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的酒吧開在居民樓,敲門才讓進卻夜夜爆滿

喝醉的時候,酒杯很安全,人也很安全

關於那間酒吧,

我曾用四點概括它的特色:只有60 ;開在居民樓;敲門才讓進;沒有酒單。

對面的人聽完通常會繼續追問:“這也能叫酒吧?”

不止是能,它人氣還旺得很。

只要你沒能在晚上九點之前進門,那這一整晚,你就只能站著喝了。

別人管它叫“酒吧”,我愛管它叫“酒館兒”,因為酒館裡安靜,有故事聽,有朋友可交。

我叫Yulianna刁梓卿,射手座,東北和廊坊“混血”。

12歲那年跟著我爸去了芬蘭,大學為了能去別的國家浪兩年,乾脆報了個IT專業,於是成了稀奇的工科女。

接著做了個公眾平臺tqqwang,為大家免費找尋天貓的內部優惠券。

後來啊,我在芬蘭航空當過IT技術支持工程師,又飛回北京幹了市場,還做過倆月的無業遊民……

北歐總是冷冷的,卻又總毫不違和地慵懶,好像每個人都愛窩在沙發裡曬太陽。下午茶可以咖啡來作伴,牛扒配紅酒也會有愜意的一晚,最好是餐餐吃到新鮮三文魚。

所有工作都是浮雲,我始終忘不了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個我還未成年,跟人借了身份證,和幾個朋友一起偷偷溜進酒吧買了酒喝。

——一口酒灌下喉嚨,身子暖多了。

我愛酒,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2014年,世界盃來了,大家都在找喝酒的地兒,於是那年我在三裡屯酒吧街搭了個鋪子開起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間酒吧。或許還稱不上是酒吧:只有一張桌子,只賣三款酒。

看著來的客人穿著大褲衩,

臉上貼好貼紙,再點上一杯mojito……

無論他們前腳才從哪一棟高樓大廈裡出來,頭頂的發禿了多少,至少歡呼起來的那一刻,讓我覺得這座城市是真實的,魔幻的三裡屯是真實的,每個人的生活也是真實的。

那年臨時酒吧留下的合影

世界盃結束,臨時的鋪子也關張了,

而我正籌備一件大事——

要在帝都三裡屯,開一家正式的酒吧。

北京永遠不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黑的黃的白的人群,永遠不缺夜裡會亮起來的閃亮霓虹,不缺細窄的胡同,更不缺寬敞卻永遠擁擠的大道。

三裡屯呢,也永遠不缺酒吧。

可就缺一間我開的。

喜歡酒文化又對 1920s 情有獨鍾的我,想製作一枚精緻又復古的“暫停鍵”,讓人進了門就能暫時隔離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酒吧的名字以卓別林命名,他是偉大的人,一部《摩登時代》,可以鼓勵那麼多人恢復對生活的信心。

我知道自己遠做不到這點,但至少要讓自己的酒,能多慰藉一些人。

經營酒吧並不容易。

從酒吧選址,租金洽談,設計裝修,到團隊招聘,酒品設計,運營管理……每一個環節我都盯著。

生怕哪個細節被忽視,達不到我想要的呈現

我花了近六個月的時間把一間居民房打造成了歐式風格的復古speakeasy酒吧。

房子,是在街邊擼串兒的時候,跟烤串大哥打聽到的。

2014年7月4日,在北京最為繁華,酒吧文化最為盛行的三裡屯,多了一間別樣的酒館兒,這便是我的卓別林酒吧三裡屯店 (Charlie Chaplin Bar) 。

許多人說門臉小,窄窄的一扇門,到了夜裡更是難察覺,是有點兒貝克街的意思吧?

這間酒吧的原貌是三裡屯一處舊居民樓的一層

推開門,像是進了另一個時代。

店裡的每一件裝飾、擺件、酒具甚至調酒棒,都是我在歐洲古董市場淘來的,每一件:滿屋子的卓別林、掛在燈上的起瓶器、角落裡的鋼琴,還有可以自己開的壁燈……

坐下來,無論吧台還是沙發,視野中的一切全部是古董,哪怕是洗手間中的金屬飾品以及相框也是從歐羅巴遠道而來。

小吧台

我不太想稱它是什麼“世外桃源”,

這種1920 年代頒佈禁酒令後的

美國地下酒館風格,

似乎有種“凡事越是禁止,越讓人癡迷”的魔力。

更重要的是它擁有“靈魂”,

這才是最不可抗拒的吸引。

有人說自己是被“沒有酒單”吸引來的,也有很多人問我,不設酒單這點子哪來的?

世上酒那麼多,我也記不下幾個名,可味道是留下來了的。

我並不懂酒,只是單純愛酒,每個人不都是這樣嗎,想喝一杯的時候,不過是念到了曾經喝過的某杯酒的味道,卻想不起它叫什麼名。

所以為什麼不直接說出你想喝的味道,讓調酒師隨意幫你調一杯呢?

或者你們聊一聊,可以專門聊酒,你可以講你的故事,也可以聽聽他經歷的過去,接著會有一杯酒出現在你眼前那張窄得只放得下一杯酒和一盞燈的吧台。

這麼一杯酒,不止是一杯酒,它像是客人和調酒師一起調出來的故事,也可以讓來的人和調酒師更親近更熟悉。

像極了深夜食堂,酸甜苦辣,只不過味道都含在一杯酒裡。

比如有杯高高大大的酒叫做“實習生”,看起來像杯牛奶,喝起來卻有點烈,是有些像一個剛進社會的少年了,不諳世事又滿腔熱血。

比如他們會把魚片和百里香放進酒裡,有點酸,又有點辣,一杯酒成了帶點南洋風情的“魚湯”。

有人熱烈活潑,有人內斂青澀,於是每杯酒,像每個人的性格,成了獨一無二的存在。

有年輕人來店裡喝酒,和我聊起來,聊著聊著也被這沒有酒單看感覺調酒的法子給迷住了,於是後來,這個來自W酒店的年輕人成了店裡最受歡迎的調酒師之一。

他曾經說:“我希望這裡可以讓客人放鬆到,哪怕想流淚,都可以毫不顧忌。”

這倒不是簡單暖男的做法,只是他知道這樣一間沒有規則的酒館,是可以讓人放下防備的。

再後來,有夢想成為演員的年輕人來學習調酒,有做過廚師還有調酒經驗的大叔站進了吧台……

Charlie Chaplin Bar就這樣闖出了些名堂,

吸引了那些來三裡屯過夜生活的人們。

有人一周就要往這裡跑三次,

每次都帶不同的朋友來;

有人帶了寵物來,不止讓進,

我們還陪玩兒;

有人說這間酒館給了自己歸屬感,難過或者累的時候,一定會來喝一杯,因為這是他們的深夜酒館;

有人說每個調酒師都是朋友,陪著自己聊天打趣,興致來了還會請喝一杯,下雨天會撐傘送,晚了會負責把你送上車;

有人每次喝完,都必去隔壁那家北27,給老媽順兩份蘭州小吃……

在霧霾天還能相約喝酒的,一定都是會享受生活的人,或者說,是會給自己生活按下暫停鍵的人。

孤單一個人也好,朋友結伴也好,情侶一道也好,我每天都能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人。

即使每天待在這裡,也不會覺得悶,因為這是我想要的,因為那60 的空間,讓從前愛到處亂竄的我見到了更奇妙的世界。

2015年7月22日,也是在這裡,愛人和我求婚,後來,刁小姐成了田太太。

2016年6月,懷孕的第八個月,

我開始籌畫屬於自己的第二間卓別林酒吧——

卓別林春秀路店(Chaplin Bar & Cafe),

開在使館區。

酒吧吧台

卡座

整個風格是二戰時期元素,

防空洞造型,裂開的牆壁,

就連沙發也都被設計成那個年代的軍服,

一切都顯得相當內斂、精緻、和諧。

當然角落裡依舊充斥著精緻和復古,

依舊擁有靈魂。

第二家卓別林酒吧,

很快便有幸成為周邊“使館人士最愛”、

“會特別跑來喝一杯”的Bar。

它依舊不設酒單,

依舊像個酒吧版的深夜食堂,

你能在這裡聽故事,

也能和別人說故事。

Chaplin在我與團隊的努力下不斷成長並逐漸擁有一些小成績,也被Timeout,City Weekend等優質媒體都給予了相當的認可。

鄭元暢來喝過,小瀋陽來喝過,

張若鈞來喝過,高曉松也來喝過……

低調的Chaplin

進入到更多人的視線中。

而我,完成了從酒客到酒吧主人的轉變,

聽過無數個人的故事,

也記住了幾乎全部的酒名。

我和鄭元暢

我能感受到,每個人都在享受手裡那杯獨一無二的酒,也能感受到,他們在這裡獲得的那些很淡然的快樂。

我的“暫停鍵”奏效了。

每個身影不再是孤島,他們都和這個空間,這杯酒產生了共鳴與互動。他們很真實地,活在那一刻。

偶爾還是會想起海子的那首詩,《坐在紙箱上想起瘋了的朋友們》裡那句:喝醉的時候,酒杯很安全,心也很安全。

當一位老客人跟我說起:“Yulianna,你這裡為什麼不能是個可以帶著 beautiful lady have a dinner 的地方呢?”

我才想到,對啊!為什麼不呢?

在芬蘭生活的那些年,我愛在週末擺上餐盤,點上蠟燭,放上熟悉的音樂,開一瓶自己喜歡的酒,讓每一餐都是值得享受與回味的記憶。

現在,我想開一家既能享用美酒又能享用美食的卓別林新店。

讓每一位客人在這裡,不僅能輕鬆飲酒,更可以將用餐時間都變成美好記憶的一部分。

第三家卓別林店位於東四環石佛營路高檔社區集中的繁華地段,坐落在保利底商,毗鄰漫咖啡,建築面積240平米。

上下三層和一個地下室,

這一次帶給大家的是一部時光列車,

直接帶你置身於1920那個年代。

1F讓大家置身於二十世紀的老舊列車上,

走上2F便進到卓別林電影拍攝現場的後臺,

而步入3F的華麗舞臺的那一瞬間,

則仿佛將你置於歐洲上流社會的絢爛交際會場。

最有趣的則是地下室的設計,

至於是什麼樣的感覺,先留個懸念,

但保證這絕對是個有趣的謎底。

在這個穿越的主題下,我們依舊用心到每一處細節,裝飾與餐具依舊充斥著真實古董。

儘管卓別林堅持復古的文化格調,但產品創新也同樣是一直的追求。

全新的卓別林,將在延續靈魂酒吧的精神下,為客人定制專屬口味,甚至逐漸衍生出店內古董拍賣的商業模式。

我期待有格調、有追求、無論在天南還是在海北的你,都能加入到卓別林這個大家庭。

如果你恰好在北京,

如果你恰好來了三裡屯,

如果你恰好喜歡安靜,

如果你恰好做什麼都愛看心情,

一定要敲門進來喝一杯。

我所有的故事,都和酒有關;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可就缺一間我開的。

喜歡酒文化又對 1920s 情有獨鍾的我,想製作一枚精緻又復古的“暫停鍵”,讓人進了門就能暫時隔離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酒吧的名字以卓別林命名,他是偉大的人,一部《摩登時代》,可以鼓勵那麼多人恢復對生活的信心。

我知道自己遠做不到這點,但至少要讓自己的酒,能多慰藉一些人。

經營酒吧並不容易。

從酒吧選址,租金洽談,設計裝修,到團隊招聘,酒品設計,運營管理……每一個環節我都盯著。

生怕哪個細節被忽視,達不到我想要的呈現

我花了近六個月的時間把一間居民房打造成了歐式風格的復古speakeasy酒吧。

房子,是在街邊擼串兒的時候,跟烤串大哥打聽到的。

2014年7月4日,在北京最為繁華,酒吧文化最為盛行的三裡屯,多了一間別樣的酒館兒,這便是我的卓別林酒吧三裡屯店 (Charlie Chaplin Bar) 。

許多人說門臉小,窄窄的一扇門,到了夜裡更是難察覺,是有點兒貝克街的意思吧?

這間酒吧的原貌是三裡屯一處舊居民樓的一層

推開門,像是進了另一個時代。

店裡的每一件裝飾、擺件、酒具甚至調酒棒,都是我在歐洲古董市場淘來的,每一件:滿屋子的卓別林、掛在燈上的起瓶器、角落裡的鋼琴,還有可以自己開的壁燈……

坐下來,無論吧台還是沙發,視野中的一切全部是古董,哪怕是洗手間中的金屬飾品以及相框也是從歐羅巴遠道而來。

小吧台

我不太想稱它是什麼“世外桃源”,

這種1920 年代頒佈禁酒令後的

美國地下酒館風格,

似乎有種“凡事越是禁止,越讓人癡迷”的魔力。

更重要的是它擁有“靈魂”,

這才是最不可抗拒的吸引。

有人說自己是被“沒有酒單”吸引來的,也有很多人問我,不設酒單這點子哪來的?

世上酒那麼多,我也記不下幾個名,可味道是留下來了的。

我並不懂酒,只是單純愛酒,每個人不都是這樣嗎,想喝一杯的時候,不過是念到了曾經喝過的某杯酒的味道,卻想不起它叫什麼名。

所以為什麼不直接說出你想喝的味道,讓調酒師隨意幫你調一杯呢?

或者你們聊一聊,可以專門聊酒,你可以講你的故事,也可以聽聽他經歷的過去,接著會有一杯酒出現在你眼前那張窄得只放得下一杯酒和一盞燈的吧台。

這麼一杯酒,不止是一杯酒,它像是客人和調酒師一起調出來的故事,也可以讓來的人和調酒師更親近更熟悉。

像極了深夜食堂,酸甜苦辣,只不過味道都含在一杯酒裡。

比如有杯高高大大的酒叫做“實習生”,看起來像杯牛奶,喝起來卻有點烈,是有些像一個剛進社會的少年了,不諳世事又滿腔熱血。

比如他們會把魚片和百里香放進酒裡,有點酸,又有點辣,一杯酒成了帶點南洋風情的“魚湯”。

有人熱烈活潑,有人內斂青澀,於是每杯酒,像每個人的性格,成了獨一無二的存在。

有年輕人來店裡喝酒,和我聊起來,聊著聊著也被這沒有酒單看感覺調酒的法子給迷住了,於是後來,這個來自W酒店的年輕人成了店裡最受歡迎的調酒師之一。

他曾經說:“我希望這裡可以讓客人放鬆到,哪怕想流淚,都可以毫不顧忌。”

這倒不是簡單暖男的做法,只是他知道這樣一間沒有規則的酒館,是可以讓人放下防備的。

再後來,有夢想成為演員的年輕人來學習調酒,有做過廚師還有調酒經驗的大叔站進了吧台……

Charlie Chaplin Bar就這樣闖出了些名堂,

吸引了那些來三裡屯過夜生活的人們。

有人一周就要往這裡跑三次,

每次都帶不同的朋友來;

有人帶了寵物來,不止讓進,

我們還陪玩兒;

有人說這間酒館給了自己歸屬感,難過或者累的時候,一定會來喝一杯,因為這是他們的深夜酒館;

有人說每個調酒師都是朋友,陪著自己聊天打趣,興致來了還會請喝一杯,下雨天會撐傘送,晚了會負責把你送上車;

有人每次喝完,都必去隔壁那家北27,給老媽順兩份蘭州小吃……

在霧霾天還能相約喝酒的,一定都是會享受生活的人,或者說,是會給自己生活按下暫停鍵的人。

孤單一個人也好,朋友結伴也好,情侶一道也好,我每天都能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人。

即使每天待在這裡,也不會覺得悶,因為這是我想要的,因為那60 的空間,讓從前愛到處亂竄的我見到了更奇妙的世界。

2015年7月22日,也是在這裡,愛人和我求婚,後來,刁小姐成了田太太。

2016年6月,懷孕的第八個月,

我開始籌畫屬於自己的第二間卓別林酒吧——

卓別林春秀路店(Chaplin Bar & Cafe),

開在使館區。

酒吧吧台

卡座

整個風格是二戰時期元素,

防空洞造型,裂開的牆壁,

就連沙發也都被設計成那個年代的軍服,

一切都顯得相當內斂、精緻、和諧。

當然角落裡依舊充斥著精緻和復古,

依舊擁有靈魂。

第二家卓別林酒吧,

很快便有幸成為周邊“使館人士最愛”、

“會特別跑來喝一杯”的Bar。

它依舊不設酒單,

依舊像個酒吧版的深夜食堂,

你能在這裡聽故事,

也能和別人說故事。

Chaplin在我與團隊的努力下不斷成長並逐漸擁有一些小成績,也被Timeout,City Weekend等優質媒體都給予了相當的認可。

鄭元暢來喝過,小瀋陽來喝過,

張若鈞來喝過,高曉松也來喝過……

低調的Chaplin

進入到更多人的視線中。

而我,完成了從酒客到酒吧主人的轉變,

聽過無數個人的故事,

也記住了幾乎全部的酒名。

我和鄭元暢

我能感受到,每個人都在享受手裡那杯獨一無二的酒,也能感受到,他們在這裡獲得的那些很淡然的快樂。

我的“暫停鍵”奏效了。

每個身影不再是孤島,他們都和這個空間,這杯酒產生了共鳴與互動。他們很真實地,活在那一刻。

偶爾還是會想起海子的那首詩,《坐在紙箱上想起瘋了的朋友們》裡那句:喝醉的時候,酒杯很安全,心也很安全。

當一位老客人跟我說起:“Yulianna,你這裡為什麼不能是個可以帶著 beautiful lady have a dinner 的地方呢?”

我才想到,對啊!為什麼不呢?

在芬蘭生活的那些年,我愛在週末擺上餐盤,點上蠟燭,放上熟悉的音樂,開一瓶自己喜歡的酒,讓每一餐都是值得享受與回味的記憶。

現在,我想開一家既能享用美酒又能享用美食的卓別林新店。

讓每一位客人在這裡,不僅能輕鬆飲酒,更可以將用餐時間都變成美好記憶的一部分。

第三家卓別林店位於東四環石佛營路高檔社區集中的繁華地段,坐落在保利底商,毗鄰漫咖啡,建築面積240平米。

上下三層和一個地下室,

這一次帶給大家的是一部時光列車,

直接帶你置身於1920那個年代。

1F讓大家置身於二十世紀的老舊列車上,

走上2F便進到卓別林電影拍攝現場的後臺,

而步入3F的華麗舞臺的那一瞬間,

則仿佛將你置於歐洲上流社會的絢爛交際會場。

最有趣的則是地下室的設計,

至於是什麼樣的感覺,先留個懸念,

但保證這絕對是個有趣的謎底。

在這個穿越的主題下,我們依舊用心到每一處細節,裝飾與餐具依舊充斥著真實古董。

儘管卓別林堅持復古的文化格調,但產品創新也同樣是一直的追求。

全新的卓別林,將在延續靈魂酒吧的精神下,為客人定制專屬口味,甚至逐漸衍生出店內古董拍賣的商業模式。

我期待有格調、有追求、無論在天南還是在海北的你,都能加入到卓別林這個大家庭。

如果你恰好在北京,

如果你恰好來了三裡屯,

如果你恰好喜歡安靜,

如果你恰好做什麼都愛看心情,

一定要敲門進來喝一杯。

我所有的故事,都和酒有關;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