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桃花灼灼:綻放在文人心中的愛情之花

陽春三月,桃花吐蕊,綺麗芬芳,民間稱三月為“桃月”。桃花嬌美的姿態,妍麗的色彩,成為春天裡最美的花朵。“桃花谷裡桃花仙,桃花美人樹下眠。”一提到桃花,人們首先會想到愛情。

桃花是中國人的愛情之花。人們常說桃花運,就是因為桃花能給人帶來愛情的機遇。歷代文人,對桃花情有獨鍾,並一直賦予桃花浪漫而繾綣的愛情☆禁☆色彩。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早在3000多年前,我們的民族就把桃花和愛情聯繫在一起。《詩經·周南》篇中,有一篇與桃有關的詩歌。

歌詞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這是一首賀婚詩,詩人用鮮豔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輕貌美。詩詞大意是:桃樹茂盛,花紅似火,果實累累,綠葉成蔭。預示著出嫁的姑娘是一個好妻子,也會像桃樹那樣,給家庭帶來好運和幸福。寥寥數語,唱出了女子出嫁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這是桃花在中華文化中的第一個重要意象,它代表美麗賢淑的新娘,代表興旺和諧的家庭。是最古老的愛情象徵,很美好,很吉祥。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誇張鋪墊,平平淡淡,但讀來卻雋永綿長。

人面桃花相映紅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代詩人崔護寫這一首《題都城南莊》,一個人人熟悉的愛情故事。書生崔護在桃花盛開的日子郊遊,在桃林裡的村莊討水喝,邂逅了一位桃花般美麗的姑娘,兩人一見鍾情,暗生情素。因為崔護正在求取功名,還得準備大考,就沒有表白。等他考完試,在第二年桃花爛漫的日子,

急切地來到桃林裡的人家找那位姑娘,希望再續前緣。然而,桃花依舊,伊人已不在,人去樓空。崔護獨自立於門口,無法排滿心的思念,悲愴之餘,提筆疾書,在小院的門上寫下了這首詩。短短七言絕句,竟兩次寫到“桃花”,兩次提及“人面”,反反復複,心中定格那位美麗姑娘站在桃花林中,深情款款地凝望,綻放著微笑的畫面。在崔護的心中,這是他一生中見到的最美好的場景,
最美的風景;那年,那個畫面,便成為崔護心中永恆的、最美的畫面和最刻骨的思念。

上苑桃花朝日明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這首詩出自大唐第一夫人長孫皇后之手。詩的意思是:上林苑的桃花迎著朝陽開得正好,在那深閨裡有位美豔的姑娘湧動著春情。連井邊的桃花都沒有她的臉色美好,而屋簷邊的嫩柳也像她的身材一樣窈窕,在風中搖盪。她在花中看到蝴蝶來來去去的飛舞,聽到樹上有長長短短的鶯啼。為什麼要在林下詢問是否是遠處的美人呢,她的出眾樣貌與美好一直是有名的啊!在史書的記載中,長孫皇后端莊賢淑、知書達禮,為唐代“開國聖母”,是後宮的表率。如此香豔、風流的詩,出自她之手,許多人認為她有失一代賢後的“莊重”。其實,作為一個有愛、有才,又正值韶華芳齡的女子,雖貴為皇后,但也有她嬌柔嫵媚的一面。更何長孫端秀而從容,美麗而智慧,她的容貌讓李世民寵愛,她的性情讓李世民敬重,她的智慧更讓李世民讚賞。所以這首充滿自信的詩,不僅展示了她的才華和情思,也展示了她的美麗,由衷表達了她對美滿愛情的滿足之情和幸福之感,如桃花向著朝陽開放一樣燦爛和美麗。

明媚鮮妍能幾時

桃花之美,美在姿態的粉嫩嬌羞,美在蘊涵的詩情畫意,美在飄零的淒婉慟人。桃花是絢麗的,因為絢爛,所以易凋而短暫。春色再好,終歸逝去,桃花再美,終要零落,會淒然飄零在歲月的印跡裡。正如美人容顏老去,美麗的愛情也隨之離去一樣。所以,文人也用桃花零落來比喻紅顏薄命,愛情易逝。明末清初文藝評論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就這樣感歎:“色之極媚者莫過於桃,而壽之極短者亦莫過於桃,紅顏薄命之說,單為此種。”“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吟》。黛玉借桃花的敗落,哀歎自己的愛情和人生的不幸福,傾訴了對寶玉無盡的思念,把對愛情擔憂和無望之悲情推向極致。《紅樓夢》第七十回裡,黛玉改“海棠社”為“桃花社”,自為社主,她在《桃花行》中寫道:“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歡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她以人淚長流比花自嫵媚,淚易幹比花易衰,失意人比憔悴花,回環反復,將花與人交織在一起,說出了內心的孤獨和多愁善感。而桃花成了林黛玉純潔美麗而紅顏薄命的象徵性寫照。

前一陣列熱播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視劇裡,圍繞白淺和夜華所歷經的三重情緣,講述了一場絕美動人的曠世愛戀。十裡桃花,落英繽紛,仿若世外桃源,如詩如畫的桃花美景,更是讓當代青春少年嚮往桃花源裡的愛情世界。“三生若夢,十裡桃花不見不散;繾綣情深,相思相守不負不忘。”

“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孔尚任《桃花扇》中宮扇上香君的血跡凝結成的桃花,象徵了美人對愛情的堅貞。在中國古代的詩歌作品,桃花,是春天的象徵,是愛情和美好的象徵。在桃花盛開的日子,總彌散著文人對愛情的憧憬和懷想,深凝在人們的血脈裡。

詩經(桃之夭夭) ¥17.8 購買

詩的意思是:上林苑的桃花迎著朝陽開得正好,在那深閨裡有位美豔的姑娘湧動著春情。連井邊的桃花都沒有她的臉色美好,而屋簷邊的嫩柳也像她的身材一樣窈窕,在風中搖盪。她在花中看到蝴蝶來來去去的飛舞,聽到樹上有長長短短的鶯啼。為什麼要在林下詢問是否是遠處的美人呢,她的出眾樣貌與美好一直是有名的啊!在史書的記載中,長孫皇后端莊賢淑、知書達禮,為唐代“開國聖母”,是後宮的表率。如此香豔、風流的詩,出自她之手,許多人認為她有失一代賢後的“莊重”。其實,作為一個有愛、有才,又正值韶華芳齡的女子,雖貴為皇后,但也有她嬌柔嫵媚的一面。更何長孫端秀而從容,美麗而智慧,她的容貌讓李世民寵愛,她的性情讓李世民敬重,她的智慧更讓李世民讚賞。所以這首充滿自信的詩,不僅展示了她的才華和情思,也展示了她的美麗,由衷表達了她對美滿愛情的滿足之情和幸福之感,如桃花向著朝陽開放一樣燦爛和美麗。

明媚鮮妍能幾時

桃花之美,美在姿態的粉嫩嬌羞,美在蘊涵的詩情畫意,美在飄零的淒婉慟人。桃花是絢麗的,因為絢爛,所以易凋而短暫。春色再好,終歸逝去,桃花再美,終要零落,會淒然飄零在歲月的印跡裡。正如美人容顏老去,美麗的愛情也隨之離去一樣。所以,文人也用桃花零落來比喻紅顏薄命,愛情易逝。明末清初文藝評論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就這樣感歎:“色之極媚者莫過於桃,而壽之極短者亦莫過於桃,紅顏薄命之說,單為此種。”“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吟》。黛玉借桃花的敗落,哀歎自己的愛情和人生的不幸福,傾訴了對寶玉無盡的思念,把對愛情擔憂和無望之悲情推向極致。《紅樓夢》第七十回裡,黛玉改“海棠社”為“桃花社”,自為社主,她在《桃花行》中寫道:“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歡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她以人淚長流比花自嫵媚,淚易幹比花易衰,失意人比憔悴花,回環反復,將花與人交織在一起,說出了內心的孤獨和多愁善感。而桃花成了林黛玉純潔美麗而紅顏薄命的象徵性寫照。

前一陣列熱播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視劇裡,圍繞白淺和夜華所歷經的三重情緣,講述了一場絕美動人的曠世愛戀。十裡桃花,落英繽紛,仿若世外桃源,如詩如畫的桃花美景,更是讓當代青春少年嚮往桃花源裡的愛情世界。“三生若夢,十裡桃花不見不散;繾綣情深,相思相守不負不忘。”

“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孔尚任《桃花扇》中宮扇上香君的血跡凝結成的桃花,象徵了美人對愛情的堅貞。在中國古代的詩歌作品,桃花,是春天的象徵,是愛情和美好的象徵。在桃花盛開的日子,總彌散著文人對愛情的憧憬和懷想,深凝在人們的血脈裡。

詩經(桃之夭夭) ¥17.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