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唐西域,玄奘遇險記|寰行中國哈密

《寰行中國2:風從西邊來》系列之九@哈密|周海濱著

哈密:大唐西域,玄奘遇險記

出敦煌,一路西行,哈密出現在前方。同樣是敦煌出發,同樣經過玉門關,玄奘走得艱難,甚至是在命運的眷顧下,才得以倖存。

我們就邊走邊聊聊玄奘一輩子都刻骨銘心的這次遇險。及至晚年,玄奘會常常回憶起這段西行的舊事。

弟子慧立在玄奘去世後,曾綜合辨機的部分手稿和自己聽聞玄奘生前的口述,撰寫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由於這份傳略對玄奘的求法經歷記錄不夠完整,慧立直至臨終前才示之於世。

這段玄奘最苦難的經歷,與“莫賀延磧”有關。

“莫賀延磧”,夜則妖魑舉火,晝則劣風擁沙

“莫賀延磧”,又稱八百里瀚海,位於伊州(哈密)與安西之間。今天依然是甘肅與新疆的天然壁壘,是一片最為艱險的戈壁。

在古代絲綢之路上,這是一片死亡之地:“長八百里,古曰沙河,目無飛鳥,下無走獸,複無水草。”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樣形容“莫賀延磧”:“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劣風擁沙,散如時雨。”沒錯,在這裡,玄奘遭遇了西行途中最為險惡的考驗。

貞觀三年(629年)秋八月或者更早的時間,玄奘孤身一人在戈壁中蹣跚而行。他對河西的路途險惡並非無知,“洄波甚急,

深不可渡的葫蘆河”,守衛森嚴的關外五烽等類似的警告,都沒能阻止這位朝聖者的步伐。

玄奘沒有那麼多門徒保護他,只有一位叫石磐陀的徒弟陪在他的身邊,兩人一起離開玉門關。但一路的艱辛讓石磐陀改變了主意。據說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這位胡人動過殺氣。但是,玄奘的莊嚴法相,讓他膽怯,放棄了惡念。與孫悟空去了必回不同,這位徒弟離開後,再也沒有回來。

玄奘孤獨地前行了80多裡後,見到了第一座烽燧。在離烽燧不遠的地方取水時,不小心被守城的官兵發現。他們把玄奘捆綁起來,押送到守衛要塞的最高長官——校尉王祥那裡受審。王祥並沒有按照私自渡關追捕令的指示,把玄奘押回京城,而是違命送玄奘出了關。其實,玄奘到達涼州時,就已經是戴罪之身,沒有“過關文牒”,是一名按照大唐律法可判處一年監禁的偷渡者。

校尉王祥不但放行了玄奘,

還護送出關10裡,並把他介紹給了第四座烽燧的長官王伯隴。據說,王伯隴接待了玄奘,臨別時還送了盛水的皮囊和乾糧。

離開五座烽燧,玄奘走進“莫延賀磧”的腹地。很快,玄奘迷了路,還失手打翻了水囊。這意味著噩夢開始了,在一個白天氣溫四五十攝氏度,晚上冷徹心扉孤寂荒涼的鬼地方,沒有水就是死路一條。

玄奘想到了放棄,等來的命運他比誰都清楚。但是,在掉轉馬頭往回走了10多裡後,“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這句誓願拉住了他,他轉而旋轡,繼續西行。

大漠孤雁、殘陽似血,茫茫戈壁中,玄奘倔強的身影仿佛自奔絕路。不要以為玄奘日夜兼程地趕路,如果這樣的話,玄奘早就體力透支倒地而亡。白天,玄奘在小沙丘的陰影裡避暑,晚上,繁星滿天的“莫賀延磧”裡,一個渺小的身影在負笈夜行,那才是玄奘,那是屬於他的趕路時間。

在接下來的四夜五天裡,我不知道玄奘是否後悔他當初的決定,這位29歲的年輕人滴水未進。真正幫助他走出困境的是那匹棗紅色的瘦馬,這是一匹識途的老馬,它把玄奘帶到了一口泉水旁。

這時,天亮了,眼前是一片綠洲,老馬跑過去啃草,玄奘發現了這眼泉水。在這片草地上,玄奘停留了一天,第二天帶足了水,繼續西行。兩天后,他走出了流沙大漠,來到了伊州城。

偽造的玄奘講經處

在一間小寺廟裡,玄奘見到了3位中原來的僧人。其中一位老僧衣不及帶,跣足出迎,抱住玄奘大哭,這位漢僧沒有想到還能活著見到漢人。在伊州,玄奘暫住了10天。玄奘離開伊州6天后,到了高昌國,結束了最艱難的西行之路。

2015年秋天,我們也看到了一眼清泉,在哈密南湖一座有點像烽燧的三層佛塔旁,位於離佛塔兩米遠的土丘上。當地人說,無論是冰凍三尺的冬日,還是赤地千里的夏季,泉水依然長流不息,千年不斷。

泉池旁立了一個解說碑,名曰聖泉。傳說玄奘在困頓焦渴中喝了這裡的泉水,因而感念在此講經3天,佛塔便是後人為此而建。

歷史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當年玄奘經過的地方,更確切的地方當在哈密市五堡鄉以北殘垣之地。所以,真正的聖泉之地,應在白楊溝大佛寺。

不過,這座佛塔與白楊溝大佛寺、廟兒溝佛寺形成了一個大三角。在這三束佛光的普照下,哈密綠洲正好處於這個三角形的中心地帶,頂著“西域襟喉,中華拱衛”的頭銜,在佛氣的氤氳中從容而淡定。

我們不知道玄奘在哈密,是否品嘗過甜瓜。相傳,哈密瓜本無名,只因甜味而被百姓稱為“甜瓜”。在1899年元旦的朝廷宴席上,它被康熙以進貢的產地名賜名“哈密瓜”。

自此,歷代回王,一年一小貢,三年一大貢,採用“駝運”或“馬運”,沿著絲綢之路進京朝貢,讓哈密瓜在中原聞名遐邇。

西境的異域風情已經漸漸迷人眼。在哈密,我品嘗著哈密瓜的香甜,那邊木卡姆響起,輕快靈巧的舞蹈跳起來了。

作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在單調和荒僻的天地之間,“木卡姆”是一大片耀眼、華麗、繁榮的音樂的宮殿。在哈密,如果你的耳中突然充斥了一種洪亮、清脆的樂聲,這一定是哈密艾捷克這一古老樂器發出的聲音,它奏響的旋律也一定是豪放且傷感的哈密木卡姆了。

相傳,哈密瓜本無名,只因甜味而被百姓稱為“甜瓜”。在1899年元旦的朝廷宴席上,它被康熙以進貢的產地名賜名,哈密瓜自此得名。

從而歷代回王,一年一小貢,三年一大貢,採用“馱運”或“馬運”,沿著絲綢之路進京進貢,讓中原也飄香四溢。幽幽幾千年,每一個哈密瓜的紋路還是都不一樣,保持著它們的古老風度。

在這瓜園的不遠處,還佇立著一座有點像烽燧的三層佛塔,更奇妙的是離佛塔兩米遠的土丘上,還有一汪清泉。無論是冰凍三尺的冬日,還是的赤地千里的夏季,泉水依然長流不息,千年不斷。

佛塔

這座佛塔與白楊溝大佛寺還有廟兒溝佛寺形成了一個大三角,在這三束佛光的普照下,哈密綠洲正好處於這個三角形的中心地帶,頂著“西域襟喉,中華拱衛”的頭銜,在佛氣的氤氳中從容而淡定。

出品人介紹

第22屆、第24屆中國經濟新聞一等獎(2009、2011),“中國最具影響力圖書”獎(2013);搜狐旅遊汽車自媒體聯盟最具貢獻自媒體人(2014);名人傳記三十周年“十大優秀作家”(2015);魯迅文學院第九屆網路作家班(2016)。在新浪文化、鳳凰歷史、百度百家、知乎、馬蜂窩旅行家等開設專欄;撰稿于澎湃新聞、《人物》雜誌、《南方人物週刊》、《中國新聞週刊》等。

周海濱作品

3.《失落的巔峰:

中共六位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新京報春季好書”、“新浪好書”

5.《我的父親韓複榘》

(韓子華口述 周海濱撰述)中華書局2013年版|“中國影響力圖書獎”

6.《風從西邊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版

購買周海濱簽名圖書,請“閱讀原文"

但是,在掉轉馬頭往回走了10多裡後,“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這句誓願拉住了他,他轉而旋轡,繼續西行。

大漠孤雁、殘陽似血,茫茫戈壁中,玄奘倔強的身影仿佛自奔絕路。不要以為玄奘日夜兼程地趕路,如果這樣的話,玄奘早就體力透支倒地而亡。白天,玄奘在小沙丘的陰影裡避暑,晚上,繁星滿天的“莫賀延磧”裡,一個渺小的身影在負笈夜行,那才是玄奘,那是屬於他的趕路時間。

在接下來的四夜五天裡,我不知道玄奘是否後悔他當初的決定,這位29歲的年輕人滴水未進。真正幫助他走出困境的是那匹棗紅色的瘦馬,這是一匹識途的老馬,它把玄奘帶到了一口泉水旁。

這時,天亮了,眼前是一片綠洲,老馬跑過去啃草,玄奘發現了這眼泉水。在這片草地上,玄奘停留了一天,第二天帶足了水,繼續西行。兩天后,他走出了流沙大漠,來到了伊州城。

偽造的玄奘講經處

在一間小寺廟裡,玄奘見到了3位中原來的僧人。其中一位老僧衣不及帶,跣足出迎,抱住玄奘大哭,這位漢僧沒有想到還能活著見到漢人。在伊州,玄奘暫住了10天。玄奘離開伊州6天后,到了高昌國,結束了最艱難的西行之路。

2015年秋天,我們也看到了一眼清泉,在哈密南湖一座有點像烽燧的三層佛塔旁,位於離佛塔兩米遠的土丘上。當地人說,無論是冰凍三尺的冬日,還是赤地千里的夏季,泉水依然長流不息,千年不斷。

泉池旁立了一個解說碑,名曰聖泉。傳說玄奘在困頓焦渴中喝了這裡的泉水,因而感念在此講經3天,佛塔便是後人為此而建。

歷史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當年玄奘經過的地方,更確切的地方當在哈密市五堡鄉以北殘垣之地。所以,真正的聖泉之地,應在白楊溝大佛寺。

不過,這座佛塔與白楊溝大佛寺、廟兒溝佛寺形成了一個大三角。在這三束佛光的普照下,哈密綠洲正好處於這個三角形的中心地帶,頂著“西域襟喉,中華拱衛”的頭銜,在佛氣的氤氳中從容而淡定。

我們不知道玄奘在哈密,是否品嘗過甜瓜。相傳,哈密瓜本無名,只因甜味而被百姓稱為“甜瓜”。在1899年元旦的朝廷宴席上,它被康熙以進貢的產地名賜名“哈密瓜”。

自此,歷代回王,一年一小貢,三年一大貢,採用“駝運”或“馬運”,沿著絲綢之路進京朝貢,讓哈密瓜在中原聞名遐邇。

西境的異域風情已經漸漸迷人眼。在哈密,我品嘗著哈密瓜的香甜,那邊木卡姆響起,輕快靈巧的舞蹈跳起來了。

作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在單調和荒僻的天地之間,“木卡姆”是一大片耀眼、華麗、繁榮的音樂的宮殿。在哈密,如果你的耳中突然充斥了一種洪亮、清脆的樂聲,這一定是哈密艾捷克這一古老樂器發出的聲音,它奏響的旋律也一定是豪放且傷感的哈密木卡姆了。

相傳,哈密瓜本無名,只因甜味而被百姓稱為“甜瓜”。在1899年元旦的朝廷宴席上,它被康熙以進貢的產地名賜名,哈密瓜自此得名。

從而歷代回王,一年一小貢,三年一大貢,採用“馱運”或“馬運”,沿著絲綢之路進京進貢,讓中原也飄香四溢。幽幽幾千年,每一個哈密瓜的紋路還是都不一樣,保持著它們的古老風度。

在這瓜園的不遠處,還佇立著一座有點像烽燧的三層佛塔,更奇妙的是離佛塔兩米遠的土丘上,還有一汪清泉。無論是冰凍三尺的冬日,還是的赤地千里的夏季,泉水依然長流不息,千年不斷。

佛塔

這座佛塔與白楊溝大佛寺還有廟兒溝佛寺形成了一個大三角,在這三束佛光的普照下,哈密綠洲正好處於這個三角形的中心地帶,頂著“西域襟喉,中華拱衛”的頭銜,在佛氣的氤氳中從容而淡定。

出品人介紹

第22屆、第24屆中國經濟新聞一等獎(2009、2011),“中國最具影響力圖書”獎(2013);搜狐旅遊汽車自媒體聯盟最具貢獻自媒體人(2014);名人傳記三十周年“十大優秀作家”(2015);魯迅文學院第九屆網路作家班(2016)。在新浪文化、鳳凰歷史、百度百家、知乎、馬蜂窩旅行家等開設專欄;撰稿于澎湃新聞、《人物》雜誌、《南方人物週刊》、《中國新聞週刊》等。

周海濱作品

3.《失落的巔峰:

中共六位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新京報春季好書”、“新浪好書”

5.《我的父親韓複榘》

(韓子華口述 周海濱撰述)中華書局2013年版|“中國影響力圖書獎”

6.《風從西邊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版

購買周海濱簽名圖書,請“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