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央級媒體痛批!五加二白加黑無節制加班掏空基層年輕人!

中央級媒體痛批!五加二白加黑無節制加班掏空基層年輕人!

新華社:

“5+2、白加黑”不值得宣揚

無節制地要求幹部職工“5+2 、白加黑”,不僅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悖,而且影響了幹部職工的身體健康,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助長了形式主義。

國防大學一位女講師英年早逝,她的領導含淚慨歎“別等中青年幹部逝去再談關愛”。

近期,此事被許多人發到微信朋友圈裡,引發社會對中青年骨幹工作壓力和健康狀況的擔憂。

表面上看,當下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導致過度勞累,是一些幹部職工英年倒下的主因。事實上,一些單位工作安排不科學,甚至為片面追求“政績”,無節制地給幹部職工加壓,要求或變相要求他們長時間加班加點,甚至以“領導都不休假”為由壓減休假,更是深層次的原因。

當下,一些地方和單位並未按勞動法、帶薪休假等國家法規行事。有的地方提出“5+2、白加黑”,有的縣市甚至提出“3516”工作法,即每天三小時吃飯、五小時睡覺、十六小時工作。而要求幹部職工加班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為了“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的是為了“加快招商引資”,還有的是“轉變工作方式、提振精神狀態”。在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疲勞戰術”被當成經驗,

低效率的加班被視為作風,這不僅影響了幹部職工的身體健康,也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助長了形式主義。

無節制地要求幹部職工加班,與憲法、勞動法、公務員法的要求相悖。勞動法明文規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我們提倡發揚無私奉獻、夙夜在公的精神,

但不能以犧牲幹部職工身體為代價。要合理安排工作,引入現代化的管理辦法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保障幹部職工的休息時間,保證他們有健康的體魄、飽滿的精神為黨和國家多作貢獻。

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隊伍才會更有戰鬥力,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工作業績。除特殊情況外,各地方和單位應摒棄靠“5+2、白加黑”追求業績的舊觀念,

把關愛幹部職工身心健康的政策落到實處,尤其應對那些在單位挑大樑的中青年業務骨幹給予更多的關愛。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加班是一種壞的工作方式

有些單位經常加班,緊張的時候一些員工每天不得不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徹夜不眠,實在太困了就在沙發上打個盹。這種現象在一些機關部門表現得尤為突出。憑個人經驗和感受,我不得不說真話實話,加班是一種壞的工作方式,這裡起碼可列出它的三個壞處。

第一個壞處是,造成工作混亂無序,致使邊際效應遞減。說尖刻一點的話,那些熱衷於讓員工加班的領導,大多是喜歡瞎折騰的人,似乎在表現他的負責與敬業,實質是因為沒有本事或本事不大。人的精力有限,八小時之內不能有效完成任務,那麼加班同樣是低效率,結果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把正常工作秩序搞亂了,該下班時不下班,該吃飯時不吃飯,該上班時不上班,或者以加班名義遲到早退,打的是一場跟著一場的亂仗。經常加班的人都有共同的感覺,那就是加班的時間越長,工作的效率越低,這是不得不承認的邊際效應遞減規律。

第二個壞處是,付出的社會成本很高,既傷害個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家庭和睦。表面現象上看,加班是對剩餘勞動的廉價榨取,但由此產生的社會成本並不低,儘管這種社會成本是隱性存在的,甚至加班費都不給。

加班這種事,對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傷害有目共睹,長期加班的人會過早衰老,容易患病,直到減短壽命。最近宣傳的一位先進人物,就是在辦公室加班時死亡的,可惜可歎。同時,加班還會對家庭關係帶來不良影響,引發夫妻間的矛盾,也盡不到孝敬老人的義務,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子女進行培養教育,淡漠了親情,疏遠了朋友,等等。

第三個壞處是,加班幹出來的活,廢品次品多,品質難以保證。年輕的時候,我曾在一個工廠的流水線上當工長,那時經常靠搞大會戰加班來完成生產任務。到年底清理產成品時,我發現90%以上的次品和廢品是在大會戰時加工出來的。加班加得頭暈腦脹,數量倒是上來了,但品質卻下去了,出廢品次品在所難免。

腦力勞動無疑也是如此,到機關工作後我又發現另一個現象,加班寫出來的材料,錯別字明顯高於正常工作時的發生率,內容品質也相對較低。不言而喻,加班是品質難以保證的低效低質勞動。

以上我說這麼多加班的壞話,但有一種情況還是要例外的,那就是應急性、突發性的加班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該加的班還是要加。火上了房,水進了門,不加班應急應對怎麼能行?然而,加班絕不能成為工作常態,更不能把加不加班作為敬不敬業的標誌,這是錯誤的導向,也是習慣的誤區。

針對加班的這些壞處,我們要改變以往工作中只知道做加法的舊思路,要學會主動做務實科學的減法,甚至乾脆做除法的新思維。必須承認,前些年人們在工作中加法做得多,減法做得少,除法做得更少,層層加碼,級級加班,幹了不少缺少價值的事,做了很多沒有用的功。

因此,應當努力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進而減少不必要的加班,特別要堅決去除沒有實際效果的瞎折騰,敢於和善於向不正常的加班說“不”,下決心從經常加班的泥潭中跳出來,切實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質的目的。

人民日報

領導要帶頭休假 合理安排員工假期

列寧有句名言,誰不會休息,誰就不會工作。今天,設置假期、正常休假,既有法律依據,更有科學道理。然而,對於那些工作任務較重的人,尤其是對領導幹部來說,又有多少人真的好好休息了,認真休假了?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許多人為了事業,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以至於“五加二”“白加黑”成為不少幹部的口頭禪,其精神狀態和責任擔當,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然而,工作繁忙,更要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須知彈簧繃得太緊也會斷。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回憶起自己擔任縣委書記的往事,就說自己當時常熬夜生病,告誡大家不要熬夜。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幹部休假,應當是身體的補給站,人生的加油站,快樂的驛站。

現代社會,工作千頭萬緒,忙與累的確成為常態。但協調好工作與休息,也是能力和水準的體現。有的領導善於“彈鋼琴”,繁忙工作與休息休假兩不誤。但也有人由於工作繁忙,節奏過快,造成精神緊張,身心疲憊,因而心力交瘁,英年早逝。還有個別人缺少身體鍛煉,缺乏自我調節,心理壓力過大,甚至抑鬱而亡。坊間不知其中苦處,不肯體諒苦衷,還生出諸如因為腐敗自殺身亡的謠言來,令人扼腕歎息。

所以,人要勞逸結合,要休養生息,這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工作累了,就要休息一下,閉閉眼,歇歇腳,提提神。休假是為了更好工作,給身體補補能量,給心情換換環境,調整心態,輕裝上陣,重新開始新的戰鬥。確有急事要事,保持通訊暢通,有事及時返回,做到心系工作,安心休假。一個好的領導,不僅自己要帶頭休假,更要合理安排員工的假期。一個好的團隊,一支好的隊伍,要想有戰鬥力、凝聚力、親和力,關鍵就在善於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工作好、休息好,有幸福感和獲得感、對單位有歸屬感。

想起歷史上關於休假的故事。西漢時期,有位官員張扶不肯休假,待在官署上班。宰相薛宣發出文告勸道:官吏按照律令休假,由來很久。屬官應隨眾,回家相伴妻子兒女,設置酒肴,邀請鄰里,一起歡笑相樂,這也是應該的!張扶很是慚愧。

家和萬事興。休假還有個好處,就是利用休假與家人團聚,和家人在一起吃飯聊天,休閒旅遊,共用濃濃親情,共度美好時光。有的家屬為了讓配偶能夠安心工作,包攬家務,照顧老人小孩,任勞任怨,長期處在緊張狀態。有的小孩,放學回家,不見爸媽,寒假暑假,無人照顧,天天靠電腦、手機陪伴,壞了眼睛,傷了身體,誰之過?

再忙再累,也要統籌好繁重的工作,放鬆繃緊的心情,有機會吟誦著“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的詩句,和家人一起休假去。每當朋友見面問候,不再說“你吃飯了嗎”,而是問“你休假了嗎”,不亦樂乎?

延伸閱讀

李從國:“5+2,白加黑”是對公務員人格的蔑視

公務員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自由。

每每回老家辦事,發現那兒的公務員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而且沒有星期天。特別是在領導身邊工作的人,更是全天候跟著雄心勃勃的領導走,他們總是比領導還要累。領導休息了,他們還要打掃一天的戰場,整理文件,安排下一天的工作與行程。這哪叫上班工作哦,簡直就是在打仗。眼圈發黑如大熊貓的公務員中,一部分是提拔無望也不要求進步頭天晚上喝酒打麻將的人,另一部分就是領導身邊的人,或者是各部門的頭頭腦腦。忙,忙,忙,忙得顧不了家,顧不了身體。很多落後地區公務員的生態環境,就是這樣。

忙個三年五載,雄心勃勃的領導提拔了,身邊的工作人員呢也累夠了,不少人扒下了。即便是能得到一官半職,也因新來的領導一般不重用前任身邊的人,結果圖得個閒職,一身勞傷病。一方社會的公務員們,好像是專門為了主官和各單位部門的頭頭腦腦的政績服務的,一方天下好像都是圍著一小幫人轉的。所以時下有“當官,就是經營天下”的說法。

勞動法規定,每週1-5上班,每班8小時,週六周日和國家法定假日休息。需要加班的,要發加班費。公務員首先是人,休息是公務員最基本的公民權利。公務員上有老下有小,他們除了上班而外,還有孝敬照顧老人、培養教育孩子等社會責任。這些責任,都需要他們在8小時之外去操勞。8小時之外的時間,是公務員的自由,是公務員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

無論任何理由,都不能侵犯公務員8小時以外的時間。當然,公務員是執行公共權力的,有些時候如突發事件發生,需要履行職責,需要加班,需要“5+2,白加黑”。但這只能是特殊的例外,而非工作的常態。

政府的效率,不在於拿公務員當牛當馬來使,而在於政企分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行其事。精兵、簡政、放權、不干預市場,是政府回歸本位提高社會經濟效率的基本原則。說到底政府的經濟職能是為市場發揮活力創造環境條件,而不是干預具體的經濟生活。仔細觀察一下,越是“5+2,白加黑”的地方,越是公務員一天像熱鍋上的螞蟻忙得不可開交的地方,政府越是越權,GDP指標的鞭子揮動之下,整個幹部隊伍不得安寧。政府是不創造效率的,創造效率的是市場,是民智民力發揮的積極性。

政府的職責,是制定產業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維持經濟秩序、維護社會治安,而不是去抓項目,去考察企業。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的各級官員、頭頭腦腦,從來沒一個會去企業剪綵、考察、指導的。社會上經常會出現“歡迎***領導考察指導工作”的標語。領導懂企業嗎,懂市場嗎,會做財務分析嗎?如果領導是做企業的行家,而自己去當了官,可就是不折不扣的不務正業了。這類標語用項背後的蘊意,是多麼無聊。

現在不主張以GDP為考核主要指標了,但落後地區“5+2,白加黑”仍然沒有改變。無論任何理由,“5+2,白加黑”都是對公務員人格的忽視,對公務員權利的剝奪。公務員也是人,要以人為本,讓公務員享受勞動法的保護,享有8小時以外的自由。

在我們生活的天地裡,公務員的社會地位相對高。如果一個地方可以無視公務員的權利,那麼可想老百姓會有什麼待遇。

人民日報:三問過度加班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然而,無論企業還是機關,無論體制外還是體制內,加班都是 “家常便飯”。

▍無效加班——連夜忙真能出活嗎?

“有時候主管佈置任務,事先缺少溝通,大家加班好幾天,成果出來了,最後用不上,工作忙卻沒有效率,做了無用功。”

——深圳程式師 韓 軒

韓軒是一名在深圳打拼的程式師,“夜夜做項目,敲碼到淩晨;左右不是人,都是‘程式猿’。”程式師自稱“程式猿”,有幾分自嘲和無奈。

每個月要加多少班?韓軒沒仔細算過:“加班補貼每小時15元,週六翻倍,我每月的加班費通常有30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每天加班至少在4個小時以上。”

一次,韓軒所在部門為某銀行開發新程式,對方要得緊,工作重任務急。當時,他每週都要幹滿6天,每天從早上9點至少工作到晚上10點,有時還要通宵加班。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韓軒說,他並不知道自己加班已經超過了《勞動法》規定的上限。“現在工作難找,有一個穩定的飯碗不容易。再說,雖然總是加班,但公司會按時發加班費,這比很多單位強。”

為了省時間,韓軒中午和晚上都在公司吃外賣,吃完繼續堆代碼,每週僅有的一天休息日基本都在補覺。“有一種肥,叫做‘加班肥’,在這家公司工作一年,我就胖了十幾斤,上樓都喘,身體素質大不如前。”

餐飲外賣公司“餓了麼”對全國多個大城市24小時訂單的統計顯示,深圳在晚上7點至次日5點的訂餐比例高居榜首,訂餐者大多是深夜忙碌的加班員工。

工作忙、時間緊,常常是加班的原因。但在韓軒看來,有的加班效率不高:

“平時,公司領導常叮囑大家注意健康,但在佈置工作時就顧不上這些,安排的工作量經常超標,不加班根本完不成。不少任務事先缺少溝通,大家加班好幾天,成果出來了,最後用不上,工作忙卻沒有效率,做了無用功。”

韓軒說:“即使按時完成工作,客戶通常也會不斷讓你修改、優化。因此,有些人第一次交上去的時候就給自己留下了‘優化’的空間,然後加班磨洋工。很少有員工願意跟公司就加班問題討價還價,只要還打算在那兒工作,就得忍著。除非用腳投票,跳槽換東家。”

前不久,受不了長期加班之苦,韓軒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雖然還是編程式,但這家公司很開明。公司領導表示,如果員工總加班,一定是工作安排有問題,比如,需要一個星期完成的任務只給了三四天。為此,公司注意改進管理方式,合理分配工作。”由於上下級之間溝通順暢,大家幹勁十足,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現在,我上班時間差不多就能把工作完成。下班後,還能看看書、會會朋友,週末也有時間陪家人。工作不再乏味枯燥,生活也有意思多了。”韓軒說。

▍無謂加班——“只爭朝夕”就要犧牲休息日嗎?

“週末開會,表面看充滿了一種只爭朝夕、夙夜在公的‘工作幹勁’,其實應該反過來想想:到底有多少真正要緊的事非得在週末興師動眾?”

——北京某雜誌社編輯 陸 晶

陸晶在北京一家雜誌社工作,談起加班,她有很多話要說:“我的生活都被加班擠佔了,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出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趕稿。”

陸晶坦承,最初加班是自己拖遝造成的:“我剛開始做記者時,寫稿精力不集中,不時聊聊天、看看手機,上班時沒效率,只好晚上加班接著幹。”

“但很多時候,連續加班是單位對工作安排不合理造成的,這其實是對職工休息權的漠視。”陸晶說,“我還曾經參加過一個採訪團,連續出差兩周,週末也在工作。組織者壓根兒就沒有考慮過週末需要休息,反而認為週末採訪是‘敬業’。”

陸晶認為,很多在休息時間安排的加班完全可以避免,“有一個週末,我正陪父母逛街,突然接到同事電話,說有急事要集體到單位加班。我連忙趕到辦公室,原來,是主編認為一篇稿子的結構有問題,要集體討論修改。其實,稿子的出版日期排在了下個月,完全可以等第二天上班再說。”

陸晶注意到很多公司、機關習慣於在週末開會。每次開會都是單位領導帶頭,上上下下一片忙碌,“週末開會,表面看充滿了一種只爭朝夕、夙夜在公的‘工作幹勁’,其實應該反過來想想:到底有多少真正要緊的事非得在週末興師動眾?”

陸晶認為,不少無謂加班還與外在競爭壓力太大有關:到了下班時間,領導還沒走,你敢走嗎?同事還在工作,你好意思先下班嗎?如果比其他人下班早,會不會顯得工作態度不積極?“如果都這麼熬時間,能力強的人往往被能力低的人‘熬’走了。”陸晶說。

一些流行的價值觀也助長了加班之風。“父母從小就告訴我‘先吃苦後享福’,似乎一定要奮鬥出成績才有權休息。”陸晶說,“在此觀念下,許多人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在勤奮努力,而又不自覺地‘勤中偷懶’,結果造成工作時低效、休息時忐忑,實際上是生活、工作‘兩傷’。”

工作時間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是減少無謂加班的利器。“就我所在的團隊來說,過去總是在週五開選題會,組長還催促大家週末落實。週末聯繫不到采 訪物件,大家各自為政,手忙腳亂卻沒什麼成果,更得不到休息。今年開始,選題會改為週一開,大家在辦公室當面溝通、定好方案就馬上執行,加班少了,雜誌的品質也不降反升。”陸晶說。

▍無償加班——加班費容易領到嗎?

“加班多是計畫之外的,很難事先申請。還有人習慣回家加班,很難精確記錄加班時間。申報程式太複雜,實際上是給員工領加班費設置障礙。”

——上海某上市公司財務經理 張光宇

人在職場,要求“零加班”也不現實。既然總會有人加班,就應該明確加班補償,不能無條件加班。

《勞動法》規定,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150%的工資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200%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300%的工資報酬。

然而,這樣的規定在現實中顯得很尷尬,人們吐槽說:“年薪制的意思就是不給加班費”“腦力勞動都是包月不計流量”“加班費不是想領就能領”……

張光宇以前在上海一家外資諮詢公司工作,“我們拿年薪確實沒有加班費,有時候趕上一個日程緊張的項目,五加二、白加黑很尋常。”

今年初,張光宇跳槽到一家上市公司擔任財務經理。這家公司規定,員工加班有加班費,但能領到的人寥寥無幾。原來,按公司規定,員工加班要提前打報告申請,獲批後的加班才算加班,沒申請的加班不算加班,並且員工還要詳細記錄加班的時間,上報核實後才能領加班費。

“加班大多是計畫之外的,工作沒做完自然而然地多做一會兒,很難事先申請。”張光宇說,“還有人習慣回家加班,很難精確記錄加班時間。我的團隊成員都反映申報程式太複雜,從來沒報過加班費。”

張光宇認為,設計繁瑣的加班費申報程式,實際上是給員工領取加班費設置障礙:“很多人為了保住飯碗,加班費難領也只好無償加班。”

除了加班費,勞動者加班後還可以調休。“我在外資諮詢公司時,如果一個專案擠佔太多週末,項目負責人會幫組員申請增加幾天帶薪假期。但新公司沒有這樣的調休制度。”張光宇表示,“希望用人單位能充分尊重勞動者申請調休的權利。”

專家認為,確保勞動者的休息權,不僅有賴於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健全,還需要企業細化管理;不僅需要管理者增強尊重勞動者的觀念,也需要勞動者自己珍視與用好休息權。對此,管理部門和各級工會應切實發揮作用。

這種現象在一些機關部門表現得尤為突出。憑個人經驗和感受,我不得不說真話實話,加班是一種壞的工作方式,這裡起碼可列出它的三個壞處。

第一個壞處是,造成工作混亂無序,致使邊際效應遞減。說尖刻一點的話,那些熱衷於讓員工加班的領導,大多是喜歡瞎折騰的人,似乎在表現他的負責與敬業,實質是因為沒有本事或本事不大。人的精力有限,八小時之內不能有效完成任務,那麼加班同樣是低效率,結果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把正常工作秩序搞亂了,該下班時不下班,該吃飯時不吃飯,該上班時不上班,或者以加班名義遲到早退,打的是一場跟著一場的亂仗。經常加班的人都有共同的感覺,那就是加班的時間越長,工作的效率越低,這是不得不承認的邊際效應遞減規律。

第二個壞處是,付出的社會成本很高,既傷害個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家庭和睦。表面現象上看,加班是對剩餘勞動的廉價榨取,但由此產生的社會成本並不低,儘管這種社會成本是隱性存在的,甚至加班費都不給。

加班這種事,對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傷害有目共睹,長期加班的人會過早衰老,容易患病,直到減短壽命。最近宣傳的一位先進人物,就是在辦公室加班時死亡的,可惜可歎。同時,加班還會對家庭關係帶來不良影響,引發夫妻間的矛盾,也盡不到孝敬老人的義務,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子女進行培養教育,淡漠了親情,疏遠了朋友,等等。

第三個壞處是,加班幹出來的活,廢品次品多,品質難以保證。年輕的時候,我曾在一個工廠的流水線上當工長,那時經常靠搞大會戰加班來完成生產任務。到年底清理產成品時,我發現90%以上的次品和廢品是在大會戰時加工出來的。加班加得頭暈腦脹,數量倒是上來了,但品質卻下去了,出廢品次品在所難免。

腦力勞動無疑也是如此,到機關工作後我又發現另一個現象,加班寫出來的材料,錯別字明顯高於正常工作時的發生率,內容品質也相對較低。不言而喻,加班是品質難以保證的低效低質勞動。

以上我說這麼多加班的壞話,但有一種情況還是要例外的,那就是應急性、突發性的加班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該加的班還是要加。火上了房,水進了門,不加班應急應對怎麼能行?然而,加班絕不能成為工作常態,更不能把加不加班作為敬不敬業的標誌,這是錯誤的導向,也是習慣的誤區。

針對加班的這些壞處,我們要改變以往工作中只知道做加法的舊思路,要學會主動做務實科學的減法,甚至乾脆做除法的新思維。必須承認,前些年人們在工作中加法做得多,減法做得少,除法做得更少,層層加碼,級級加班,幹了不少缺少價值的事,做了很多沒有用的功。

因此,應當努力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進而減少不必要的加班,特別要堅決去除沒有實際效果的瞎折騰,敢於和善於向不正常的加班說“不”,下決心從經常加班的泥潭中跳出來,切實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質的目的。

人民日報

領導要帶頭休假 合理安排員工假期

列寧有句名言,誰不會休息,誰就不會工作。今天,設置假期、正常休假,既有法律依據,更有科學道理。然而,對於那些工作任務較重的人,尤其是對領導幹部來說,又有多少人真的好好休息了,認真休假了?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許多人為了事業,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以至於“五加二”“白加黑”成為不少幹部的口頭禪,其精神狀態和責任擔當,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然而,工作繁忙,更要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須知彈簧繃得太緊也會斷。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回憶起自己擔任縣委書記的往事,就說自己當時常熬夜生病,告誡大家不要熬夜。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幹部休假,應當是身體的補給站,人生的加油站,快樂的驛站。

現代社會,工作千頭萬緒,忙與累的確成為常態。但協調好工作與休息,也是能力和水準的體現。有的領導善於“彈鋼琴”,繁忙工作與休息休假兩不誤。但也有人由於工作繁忙,節奏過快,造成精神緊張,身心疲憊,因而心力交瘁,英年早逝。還有個別人缺少身體鍛煉,缺乏自我調節,心理壓力過大,甚至抑鬱而亡。坊間不知其中苦處,不肯體諒苦衷,還生出諸如因為腐敗自殺身亡的謠言來,令人扼腕歎息。

所以,人要勞逸結合,要休養生息,這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工作累了,就要休息一下,閉閉眼,歇歇腳,提提神。休假是為了更好工作,給身體補補能量,給心情換換環境,調整心態,輕裝上陣,重新開始新的戰鬥。確有急事要事,保持通訊暢通,有事及時返回,做到心系工作,安心休假。一個好的領導,不僅自己要帶頭休假,更要合理安排員工的假期。一個好的團隊,一支好的隊伍,要想有戰鬥力、凝聚力、親和力,關鍵就在善於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工作好、休息好,有幸福感和獲得感、對單位有歸屬感。

想起歷史上關於休假的故事。西漢時期,有位官員張扶不肯休假,待在官署上班。宰相薛宣發出文告勸道:官吏按照律令休假,由來很久。屬官應隨眾,回家相伴妻子兒女,設置酒肴,邀請鄰里,一起歡笑相樂,這也是應該的!張扶很是慚愧。

家和萬事興。休假還有個好處,就是利用休假與家人團聚,和家人在一起吃飯聊天,休閒旅遊,共用濃濃親情,共度美好時光。有的家屬為了讓配偶能夠安心工作,包攬家務,照顧老人小孩,任勞任怨,長期處在緊張狀態。有的小孩,放學回家,不見爸媽,寒假暑假,無人照顧,天天靠電腦、手機陪伴,壞了眼睛,傷了身體,誰之過?

再忙再累,也要統籌好繁重的工作,放鬆繃緊的心情,有機會吟誦著“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的詩句,和家人一起休假去。每當朋友見面問候,不再說“你吃飯了嗎”,而是問“你休假了嗎”,不亦樂乎?

延伸閱讀

李從國:“5+2,白加黑”是對公務員人格的蔑視

公務員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自由。

每每回老家辦事,發現那兒的公務員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而且沒有星期天。特別是在領導身邊工作的人,更是全天候跟著雄心勃勃的領導走,他們總是比領導還要累。領導休息了,他們還要打掃一天的戰場,整理文件,安排下一天的工作與行程。這哪叫上班工作哦,簡直就是在打仗。眼圈發黑如大熊貓的公務員中,一部分是提拔無望也不要求進步頭天晚上喝酒打麻將的人,另一部分就是領導身邊的人,或者是各部門的頭頭腦腦。忙,忙,忙,忙得顧不了家,顧不了身體。很多落後地區公務員的生態環境,就是這樣。

忙個三年五載,雄心勃勃的領導提拔了,身邊的工作人員呢也累夠了,不少人扒下了。即便是能得到一官半職,也因新來的領導一般不重用前任身邊的人,結果圖得個閒職,一身勞傷病。一方社會的公務員們,好像是專門為了主官和各單位部門的頭頭腦腦的政績服務的,一方天下好像都是圍著一小幫人轉的。所以時下有“當官,就是經營天下”的說法。

勞動法規定,每週1-5上班,每班8小時,週六周日和國家法定假日休息。需要加班的,要發加班費。公務員首先是人,休息是公務員最基本的公民權利。公務員上有老下有小,他們除了上班而外,還有孝敬照顧老人、培養教育孩子等社會責任。這些責任,都需要他們在8小時之外去操勞。8小時之外的時間,是公務員的自由,是公務員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

無論任何理由,都不能侵犯公務員8小時以外的時間。當然,公務員是執行公共權力的,有些時候如突發事件發生,需要履行職責,需要加班,需要“5+2,白加黑”。但這只能是特殊的例外,而非工作的常態。

政府的效率,不在於拿公務員當牛當馬來使,而在於政企分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行其事。精兵、簡政、放權、不干預市場,是政府回歸本位提高社會經濟效率的基本原則。說到底政府的經濟職能是為市場發揮活力創造環境條件,而不是干預具體的經濟生活。仔細觀察一下,越是“5+2,白加黑”的地方,越是公務員一天像熱鍋上的螞蟻忙得不可開交的地方,政府越是越權,GDP指標的鞭子揮動之下,整個幹部隊伍不得安寧。政府是不創造效率的,創造效率的是市場,是民智民力發揮的積極性。

政府的職責,是制定產業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維持經濟秩序、維護社會治安,而不是去抓項目,去考察企業。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的各級官員、頭頭腦腦,從來沒一個會去企業剪綵、考察、指導的。社會上經常會出現“歡迎***領導考察指導工作”的標語。領導懂企業嗎,懂市場嗎,會做財務分析嗎?如果領導是做企業的行家,而自己去當了官,可就是不折不扣的不務正業了。這類標語用項背後的蘊意,是多麼無聊。

現在不主張以GDP為考核主要指標了,但落後地區“5+2,白加黑”仍然沒有改變。無論任何理由,“5+2,白加黑”都是對公務員人格的忽視,對公務員權利的剝奪。公務員也是人,要以人為本,讓公務員享受勞動法的保護,享有8小時以外的自由。

在我們生活的天地裡,公務員的社會地位相對高。如果一個地方可以無視公務員的權利,那麼可想老百姓會有什麼待遇。

人民日報:三問過度加班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然而,無論企業還是機關,無論體制外還是體制內,加班都是 “家常便飯”。

▍無效加班——連夜忙真能出活嗎?

“有時候主管佈置任務,事先缺少溝通,大家加班好幾天,成果出來了,最後用不上,工作忙卻沒有效率,做了無用功。”

——深圳程式師 韓 軒

韓軒是一名在深圳打拼的程式師,“夜夜做項目,敲碼到淩晨;左右不是人,都是‘程式猿’。”程式師自稱“程式猿”,有幾分自嘲和無奈。

每個月要加多少班?韓軒沒仔細算過:“加班補貼每小時15元,週六翻倍,我每月的加班費通常有30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每天加班至少在4個小時以上。”

一次,韓軒所在部門為某銀行開發新程式,對方要得緊,工作重任務急。當時,他每週都要幹滿6天,每天從早上9點至少工作到晚上10點,有時還要通宵加班。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韓軒說,他並不知道自己加班已經超過了《勞動法》規定的上限。“現在工作難找,有一個穩定的飯碗不容易。再說,雖然總是加班,但公司會按時發加班費,這比很多單位強。”

為了省時間,韓軒中午和晚上都在公司吃外賣,吃完繼續堆代碼,每週僅有的一天休息日基本都在補覺。“有一種肥,叫做‘加班肥’,在這家公司工作一年,我就胖了十幾斤,上樓都喘,身體素質大不如前。”

餐飲外賣公司“餓了麼”對全國多個大城市24小時訂單的統計顯示,深圳在晚上7點至次日5點的訂餐比例高居榜首,訂餐者大多是深夜忙碌的加班員工。

工作忙、時間緊,常常是加班的原因。但在韓軒看來,有的加班效率不高:

“平時,公司領導常叮囑大家注意健康,但在佈置工作時就顧不上這些,安排的工作量經常超標,不加班根本完不成。不少任務事先缺少溝通,大家加班好幾天,成果出來了,最後用不上,工作忙卻沒有效率,做了無用功。”

韓軒說:“即使按時完成工作,客戶通常也會不斷讓你修改、優化。因此,有些人第一次交上去的時候就給自己留下了‘優化’的空間,然後加班磨洋工。很少有員工願意跟公司就加班問題討價還價,只要還打算在那兒工作,就得忍著。除非用腳投票,跳槽換東家。”

前不久,受不了長期加班之苦,韓軒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雖然還是編程式,但這家公司很開明。公司領導表示,如果員工總加班,一定是工作安排有問題,比如,需要一個星期完成的任務只給了三四天。為此,公司注意改進管理方式,合理分配工作。”由於上下級之間溝通順暢,大家幹勁十足,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現在,我上班時間差不多就能把工作完成。下班後,還能看看書、會會朋友,週末也有時間陪家人。工作不再乏味枯燥,生活也有意思多了。”韓軒說。

▍無謂加班——“只爭朝夕”就要犧牲休息日嗎?

“週末開會,表面看充滿了一種只爭朝夕、夙夜在公的‘工作幹勁’,其實應該反過來想想:到底有多少真正要緊的事非得在週末興師動眾?”

——北京某雜誌社編輯 陸 晶

陸晶在北京一家雜誌社工作,談起加班,她有很多話要說:“我的生活都被加班擠佔了,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出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趕稿。”

陸晶坦承,最初加班是自己拖遝造成的:“我剛開始做記者時,寫稿精力不集中,不時聊聊天、看看手機,上班時沒效率,只好晚上加班接著幹。”

“但很多時候,連續加班是單位對工作安排不合理造成的,這其實是對職工休息權的漠視。”陸晶說,“我還曾經參加過一個採訪團,連續出差兩周,週末也在工作。組織者壓根兒就沒有考慮過週末需要休息,反而認為週末採訪是‘敬業’。”

陸晶認為,很多在休息時間安排的加班完全可以避免,“有一個週末,我正陪父母逛街,突然接到同事電話,說有急事要集體到單位加班。我連忙趕到辦公室,原來,是主編認為一篇稿子的結構有問題,要集體討論修改。其實,稿子的出版日期排在了下個月,完全可以等第二天上班再說。”

陸晶注意到很多公司、機關習慣於在週末開會。每次開會都是單位領導帶頭,上上下下一片忙碌,“週末開會,表面看充滿了一種只爭朝夕、夙夜在公的‘工作幹勁’,其實應該反過來想想:到底有多少真正要緊的事非得在週末興師動眾?”

陸晶認為,不少無謂加班還與外在競爭壓力太大有關:到了下班時間,領導還沒走,你敢走嗎?同事還在工作,你好意思先下班嗎?如果比其他人下班早,會不會顯得工作態度不積極?“如果都這麼熬時間,能力強的人往往被能力低的人‘熬’走了。”陸晶說。

一些流行的價值觀也助長了加班之風。“父母從小就告訴我‘先吃苦後享福’,似乎一定要奮鬥出成績才有權休息。”陸晶說,“在此觀念下,許多人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在勤奮努力,而又不自覺地‘勤中偷懶’,結果造成工作時低效、休息時忐忑,實際上是生活、工作‘兩傷’。”

工作時間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是減少無謂加班的利器。“就我所在的團隊來說,過去總是在週五開選題會,組長還催促大家週末落實。週末聯繫不到采 訪物件,大家各自為政,手忙腳亂卻沒什麼成果,更得不到休息。今年開始,選題會改為週一開,大家在辦公室當面溝通、定好方案就馬上執行,加班少了,雜誌的品質也不降反升。”陸晶說。

▍無償加班——加班費容易領到嗎?

“加班多是計畫之外的,很難事先申請。還有人習慣回家加班,很難精確記錄加班時間。申報程式太複雜,實際上是給員工領加班費設置障礙。”

——上海某上市公司財務經理 張光宇

人在職場,要求“零加班”也不現實。既然總會有人加班,就應該明確加班補償,不能無條件加班。

《勞動法》規定,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150%的工資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200%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300%的工資報酬。

然而,這樣的規定在現實中顯得很尷尬,人們吐槽說:“年薪制的意思就是不給加班費”“腦力勞動都是包月不計流量”“加班費不是想領就能領”……

張光宇以前在上海一家外資諮詢公司工作,“我們拿年薪確實沒有加班費,有時候趕上一個日程緊張的項目,五加二、白加黑很尋常。”

今年初,張光宇跳槽到一家上市公司擔任財務經理。這家公司規定,員工加班有加班費,但能領到的人寥寥無幾。原來,按公司規定,員工加班要提前打報告申請,獲批後的加班才算加班,沒申請的加班不算加班,並且員工還要詳細記錄加班的時間,上報核實後才能領加班費。

“加班大多是計畫之外的,工作沒做完自然而然地多做一會兒,很難事先申請。”張光宇說,“還有人習慣回家加班,很難精確記錄加班時間。我的團隊成員都反映申報程式太複雜,從來沒報過加班費。”

張光宇認為,設計繁瑣的加班費申報程式,實際上是給員工領取加班費設置障礙:“很多人為了保住飯碗,加班費難領也只好無償加班。”

除了加班費,勞動者加班後還可以調休。“我在外資諮詢公司時,如果一個專案擠佔太多週末,項目負責人會幫組員申請增加幾天帶薪假期。但新公司沒有這樣的調休制度。”張光宇表示,“希望用人單位能充分尊重勞動者申請調休的權利。”

專家認為,確保勞動者的休息權,不僅有賴於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健全,還需要企業細化管理;不僅需要管理者增強尊重勞動者的觀念,也需要勞動者自己珍視與用好休息權。對此,管理部門和各級工會應切實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