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民的“隨緣無為”與政府的“三十六計”,上演的是農村電商中的“人生百態”還是“天下大同”?

昨天思農君看到一篇以農村農資為切入點對農村電商猛烈吐槽的文章,吐槽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現在農村種地的人群都是年齡比較大的或不識字的婦女,網路硬體普及率雖有提高,

可以缺乏懂農業又懂網路的人才;農民被買農資、看病、養老、蓋房、給兒子賣方娶媳婦這幾個大項捆著,消費活力很難啟動;農產品價低、滯銷,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真正補貼項目被“有門路”的逃走,真正想做項目的卻拿不到補貼;物流成本高,“最後一公里”很難打通;農資作為特殊商品吃不起網路買到假貨的虧;農資單說經銷商賒銷競爭這一條就不能放棄傳統管道,
這也是為獲農民信任的一個銷售策略“衍生品”。

單從上面幾條的分析,這位仁兄得出的結論是:2015年農村電商元年,2017年銷聲匿跡,這是新時代的“大躍進”!

真的如上面這位仁兄吐槽的那樣,農村電商是“大躍進”嗎?今天思農君帶各位總結下自2014年國家提出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項目至今發展的狀況: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區是財政部、商務部於2014年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的決策,

力爭三年內在全國創建一批具有典型帶動作用的示範縣,推動電子商務政策、制度等在局部地區取得突破性進展,發揮電子商務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進城鎮化進、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加快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推廣運用。

看到國家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目的與預期,能充分體會到國家的那份為推動農村發展的那份良苦用心。

思農君為咱們的國家點個贊!

規劃的不錯,但是從上到下實踐起來定是困難重重,思農君先帶各位看看此專案實施情況:

2014年到2016年國家審批的示範縣名單:

2014年首批了黑龍江、河北等8個示範省,每個省7個示範縣名單

2015年可能是2014年的推廣情況不錯,所以將示範縣名單增加到了200個,

中央財政安排20億專項資金進行對口扶持,發展當地農村電子商務。試點每縣撥款1000萬。

2016年國家審批的示範縣名單240個。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麼全國一共447個示範縣都建設了哪些軟硬體?思農君整體的資料來看,這些電子商務進農村軟硬體建設雖大同小異,看看下面提供的軟硬體項目就說明國家真的下了多大的決心期望依靠電子商務帶動農村的發展。

硬體上的建設:

1、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當地新興的電商企業提供集聚區,並且在場地租金上給予最大的優惠,這裡面當然包括網路基礎設施、通訊設施等電子商務公司需要的各種設施一應俱全。

2、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倉儲物流中心(包括冷庫的建設和準備)、建立電商服務站、鄉鎮物流中轉站、物流配送貨車,為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快捷服務。

3、建立農村電商服務點體驗店,實現農村網上銷售直通車。

軟體上的投資:

1、開設電商人才培訓課程:為當地建立的電商服務站的“站長”們開設基礎的電子商務、銷售技巧等實用課程。

2、進行農產品品牌培育:將挖掘的當地特色農產品進行品牌培育,建立知名品牌,面向全國,甚至全世界銷售。這一部分與建立“一村一品”以及搭乘“一帶一路”的順風車政策相一致。

3、品質保障體系等綜合服務體系的完善農產品品質可追溯系統,在每件農產品包裝上有二維碼,掃二維碼便能查到每件農產品相關的品質資訊。

通過這些軟硬體做哪些工作?

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當地新興的電商企業提供集聚區,以期以電商服務中心帶動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建立農村電商服務點體驗店,實現農村網上銷售直通車。説明農民通過網路平臺銷售農產品,與廠商直接對接,幫助農民購買家電、日常用品,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農村網上購物直通車,減少流通環節及費用,並提供產品的售後服務,使農民真正體驗農村電商的便捷服務。

扶持弱勢群體,進行電子商務精准扶貧模式。知道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給貧困戶優先開設電商服務站,免費培訓和技術指導,助力貧困戶通過電商產業脫貧。

前幾年流行的一句話叫做“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國家撥出了鉅資支援這些示範縣建設各種農村電子商務需要的軟體及硬體具體的實施情況如何?經過思農君對各種資料的整理和實際情況的觀察現總結如下:

“骨感”的現實

“小農戶與大市場”依然是“死穴”。政府為相應國家扶貧政策,在各村都建立了合作社、委員會等組織,設立了以電商為主的公共服務中心,説明農民挖掘特色產品,通過網路平臺對接與行銷推廣,具體操作中有很多的問題,很多地區應付上層領導檢查,把合作社等村民組織當做擺設,根本沒有實質性地凝聚當地農民進行特色產品挖掘和銷售的行為,當然不乏有很多有想法的村民自己建立相應的組織,找到服務中心,學習電商知識,實踐電商與農業的結合,但是這樣有遠慮有魄力、願意在種地之外接受新鮮事物的農民能有多少?

所以導致“小農戶與大市場”問題仍然是“死穴”,零散種植戶找不到“門路”,不知道要到哪裡,怎麼問關於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產出的農產品銷路的問題,即使有了農村電商服務中心很多情況下也是將“小農戶”的農產品掛到網上,賣的怎樣也只能靠運氣。思農君認為這樣應該不是“小農戶與大市場”思路的初衷吧?否則把農民們忽悠著將農產品放到網上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們很容易得出結論:電子商務進農村沒啥用!

電商人才的缺乏。這裡的電商人員不但是懂電腦技術和網路行銷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懂農業、農產品,不僅僅要把農產品當成普通商品那樣對待,如果僅僅有冰冷的技術,沒有做農業的知識儲備和與農業“死磕”的情懷,估計這樣的農業電子商務也不會有什麼起色,甚至不會支持很久。而事實是,現在農村懂技術的電商人員本就很少,再從中找到懂技術又懂農業的真有種找到稀世珍寶的感覺。不過這樣的人才未來會越來越多,思農君覺得既然國家提出回鄉創業,那麼農民

的兒女們如果有對家鄉有情懷,帶著多年來學到的電商技術,加上父輩們幾十年從事農業的經驗,慢慢將自己打造成這樣的“稀世珍寶”,為自己與家鄉創造財富也是指日可待!

市場治理體系需加強。當下農產品電商面臨的最大難題,就算是阿裡巴巴這樣的大電商企業都沒有解決方案的問題就是農產品市場標準化體系,農產品種類繁多,所有在農業總摸爬滾打的商人們都在自己的領域掌握著屬於那個領域的標準,這裡面的標準化包括農產品基礎標準、經營管理標準、服務標準等等。正因為農產品市場標準化體系的缺失,導致電子商務與大宗農產品的結合更加難以磨合,如果連大宗農產品的標準都向紐西蘭出口的奇異果那般在種植、質檢、收貨、包裝等各個環節都在掌握之中,出口的產品都是百裡挑一的精品,那時候再談農產品電商結合會更加有說服力。

思農君語

電子商務新農村示範專案到2017年已經達到三年的期限,這其中國家花費了大量的財力、人力,接連不斷地發佈支援政策,期望將電子商務引入農村,為農村發展開闢更為廣闊的道路真可謂是用了“三十六計”;小農戶為改善自家生活也向大市場邁開了步伐,只是新生事物的緩慢發展和不適感也讓把原本激情滿滿的農戶們磨的回歸於“隨緣無為”的狀態;經過三年的嘗試,其實質作用有多少,只有參與其中的農戶最知道。但是有一點思農君很確定,不要總等待上層的人看到你的需要,當然這裡面有的“不為人知的秘密”暫且忽略不計,說實話,這一部分的問題自古難以避免,思農君覺得吐槽無意,主動出擊,基於能兌現的那一部分我們想辦法把握才是正路!

為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快捷服務。

3、建立農村電商服務點體驗店,實現農村網上銷售直通車。

軟體上的投資:

1、開設電商人才培訓課程:為當地建立的電商服務站的“站長”們開設基礎的電子商務、銷售技巧等實用課程。

2、進行農產品品牌培育:將挖掘的當地特色農產品進行品牌培育,建立知名品牌,面向全國,甚至全世界銷售。這一部分與建立“一村一品”以及搭乘“一帶一路”的順風車政策相一致。

3、品質保障體系等綜合服務體系的完善農產品品質可追溯系統,在每件農產品包裝上有二維碼,掃二維碼便能查到每件農產品相關的品質資訊。

通過這些軟硬體做哪些工作?

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當地新興的電商企業提供集聚區,以期以電商服務中心帶動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建立農村電商服務點體驗店,實現農村網上銷售直通車。説明農民通過網路平臺銷售農產品,與廠商直接對接,幫助農民購買家電、日常用品,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農村網上購物直通車,減少流通環節及費用,並提供產品的售後服務,使農民真正體驗農村電商的便捷服務。

扶持弱勢群體,進行電子商務精准扶貧模式。知道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給貧困戶優先開設電商服務站,免費培訓和技術指導,助力貧困戶通過電商產業脫貧。

前幾年流行的一句話叫做“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國家撥出了鉅資支援這些示範縣建設各種農村電子商務需要的軟體及硬體具體的實施情況如何?經過思農君對各種資料的整理和實際情況的觀察現總結如下:

“骨感”的現實

“小農戶與大市場”依然是“死穴”。政府為相應國家扶貧政策,在各村都建立了合作社、委員會等組織,設立了以電商為主的公共服務中心,説明農民挖掘特色產品,通過網路平臺對接與行銷推廣,具體操作中有很多的問題,很多地區應付上層領導檢查,把合作社等村民組織當做擺設,根本沒有實質性地凝聚當地農民進行特色產品挖掘和銷售的行為,當然不乏有很多有想法的村民自己建立相應的組織,找到服務中心,學習電商知識,實踐電商與農業的結合,但是這樣有遠慮有魄力、願意在種地之外接受新鮮事物的農民能有多少?

所以導致“小農戶與大市場”問題仍然是“死穴”,零散種植戶找不到“門路”,不知道要到哪裡,怎麼問關於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產出的農產品銷路的問題,即使有了農村電商服務中心很多情況下也是將“小農戶”的農產品掛到網上,賣的怎樣也只能靠運氣。思農君認為這樣應該不是“小農戶與大市場”思路的初衷吧?否則把農民們忽悠著將農產品放到網上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們很容易得出結論:電子商務進農村沒啥用!

電商人才的缺乏。這裡的電商人員不但是懂電腦技術和網路行銷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懂農業、農產品,不僅僅要把農產品當成普通商品那樣對待,如果僅僅有冰冷的技術,沒有做農業的知識儲備和與農業“死磕”的情懷,估計這樣的農業電子商務也不會有什麼起色,甚至不會支持很久。而事實是,現在農村懂技術的電商人員本就很少,再從中找到懂技術又懂農業的真有種找到稀世珍寶的感覺。不過這樣的人才未來會越來越多,思農君覺得既然國家提出回鄉創業,那麼農民

的兒女們如果有對家鄉有情懷,帶著多年來學到的電商技術,加上父輩們幾十年從事農業的經驗,慢慢將自己打造成這樣的“稀世珍寶”,為自己與家鄉創造財富也是指日可待!

市場治理體系需加強。當下農產品電商面臨的最大難題,就算是阿裡巴巴這樣的大電商企業都沒有解決方案的問題就是農產品市場標準化體系,農產品種類繁多,所有在農業總摸爬滾打的商人們都在自己的領域掌握著屬於那個領域的標準,這裡面的標準化包括農產品基礎標準、經營管理標準、服務標準等等。正因為農產品市場標準化體系的缺失,導致電子商務與大宗農產品的結合更加難以磨合,如果連大宗農產品的標準都向紐西蘭出口的奇異果那般在種植、質檢、收貨、包裝等各個環節都在掌握之中,出口的產品都是百裡挑一的精品,那時候再談農產品電商結合會更加有說服力。

思農君語

電子商務新農村示範專案到2017年已經達到三年的期限,這其中國家花費了大量的財力、人力,接連不斷地發佈支援政策,期望將電子商務引入農村,為農村發展開闢更為廣闊的道路真可謂是用了“三十六計”;小農戶為改善自家生活也向大市場邁開了步伐,只是新生事物的緩慢發展和不適感也讓把原本激情滿滿的農戶們磨的回歸於“隨緣無為”的狀態;經過三年的嘗試,其實質作用有多少,只有參與其中的農戶最知道。但是有一點思農君很確定,不要總等待上層的人看到你的需要,當然這裡面有的“不為人知的秘密”暫且忽略不計,說實話,這一部分的問題自古難以避免,思農君覺得吐槽無意,主動出擊,基於能兌現的那一部分我們想辦法把握才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