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敢說,你是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

文 | 簡簡周

漫畫 | 超人爸爸 西米

和一位在小學當老師的朋友聊天,

她突然感慨道:“有一些父母,其實根本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但他們卻以為自己很瞭解。”

之所以有此感慨,緣於她所教的班級裡曾經發生的一件事。一個小女生偷拿了同桌的鋼筆,結果被抓包。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朋友不希望隨便給這個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這個年紀的孩子,偷拿不一定就是品質問題,但絕不能放任不管。

於是,她聯繫了孩子的父母,試圖跟他們溝通,

想一起找到孩子之所以會這麼做的原因。

出乎她意料的是,孩子的父母很生氣,直接不留情面地怒斥老師冤枉他們的孩子。

他們認為,自己家境不錯,從沒虧待過孩子,而且他們家向來家教嚴明,孩子也一直表現得很乖,所以,不可能做這樣的事。

後來,孩子親口承認了自己的確“拿”過同桌的鋼筆,她父母又急怒攻心,劈頭蓋臉就是一陣痛駡,諸如“小偷”、“白生你了”、”學壞了“這樣的話,

刀子一樣就戳了過去。

甚至當著老師的面,女生的爸媽直接就“動武”了,朋友連攔都攔不住。

朋友後來對此一直無法釋懷,她總覺得自己沒有處理好這件事,只要一閉眼,就會想起女孩當時倔強、屈辱的眼神。

也因此,她一直特別留心這個女孩,還請學校裡的心理老師給她做了幾次輔導,才慢慢找到了問題的根源。

原來,女孩的父母平日裡對她的管教過於嚴厲,

為了避免懲罰、討好父母,女孩一直假裝成他們所希望的樣子,所以,父母堅信,她就是個“乖巧可愛”的孩子。

可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她又太渴望釋放了,那些不被允許的事情,她都想去試試。這是孩子成長的本能。

那個時候之所以會“偷拿”同桌的鋼筆,一是因為她真的很喜歡這支鋼筆,很想自己也能擁有,但又害怕跟父母討要會被他們責備“愛攀比”,他們不喜歡攀比的孩子;二是在“偷拿”的時候,

她有一種不守規矩、做了“壞事”的快感。

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不是孩子的品質出了問題,而是親子關係亮了紅燈。

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就會在這個漩渦裡越陷越深,最後真的成了品質問題;但若是管得不恰當,給孩子烙上屈辱的烙印,結果會更糟糕。

朋友說,在她十幾年的從教經歷中,這個女生的例子不是個案。在她們學校做的一次調查中,超過80%的孩子都認為自己的父母根本不瞭解自己。

有些父母並不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而不少孩子也的確很擅長在不同的環境和規則中,遊刃有餘地切換。

“不少父母眼中的孩子,跟他在學校裡的實際表現相比,壓根就是兩個人。”

你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現在來回答這個問題,你是否還有100%的把握肯定地說“是”?

如果你很少傾聽孩子的內心,只是以所謂嚴明的家教,來按照你設想的樣子嚴格管束孩子,那麼,你很可能激發出孩子天生的“演技”。

他會扮演你心目中的“好孩子”,以博取你的關注和愛。當然,他也有可能以叛逆的姿態反抗到底。

但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的樣子。親子間要是沒有良好的溝通、定期的對話和穩固的信任,你眼裡所看到的,很可能都只是表像。

孩子願意跟你說心裡話嗎?他跟你說話時的狀態和與朋友在一起時有多大差別?除了吃喝拉撒和學習,你們還有其他的話題可聊嗎?

如果答案是否,你需要反思的是,你是不是從未想過要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你是不是一直在用自己的標準來雕塑孩子?

不是不該對孩子提要求,也不是不能給孩子立規矩,但規則的邊界在於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而不是你的標準。

有時候父母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因為他們壓根不想要去瞭解,或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但親子之間的信任,就像在銀行帳戶裡做儲蓄一樣,是需要不停存入的,若是一味支取,早晚有一天是會透支的。

其實,要想瞭解孩子,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只要有心。

也許你不能理解孩子所有的想法和行為,但不要粗暴地打斷或是諷刺,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得到尊重。

否則,你只是讓孩子不想再與你分享任何事情而已。

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遠比僅關心他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定期的對話,以及對某些話題的深入探討,也是你瞭解孩子的好機會。

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個朋友的做法值得借鑒。她一直是通過”親子閱讀“的方式,來保持和孩子思想互動和深入溝通。

最開始,她只是希望能從小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養成持續的閱讀習慣,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給孩子讀繪本。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她開始從直接給孩子讀,過渡到指導孩子獨立閱讀。她說,愛讀書的孩子,這輩子都不會差到哪兒去。

為了鼓勵孩子持續閱讀,她一直堅持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從中挑一些有意思的片段,跟孩子一起互動。

有時候是一起分角色朗讀,有時候玩問答遊戲,總之,為了點燃孩子持續閱讀的興趣,她想了很多辦法。

現在,她更多地會與孩子一起就書裡的某些情節或是片段展開討論,她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更重要的是,她通過這樣的互動,對孩子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她能從孩子思考問題的角度,看到孩子的價值取向和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若是看到孩子有所偏航,她也能及時糾偏,而她也會把自己的價值觀,通過與孩子互動討論或是引導閱讀的方式,不動聲色地傳遞給孩子。

朋友最欣慰的是,如今,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雖然偶爾也會有些小彆扭,但他們之間始終是無話不談的。

他要是遇到了什麼困惑和難題,最先想到要去求助的人,也是自己的媽媽。

也許,你並不像你想像得那麼瞭解自己的孩子,但只要你願意,你一定可以找到那座能夠抵達孩子內心的橋樑。

只不過,越早越好。

作者 簡簡周

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你是否還有100%的把握肯定地說“是”?

如果你很少傾聽孩子的內心,只是以所謂嚴明的家教,來按照你設想的樣子嚴格管束孩子,那麼,你很可能激發出孩子天生的“演技”。

他會扮演你心目中的“好孩子”,以博取你的關注和愛。當然,他也有可能以叛逆的姿態反抗到底。

但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的樣子。親子間要是沒有良好的溝通、定期的對話和穩固的信任,你眼裡所看到的,很可能都只是表像。

孩子願意跟你說心裡話嗎?他跟你說話時的狀態和與朋友在一起時有多大差別?除了吃喝拉撒和學習,你們還有其他的話題可聊嗎?

如果答案是否,你需要反思的是,你是不是從未想過要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你是不是一直在用自己的標準來雕塑孩子?

不是不該對孩子提要求,也不是不能給孩子立規矩,但規則的邊界在於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而不是你的標準。

有時候父母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因為他們壓根不想要去瞭解,或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但親子之間的信任,就像在銀行帳戶裡做儲蓄一樣,是需要不停存入的,若是一味支取,早晚有一天是會透支的。

其實,要想瞭解孩子,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只要有心。

也許你不能理解孩子所有的想法和行為,但不要粗暴地打斷或是諷刺,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得到尊重。

否則,你只是讓孩子不想再與你分享任何事情而已。

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遠比僅關心他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定期的對話,以及對某些話題的深入探討,也是你瞭解孩子的好機會。

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個朋友的做法值得借鑒。她一直是通過”親子閱讀“的方式,來保持和孩子思想互動和深入溝通。

最開始,她只是希望能從小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養成持續的閱讀習慣,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給孩子讀繪本。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她開始從直接給孩子讀,過渡到指導孩子獨立閱讀。她說,愛讀書的孩子,這輩子都不會差到哪兒去。

為了鼓勵孩子持續閱讀,她一直堅持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從中挑一些有意思的片段,跟孩子一起互動。

有時候是一起分角色朗讀,有時候玩問答遊戲,總之,為了點燃孩子持續閱讀的興趣,她想了很多辦法。

現在,她更多地會與孩子一起就書裡的某些情節或是片段展開討論,她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更重要的是,她通過這樣的互動,對孩子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她能從孩子思考問題的角度,看到孩子的價值取向和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若是看到孩子有所偏航,她也能及時糾偏,而她也會把自己的價值觀,通過與孩子互動討論或是引導閱讀的方式,不動聲色地傳遞給孩子。

朋友最欣慰的是,如今,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雖然偶爾也會有些小彆扭,但他們之間始終是無話不談的。

他要是遇到了什麼困惑和難題,最先想到要去求助的人,也是自己的媽媽。

也許,你並不像你想像得那麼瞭解自己的孩子,但只要你願意,你一定可以找到那座能夠抵達孩子內心的橋樑。

只不過,越早越好。

作者 簡簡周

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