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山四名:石寶山,拾寶山,子母山,知母山

一座山的名稱多,說明它的故事就多,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就豐厚,而石寶山就是這樣的一座山。它有石寶山,拾寶山,子母山,知母山四個不同的稱謂。

下面我就來說說這四個不同名稱的來歷。

一,石寶山 石寶山在九華山地區雖不屬最為險峻的,但它卻是一座神秘的山峰。

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對任何時代要讀懂九華山的人來說,都是繞不開的情結。因為它坐立在九華的朝山古道的最前端,地勢險要,環境幽深綿長,自古以來就受到道家,

兵家及其文人墨客的青睞。其次是九華山開山之作, <化城寺碑記>的作者費冠卿,就安葬在石寶山上。

相傳遠古時期,道家鼻祖張果老,騎驢來到石寶山,因為山路崎嶇,怪石嶙峋,那驢子怒急之下,向擋在路中間的一尊岩石踢去,那些巨岩紛紛讓路,頓時山道就這樣被開闢出來,一直到現在還站立在路邊,那被踢的痕跡到現在還依稀可辨。那石被稱為果老石,

那岩就叫石寶岩,那山就被稱為石寶山了。

二,拾寶山 那拾寶山又是什麼來歷呢?

石寶山,它山勢險要,易守難攻。退,可居山守險,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出,近鄰池陽,九華官道,又是良田千畝的富裕之地。

元末明初時期,為躲避元蒙侵略與苛捐雜稅,石寶山上立起了一座山寨,

叫石寶寨。寨主叫汪水龍,他力大無窮。相傳有一日,前來征剿山寨的官兵探子,來到寨口,看到一農夫犁完田後,腋下夾著一頭牛,走到河水中,一隻手在著水給牛洗澡,另一隻腋下還夾住將近千斤重的水牛,不覺負重,神情氣閑,那探子看見,大駭。便上去詢問,此人故意說是汪水龍家長工。探子想:長工都有如此神力,那汪水龍寨主可是了得,回去稟報,嚇得韃子遂放棄了征剿念想。
後在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時,因與陳友諒部合作,在六泉口之戰中,被常玉春和徐達的十萬大軍所滅。

日久天長,山寨所藏寶藏,被雨水沖洗露出,後人拾得巨額寶藏,石寶山就變成拾寶山了。

三,知母山 地藏王菩薩金喬覺在九華山坐化成佛以後,

其生平事蹟被文字記錄下來,並篆刻在九華山化城寺的石碑上,而作這篇名曰 <化城寺碑記>的人,就是九華山的學者費冠卿,他也是唐朝時期的人,因與金喬覺是同時代,其文字最具可靠性,被後人稱為:九華山的開山之作。

費冠卿早年中進士後,在長安為求取功名,奔走於官宦之家,這樣時間過去了九年,還沒有得到皇帝封賞的一官半職,這期間他母親去世的消息傳到了京城,他不得不回家守孝。回到家鄉又過去了七年,才遲遲等來皇帝的詔書,這時的費冠卿,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人了,他已經看穿了官場黑暗,而拒不赴詔了,並寫

<不赴拾遺召>詩曰 君親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處老。 也知臣子合佐時,自古榮華誰可保。

至此他在九華山終身不仕,不赴皇帝詔約,而隱居的事蹟,傳遍中國,他也成為九華山聞名遐邇的大隱士。死後就葬在石寶山上,後來有很多文人墨客前去憑弔,杜荀鶴就寫了這樣一首詩:

經九華費征君墓 凡吊先生者,多傷荊棘間。 不知三尺墓,高卻九華山。 天地有何外,子孫無亦閑。 當時若征起,未必得身還。 石寶山也就變成知母山了。

四:子母山 子母山的來歷又是什麼呢?

在石寶山一帶流傳這樣的一個民謠: 雞罩罩金雞,金雞往前犁。 金雞沒罩到,雞鳴嶺上跑。

古時候,有一位叫張公道的風水大師,路過石寶山,在跨越雞鳴嶺時,看到此地是雙龍盤鳳的風水寶地,便隨口贊了一首詩:雞鳴嶺上一道霞,千人萬人從上跨。

誰人葬得此寶地,可為江南第一家。 後來這塊風水寶地被兩家葬到,一個是江村的江百萬家,他們家成為江南首富是不爭事實了。而另一個卻是聞名九華山地區牛皮寨寨主王亮的先人。相傳他們家要出十八代強盜,後來還要出一代天子。到王亮這一代已經是十幾代了,他很小就拜九華劍客李黙白為師傅,習學劍術和輕功,藝成後劍術獨步江南,輕功可踏雪無痕。蓮花峰上的牛皮寨,就是他的老巢。他與石寶寨,九子岩的劉公寨,六泉口寨都是遙相呼應的兄弟山寨,共同抵禦元蒙韃子的侵擾。相傳他在蓮花峰頂的小蠟燭峰上藏有大量寶貝,沒有輕功者,根本上不去。元末明初時期,九華山幾位山寨聯盟和陳友諒聯合與朱元璋抗衡,在六泉口之戰中,被常玉春所敗,並被通緝,為捉拿王亮,將其家人和全村二百餘口悉數綁至刑場,如果王亮不來就擒,隔日斬殺一名,直至殺光為止,王亮可是出名的大孝子,為救家人和全村百姓,只得現身被擒,後自刎于母親墳前,一併安葬在石寶山上,石寶山也就被後人稱為:子母山了。

作者 | 蘇華民

他不得不回家守孝。回到家鄉又過去了七年,才遲遲等來皇帝的詔書,這時的費冠卿,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人了,他已經看穿了官場黑暗,而拒不赴詔了,並寫

<不赴拾遺召>詩曰 君親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處老。 也知臣子合佐時,自古榮華誰可保。

至此他在九華山終身不仕,不赴皇帝詔約,而隱居的事蹟,傳遍中國,他也成為九華山聞名遐邇的大隱士。死後就葬在石寶山上,後來有很多文人墨客前去憑弔,杜荀鶴就寫了這樣一首詩:

經九華費征君墓 凡吊先生者,多傷荊棘間。 不知三尺墓,高卻九華山。 天地有何外,子孫無亦閑。 當時若征起,未必得身還。 石寶山也就變成知母山了。

四:子母山 子母山的來歷又是什麼呢?

在石寶山一帶流傳這樣的一個民謠: 雞罩罩金雞,金雞往前犁。 金雞沒罩到,雞鳴嶺上跑。

古時候,有一位叫張公道的風水大師,路過石寶山,在跨越雞鳴嶺時,看到此地是雙龍盤鳳的風水寶地,便隨口贊了一首詩:雞鳴嶺上一道霞,千人萬人從上跨。

誰人葬得此寶地,可為江南第一家。 後來這塊風水寶地被兩家葬到,一個是江村的江百萬家,他們家成為江南首富是不爭事實了。而另一個卻是聞名九華山地區牛皮寨寨主王亮的先人。相傳他們家要出十八代強盜,後來還要出一代天子。到王亮這一代已經是十幾代了,他很小就拜九華劍客李黙白為師傅,習學劍術和輕功,藝成後劍術獨步江南,輕功可踏雪無痕。蓮花峰上的牛皮寨,就是他的老巢。他與石寶寨,九子岩的劉公寨,六泉口寨都是遙相呼應的兄弟山寨,共同抵禦元蒙韃子的侵擾。相傳他在蓮花峰頂的小蠟燭峰上藏有大量寶貝,沒有輕功者,根本上不去。元末明初時期,九華山幾位山寨聯盟和陳友諒聯合與朱元璋抗衡,在六泉口之戰中,被常玉春所敗,並被通緝,為捉拿王亮,將其家人和全村二百餘口悉數綁至刑場,如果王亮不來就擒,隔日斬殺一名,直至殺光為止,王亮可是出名的大孝子,為救家人和全村百姓,只得現身被擒,後自刎于母親墳前,一併安葬在石寶山上,石寶山也就被後人稱為:子母山了。

作者 | 蘇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