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韓系跌倒,日系在中國市場要重回巔峰了嗎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已逐漸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主要收購者,

最好的例子,當屬目前已經由吉利控股集團所擁有的瑞典汽車品牌富豪。而近日根據Automotive News的報導指出,中國企業又有最新動作,這次觸角將伸往待價而沽已久的菲亞特克萊斯勒 (FCA) ,且據聞不只一家中國企業有興趣。

FCA集團目前旗下擁有阿爾法·羅密歐、菲亞特、瑪莎拉蒂等義大利汽車品牌,以及克萊斯勒、Dodge、Jeep及Ram等以美國市場為主的汽車品牌。不過近幾年來,FCA集團始終處於待價而沽、準備要被收購的狀態,

不過卻始終沒有更進一步的進展傳出。

先前曾有消息傳出,FCA執行長持續針對集團進行調整,使集團更具魅力來吸引買家上門,而FCA也曾經試圖與通用及大眾集團合併,但最終並沒有成局。

最終,出聲的還是中國企業,近日根據Automotive News報導,有中國知名汽車企業對FCA集團深感興趣,並報出略高於市值的報價,不過據聞因價格不高而遭到拒絕。這個消息確實令人震驚,

但同時卻也有意料之「內」之感。

中國汽車企業近年來積極向國際市場進攻,由其北美、歐洲等極為成熟的汽車市場。而擁有眾多美國汽車品牌的FCA集團,顯然就是中國汽車企業進入北美,甚至南美市場的捷徑。另一方面,FCA已在2015年與中國廣汽汽車合資成立廣汽FCA,並在中國生產Jeep多款SUV,乘著SUV的熱潮,順利在中國取得亮眼的銷售表現。

雖然目前尚無法明確肯定哪些中國企業對FCA集團有興趣,

但根據Automotive News的報導指出,其中包含長城汽車、東風汽車及富豪現在的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甚至廣汽菲克集團也傳出是有意收購FCA的物件之一。

日系銷量真的回暖了嗎?至少從資料上來看,是的。7月份,日系車的銷量可謂是全線飄紅,

其中,本田銷量同比增長了11.6%,達到113803輛;豐田7月銷量也增長11.4%,增至10.89萬輛;日產7月的在華新車零售量達到10.48萬輛,同比增幅14.2%。就連馬自達7月的汽車銷量都實現突破,同比增長了7.1%,達到23028輛。

近年來整體表現萎靡的日系車,似乎都在這個七月集體爆發了,中日關係的緩和當然是原因之一。雖然現階段中日關係依然稱不上友善,但是相比前些年,已經緩和了不少,至少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

已處於可接受的範圍內,而不會像當下的中韓關係那樣,極易引起反感。

與日系的全面復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系在中國市場確實是遭遇了寒流(不是韓流)。北京現代1-6月累計銷量30.1萬輛,同比下跌42.4%,上半年只完成了年度銷量目標的24.1%。而東風悅達起亞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只有129670輛,同比下滑了55%,距離全年70萬輛的銷售目標完成率更是不足20%。韓系銷量下滑雖然跟中韓關係有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韓系產品力下滑、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問題來了,韓系車暴跌的同時,市場份額被誰搶佔了呢?有不少人認為韓系跌倒,自主品牌吃飽。不可否認,自主品牌的崛起確實搶了不少韓系的份額,但天涯君認為吉利、榮威等新崛起的自主品牌,主要搶的還是其他下滑的自主品牌的份額。從去年和今年1-7月國內汽車各車系的份額比較可以看到,韓系2017年市場份額下跌了3.4%,而中國品牌微增了1.2%,日系則增長了2.3%。可以看出,韓系失去的份額其實更多還是被日系搶了。

日系都有一個好設計師?為什麼日系能夠迅速填補韓系車敗退後留下的市場真空呢?

看看新思域 、馬自達CX-4、新CR-V、新卡羅拉、雷淩這些日系近些年的新車,也就不難理解了。首先在顏值上,這些新車就征服了大量消費者,基本都是一亮相就收穫叫好聲一片。而接下來要上市的新凱美瑞、豐田C-HR、新雅閣更是如此,還沒上市就已經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轟動,僅憑顏值就已圈粉無數。

雖然作為日系廠商來說,對靠設計取勝可能有些不屑,但是事實就是,日系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在靠設計取勝了。新思域即使加價提車被無數消費者噴,銷量依然飆升,馬自達CX-4儘管空間小行銷乏力,銷量也並不差。新卡羅拉、新CR-V改款後銷量猛增,也同樣離不開設計師的功勞。

除了顏值,日系在技術方面的全面醒悟同樣功不可沒。在幾年前,日系還因為堅持自吸而被稱為固守派。但是在意識到局勢嚴峻後,他們也開始打出渦輪增壓+自然吸氣+混合動力的組合。這就補齊了原本在動力方面短板,也在銷量上帶來了回報。比如,廣汽豐田的混動“雙劍客”(雷淩雙擎和凱美瑞雙擎),從年初開始銷量表現就一直十分強勁,1-7月累計銷輛達到2.5萬輛,同比增長41.6%,在細分市場佔有了近35%的市場份額。

而喜歡玩黑科技的本田也推出了FUNTEC理念,他們也明確表示,將積極推進混合動力系統電機以及電池等核心部件的國產化進程,由此進一步降低採購成本,並力爭使新能源車型的價格更加親民。不得不承認,日系品牌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強勁底蘊給他們帶來了極強的競爭力,而以技術和精益生產取勝的日系品牌一旦醒悟過來,對市場的衝擊是相當可怕的。

當然,儘管日系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開始“回暖”,但實際上與2013年日系在華市場份額曾高達31.28%的巔峰時期相比,還相差很遠。究其原因,一方面,德系雖然在中國市場負面新聞不斷,但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短時間內仍然難以撼動,尤其是隨著大眾持續加碼SUV市場,其銷量增長更不可阻擋,途昂、途觀L一車難求就是最好的例證。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如吉利、長城、榮威、傳祺這些年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尤其是吉利的領克和長城的WEY品牌,在亮相後已圈粉無數。所以,有德系和自主品牌的前後夾擊,日系要想重回巔峰,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長城旗下新品的WEY VV7銷量比6月份有了翻倍的增長,達到了6075輛,與此同時,哈弗H7的銷量持續走低,7月僅僅賣出了2018輛,單月同比下降了50.53%。

VV7銷量猛增,而同樣是哈弗旗下的H7卻銷量暴跌,這不免讓人聯想到是不是出現了兄弟鬩牆的戲碼。

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走勢來看,哈弗H7在今年1月之後就開始持續下滑,而3月份之後出現了大幅度的暴跌。

3月份,正是上海車展前夕,也就是VV7上市前的一個月。當時VV7的報導已經是滿天飛了,雖然還沒有公佈正式售價,但是關於VV7的尺寸、動力及造型等關鍵資訊已經基本露出。

尤其是4月初的時候,官方還公佈了VV7的預售價為17-20萬,而哈弗H7的官方指導價為14.98-19.38萬,和VV7的價格區間形成了部分重疊。

對於原本打算入手哈弗H7的消費者來說,看到一款定位比H7更高端、尺寸比H7更大、外觀比H7更漂亮,價格又幾乎和H7相差不多的車型,很難不想要稍微等一等。等到VV7的價格出來後,再決定要買H7還是稍微多加點錢升級成VV7。

我們回過頭看H6的銷量趨勢,就會發現其實H6的銷量在3月份的時候也出現了下滑趨勢,只不過H6的銷量基數大,而且H6本身和VV7的價格差距也要更大一些,所以不是很明顯。

這樣看來,VV7的銷量上升實際上是進行了長城汽車潛在用戶的一次內部轉化,但是否真正做到長城汽車希望的消費升級呢?

另一個角度來說,WEY品牌在未來的發展當中仍然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考驗,那就是如何與哈弗品牌和平相處。WEY的下一款車型VV5即將上市,預售價12-16萬,與H6和H7都有一定的價格重疊。屆時,H6的銷量是否會受到影響,H7的銷量會不會雪上加霜,都要看長城方面如何處理了。

“寧願坐在寶馬里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如今開寶馬也和騎共用單車一樣簡單。共用經濟遍地開花,現在,連共用寶馬都來了。近日,弘揚共用汽車在瀋陽率先投放1500量寶馬1系轎車,用戶只要下載APP,註冊並上傳駕駛證,繳納999元押金(車輛已買好保險,用於抵扣違章罰款及用車費用),掃描車身的二維碼就能解鎖車輛。據悉,車內還加裝了很多科技裝備,比如車載Wi-Fi、人臉識別、酒精測試、智慧語音功能等。使用者打開車門後,通過人臉視頻系統掃描,如果和上傳的駕駛證人像符合,然後經過紅外酒精測試儀監測,即可用車。費用方面,這些共用寶馬不需要自己加油,全由平臺負責埋單。據瞭解,每輛共用寶馬都配備有即時安全監控系統,可隨時定位狀態、油耗,一旦出現汽油不足的情況,地勤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負責汽車的維護、加油等事項。此外,瀋陽1400多家停車場22萬個停車位,可免費停放。目前,共用寶馬主要針對城區行駛,還不能去往郊縣。 新出行點評:共用單車、共用電動車、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共用健身房,早前有共用 Smart,現在連共用寶馬都有了,還有什麼是不能共用的?

同比下滑了55%,距離全年70萬輛的銷售目標完成率更是不足20%。韓系銷量下滑雖然跟中韓關係有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韓系產品力下滑、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問題來了,韓系車暴跌的同時,市場份額被誰搶佔了呢?有不少人認為韓系跌倒,自主品牌吃飽。不可否認,自主品牌的崛起確實搶了不少韓系的份額,但天涯君認為吉利、榮威等新崛起的自主品牌,主要搶的還是其他下滑的自主品牌的份額。從去年和今年1-7月國內汽車各車系的份額比較可以看到,韓系2017年市場份額下跌了3.4%,而中國品牌微增了1.2%,日系則增長了2.3%。可以看出,韓系失去的份額其實更多還是被日系搶了。

日系都有一個好設計師?為什麼日系能夠迅速填補韓系車敗退後留下的市場真空呢?

看看新思域 、馬自達CX-4、新CR-V、新卡羅拉、雷淩這些日系近些年的新車,也就不難理解了。首先在顏值上,這些新車就征服了大量消費者,基本都是一亮相就收穫叫好聲一片。而接下來要上市的新凱美瑞、豐田C-HR、新雅閣更是如此,還沒上市就已經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轟動,僅憑顏值就已圈粉無數。

雖然作為日系廠商來說,對靠設計取勝可能有些不屑,但是事實就是,日系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在靠設計取勝了。新思域即使加價提車被無數消費者噴,銷量依然飆升,馬自達CX-4儘管空間小行銷乏力,銷量也並不差。新卡羅拉、新CR-V改款後銷量猛增,也同樣離不開設計師的功勞。

除了顏值,日系在技術方面的全面醒悟同樣功不可沒。在幾年前,日系還因為堅持自吸而被稱為固守派。但是在意識到局勢嚴峻後,他們也開始打出渦輪增壓+自然吸氣+混合動力的組合。這就補齊了原本在動力方面短板,也在銷量上帶來了回報。比如,廣汽豐田的混動“雙劍客”(雷淩雙擎和凱美瑞雙擎),從年初開始銷量表現就一直十分強勁,1-7月累計銷輛達到2.5萬輛,同比增長41.6%,在細分市場佔有了近35%的市場份額。

而喜歡玩黑科技的本田也推出了FUNTEC理念,他們也明確表示,將積極推進混合動力系統電機以及電池等核心部件的國產化進程,由此進一步降低採購成本,並力爭使新能源車型的價格更加親民。不得不承認,日系品牌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強勁底蘊給他們帶來了極強的競爭力,而以技術和精益生產取勝的日系品牌一旦醒悟過來,對市場的衝擊是相當可怕的。

當然,儘管日系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開始“回暖”,但實際上與2013年日系在華市場份額曾高達31.28%的巔峰時期相比,還相差很遠。究其原因,一方面,德系雖然在中國市場負面新聞不斷,但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短時間內仍然難以撼動,尤其是隨著大眾持續加碼SUV市場,其銷量增長更不可阻擋,途昂、途觀L一車難求就是最好的例證。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如吉利、長城、榮威、傳祺這些年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尤其是吉利的領克和長城的WEY品牌,在亮相後已圈粉無數。所以,有德系和自主品牌的前後夾擊,日系要想重回巔峰,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長城旗下新品的WEY VV7銷量比6月份有了翻倍的增長,達到了6075輛,與此同時,哈弗H7的銷量持續走低,7月僅僅賣出了2018輛,單月同比下降了50.53%。

VV7銷量猛增,而同樣是哈弗旗下的H7卻銷量暴跌,這不免讓人聯想到是不是出現了兄弟鬩牆的戲碼。

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走勢來看,哈弗H7在今年1月之後就開始持續下滑,而3月份之後出現了大幅度的暴跌。

3月份,正是上海車展前夕,也就是VV7上市前的一個月。當時VV7的報導已經是滿天飛了,雖然還沒有公佈正式售價,但是關於VV7的尺寸、動力及造型等關鍵資訊已經基本露出。

尤其是4月初的時候,官方還公佈了VV7的預售價為17-20萬,而哈弗H7的官方指導價為14.98-19.38萬,和VV7的價格區間形成了部分重疊。

對於原本打算入手哈弗H7的消費者來說,看到一款定位比H7更高端、尺寸比H7更大、外觀比H7更漂亮,價格又幾乎和H7相差不多的車型,很難不想要稍微等一等。等到VV7的價格出來後,再決定要買H7還是稍微多加點錢升級成VV7。

我們回過頭看H6的銷量趨勢,就會發現其實H6的銷量在3月份的時候也出現了下滑趨勢,只不過H6的銷量基數大,而且H6本身和VV7的價格差距也要更大一些,所以不是很明顯。

這樣看來,VV7的銷量上升實際上是進行了長城汽車潛在用戶的一次內部轉化,但是否真正做到長城汽車希望的消費升級呢?

另一個角度來說,WEY品牌在未來的發展當中仍然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考驗,那就是如何與哈弗品牌和平相處。WEY的下一款車型VV5即將上市,預售價12-16萬,與H6和H7都有一定的價格重疊。屆時,H6的銷量是否會受到影響,H7的銷量會不會雪上加霜,都要看長城方面如何處理了。

“寧願坐在寶馬里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如今開寶馬也和騎共用單車一樣簡單。共用經濟遍地開花,現在,連共用寶馬都來了。近日,弘揚共用汽車在瀋陽率先投放1500量寶馬1系轎車,用戶只要下載APP,註冊並上傳駕駛證,繳納999元押金(車輛已買好保險,用於抵扣違章罰款及用車費用),掃描車身的二維碼就能解鎖車輛。據悉,車內還加裝了很多科技裝備,比如車載Wi-Fi、人臉識別、酒精測試、智慧語音功能等。使用者打開車門後,通過人臉視頻系統掃描,如果和上傳的駕駛證人像符合,然後經過紅外酒精測試儀監測,即可用車。費用方面,這些共用寶馬不需要自己加油,全由平臺負責埋單。據瞭解,每輛共用寶馬都配備有即時安全監控系統,可隨時定位狀態、油耗,一旦出現汽油不足的情況,地勤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負責汽車的維護、加油等事項。此外,瀋陽1400多家停車場22萬個停車位,可免費停放。目前,共用寶馬主要針對城區行駛,還不能去往郊縣。 新出行點評:共用單車、共用電動車、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共用健身房,早前有共用 Smart,現在連共用寶馬都有了,還有什麼是不能共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