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來來來,看看房產新政後,人間有多少悲歡

有人身陷違約困局,有人揣全款沖出五環。

石頭媽和檸檬媽:借錢、限購了……再去借錢

為了給孩子置換學區,“石頭媽”賣掉豐台的婚房,在西城區簽約了一套更小的學區房。“317新政”落地後的週末,她又開始借錢。

換房,並不是“一賣一買”這麼簡單。為了這個置換計畫,“石頭媽”先要物色一間過渡的出租房,搬家,找買家,同時要找到擔負得起的學區房源,然後借錢平貸,簽約賣出自己的房子,拿到訂金付掉學區房訂金,簽約買入新房。這是一串環環相扣的任務,

一旦啟動,必須確保高效完成、無縫連結,房價天天在變,幾百萬的決策已容不得斟酌遲疑。

整個程式從“930新政”後啟動,像打仗一樣。春節後,“石頭媽”決定入手年前看過的一套房,“其實當時沒看上,後來醒悟了,對剛需來說,學區房市場上其實沒有挑選的餘地”。

但這個環環相扣的程式還是卡殼了,“317新政”落地,新購入房算二套,首付和稅款應聲上漲。“石頭媽”若違約持幣等待幾乎一定會出現的“拐點”,

需負擔高額違約金,只能想想房主同意按年前的價格出售,也算自我安慰,“年後同社區同戶型房價直接漲了100萬,賣掉了”。

“檸檬媽”也在“317新政”前簽約了總款735萬總價的學區房,原計劃貸款400萬,現在只能貸40%,這意味著多付了200多萬首付。

不是簽了嗎?此簽非彼簽。按照目前的經驗,買賣雙方簽約、交付定金之後,網簽之前,房屋核驗和購房資質審核需要至少10到15個工作日。

被“困”在這段時間裡的購房者,成為違約爭議的主力。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機構的“摸底統計”,因認房認貸後,首付比例由首套提高至二套的購房量約1000套到2000套,其中,湊不到首付而選擇棄房的有幾百套。

但西城區白堆子附近的仲介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這片兒目前沒有違約的”,“說白了都是剛需,借錢、離婚,再借錢去,還是必須買。”

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

新政增加了部分客戶違約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業主違約的可能性。“春節前簽約的在途單基本都漲了一大截了,這些客戶本來提心吊膽怕業主違約的,現在安心了。春節前600萬的房子現在基本都700萬,客戶只會拼命想辦法湊首付,所以綜合算,這次違約主要會出現在新盤,二手公房,還有連環單,比例應該不會高。”

“石頭媽”和“檸檬媽”所在的學區房討論群中,更多人寄希望於“再等等細節解釋”,

主動違約的很少。

“檸檬媽”說,200多萬的差額並不容易籌齊,可孩子上學是大事,而且之前的房子已經賣掉了,“我們無論如何都得把這房子買成。”

路姑娘: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可是新房在哪兒呢?

不過北京五環之內早已是二手房的天下,除早就限購的通州,新盤幾乎只存在於環京地區。

天津濱海新區的路姑娘去年下半年開始物色自己的第一套房子,看著房價飆漲,她自嘲說,“等不了結婚再置辦婚房了,擔心以後睡大街”。

路姑娘工作穩定、收入還不錯,先是抱著“閒逛”的心態看濱海新區核心地段的品牌地產,可以小一點,但還是希望生活品質好一點。不過從“930調控”出臺後,她發現,看好的新盤都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停開了。

拿著錢空等半年,期間天津新房價格和二手房價格出現“倒掛”奇觀,新社區預計售價兩萬,一路之隔,去年年中單價不到兩萬的二手房,今年年初,兩萬六賣了,隨即同款掛出了兩萬九。

由於二手房普遍存在網簽價和實際成交價之間的“差價”,路姑娘此時轉戰二手房已經不夠首付,只能繼續等新盤開盤。

最近,她終於等來了一些新盤要開盤的消息,有些來自仲介,“是賣樓花的,去年10萬一個,現在竟然漲到30萬!”仲介對此的解釋是,新盤批銷許過程中售價受到調控,有些開發商主動和小仲介合作,放出“樓花”,彌補差價,比如2.2萬的售價,加上30萬的“樓花”,實際售價就達到了約2.5萬。

“317”雖說是北京的新政,但新政落地後的這個週末,路姑娘一直在和朋友熱烈討論。“天津房價、政策都看北京,一體化就這麼真真切切的來了,天津人也開始搶學區房了,好多是北漂來落戶上學的”,包括路姑娘在內,不少環京地區的購房者覺得“要跟北京人一起搶家鄉的房子”,這讓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

C女士和辛女士:“處☆禁☆女貸”用在了京外,20萬……

不管是熱議“中國還需要幾個北上廣?”還是“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實踐層面永遠是“中國還有哪裡房子值得買?”

北京購房者開始了全國佈局。他們中有人出於價值投資,也有人迫於無奈,環京購房落戶,滿足孩子上學等剛需。

從沒買過房子的北京土著C女士去年底加入了投資大軍。2016年底,一個朋友在杭州郊區開發了一個樓盤,想請她“捧個場”。C女士看好杭州房產的升值空間,但手頭現金不夠便貸了20萬的款。

“我現在也不明白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的,要貸這20萬”。如今,C女士想在北京買的房子,算二套,需要多付200多萬首付。

辛女士說,她現在已經不想了,曾經在家鄉天津貸款買過房子,約等於“被封印在八環外”。眼看北京的房租漲到快與工資持平,她打算嘗試乘坐高鐵往返於京津之間上下班,“用行動踐行京津冀一體化”。

張先生:多小都能出手,現在還有人關心居住屬性嗎?

在環京房地產仲介的朋友圈裡,“317”後的這個週末,大批北京購房者揣著全款來買房。理由簡單到粗暴,不夠北京首付的錢,在這裡能直接全款買一套,長遠看,還是會漲吧。

張先生奔赴位於北京五六環之間的商住房社區,他覺得又到了買入時機。

標的明確:總價三百萬左右的小戶型商住,全款購入。他早用光了“房票(網路中對購房資格的戲稱)”,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商住無法落戶,轉讓稅費高,貸款利率高,這些在張先生看來,都是小事,“只要總價低,就好出手”。來京十多年,張先生是朋友眼中“最早上車”的幸運兒,他相信自己過往的經驗。

以小換大,沒有什麼秘笈。和很多北漂一樣,張先生在北京的第一套房產是當時著名的“火柴盒”社區,戶型多為二三十平米的開間和五六十平米的loft。2002年開盤時,這個戶型窄小、密集的超大型社區被開發商定位為“非常男女”、“非常空間”,“首付3萬,月供700”,指明給北漂的年輕人一個落腳之處。當時,對社區的安全、防火等隱憂還時不時出現在社會新聞中。

十五年過去,位於西城區二三環之間的該社區,單價漲到10萬+,超過了東城二環邊上的大戶型高檔社區。

張先生準備再入手的小戶型商住房,像極了他第一套房子在五環外的“翻版”,不過十五年後,似乎沒人再關注高密度社區的居住體驗。

圖片來自網路。

如今人們關注的,是“購買商住房的貸款”到底算不算“貸”。

“317新政”後,媒體第一時間解讀,有住宅、商住貸款記錄的都算“有過貸款記錄”,再購房算二套。如此,商住房市場將受重挫。但隨後專家解讀說,“新房認貸認全國”,但不含商住房。因為所謂“商住”只是開發商的行銷概念,並非真正的“產權屬性”。而新政中無論是“認房”還是“認貸”,只認住宅。

這對商住房投資客來說,算是利好嗎?算吧。不過專家還說了,對於炒商住,“劈它的雷還在路上”。

新近一項全民經濟調查說,2016年你用盡洪荒之力做了哪件事?超過六成的人選擇了“買房子”。城市化進程裹挾之下,人們選擇用房子安放生活、抵禦風險、追逐財富,他們也為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臨而焦慮不安。

城市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曾說,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讓我們不僅變得更加富有,而且健康和幸福,才是城市的勝利。(完)

編輯:肖欣

她自嘲說,“等不了結婚再置辦婚房了,擔心以後睡大街”。

路姑娘工作穩定、收入還不錯,先是抱著“閒逛”的心態看濱海新區核心地段的品牌地產,可以小一點,但還是希望生活品質好一點。不過從“930調控”出臺後,她發現,看好的新盤都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停開了。

拿著錢空等半年,期間天津新房價格和二手房價格出現“倒掛”奇觀,新社區預計售價兩萬,一路之隔,去年年中單價不到兩萬的二手房,今年年初,兩萬六賣了,隨即同款掛出了兩萬九。

由於二手房普遍存在網簽價和實際成交價之間的“差價”,路姑娘此時轉戰二手房已經不夠首付,只能繼續等新盤開盤。

最近,她終於等來了一些新盤要開盤的消息,有些來自仲介,“是賣樓花的,去年10萬一個,現在竟然漲到30萬!”仲介對此的解釋是,新盤批銷許過程中售價受到調控,有些開發商主動和小仲介合作,放出“樓花”,彌補差價,比如2.2萬的售價,加上30萬的“樓花”,實際售價就達到了約2.5萬。

“317”雖說是北京的新政,但新政落地後的這個週末,路姑娘一直在和朋友熱烈討論。“天津房價、政策都看北京,一體化就這麼真真切切的來了,天津人也開始搶學區房了,好多是北漂來落戶上學的”,包括路姑娘在內,不少環京地區的購房者覺得“要跟北京人一起搶家鄉的房子”,這讓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

C女士和辛女士:“處☆禁☆女貸”用在了京外,20萬……

不管是熱議“中國還需要幾個北上廣?”還是“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實踐層面永遠是“中國還有哪裡房子值得買?”

北京購房者開始了全國佈局。他們中有人出於價值投資,也有人迫於無奈,環京購房落戶,滿足孩子上學等剛需。

從沒買過房子的北京土著C女士去年底加入了投資大軍。2016年底,一個朋友在杭州郊區開發了一個樓盤,想請她“捧個場”。C女士看好杭州房產的升值空間,但手頭現金不夠便貸了20萬的款。

“我現在也不明白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的,要貸這20萬”。如今,C女士想在北京買的房子,算二套,需要多付200多萬首付。

辛女士說,她現在已經不想了,曾經在家鄉天津貸款買過房子,約等於“被封印在八環外”。眼看北京的房租漲到快與工資持平,她打算嘗試乘坐高鐵往返於京津之間上下班,“用行動踐行京津冀一體化”。

張先生:多小都能出手,現在還有人關心居住屬性嗎?

在環京房地產仲介的朋友圈裡,“317”後的這個週末,大批北京購房者揣著全款來買房。理由簡單到粗暴,不夠北京首付的錢,在這裡能直接全款買一套,長遠看,還是會漲吧。

張先生奔赴位於北京五六環之間的商住房社區,他覺得又到了買入時機。

標的明確:總價三百萬左右的小戶型商住,全款購入。他早用光了“房票(網路中對購房資格的戲稱)”,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商住無法落戶,轉讓稅費高,貸款利率高,這些在張先生看來,都是小事,“只要總價低,就好出手”。來京十多年,張先生是朋友眼中“最早上車”的幸運兒,他相信自己過往的經驗。

以小換大,沒有什麼秘笈。和很多北漂一樣,張先生在北京的第一套房產是當時著名的“火柴盒”社區,戶型多為二三十平米的開間和五六十平米的loft。2002年開盤時,這個戶型窄小、密集的超大型社區被開發商定位為“非常男女”、“非常空間”,“首付3萬,月供700”,指明給北漂的年輕人一個落腳之處。當時,對社區的安全、防火等隱憂還時不時出現在社會新聞中。

十五年過去,位於西城區二三環之間的該社區,單價漲到10萬+,超過了東城二環邊上的大戶型高檔社區。

張先生準備再入手的小戶型商住房,像極了他第一套房子在五環外的“翻版”,不過十五年後,似乎沒人再關注高密度社區的居住體驗。

圖片來自網路。

如今人們關注的,是“購買商住房的貸款”到底算不算“貸”。

“317新政”後,媒體第一時間解讀,有住宅、商住貸款記錄的都算“有過貸款記錄”,再購房算二套。如此,商住房市場將受重挫。但隨後專家解讀說,“新房認貸認全國”,但不含商住房。因為所謂“商住”只是開發商的行銷概念,並非真正的“產權屬性”。而新政中無論是“認房”還是“認貸”,只認住宅。

這對商住房投資客來說,算是利好嗎?算吧。不過專家還說了,對於炒商住,“劈它的雷還在路上”。

新近一項全民經濟調查說,2016年你用盡洪荒之力做了哪件事?超過六成的人選擇了“買房子”。城市化進程裹挾之下,人們選擇用房子安放生活、抵禦風險、追逐財富,他們也為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臨而焦慮不安。

城市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曾說,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讓我們不僅變得更加富有,而且健康和幸福,才是城市的勝利。(完)

編輯: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