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把耳朵交給他,這裡在推薦全世界最好聽的歌!

木頭桃迷上了一檔能讓耳朵懷孕的節目。

文質彬彬的主播,溫潤如玉的聲音,

娓娓道來的講述,散發著暖心的能量。

第一季豆瓣評分9.2,看過的都說好!

第二季豆瓣評分9.5,請收下我的膝蓋!

看看粉絲們都是怎樣讚美《聽說》第二季的:

今天淩晨,第二季的最後一期節目播出,

不到4個月,16期節目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習慣了每週二不到半小時的陪伴與分享,

在這喧囂浮躁的世界,難得沉下心來,

品《聽說》這杯淡香的清茶,

突然要說再見,以後該如何更新我的歌單?

這個為我選了太多好歌的男人名叫馬世芳,

他是臺灣最好的音樂電臺DJ,

也是臺灣廣播金鐘獎的得主,

顏值算不得高,氣質和聲音卻很乾淨。

《聽說》中馬世芳如涓涓細流般的敘述,

讓你沉浸在一首首歌曲的世界裡,

讓你瞭解一個個歌手的前世今生,

為你揭開一段段塵封的樂壇往事。

特別喜歡《亂世中的小確幸——何日君再來》那期節目,以前我一直以為《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是鄧麗君首唱。

馬世芳在《聽說》中回溯了這首歌的曲折故事,才知道《何日君再來》誕生於1937年,最初演唱這首歌的是17歲的周璿。

當時周璿主演了一部名叫《三星伴月》的電影,也因此演唱了這首《何日君再來》。

1939年,《何日君再來》被填了日文歌詞,交給渡邊濱子演唱,在日語世界流傳開來。

下一個演唱這首歌的女神級歌手,是19歲的李香蘭,她的本名是山口淑子。

之後《何日君再來》被當做靡靡之音查禁,不准唱,不准播,一禁就是幾十年。

直到1967年,有張叫《鳳陽花鼓》的專輯收錄了這首歌,因為《何日君再來》還是禁歌,所以就改名叫《幾時你回來》。《鳳陽花鼓》是鄧麗君的第一張專輯,那年她只有14歲。

鄧麗君讓《何日君再來》重新紅遍了世界,她也成為許多中國歌手的啟蒙女神。

1995年鄧麗君在泰國去世,享年42歲。她去世的時候,王菲正在籌畫一張向她致敬的專輯,本來其中還有一首歌想要邀請鄧麗君合唱,可惜沒來得及,鄧麗君先走一步。

王菲的那張專輯叫做《菲靡靡之音》。

同一年,北京幾支最火的搖滾樂隊也出了一張專輯《告別的搖滾》,臧天朔、輪回、黑豹、鄭鈞向鄧麗君致敬。

在這張專輯裡,鄭鈞翻唱的《甜蜜蜜》流傳最廣。

馬世芳說:“現在我們聽到《何日君再來》,這個君字,我們想到的還是鄧麗君的君吧!”

這句話令許多看了這期節目的粉絲淚目,歌聲穿越時光隧道的力量原來可以如此強大,一個時代的偶像竟能留下這樣難以磨滅的烙印。

《何日君再來》飽含著亂世中人們對於世俗感情的渴望,正如馬世芳所說,“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刻,你更需要這樣的寄託”。

今天早晨,我看了《聽說》第二季的第16期、也是最後一期節目,它叫《告別,不要告別》,這期節目流淌著離情別緒和淡然灑脫。

“不要抱歉,不要告別,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沒有人會流淚。”

1998年,張惠妹曾經演唱過這首三毛作詞、李泰祥作曲的《不要告別》。

李泰祥的本行是古典音樂,他是樂隊的小提琴首席,三毛是著名作家,他們倆都不是臺灣唱片圈的人。

三毛寫歌詞很是隨性,她的歌詞常常既不押韻,句子也不對稱。

三毛與李泰祥合作了幾首膾炙人口的好歌——《橄欖樹》、《一條日光大道》、《不要告別》。

1973年,一個叫李金玲的歌手演唱了《不要告別》。

1976年,當時的巨星劉文正又錄了這首歌,才將它唱紅。

上世紀70年代,鳳飛飛、黃鶯鶯等臺灣歌手都唱過《不要告別》,但是李泰祥並不喜歡編曲和這些歌手的演繹。

直到1984年,已經成為橫跨古典音樂、現代音樂和流行音樂大師的李泰祥,用弦樂、民謠和搖滾元素重新編曲,他的徒弟唐曉詩才唱出了一首美不勝收的《不要告別》。

因為版權問題,唐曉詩的《不要告別》沒法發行,李泰祥找了女詩人夏宇重新填詞,他也重新譜曲,於是才有了《告別》這首新歌。

“再看一眼,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一笑就走了。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各自寂寞。

原來的歸原來,往後的歸往後。”

《聽說》第一季的第一期,

馬世芳述說的是李泰祥的《橄欖樹》。

《聽說》第二季的最後一期,

以李泰祥的《告別》、《不要告別》作結,

首尾呼應,情懷滿分。

2015年,優酷自製系列節目《看理想》得到了高學歷、高收入、高素質精英的認可,馬世芳主講的《聽說》第一季在優酷獨播,在那時就積累了很高的口碑和人氣。

2017年,優酷提出“泛文化”戰略,以白話的方式傳播文化,《曉說2017》、《再見李敖》、《讀書人》、《圓桌派》等節目廣受青睞。在這種背景下,《聽說》第二季在優酷獨播。

轉眼第二季節目就這樣收尾,

實在不想和如此獨特的《聽說》告別,

那就不要告別,因為馬世芳會繼續薦歌,

好音樂也會有無比頑強的生命力,

總會讓我們“聽說”,讓我們跟著聲音去旅行!

之後《何日君再來》被當做靡靡之音查禁,不准唱,不准播,一禁就是幾十年。

直到1967年,有張叫《鳳陽花鼓》的專輯收錄了這首歌,因為《何日君再來》還是禁歌,所以就改名叫《幾時你回來》。《鳳陽花鼓》是鄧麗君的第一張專輯,那年她只有14歲。

鄧麗君讓《何日君再來》重新紅遍了世界,她也成為許多中國歌手的啟蒙女神。

1995年鄧麗君在泰國去世,享年42歲。她去世的時候,王菲正在籌畫一張向她致敬的專輯,本來其中還有一首歌想要邀請鄧麗君合唱,可惜沒來得及,鄧麗君先走一步。

王菲的那張專輯叫做《菲靡靡之音》。

同一年,北京幾支最火的搖滾樂隊也出了一張專輯《告別的搖滾》,臧天朔、輪回、黑豹、鄭鈞向鄧麗君致敬。

在這張專輯裡,鄭鈞翻唱的《甜蜜蜜》流傳最廣。

馬世芳說:“現在我們聽到《何日君再來》,這個君字,我們想到的還是鄧麗君的君吧!”

這句話令許多看了這期節目的粉絲淚目,歌聲穿越時光隧道的力量原來可以如此強大,一個時代的偶像竟能留下這樣難以磨滅的烙印。

《何日君再來》飽含著亂世中人們對於世俗感情的渴望,正如馬世芳所說,“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刻,你更需要這樣的寄託”。

今天早晨,我看了《聽說》第二季的第16期、也是最後一期節目,它叫《告別,不要告別》,這期節目流淌著離情別緒和淡然灑脫。

“不要抱歉,不要告別,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沒有人會流淚。”

1998年,張惠妹曾經演唱過這首三毛作詞、李泰祥作曲的《不要告別》。

李泰祥的本行是古典音樂,他是樂隊的小提琴首席,三毛是著名作家,他們倆都不是臺灣唱片圈的人。

三毛寫歌詞很是隨性,她的歌詞常常既不押韻,句子也不對稱。

三毛與李泰祥合作了幾首膾炙人口的好歌——《橄欖樹》、《一條日光大道》、《不要告別》。

1973年,一個叫李金玲的歌手演唱了《不要告別》。

1976年,當時的巨星劉文正又錄了這首歌,才將它唱紅。

上世紀70年代,鳳飛飛、黃鶯鶯等臺灣歌手都唱過《不要告別》,但是李泰祥並不喜歡編曲和這些歌手的演繹。

直到1984年,已經成為橫跨古典音樂、現代音樂和流行音樂大師的李泰祥,用弦樂、民謠和搖滾元素重新編曲,他的徒弟唐曉詩才唱出了一首美不勝收的《不要告別》。

因為版權問題,唐曉詩的《不要告別》沒法發行,李泰祥找了女詩人夏宇重新填詞,他也重新譜曲,於是才有了《告別》這首新歌。

“再看一眼,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一笑就走了。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各自寂寞。

原來的歸原來,往後的歸往後。”

《聽說》第一季的第一期,

馬世芳述說的是李泰祥的《橄欖樹》。

《聽說》第二季的最後一期,

以李泰祥的《告別》、《不要告別》作結,

首尾呼應,情懷滿分。

2015年,優酷自製系列節目《看理想》得到了高學歷、高收入、高素質精英的認可,馬世芳主講的《聽說》第一季在優酷獨播,在那時就積累了很高的口碑和人氣。

2017年,優酷提出“泛文化”戰略,以白話的方式傳播文化,《曉說2017》、《再見李敖》、《讀書人》、《圓桌派》等節目廣受青睞。在這種背景下,《聽說》第二季在優酷獨播。

轉眼第二季節目就這樣收尾,

實在不想和如此獨特的《聽說》告別,

那就不要告別,因為馬世芳會繼續薦歌,

好音樂也會有無比頑強的生命力,

總會讓我們“聽說”,讓我們跟著聲音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