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拐點?兩個關鍵資料指向截然不同!

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拐點?兩個關鍵資料指向截然不同!

胡文

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拐點 了嗎?國家統計局8月14日公佈的資料引發了各種解讀。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當日的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經過本輪調控,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過熱局面得到一定程度降溫,總體運行平穩。

毛盛勇介紹,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投機性、投資性的購房需求大幅減少;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工作也在有效推進。1至7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7.9%,增速比上半年有所放緩,但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所以,房地產市場儘管有所降溫,但總體運行比較平穩。

毛盛勇分析,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6.2%,上年同期是8.2%。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比,

在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下降2個百分點的情況下,經濟增長速度還提高了0.2個百分點。這說明房地產市場的降溫或者是適度降溫,並不必然會下拉經濟增長速度。隨著各地推出新舉措,加快推進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建設,整個房地產市場會有更好、更良性的發展。

同一天,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1至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

時隔19個月後,7月份全國住宅竣工面積首現下降。新華社引用業內人士觀點認為,各項先行指標顯示,中國房地產正逐漸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

資料顯示,今年前7月,住宅竣工面積3354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7%,其中7月份為自2016年1月以來單月首現下降。在建住宅面積增幅亦現趨緩:住宅施工面積增長2.8%,增速比前6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1.9%,增速比前6個月回落3個百分點。

2017年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976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40683億元,增長10.0%,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1%。

1-7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0731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增速比1-6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

住宅施工面積483145萬平方米,增長2.8%。房屋新開工面積100371萬平方米,增長8.0%,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71746萬平方米,增長11.9%。房屋竣工面積47021萬平方米,增長2.4%,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3543萬平方米,下降0.7%。

但另一方面,另一組關鍵資料顯示,1-7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4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1%,增速比1-6月份提高2.3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5428億元,增長41.0%,增速提高2.5個百分點。因此,7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101.42,比6月份提高0.04點。

值得注意的是,8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熱點聚焦·中國經濟怎麼看”欄目發表了題為《調控,讓樓市回歸理性》的報導,報導強調了三個命題:房價“上天”不可持續、調控著眼根本問題、長效機制正在確立。報導認為,加快形成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不僅是中國經濟平穩轉型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未來各地樓市調控措施的真正航向。“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其實質是在強調房屋的投資屬性不能淩駕於居住屬性。因此,未來中國樓市調控政策應該繼續以促進房屋回歸居住屬性為著眼點,以建成長效機制為最終目的,調動存量資源,糾正資源錯配,提高存量資源利用效率。

據此,“文過是非”提出以下觀點。

一、在國家統計局披露的資訊中,最為重要的是房地產對經濟貢獻率由2016年上半年的8.2%下降為6.2%的同時,經濟增長率反而提高了0.2個百分點。這一資料無疑將給決策層以極大的信心,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上投資性購房將變得更為謹慎,尤其對於仲介來說,漫漫長夜還在後面。

二、僅以“時隔19個月後,7月份全國住宅竣工面積首現下降”這一資料,來判斷中國房地產正逐漸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並不充分,起碼從住宅施工面積和住宅新開關面積來看,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尤其是後者增幅還不小,這也意味著未來的竣工量將比較客觀。只有這三個資料中,至少兩個下降,才能得出上述結論。

三、與上述資料所反映的趨勢相反,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4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1%,增速比1-6月份提高2.3個百分點顯示開發商拿地熱情依然高漲;土地成交價款5428億元,增長41.0%顯示在地價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開發商拿地熱情依然高漲。這表明資金依然沒有更多和更好的去處,在糾結的市道中,房地產仍是投資首選。同時,也意味著,開發商經營風險向後推移,與此同時,房價漲易跌難。

四、從北京剛剛明確共有產權住房能夠落戶上學以及更多城市落實“租售同權”來看,這的確是決策層著眼建立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有利於舒緩購房者的焦慮情緒,為長效機制的最終確立贏得時間。可以預計,在未來5-10年,如果不發生重大變故,在一二線城市,建立長效機制將是一個長期課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過是非

但另一方面,另一組關鍵資料顯示,1-7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4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1%,增速比1-6月份提高2.3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5428億元,增長41.0%,增速提高2.5個百分點。因此,7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101.42,比6月份提高0.04點。

值得注意的是,8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熱點聚焦·中國經濟怎麼看”欄目發表了題為《調控,讓樓市回歸理性》的報導,報導強調了三個命題:房價“上天”不可持續、調控著眼根本問題、長效機制正在確立。報導認為,加快形成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不僅是中國經濟平穩轉型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未來各地樓市調控措施的真正航向。“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其實質是在強調房屋的投資屬性不能淩駕於居住屬性。因此,未來中國樓市調控政策應該繼續以促進房屋回歸居住屬性為著眼點,以建成長效機制為最終目的,調動存量資源,糾正資源錯配,提高存量資源利用效率。

據此,“文過是非”提出以下觀點。

一、在國家統計局披露的資訊中,最為重要的是房地產對經濟貢獻率由2016年上半年的8.2%下降為6.2%的同時,經濟增長率反而提高了0.2個百分點。這一資料無疑將給決策層以極大的信心,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上投資性購房將變得更為謹慎,尤其對於仲介來說,漫漫長夜還在後面。

二、僅以“時隔19個月後,7月份全國住宅竣工面積首現下降”這一資料,來判斷中國房地產正逐漸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並不充分,起碼從住宅施工面積和住宅新開關面積來看,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尤其是後者增幅還不小,這也意味著未來的竣工量將比較客觀。只有這三個資料中,至少兩個下降,才能得出上述結論。

三、與上述資料所反映的趨勢相反,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4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1%,增速比1-6月份提高2.3個百分點顯示開發商拿地熱情依然高漲;土地成交價款5428億元,增長41.0%顯示在地價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開發商拿地熱情依然高漲。這表明資金依然沒有更多和更好的去處,在糾結的市道中,房地產仍是投資首選。同時,也意味著,開發商經營風險向後推移,與此同時,房價漲易跌難。

四、從北京剛剛明確共有產權住房能夠落戶上學以及更多城市落實“租售同權”來看,這的確是決策層著眼建立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有利於舒緩購房者的焦慮情緒,為長效機制的最終確立贏得時間。可以預計,在未來5-10年,如果不發生重大變故,在一二線城市,建立長效機制將是一個長期課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