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正定這個博物館有魔力!難怪最近大家都往那跑!看完你不動心?

從8月11日到現在,正定元曲博物館每晚的公益演出仍然如火如荼,人們爭先恐後去觀賞,已經成為一個醒目的文化符號和文化現象。

這不僅受到當地百姓的稱讚,更是引發了專家的關注和熱議,

並對如何繁榮傳統文化藝術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一致認為,傳統文化藝術應該想方設法貼近百姓,以便更好地使之發揚光大。

眾人一致稱讚元曲博物館的演出

8月16日晚上,正定元曲博物館內依然熱鬧非凡:悠揚的樂聲、嘹亮的歌聲、高亢的唱腔,

精彩紛呈的演出博得大家此起彼伏的熱烈掌聲。

“太好看了。”邢淑梅說,雖然早就聽說這裡有演出,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能過來欣賞,“今天終於有空了,吃完飯就過來了。”邢淑梅說,自己從一進院看到了三進院,感覺節目都很出色,不過,她還是最喜歡河北梆子,“沒聽過癮,明天還來。”邢淑梅笑著說。

與邢淑梅深有同感的大有人在,徐偉便是其中的一位。“我陪著媽媽過來的。

”徐偉說,從第一天開始,媽媽每場不落,而且看完後就在自己面前稱讚。為了驗證媽媽的話的真偽,徐偉決定親自來一趟。“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徐偉說,不僅演出門類多,而且個個都是精品。”

雖然沒有親自光臨演出現場,但一聽演出者是正定縣河北梆子劇團的專業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北梆子劇團演員高秀雲便稱“肯定錯不了。”

石家莊市文廣新局藝術處處長馮海燕認為,

元曲博物館的這種做法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專業的演出,使傳統文化藝術更加貼近百姓,也是對傳統文化藝術的一種普及和繁榮。

傳統文化藝術要滿足老百姓的口味

從1976年上學到退休,高秀雲唱了近40年的河北梆子,無論青衣還是老旦,從傳統戲曲到新編劇碼,她都可以駕輕就熟,因而也被視為河北梆子老旦中之翹楚。除了在舞臺上表演外,

高秀雲還多次參加公益活動,到田間地頭、社區、劇社等為那裡的人們唱戲。

對於怎樣才能讓傳統文化藝術距離百姓更近,高秀雲深有感觸:“作為梆子演員,我們必須把聲音現場傳遞給老百姓,這樣才能產生共鳴。”因此,從1996年開始,只要週末有時間,高秀雲就會去長安公園,為市民、戲迷、票友們唱一段,“只要去,必須唱。”高秀雲說,他們想聽什麼,自己就唱什麼,這樣才能引起人們對河北梆子的興趣。

不僅如此,她的演出足跡也到過保定、滄州、廊坊、衡水、承德、平山、北京燕山、山東濟南等多個省市,向那裡的人們展示了戲曲的魅力。

“目前,傳統文化已經受到國家高度重視,傳統藝術如何借勢突圍,這是擺在每一位傳統藝術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河北經貿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潘秀昀認為,就戲曲來說,應擴大市場宣傳,擴大戲曲藝術的影響力,從基層做起,以村鎮、社區為主要舞臺。目前開展的“送戲下鄉”活動已經是一條很好的途徑,但“送戲到社區”、“送戲進校園”活動還需要努力,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社區文化建設關係到每一位城鎮居民的歸屬感問題;校園特別是高校本身承擔著文化傳承的責任,讓社區、校園成為推介傳統藝術的場地也是促進傳統藝術繁榮發展的重要對策。

馮海燕說,今年7月份,石家莊市推出了省會文化惠民卡,就是以“惠民”為宗旨,積極回應基層群眾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熱切訴求。“現在,選擇權在市民手裡。”馮海燕說,只有題材好、內容好、演員演得好,大家才會認可,否則,上座率就會偏低。“這就要求各院團除了做好恢復傳統戲、改編歷史劇、新編現代戲的工作外,還必須圍繞百姓的口味進行加工打磨,以滿足大家的需求。”馮海燕說,目前,各劇團已經開始做這項工作了,相信不久將會呈現給市民更多更精彩的節目。

馮海燕介紹,為豐富和活躍省會群眾文化生活,繁榮省會文化市場,讓省會廣大市民在自己的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國內一流水準的精品劇碼和藝術家的精彩表演,市文廣新局於2007年創辦了“一月一名劇”演藝平臺。“一月一名劇”以傳統戲曲為切入點,將“名家名劇”引進石家莊,無論在戲曲的普及上,還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舉辦以來演出100余場,觀眾10余萬人。同時,市演藝集團於2011年創辦的“石演大舞臺”,每週四、五在市青少年宮會堂演出兩場。舉辦以來演出300余場,觀眾30余萬人。

傳統文化藝術要從自身提高水準

“正定縣的傳統文化藝術種類很多。”正定縣文化館館長張剛路說,除了河北梆子外,正定縣還有豫劇、京劇、絲弦、墜子、昆曲、秧歌戲等,但目前生存狀況迥異。談及原因,張剛路認為,演員自身水準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據我所知,有一個唱墜子戲的團隊,常年有演出,特別受歡迎。”張剛路說,這個團隊對演員的要求很高,不僅日常進行培訓,而且一旦演員沒有達到要求,就會被辭退。

“打鐵還需自身硬。”高秀雲說,要想讓百姓接納你、喜歡你,自己的唱功必須過硬。“我們的本領就是唱,只有唱好了,大家才會認可你。”高秀雲說,只要她來到長安公園,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請她唱一段,而且有一次,一位市民聽她唱完,才拿著蛋糕去給媽媽過生日。

潘秀昀也認為,專業團體演員藝術水準的提高、與時代接軌的新題材劇碼的編創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此外,她建議戲曲與旅遊相結合,與節日相結合,打造特色旅遊文化,節日文化。“總之,傳統藝術的保護,推介與發展任務還是很艱巨的,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藝術團體也要開動腦筋,拓展思路,多措並舉。”潘秀昀說。

傳統文化藝術多方面、多角度來培養觀眾

現在,人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觀看戲曲的多是老年人,青年人很少。對此,潘秀昀說,戲曲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培養觀眾,特別是中年、青少年觀眾,因為演員和觀眾是戲劇藝術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馮海燕說,近年來,石家莊市一直在推進“戲曲進校園”活動,每次都會邀請藝術家為師生獻上視聽盛宴,將傳統戲曲的精彩和美好傳遞給同學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對傳統戲曲的熱愛和傳統文化的熱愛。“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培養了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和審判情趣,反響很不錯。”

高秀雲認為,戲曲應該從娃娃抓起,她自己就是這麼做的。“小孫子不到一歲半,帶他玩的時候我就給他唱戲。”高秀雲說,每逢此時,小孫子就會目不轉睛地聽,甚至會拍手叫好。兒媳看到這裡,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等你長大了,讓你奶奶教你唱戲。”聞聽此言,高秀雲心裡樂開了花,“這也是一種薰陶,算是耳濡目染吧。”高秀雲說,她倒是真的希望孫子可以繼承她的事業,把戲曲發揚光大。

文/本報記者 崔虹 圖/本報記者 郤磊

從基層做起,以村鎮、社區為主要舞臺。目前開展的“送戲下鄉”活動已經是一條很好的途徑,但“送戲到社區”、“送戲進校園”活動還需要努力,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社區文化建設關係到每一位城鎮居民的歸屬感問題;校園特別是高校本身承擔著文化傳承的責任,讓社區、校園成為推介傳統藝術的場地也是促進傳統藝術繁榮發展的重要對策。

馮海燕說,今年7月份,石家莊市推出了省會文化惠民卡,就是以“惠民”為宗旨,積極回應基層群眾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熱切訴求。“現在,選擇權在市民手裡。”馮海燕說,只有題材好、內容好、演員演得好,大家才會認可,否則,上座率就會偏低。“這就要求各院團除了做好恢復傳統戲、改編歷史劇、新編現代戲的工作外,還必須圍繞百姓的口味進行加工打磨,以滿足大家的需求。”馮海燕說,目前,各劇團已經開始做這項工作了,相信不久將會呈現給市民更多更精彩的節目。

馮海燕介紹,為豐富和活躍省會群眾文化生活,繁榮省會文化市場,讓省會廣大市民在自己的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國內一流水準的精品劇碼和藝術家的精彩表演,市文廣新局於2007年創辦了“一月一名劇”演藝平臺。“一月一名劇”以傳統戲曲為切入點,將“名家名劇”引進石家莊,無論在戲曲的普及上,還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舉辦以來演出100余場,觀眾10余萬人。同時,市演藝集團於2011年創辦的“石演大舞臺”,每週四、五在市青少年宮會堂演出兩場。舉辦以來演出300余場,觀眾30余萬人。

傳統文化藝術要從自身提高水準

“正定縣的傳統文化藝術種類很多。”正定縣文化館館長張剛路說,除了河北梆子外,正定縣還有豫劇、京劇、絲弦、墜子、昆曲、秧歌戲等,但目前生存狀況迥異。談及原因,張剛路認為,演員自身水準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據我所知,有一個唱墜子戲的團隊,常年有演出,特別受歡迎。”張剛路說,這個團隊對演員的要求很高,不僅日常進行培訓,而且一旦演員沒有達到要求,就會被辭退。

“打鐵還需自身硬。”高秀雲說,要想讓百姓接納你、喜歡你,自己的唱功必須過硬。“我們的本領就是唱,只有唱好了,大家才會認可你。”高秀雲說,只要她來到長安公園,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請她唱一段,而且有一次,一位市民聽她唱完,才拿著蛋糕去給媽媽過生日。

潘秀昀也認為,專業團體演員藝術水準的提高、與時代接軌的新題材劇碼的編創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此外,她建議戲曲與旅遊相結合,與節日相結合,打造特色旅遊文化,節日文化。“總之,傳統藝術的保護,推介與發展任務還是很艱巨的,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藝術團體也要開動腦筋,拓展思路,多措並舉。”潘秀昀說。

傳統文化藝術多方面、多角度來培養觀眾

現在,人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觀看戲曲的多是老年人,青年人很少。對此,潘秀昀說,戲曲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培養觀眾,特別是中年、青少年觀眾,因為演員和觀眾是戲劇藝術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馮海燕說,近年來,石家莊市一直在推進“戲曲進校園”活動,每次都會邀請藝術家為師生獻上視聽盛宴,將傳統戲曲的精彩和美好傳遞給同學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對傳統戲曲的熱愛和傳統文化的熱愛。“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培養了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和審判情趣,反響很不錯。”

高秀雲認為,戲曲應該從娃娃抓起,她自己就是這麼做的。“小孫子不到一歲半,帶他玩的時候我就給他唱戲。”高秀雲說,每逢此時,小孫子就會目不轉睛地聽,甚至會拍手叫好。兒媳看到這裡,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等你長大了,讓你奶奶教你唱戲。”聞聽此言,高秀雲心裡樂開了花,“這也是一種薰陶,算是耳濡目染吧。”高秀雲說,她倒是真的希望孫子可以繼承她的事業,把戲曲發揚光大。

文/本報記者 崔虹 圖/本報記者 郤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