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商進入盈利後時代:能否贏得下半場的變局?

曾幾何時,電商總是和燒錢聯繫在一起。2017年為何會成為電商們的盈利之年呢?

京東的財報顯示,2017年一季度實現淨收入762億元,同比增長41.2%,淨利潤為3.557億元人民幣,這是基於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首次實現盈利。

唯品會財報顯示,2017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59.5億元,淨利潤5.519億元,連續18個季度保持盈利。貝貝網自2016年10月實現規模性連續盈利以來,CEO張良倫更是在7月12日中國互聯網大會期間對外透露,貝貝網半年即實現盈利一個億。

電商盈利的背後,

是殘酷的優勝劣汰:

為何2017年成為電商盈利的轉捩點?這裡面,首先是時勢使然。

如上所述,最近兩年的互聯網行業是資本寒冬,在這樣的情況下,燒錢的模式早已經是歷史,現在更好的選擇是自己造血,活下去。這倒是讓電商行業遠離了浮躁的互聯網,回歸了零售的本質,終於告別虧損,走向盈利,未嘗不是一個幸事。

這裡面,也有著殘酷的優勝劣汰。亞馬遜歷經20年虧損,最終實現盈利,

這期間淘汰掉無數電商,讓自己成為王者;京東和唯品會在資本市場好的時候成功上市,從而在發展階梯上獲得接力,他們的成功也是踏著無數中小電商的屍骨。

如果說京東、唯品會、阿裡們是誕生於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PC互聯網,那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的諸多垂直電商們的洗牌節奏更快。諸如在母嬰垂直電商裡,2014年成為密集入局的時間窗口。但是,僅過了3年,

市場就已經是物是人非,出現了優勝劣汰的洗牌。

踏准變局的風口,做前瞻的特立獨行者

縱觀盈利的電商們,可以看到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踏准了電商變局的風口,因為具備了前瞻性,因為做了其他大多數電商所沒有做的事情,所以最終脫穎而出。

當大家都在強調低價時,京東卻通過自建物流和自營模式,走出一條“品質電商”之路,因為踏准了消費升級的風口,所以能夠最終實現盈利。

當大家都在賣貨時,唯品會卻創造了特賣模式,而且和其他電商聚焦全人群不同,唯品會主要聚焦女性用戶,因為踏准了特賣和“她經濟”的風口,所以能夠連續實現盈利。

貝貝網的案例也是如此。除了踩准了二胎政策放開帶來的生育風口;別具一格地佈局童裝童鞋等高毛利非標品類,

這些差異化策略都幫助貝貝網的高速發展及大規模盈利打下了穩固的基石。

當大家都在搞貨架式電商運營,貝貝網走出一條“社群經濟”的新模式。傳統貨架模式以商品為中心、以流量為重點、以促銷為手段,是“物以類聚”;而社群經濟以人為中心、以信任為紐帶、以場景為抓手,是“人以群分”。貝貝網抓住的是移動社交時代的風口,所以打造出一個“高增長、高粘度、低獲客成本”的新模式。

電商行業歷經多年發展,優勝劣汰,格局已定。2017年,曾經燒錢的電商盈利了,燒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踏准變局的風口,走正確的路,自己形成造血機制,才能在更加規範、更加健康發展的電商下半場走好。

電商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馬雲提出新零售,劉強東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張良倫提出“人以群分”的社群理念,都指向了一個基本的共識:未來的電商不再是以商品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貝貝網半年盈利破億元,是母嬰市場爆發使然,更是這種“以人為中心”的力量。

這一切,值得那些還在虧損中的電商們好好思考。

是“物以類聚”;而社群經濟以人為中心、以信任為紐帶、以場景為抓手,是“人以群分”。貝貝網抓住的是移動社交時代的風口,所以打造出一個“高增長、高粘度、低獲客成本”的新模式。

電商行業歷經多年發展,優勝劣汰,格局已定。2017年,曾經燒錢的電商盈利了,燒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踏准變局的風口,走正確的路,自己形成造血機制,才能在更加規範、更加健康發展的電商下半場走好。

電商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馬雲提出新零售,劉強東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張良倫提出“人以群分”的社群理念,都指向了一個基本的共識:未來的電商不再是以商品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貝貝網半年盈利破億元,是母嬰市場爆發使然,更是這種“以人為中心”的力量。

這一切,值得那些還在虧損中的電商們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