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村橋“病危”,村民出行難,誰可幫忙解決?

暴雨連連不斷,堅硬的石橋也承受不住。

屋漏偏逢連夜雨,恰巧又碰上了收割的季節,

派潭鎮高村村的村民真是一個頭兩個大。

常用的出行橋變成危橋,村民出行受阻,

誰可以來幫助他們呢?

舊橋改建9年後成危橋

在江備頭橋處於派潭大道中派潭醫院對出的河道上,橋頭兩端的泥土已被洪水“掏空”,橫跨河面的橋樑出現崩裂,隨時有坍塌的可能。為了村民的安全,有關部門在路口和橋頭處均設置了告示牌,並利用鋼管圍欄將現場封鎖起來,但仍可看到個別村民越過圍欄冒險通行。

橋面多出都出現了裂痕。

高村村黨支部書記潘錦坤說,江備頭橋發生崩裂後,他們隨即將情況上報至政府部門,並於當天採取了臨時的封橋措施,而鋼管圍欄則是次日設置的,用以禁止行人和車輛通行。

“雖然洪水已退,但江備頭橋早已遍體鱗傷,再也不能為大家服務了。”村中一名老人告訴記者,以前該橋是一座簡陋的麻石橋,

9年前改建成現在的水泥橋,由於橋身不高,屢遭暴雨洪水衝擊,在今年6月底的一次暴雨中,終於崩裂成了危橋。

村民外出需繞行2公里

江備頭橋是通往高村村江備頭自然村周屋、廖屋、上潘、下潘合作社的主要通道。封橋後,村民是如何出行的?

曬穀場。

在潘錦坤的帶領下,記者繞經文政西路上游處的周屋橋進入江備頭自然村,隨後經過一條約3.2米寬的村巷來到周屋社的曬穀場。只見曬穀場一側的圍牆已被打掉,地上鋪了一層灰色的砂石。“這裡就是受阻村民出行的新出口。”潘錦坤介紹,在村民的支持下,他們打通了河流上游合作社的曬穀場和圍牆,並將村巷連接起來,開通了這條臨時通道。

儘管有了新的出行通道,

但其所存在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封橋後,現在出行著實不便,比平時至少要多繞行2公里。”村民葉女士說,特別現在是農忙時節,給運送收割機和農作物帶來了很多不便。也有受訪村民表示,村巷成了村中的交通要道,車來車往的對小孩不安全,而曬穀場也被通行車輛佔用,根本無法正常晾曬稻穀。

汛期後將開展重建工作

採訪中,村民紛紛表示,希望政府能重建江備頭橋,

解決村民的日常出行問題。對此,派潭鎮規劃建設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非常重視此次事件,一方面採取應急措施排險和解決村民出行,另一方面正著手橋樑重建工作。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接到高村村委會反映江備頭橋局部崩裂存在安全隱患後,立即安排人員到達現場,對橋樑兩端進行封鎖,並設置告示牌提醒車輛、行人繞道通行;同時結合村社意見,在該村周邊區域開通車輛、行人臨時通道,保障村民日常出行。目前,已聯繫勘察單位、設計單位進行勘察和設計等前期工作,預計汛期結束後可開展橋樑施工建設工作。

在該村周邊區域開通車輛、行人臨時通道,保障村民日常出行。目前,已聯繫勘察單位、設計單位進行勘察和設計等前期工作,預計汛期結束後可開展橋樑施工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