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時代》週刊稱他是“最偉大的中國人”,北洋時代果然是將星雲集

中國近代軍閥譜系圖

曹錕(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是中華民國初年直系軍閥的首領,也是保定王。曾靠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890年,曹錕畢業于天津武備學堂,任毅軍哨官。在1919年的時候,就被擁為直系軍閥首領。1923年6月,曹錕將黎元洪逐走天津。

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為大總統,留下了其人生最大的污點。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

馮國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

字華符,一作華甫,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人,直系軍閥。畢業于北洋武備學堂,曾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1903年中央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後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司令。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1918年8月13日,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于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1919年10月,馮國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終年60歲為馮鞏祖父。

徐世昌(1855-1939年),字蔔五,號菊人,又號弢齋、東海、濤齋,晚號水竹村人,石門山人,東海居士。直隸(今河北)天津人。其曾祖父、祖父在河南為官居,出生于河南省衛輝府(今衛輝市)府城曹營街寓所。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他"偃武修文",下令對南方停戰,次年召開"議和會議"。1922年6月通電辭職,退隱天津租界以書畫自娛。

辭掉總統職務後,多次拒絕日本人的勸誘,不供偽職。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 (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稱號,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系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三大抗戰勳章獲得者。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是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1906年擢升暫編陸二十一軍統領。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革命黨人強迫推舉為湖北都督。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1913年支持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啟瑞,字芝泉,晚年號稱"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人稱"段合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縣太平集。民國著名政治家,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討伐對象。一生清正耿介,頗具人格魅力,號稱"六不總理",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

張宗昌(1881~1932.9.3),字效坤。山東掖縣(今萊州市)人。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長腿將軍”、“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奉系軍閥頭目之一。張宗昌曾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青島慘案”.1932年9月3日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於津浦鐵路濟南車站。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蓬萊人,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有"常勝將軍"名。吳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甚至用自己生命詮釋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洞口縣,一說蔡鍔故居位於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人,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

唐繼堯(1883-1927年),又名榮昌,字蓂賡, 漢族,雲南會澤人。滇軍創始人與領導者,雲南滇系軍閥的主要領導者。1883年8月14日出生。就讀東京振武學校,然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後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深造。唐繼堯參加過重九起義,昆明起義。在護國戰爭中,與蔡鍔聯合宣佈雲南獨立,自任中華民國護國軍總司令,護國戰爭結束後,任雲南督軍兼省長。 1927年失去雲南政權,同年5月23日病死于昆明。

張勳(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諡號忠武,江西省奉新縣人,中國近代北洋軍閥。清末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1913年鎮壓討袁軍。後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於7月1日與康有為擁溥儀復辟,但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

系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三大抗戰勳章獲得者。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是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1906年擢升暫編陸二十一軍統領。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革命黨人強迫推舉為湖北都督。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1913年支持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啟瑞,字芝泉,晚年號稱"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人稱"段合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縣太平集。民國著名政治家,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討伐對象。一生清正耿介,頗具人格魅力,號稱"六不總理",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

張宗昌(1881~1932.9.3),字效坤。山東掖縣(今萊州市)人。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長腿將軍”、“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奉系軍閥頭目之一。張宗昌曾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青島慘案”.1932年9月3日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於津浦鐵路濟南車站。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蓬萊人,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有"常勝將軍"名。吳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甚至用自己生命詮釋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洞口縣,一說蔡鍔故居位於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人,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

唐繼堯(1883-1927年),又名榮昌,字蓂賡, 漢族,雲南會澤人。滇軍創始人與領導者,雲南滇系軍閥的主要領導者。1883年8月14日出生。就讀東京振武學校,然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後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深造。唐繼堯參加過重九起義,昆明起義。在護國戰爭中,與蔡鍔聯合宣佈雲南獨立,自任中華民國護國軍總司令,護國戰爭結束後,任雲南督軍兼省長。 1927年失去雲南政權,同年5月23日病死于昆明。

張勳(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諡號忠武,江西省奉新縣人,中國近代北洋軍閥。清末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1913年鎮壓討袁軍。後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於7月1日與康有為擁溥儀復辟,但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