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平庸走向卓越,你需要這樣的多維競爭力

在很多年以前,我們這一代人常被教導的一種思想,

叫做“一招鮮,吃遍天”,幹一行就要在行業中做到最好,術業有專攻,不能三心二意。

於是在上大學的時候,大多數人為自己設定的職業路線就是:大學,研究生或留學,大企業,高職位,最終成為所在行業的專家or大神。

當然,有些人很有天賦,運氣也不錯,在自己設定的職業方向上走到了底。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這種模式未必適合,能爬到金字塔頂部的人總是少數,越往上走,機會就越少,

不是每一個士兵都能當上將軍。

另一個原因是,這是一個源自穩定社會的認知模式,而如今是一個變化又快又劇烈的時代,環境一變,坐標系全變了,可能你在一個崗位上還沒幹幾年,這個職業就沒了。李開複預言,未來10年,50%的工作崗位將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王東嶽老師講過,世界萬物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求存。不進步,就只能坐等被淘汰的結局。可是人生又如棋局,剛開始落子的地方很多,天高地闊,到處是生機。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職位的高升,你會發現環境對你的制約越來越強,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年危機”的根本原因。

對於這一人生窘境,通常破局的方法,就是多維競爭力。

在《巨人的工具》這本書中,

講到了一個叫亞當斯的漫畫家,他的“呆伯特系列漫畫”,今天同時在65個國家,使用25種語言,超過兩千家報紙上刊登。

在書中,亞當斯給年輕人的建議是,你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有兩種方法:

一是把某項技能做到最好,成為該領域的頂尖高手;

二是學習兩項技能,讓這兩項技能都達到各自領域前25%的水準,然後再將這兩項技能結合起來去做一件事,也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第一種方法,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吳軍老師說,把一件事從50分做到90分,靠的是技藝,而要做到100分需要的是藝術。最後的10%很難達到甚至是因天賦所限而根本無法達到的。

當然,如果能用第一種方法不斷突破自我,固然很好;但對大多數人來說,第二種方法更加適用。

就拿亞當斯來說,他不是世界上畫畫最好的,但能達到前25%的水準;他寫笑話的技能也不是最好的,但同樣能達到前25%的水準。現在他把這兩項技能結合在一起,畫幽默漫畫,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前段時間,有個網紅叫“細腿大羽”,她本來是一個普通職員,覺得工作實在沒意思,乾脆就辭職了。辭職後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但她自己有兩個愛好:喜歡孩子,喜歡攝影;於是嘗試著做起了上門給嬰兒攝影的生意,從周圍的朋友開始,後來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收入不菲,也為自己建立起了個人品牌。

多維競爭力,借用幾何術語得話,其實很容易理解:單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長度;兩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積;三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體積。在一個維度上,最多100分;在兩個維度上,哪怕各自都只有50分,面積已經是2500了;如果有三個各自50分的維度就是125000......,雖然這只是比喻,但足以說明事實了。

李笑來曾舉過一個很恰當的例子,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已經過去32年了,32年前的金牌得主們,現在大家能記住的也就李甯和郎平兩個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兩個都是在自己曾經做得最好的維度之外,另外開拓了一個甚至多個維度。

在商業領域,類似現象也十分普遍,凡是具有持續競爭力的企業,大多都不是只在一個維度上有優勢,比如:

亞馬遜:電商+雲計算;

蘋果:硬體 +IOS + App Store

阿裡巴巴:電商 +螞蟻金融

京東:電商 + 快遞

騰訊:社交 +遊戲 +......

巴菲特:企業家 +投資家

羅振宇:知識服務 + 脫口秀

......

多維和專注其實並不矛盾,不同維度的能力不是並行增長的,而是在一個維度上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很難再往上提升的時候,然後在此基礎上,生長出其他維度的能力。

培養多維競爭力,本質上是讓自己脫離舒適區,當一件事已經做得不錯了,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成長空間和發展的可能。因為在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和錯綜複雜的生態中,只有持續向前尋找自我人格的下一個落腳點,不斷拓展自身能力的新邊界,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

《聖經》 詩篇 126:5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喜歡攝影;於是嘗試著做起了上門給嬰兒攝影的生意,從周圍的朋友開始,後來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收入不菲,也為自己建立起了個人品牌。

多維競爭力,借用幾何術語得話,其實很容易理解:單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長度;兩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積;三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體積。在一個維度上,最多100分;在兩個維度上,哪怕各自都只有50分,面積已經是2500了;如果有三個各自50分的維度就是125000......,雖然這只是比喻,但足以說明事實了。

李笑來曾舉過一個很恰當的例子,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已經過去32年了,32年前的金牌得主們,現在大家能記住的也就李甯和郎平兩個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兩個都是在自己曾經做得最好的維度之外,另外開拓了一個甚至多個維度。

在商業領域,類似現象也十分普遍,凡是具有持續競爭力的企業,大多都不是只在一個維度上有優勢,比如:

亞馬遜:電商+雲計算;

蘋果:硬體 +IOS + App Store

阿裡巴巴:電商 +螞蟻金融

京東:電商 + 快遞

騰訊:社交 +遊戲 +......

巴菲特:企業家 +投資家

羅振宇:知識服務 + 脫口秀

......

多維和專注其實並不矛盾,不同維度的能力不是並行增長的,而是在一個維度上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很難再往上提升的時候,然後在此基礎上,生長出其他維度的能力。

培養多維競爭力,本質上是讓自己脫離舒適區,當一件事已經做得不錯了,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成長空間和發展的可能。因為在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和錯綜複雜的生態中,只有持續向前尋找自我人格的下一個落腳點,不斷拓展自身能力的新邊界,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

《聖經》 詩篇 126:5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