇發作?秦兵解釋,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電極置入非常精准,正好置入在了致癇區,相當於間接毀損了致癇區,也就抑制了癲癇發作。

秦兵透露,這種電極置入後最多50天內要取出來。如果小斌在置入電極期間再次臨床發作,便可以借助置入腦中的8根電極,迅速、精確地找到核心致癇區,並將之射頻熱凝或手術切除,小斌可以徹底治癒。

秦兵指出,癲癇是目前為數不多地能夠被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對於那些無法通過抗癲癇藥物控制病情的難治性癲癇患者,SEEG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延伸閱讀:

中國每年增加40萬癲癇患者

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病和多發病,據統計中國目前已知癲癇患者已超過1000萬,並且每年以40萬新發的速度增長,癲癇已成為神經科第一大病種。

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疾病,不發作和正常人無異,發作起來每個患者都千差萬別,最常見的症狀是四肢抽搐、雙眼上翻、口肚白沫等。但專家指出,任何有別于正常感覺、知覺、意識和行為的發作性症狀學都需要高度懷疑癲癇發作。

這些症狀包括:愣神;發作性恐懼、幻覺或錯覺、植物神經症狀;發作性意識障礙;晨起突發的肌陣攣;不自主、無意識的動作,如舔唇、咂嘴、咀嚼、吞咽、摸索、無目的走動、自言自語等,發作過後不能回憶等。確診癲癇需要視頻腦電圖監測。

一旦明確癲癇診斷,絕大多數患者需要立即啟動抗癲癇藥物治療。如果足劑量、可耐受、足療程規範的抗癲癇藥物方案仍不能控制癲癇發作,結構或功能影像學上可見導致癲癇發作的可疑責任病灶,可啟動癲癇術前評估,到正規三甲醫院癲癇中心行規範化的癲癇術前評估。

該院癲癇中心主任醫師李衛強調,SEEG的適應征主要有:

①致癇區可能位於深部皮質,特別是邊緣系統和旁邊緣結構、內側顳葉、扣帶回、額眶回和島葉;

②MRI陽性患者,發作間期或發作期腦電圖、發作症狀學和致癇病灶不一致;

③MRI、發作期EEG和發作症狀學證實致癇區可能累及功能區;

④MRI顯示病變範圍彌散、涉及一側或雙側半球,致癇區形成了神經元網路,或者發作期EEG和臨床表現存在多個潛在的致癇區可能或涉及到雙側半球;

⑤曾經置入過硬膜下電極或多次手術後;

⑥需要考慮雙側電極置入。

”秦兵說。

為什麼作為診斷手段的SEEG電極能夠抑制癲癇發作?秦兵解釋,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電極置入非常精准,正好置入在了致癇區,相當於間接毀損了致癇區,也就抑制了癲癇發作。

秦兵透露,這種電極置入後最多50天內要取出來。如果小斌在置入電極期間再次臨床發作,便可以借助置入腦中的8根電極,迅速、精確地找到核心致癇區,並將之射頻熱凝或手術切除,小斌可以徹底治癒。

秦兵指出,癲癇是目前為數不多地能夠被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對於那些無法通過抗癲癇藥物控制病情的難治性癲癇患者,SEEG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延伸閱讀:

中國每年增加40萬癲癇患者

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病和多發病,據統計中國目前已知癲癇患者已超過1000萬,並且每年以40萬新發的速度增長,癲癇已成為神經科第一大病種。

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疾病,不發作和正常人無異,發作起來每個患者都千差萬別,最常見的症狀是四肢抽搐、雙眼上翻、口肚白沫等。但專家指出,任何有別于正常感覺、知覺、意識和行為的發作性症狀學都需要高度懷疑癲癇發作。

這些症狀包括:愣神;發作性恐懼、幻覺或錯覺、植物神經症狀;發作性意識障礙;晨起突發的肌陣攣;不自主、無意識的動作,如舔唇、咂嘴、咀嚼、吞咽、摸索、無目的走動、自言自語等,發作過後不能回憶等。確診癲癇需要視頻腦電圖監測。

一旦明確癲癇診斷,絕大多數患者需要立即啟動抗癲癇藥物治療。如果足劑量、可耐受、足療程規範的抗癲癇藥物方案仍不能控制癲癇發作,結構或功能影像學上可見導致癲癇發作的可疑責任病灶,可啟動癲癇術前評估,到正規三甲醫院癲癇中心行規範化的癲癇術前評估。

該院癲癇中心主任醫師李衛強調,SEEG的適應征主要有:

①致癇區可能位於深部皮質,特別是邊緣系統和旁邊緣結構、內側顳葉、扣帶回、額眶回和島葉;

②MRI陽性患者,發作間期或發作期腦電圖、發作症狀學和致癇病灶不一致;

③MRI、發作期EEG和發作症狀學證實致癇區可能累及功能區;

④MRI顯示病變範圍彌散、涉及一側或雙側半球,致癇區形成了神經元網路,或者發作期EEG和臨床表現存在多個潛在的致癇區可能或涉及到雙側半球;

⑤曾經置入過硬膜下電極或多次手術後;

⑥需要考慮雙側電極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