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想淘汰5.56mm口徑槍彈?目前來看路還很遙遠!

在二戰結束後,根據戰時的經驗和研究,許多國家都開始研製和裝備突擊步槍。蘇聯首先採用了7.62×39mm中間威力步槍彈及AK47突擊步槍,而一些歐洲國家也在研製類似的武器,例如英國人在研製7mm步槍彈。

而美國人卻仍然堅持步槍遠射程的理念,並以強勢政治迫使北約把7.62×51mm步槍彈作為北約標準彈。但到了越戰初期,他們發現長而沉重的M14並不適合叢林戰的需要,而且交戰距離太近,也發揮不出7.62北約標準彈的遠射程優點,於是,美軍又採用了發射5.56×45mm M193彈的M16步槍。

在越戰中的戰鬥經驗表明,M193彈在近距離內殺傷力相當好,又能輕鬆穿透普通的竹房茅屋的牆壁,尤其適合經常有近距離接觸的叢林戰中的遭遇戰。

於是美軍把M16定為新的制式步槍以取代M14,後來更把5.56mm步槍彈推廣為新的北約標準彈,但把彈頭重量從55格令增加至62格令,以新的M855彈代替M193彈作為標準彈。

但隨著使用時間漸久,有關5.56的抱怨也慢慢多了起來。主要原因在於作戰環境和交戰方式的變化。

5.56mm步槍彈的彈頭輕、初速高,近距離命中生物體目標時由於彈頭失穩翻滾而造成較大的創傷。

但翻滾和碎裂的效果是與命中軟目標時的速度成正比的。如下圖所示:當目標距離較遠時,由於彈頭的存速大為降低,此時5.56mm彈頭在軟目標體內的殺傷效果也會大為降低。

M855彈在不同距離上射入明膠後的變形情況,如果從M4卡賓槍上發射時,

其初速只相當於從M16步槍上發射後在100米距離上的存速。

在越南叢林中,M16步槍的交火距離並不遠,多是在100米以內的戰鬥。在冷戰時期,北約和華約只是互相對峙而沒有發生武裝衝突,而且他們對歐洲平原上預想的戰鬥形式是以裝甲集群為主,因此也沒人研究過小口徑步槍在開闊地上戰鬥的能力問題。然而在冷戰結束後,美軍在索馬里、阿富汗和伊拉克這些地區上所進行的戰鬥形式都是小規模的步兵分隊戰鬥,

和冷戰時期的預想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當缺乏重武器支援的輕步兵成為主角,5.56mm步槍彈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在索馬里的巷戰中,美軍發現M855彈缺乏侵徹磚牆和其他障礙物的能力,這在城市地形中是普遍遇到的問題。一名經歷過索馬里戰鬥的美軍軍官在給《步兵》雜誌的投稿中指出:“M249在某些情況下提供良好的火力,只是還需要更遠的射程和穿透力。

”另一個問題是,特種兵在卡賓槍上發射的M855彈往往需要多次命中才能使對方停止活動,儘管許多索馬里人都並不長得粗壯。

M16A1在越南叢林中取得較大的成功

1993年在索馬里的遊騎兵特遣隊在卡賓槍上發射M855彈,其殺傷效果受到抱怨。

在2000年以後,5.56mm步槍彈停止作用不足的問題被迅速放大,原因在於短槍管的M4系列步槍被使用得越來越多。例如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第10山地師這些部隊都已經用M4和M4A1卡賓槍取代了原來的M16A2步槍。此外,在其他一些單位也有類似的考慮,比如斯崔克旅不光是把M4卡賓槍作為標準配備,而且還打算把標準的M249輕機槍也換成短槍管的傘兵型,在更大的範圍內,比如整個美國陸軍也在考慮把M249換成更短更輕一些的Mk46 MOD0。

在阿富汗的第10山地師,使用短槍管的M4卡賓槍

槍管更短的Mk18在特種部隊中使用得越來越多

正如前面所說的,要保證5.56mm步槍彈殺傷力的關鍵就是命中目標時的速度。當M855彈從M16A2的20英寸槍管上發射時,在200米內仍然有相當高的存速,但當M855彈從14.5英寸槍管的卡賓槍上發射時,由於初速降低,導致在100米外的存速也大為降低。而在阿富汗的山區或伊拉克的沙漠上,美軍步兵經常要在很遠的距離上戰鬥。在伊拉克,有些美軍士兵說他們經常要在500米的開閣地上進行攻擊;而在阿富汗,一些綠色貝雷帽的士兵說,他們的戰鬥距離經常是在600至800米,為此他們不得不增加在小分隊中的7.62mm步槍的比例。類似的是,美軍其他一些部隊也在步兵班內增設一支M14作用輔助手段。

但如果恢復老路子,重新以7.62mm全威力彈作為制式步槍彈已經不可能了,除了使用習慣上,另一個原因,是無論步槍還是彈藥的負荷數量,小口徑步槍比起中口徑全威力步槍都有無以倫比的優勢。

5.56與7.62並存,是目前美軍部隊的真實寫照

當年HK公司宣傳無殼彈優勢時的一張彈藥負荷對比圖,雖然G11是失敗了,但5.56在攜帶量上比起7.62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如果好像常規部隊那樣,以長槍管的M16A4作為制式步槍,可以部分解決問題,但特種部隊和輕步兵都已經習慣了使用更輕更短的M4/M4A1卡賓槍,因為這種武器在城市地形的戰鬥或進出裝甲車、直升機時,都相當靈活,而且重量輕,對於經常要徒步作戰的輕步兵來說,攜帶M4系列比攜帶M16A4要輕鬆。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短槍管的卡賓槍也具有和長槍管步槍一樣的甚至更好的戰鬥力呢?擺在美軍前面的有幾種方案。

方案1:採用一種5.56mm的“重彈頭”

提高5.56mm武器的作戰潛力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彈頭重量。這已經被特種部隊所少量採用,其中的代表者是已經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使用的Mk262比賽彈。這種77格令重的“開尖彈”匹配的彈頭在較遠距離上也能有效殺傷無保護的敵方人員,使用開尖彈的結構其實是由於新的比賽彈加工方法導致的,這種開尖彈是把被甲從彈尾向彈尖方向包上去,最後導致彈尖上有一個小孔,這樣的工藝比起傳統的從後方將彈芯擠入被甲的方式可以減少鉛芯的形變,從而提高彈頭精度。但開尖的設計使其在對付障礙物時不如全被甲彈(FMJ)為路障彈丸穿透能力,磚牆,車輛和其他“硬“目標。如果設計一種77格令重的普通結構全被甲彈,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而且成本也會降低。

其實在1960年代,一家德國公司就已經研製出鋼被甲的77格令彈頭,這種“重彈頭”在遠距離彈道性能和對硬目標侵徹表現都優於後來的M855彈。但那個時候的M16A1槍管膛線與這種重彈頭並不匹配,導致這種重彈頭無人問津。如果是現在,把這種德國重彈頭在M16A4和M249上使用會穩定得多,因此重新採用這種重彈頭也許是一個解決方法。

不過,5.56x45mm槍彈的增長潛力有限,如果想提供實質性的改變,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得採用一種全新的口徑。但如果考慮到換裝新口徑時仍然可以使用當前配發的武器,既有利於保持士兵的使用習慣,也降低了全面換裝武器的成本,這就限制了槍彈的全長不能超過5.56x45mm步槍彈,所以,一些美國人便考慮放大5.56mm的直徑。

Mk262與M855的彈頭結構對比

在20英寸槍管上M855與MK262的彈道性能曲線對比圖,可以看出即使在較遠距離上存速較低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破碎

方案2:使用比5.56mm更大的彈頭

這種提高5.56mm槍彈性能的方法,最初是美國民間的射手想出來的。他們試著“增大”5.56x45mm彈殼的頸口尺寸,裝入一枚6mm彈頭,其結果就是誕生了6x45mm“野貓”彈(與美軍在1970年代研製的6x45mm XM732槍彈不是一回事)。這種“野貓”彈使用90格令重的全被甲彈頭,全彈長與5.56x45mm一致,而6x45mm彈的射程和殺傷力都比M855彈高,只需要更換槍管就能使現有的5.56mm武器能夠發射這種彈藥。

在2004年一些民間槍匠進行另一項改進,就是進一步加大5.56x45mm彈殼的頸部,裝上6.5mm彈頭,彈殼長度縮短至42mm使全彈長仍然維持在與M855彈相同的長度上,但彈殼直徑加大以容納更多的發射藥,其結果就是導致了6.5x42mm多用途彈(MPC)的推出。經過試驗,在正常的並戰距離(300米)上,6.5mm MPC彈比M855彈的動能高出30~50%以上。而且和6mm“野貓”彈一樣,6.5mm MPC彈也能夠直接使用5.56mm NATO彈的彈鏈和彈匣供彈。

6x45mm野貓彈

6.5mm MPC彈

選擇3:使用一個更大的彈頭和彈殼

M855彈在阿富汗作戰期間有部分士兵認為效果不好,他們想要設計一種更有威力的M4卡賓槍彈藥。某些個人在雷明頓彈藥公司的協助下,研製了6.8x43mm特種用途彈(SPC)的。6.8mm SPC彈在各種距離上都比5.56mm彈有更強的殺傷效果,但由於彈頭重115格令以及彈頭氣動特性一般,所以彈道性能和抗風能力比起5.56mm彈只有很少的提高。

6.8mm SPC彈在大約500米距離上對付點目標是足夠的,但由於彈道彎曲,不適合更遠距離的精確射擊。於是又有一些比賽射手和槍支製造商合作研製新槍彈,讓M16也能準確射擊1000米目標,其結果是命名為6.5mm葛籣德爾(GRENDEL,這是神話傳說中的怪物名),這種6.5x38mm彈的彈道平直,抗風偏強,在1000米內甚至比7.62x51mm的M80彈有更高的精度和殺傷效果。

這兩種新彈藥據宣傳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5.56mm彈匣,不過由於彈殼直徑加大以容納更多的發射藥,一個30發的M16彈匣只能容納28發6.8 SPC或26發6.5mm葛籣德爾,而且如果不想在戰鬥中彈匣“掉鏈子”出問題,最好還是使用專門的彈匣,比如PRI公司專門為6.8 SPC生產的25發彈匣可靠性就相當高。

從左到右:7.62×51mm NATO,6.8mm SPC,5.56×45mm NATO

從左到右:7.62 NATO,6.5葛籣德爾,5.56 NATO

幾種彈匣,從左到右:30發5.56彈匣,25發PRI的6.8彈匣,15發PRI的6.8彈匣,20發5.56彈匣

綜合考慮:

如果僅是從性能上考慮,方案3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然而,把5.56mm步槍和卡賓槍轉換成6.8mm SPC或6.5mm葛籣德爾口徑的投入是相當高的,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槍管和槍機,還需要更換彈匣以保障供彈可靠性。而把5.56mm輕機槍轉換成這兩種新口徑則困難得多,成本也更高,因為必須重新設計供彈機構,而且還要採用新的金屬彈鏈。方案3雖然是最有升級潛力的,但這個方案也是成本最高的。

除了成本和轉換的複雜性,使用6.8mm SPC彈和6.5mm葛籣德爾彈的另一個缺點是彈藥的重量比5.56mm NATO彈增加約40%。此外,25發彈匣通常由兩大塊鋼板構成,因此它們比M16標配的鋁彈匣要重。如果把步槍手的彈藥基本負荷維持在一個恒定的重量,那麼使用較大的新彈藥就會減少攜彈數量。而減少彈藥數量後會降低持續作戰的能力和火力密度,並為戰場補給增加壓力,甚至為戰鬥的勝敗帶來影響。比如,一些參加過越戰的老兵就把許多戰鬥行動的勝利歸功於使用M16的步兵比起使用M14的步兵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而一名士兵可攜帶10個30發M16彈匣時,共300發5.56mm彈,但相同的負重下,他只能攜帶8個25發彈匣共200發6.8mm SPC彈或6.5mm葛籣德爾彈。

然而,攜帶彈藥既要有足夠的數量,又必須兼顧殺傷效果、侵徹能力,還要考慮武器的可控性以及其他因素,理想的口徑並不存在,因此只能作出妥協。

如果選擇方案2,即6x45mm或6.5mm MPC口徑,雖然對於步槍來說只需要更換槍管,但機槍仍需要更換槍機和重新設計供彈機構,一點都不輕鬆。而且性能提升有限,繼續升級潛力也比方案2要低。

總之,無論方案3還是方案2,花費是相當巨大的,而且要十數年時間來逐步更換士兵手中的武器。而5.56mm NATO彈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還不至於到不能忍受的地步。美軍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而新口徑也不是什麼超級武器,性能上也不是產生質的飛躍,顯然目前還沒有迫切的需要去更換新的小口徑彈藥。

有意思的是,雖然6.8mm SPC是由幾個特種兵和彈藥製造商一起研製的,但最反對這種新口徑的也正是特種部隊。例如一些海豹隊員試用過6.8mm SPC後的感覺是:不習慣,也不需要。

在美國,特種兵是從現役士兵中選撥上去的,這些人在軍隊裡最少也服役了兩、三年,而入選後訓練量比在常規部隊中更大,所以他們早已經習慣了5.56mm和7.62mm,這時如果突然要他們使用一種後坐力介於5.56mm和7.62mm之間、而且彈道性能也完全不同的新口徑,對於這些對自己戰技水準很有自信的人來說會很難接受,也必然影響他們的臨戰水準的發揮。

而且既然這些新口徑也無法取代7.62mm全威力彈,即使把小分隊裡的5.56mm武器都換成6.8mm SPC武器,但原來的7.62mm武器仍然不可取代,反而還減少了彈藥攜帶量,更換口徑反而得不償失。

1993年在索馬里的遊騎兵特遣隊在卡賓槍上發射M855彈,其殺傷效果受到抱怨。

在2000年以後,5.56mm步槍彈停止作用不足的問題被迅速放大,原因在於短槍管的M4系列步槍被使用得越來越多。例如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第10山地師這些部隊都已經用M4和M4A1卡賓槍取代了原來的M16A2步槍。此外,在其他一些單位也有類似的考慮,比如斯崔克旅不光是把M4卡賓槍作為標準配備,而且還打算把標準的M249輕機槍也換成短槍管的傘兵型,在更大的範圍內,比如整個美國陸軍也在考慮把M249換成更短更輕一些的Mk46 MOD0。

在阿富汗的第10山地師,使用短槍管的M4卡賓槍

槍管更短的Mk18在特種部隊中使用得越來越多

正如前面所說的,要保證5.56mm步槍彈殺傷力的關鍵就是命中目標時的速度。當M855彈從M16A2的20英寸槍管上發射時,在200米內仍然有相當高的存速,但當M855彈從14.5英寸槍管的卡賓槍上發射時,由於初速降低,導致在100米外的存速也大為降低。而在阿富汗的山區或伊拉克的沙漠上,美軍步兵經常要在很遠的距離上戰鬥。在伊拉克,有些美軍士兵說他們經常要在500米的開閣地上進行攻擊;而在阿富汗,一些綠色貝雷帽的士兵說,他們的戰鬥距離經常是在600至800米,為此他們不得不增加在小分隊中的7.62mm步槍的比例。類似的是,美軍其他一些部隊也在步兵班內增設一支M14作用輔助手段。

但如果恢復老路子,重新以7.62mm全威力彈作為制式步槍彈已經不可能了,除了使用習慣上,另一個原因,是無論步槍還是彈藥的負荷數量,小口徑步槍比起中口徑全威力步槍都有無以倫比的優勢。

5.56與7.62並存,是目前美軍部隊的真實寫照

當年HK公司宣傳無殼彈優勢時的一張彈藥負荷對比圖,雖然G11是失敗了,但5.56在攜帶量上比起7.62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如果好像常規部隊那樣,以長槍管的M16A4作為制式步槍,可以部分解決問題,但特種部隊和輕步兵都已經習慣了使用更輕更短的M4/M4A1卡賓槍,因為這種武器在城市地形的戰鬥或進出裝甲車、直升機時,都相當靈活,而且重量輕,對於經常要徒步作戰的輕步兵來說,攜帶M4系列比攜帶M16A4要輕鬆。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短槍管的卡賓槍也具有和長槍管步槍一樣的甚至更好的戰鬥力呢?擺在美軍前面的有幾種方案。

方案1:採用一種5.56mm的“重彈頭”

提高5.56mm武器的作戰潛力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彈頭重量。這已經被特種部隊所少量採用,其中的代表者是已經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使用的Mk262比賽彈。這種77格令重的“開尖彈”匹配的彈頭在較遠距離上也能有效殺傷無保護的敵方人員,使用開尖彈的結構其實是由於新的比賽彈加工方法導致的,這種開尖彈是把被甲從彈尾向彈尖方向包上去,最後導致彈尖上有一個小孔,這樣的工藝比起傳統的從後方將彈芯擠入被甲的方式可以減少鉛芯的形變,從而提高彈頭精度。但開尖的設計使其在對付障礙物時不如全被甲彈(FMJ)為路障彈丸穿透能力,磚牆,車輛和其他“硬“目標。如果設計一種77格令重的普通結構全被甲彈,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而且成本也會降低。

其實在1960年代,一家德國公司就已經研製出鋼被甲的77格令彈頭,這種“重彈頭”在遠距離彈道性能和對硬目標侵徹表現都優於後來的M855彈。但那個時候的M16A1槍管膛線與這種重彈頭並不匹配,導致這種重彈頭無人問津。如果是現在,把這種德國重彈頭在M16A4和M249上使用會穩定得多,因此重新採用這種重彈頭也許是一個解決方法。

不過,5.56x45mm槍彈的增長潛力有限,如果想提供實質性的改變,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得採用一種全新的口徑。但如果考慮到換裝新口徑時仍然可以使用當前配發的武器,既有利於保持士兵的使用習慣,也降低了全面換裝武器的成本,這就限制了槍彈的全長不能超過5.56x45mm步槍彈,所以,一些美國人便考慮放大5.56mm的直徑。

Mk262與M855的彈頭結構對比

在20英寸槍管上M855與MK262的彈道性能曲線對比圖,可以看出即使在較遠距離上存速較低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破碎

方案2:使用比5.56mm更大的彈頭

這種提高5.56mm槍彈性能的方法,最初是美國民間的射手想出來的。他們試著“增大”5.56x45mm彈殼的頸口尺寸,裝入一枚6mm彈頭,其結果就是誕生了6x45mm“野貓”彈(與美軍在1970年代研製的6x45mm XM732槍彈不是一回事)。這種“野貓”彈使用90格令重的全被甲彈頭,全彈長與5.56x45mm一致,而6x45mm彈的射程和殺傷力都比M855彈高,只需要更換槍管就能使現有的5.56mm武器能夠發射這種彈藥。

在2004年一些民間槍匠進行另一項改進,就是進一步加大5.56x45mm彈殼的頸部,裝上6.5mm彈頭,彈殼長度縮短至42mm使全彈長仍然維持在與M855彈相同的長度上,但彈殼直徑加大以容納更多的發射藥,其結果就是導致了6.5x42mm多用途彈(MPC)的推出。經過試驗,在正常的並戰距離(300米)上,6.5mm MPC彈比M855彈的動能高出30~50%以上。而且和6mm“野貓”彈一樣,6.5mm MPC彈也能夠直接使用5.56mm NATO彈的彈鏈和彈匣供彈。

6x45mm野貓彈

6.5mm MPC彈

選擇3:使用一個更大的彈頭和彈殼

M855彈在阿富汗作戰期間有部分士兵認為效果不好,他們想要設計一種更有威力的M4卡賓槍彈藥。某些個人在雷明頓彈藥公司的協助下,研製了6.8x43mm特種用途彈(SPC)的。6.8mm SPC彈在各種距離上都比5.56mm彈有更強的殺傷效果,但由於彈頭重115格令以及彈頭氣動特性一般,所以彈道性能和抗風能力比起5.56mm彈只有很少的提高。

6.8mm SPC彈在大約500米距離上對付點目標是足夠的,但由於彈道彎曲,不適合更遠距離的精確射擊。於是又有一些比賽射手和槍支製造商合作研製新槍彈,讓M16也能準確射擊1000米目標,其結果是命名為6.5mm葛籣德爾(GRENDEL,這是神話傳說中的怪物名),這種6.5x38mm彈的彈道平直,抗風偏強,在1000米內甚至比7.62x51mm的M80彈有更高的精度和殺傷效果。

這兩種新彈藥據宣傳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5.56mm彈匣,不過由於彈殼直徑加大以容納更多的發射藥,一個30發的M16彈匣只能容納28發6.8 SPC或26發6.5mm葛籣德爾,而且如果不想在戰鬥中彈匣“掉鏈子”出問題,最好還是使用專門的彈匣,比如PRI公司專門為6.8 SPC生產的25發彈匣可靠性就相當高。

從左到右:7.62×51mm NATO,6.8mm SPC,5.56×45mm NATO

從左到右:7.62 NATO,6.5葛籣德爾,5.56 NATO

幾種彈匣,從左到右:30發5.56彈匣,25發PRI的6.8彈匣,15發PRI的6.8彈匣,20發5.56彈匣

綜合考慮:

如果僅是從性能上考慮,方案3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然而,把5.56mm步槍和卡賓槍轉換成6.8mm SPC或6.5mm葛籣德爾口徑的投入是相當高的,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槍管和槍機,還需要更換彈匣以保障供彈可靠性。而把5.56mm輕機槍轉換成這兩種新口徑則困難得多,成本也更高,因為必須重新設計供彈機構,而且還要採用新的金屬彈鏈。方案3雖然是最有升級潛力的,但這個方案也是成本最高的。

除了成本和轉換的複雜性,使用6.8mm SPC彈和6.5mm葛籣德爾彈的另一個缺點是彈藥的重量比5.56mm NATO彈增加約40%。此外,25發彈匣通常由兩大塊鋼板構成,因此它們比M16標配的鋁彈匣要重。如果把步槍手的彈藥基本負荷維持在一個恒定的重量,那麼使用較大的新彈藥就會減少攜彈數量。而減少彈藥數量後會降低持續作戰的能力和火力密度,並為戰場補給增加壓力,甚至為戰鬥的勝敗帶來影響。比如,一些參加過越戰的老兵就把許多戰鬥行動的勝利歸功於使用M16的步兵比起使用M14的步兵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而一名士兵可攜帶10個30發M16彈匣時,共300發5.56mm彈,但相同的負重下,他只能攜帶8個25發彈匣共200發6.8mm SPC彈或6.5mm葛籣德爾彈。

然而,攜帶彈藥既要有足夠的數量,又必須兼顧殺傷效果、侵徹能力,還要考慮武器的可控性以及其他因素,理想的口徑並不存在,因此只能作出妥協。

如果選擇方案2,即6x45mm或6.5mm MPC口徑,雖然對於步槍來說只需要更換槍管,但機槍仍需要更換槍機和重新設計供彈機構,一點都不輕鬆。而且性能提升有限,繼續升級潛力也比方案2要低。

總之,無論方案3還是方案2,花費是相當巨大的,而且要十數年時間來逐步更換士兵手中的武器。而5.56mm NATO彈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還不至於到不能忍受的地步。美軍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而新口徑也不是什麼超級武器,性能上也不是產生質的飛躍,顯然目前還沒有迫切的需要去更換新的小口徑彈藥。

有意思的是,雖然6.8mm SPC是由幾個特種兵和彈藥製造商一起研製的,但最反對這種新口徑的也正是特種部隊。例如一些海豹隊員試用過6.8mm SPC後的感覺是:不習慣,也不需要。

在美國,特種兵是從現役士兵中選撥上去的,這些人在軍隊裡最少也服役了兩、三年,而入選後訓練量比在常規部隊中更大,所以他們早已經習慣了5.56mm和7.62mm,這時如果突然要他們使用一種後坐力介於5.56mm和7.62mm之間、而且彈道性能也完全不同的新口徑,對於這些對自己戰技水準很有自信的人來說會很難接受,也必然影響他們的臨戰水準的發揮。

而且既然這些新口徑也無法取代7.62mm全威力彈,即使把小分隊裡的5.56mm武器都換成6.8mm SPC武器,但原來的7.62mm武器仍然不可取代,反而還減少了彈藥攜帶量,更換口徑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