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人的人生也許可以複製,但溥儀的人生只屬於他自己

愛新覺羅·溥儀

生卒時間:1906 ~ 1967

出生地: 中國 醇親王府

簡 介:清朝末代皇帝,宣統帝,歷經清 朝、民國、中 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時期,著作《我的前半生》

從最高統治者跌至普通人

沖齡登基,三載皇帝

1908年十二月,兩歲的溥儀在太和殿登基,由隆裕太后和載灃輔政。次年,改年號為宣統,成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

1911年,溥儀宣佈退位,清朝滅亡。

載灃與溥儀(右立),溥傑

兩歲的溥儀,醇親王府

青年時期

雖然宣佈退位了,但溥儀仍然是允許住在紫禁城裡。長大之後,溥儀接受的教育水準是很高的,聘請的是英國的莊士敦來教導溥儀學習英語、數學、地理等西方學說。

從12歲開始學習英語,

溥儀的英文是極好的,在溥儀的自傳裡甚至可以將四書五經翻譯成英文。

青年時期的溥儀

1917年,溥儀復辟朝服像

的確,

在大部分人眼裡,溥儀不過是一個懦弱的木偶,盲目地被日軍利用,罔顧國人的安慰只求自己的一時安穩。然而,在那場著名的“東京審判”中,他出庭作證長達八天,創造了最長記錄,也讓無數國民見證了這位末代皇帝的人格魅力。

東京審判_1

東京審判_2

1946年的東京審判,在國際法律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審判中,溥儀一針見血的揭開日本企圖吞併世界,通過宗教和戰爭統治世界的野心,還有對謀殺其亡妻的控訴,聽來令人動容。

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紀錄中國中關於溥儀東京審判的記錄,

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的。這裡提供一個視頻截圖。

紀錄中國,東京審判

下面截取部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記載。

“我繼位之後的第三年,1911年,國內發生了革命,一個偉大的人物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黨,推翻了腐敗的清政府,這是一次非常進步的運動……"。

溥儀給自己設計了這麼一段開場白,不過,這樣的自我剖白對審判並沒有價值,負責詢問的檢察長季楠立刻拋出了關鍵的問題,“你退位後為什麼要離開天津去滿洲?”。

東京審判

溥儀是如何出關的,直接關係到偽滿洲國是如何成立的。按照溥儀的說辭,確實是被日本威逼利誘,甚至送上”水果炸彈“人身威脅。

溥儀陳述道,

“一個省長,他們說抓就抓,說殺就殺,我作為一國之君,他們一個小小的軍官就敢對我警告通牒,可想而知,我是個什麼皇帝,偽滿洲國是個什麼國家!”

晚年時期

晚年的溥儀,更是出版了自己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這本書記錄了溥儀從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國“改造”等過程,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本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從中,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見特定歷史環境末代皇帝的悲劇與喜劇,他的人生道路凝聚著近現代社會的變遷。

《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手稿

1962年,特赦之後的溥儀與北京朝陽區關廂醫院的護士李淑賢結婚。不久,即1967年10月,溥儀即病逝,兩人在一起共生活了5年,期間李淑賢對溥儀進行了無微不至的照顧。

溥儀和李淑賢

溥儀有一次與外賓談話時情不自禁地說:“1962年五一節,我和李淑賢建立了我們溫暖的家,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家。”這確實是他的肺腑之言。

三歲登基,溥儀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到後來的王朝結束,國內對其一片罵聲,皇帝、廢帝、寓公、傀儡、俘虜、囚犯、普通公民溥儀背負了太多,然而他也是人,有血肉之軀,有七情六欲,有追求家庭幸福和天倫之樂。

末代皇帝溥儀特赦後,周恩來總理特意請溥儀和他的親人吃了一頓“年夜飯”。飯局中,總理問道:”今後有什麼打算從事什麼職業?"。

溥儀說,希望當個醫生。以前在宮中得到過名醫的教導,在撫順戰犯管理所也曾學過醫,並參與醫務室聽診、打針、量血壓、針灸等實踐,我感覺當醫生是有把握的。

周恩來說,你讀了不少醫書,但是你不要給人家治病,治好了沒事,治壞了就會有閒言閒語,這樣不好。

——摘自《文摘報》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醜陋;有人覺得膚淺,有人覺得深刻;各有各的見解,各有各的評論,作為個體,無權也無意評論是非口舌,相信自己所見,所感,所知。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僅此而已。

感興趣的關注,謝謝觀看!

溥儀給自己設計了這麼一段開場白,不過,這樣的自我剖白對審判並沒有價值,負責詢問的檢察長季楠立刻拋出了關鍵的問題,“你退位後為什麼要離開天津去滿洲?”。

東京審判

溥儀是如何出關的,直接關係到偽滿洲國是如何成立的。按照溥儀的說辭,確實是被日本威逼利誘,甚至送上”水果炸彈“人身威脅。

溥儀陳述道,

“一個省長,他們說抓就抓,說殺就殺,我作為一國之君,他們一個小小的軍官就敢對我警告通牒,可想而知,我是個什麼皇帝,偽滿洲國是個什麼國家!”

晚年時期

晚年的溥儀,更是出版了自己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這本書記錄了溥儀從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國“改造”等過程,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本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從中,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見特定歷史環境末代皇帝的悲劇與喜劇,他的人生道路凝聚著近現代社會的變遷。

《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手稿

1962年,特赦之後的溥儀與北京朝陽區關廂醫院的護士李淑賢結婚。不久,即1967年10月,溥儀即病逝,兩人在一起共生活了5年,期間李淑賢對溥儀進行了無微不至的照顧。

溥儀和李淑賢

溥儀有一次與外賓談話時情不自禁地說:“1962年五一節,我和李淑賢建立了我們溫暖的家,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家。”這確實是他的肺腑之言。

三歲登基,溥儀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到後來的王朝結束,國內對其一片罵聲,皇帝、廢帝、寓公、傀儡、俘虜、囚犯、普通公民溥儀背負了太多,然而他也是人,有血肉之軀,有七情六欲,有追求家庭幸福和天倫之樂。

末代皇帝溥儀特赦後,周恩來總理特意請溥儀和他的親人吃了一頓“年夜飯”。飯局中,總理問道:”今後有什麼打算從事什麼職業?"。

溥儀說,希望當個醫生。以前在宮中得到過名醫的教導,在撫順戰犯管理所也曾學過醫,並參與醫務室聽診、打針、量血壓、針灸等實踐,我感覺當醫生是有把握的。

周恩來說,你讀了不少醫書,但是你不要給人家治病,治好了沒事,治壞了就會有閒言閒語,這樣不好。

——摘自《文摘報》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醜陋;有人覺得膚淺,有人覺得深刻;各有各的見解,各有各的評論,作為個體,無權也無意評論是非口舌,相信自己所見,所感,所知。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僅此而已。

感興趣的關注,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