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些“偽裝”成小作坊的上市公司

在投資者印象中,能在A股上市的公司員工數再怎麼少也得有幾百人吧?正常一點的幾千上萬人應該是占大多數。但是事實上,A股上市公司裡只有幾十人甚至十幾人的也有不少。

儘管A股IPO條件苛刻,但是對公司人數卻沒有過多的限制。於是這些上市公司中既有員工數量過萬的“巨無霸”,也有員工僅數十人的“袖珍型”企業。對於這一類迷你型的企業,它們的市場表現如何?財務狀況怎樣?是否有投資價值?牛熊君帶你細細分析。

“小微”企業最小只有11人

說起小微企業,第一印象通常是創業大學生辦的個體小店。殊不知,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也有不少“小微企業”。在A股三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員工總數在100人以下的有超過47家。其中最少的是*ST新億和東方銀星,都只有11人,緊跟其後的紫光學大和創興資源,他們的員工人數分別是13人和14人。對比市場上的“巨無霸”——中國石油員工數高達52.16萬、建設銀行員工36.25萬。單從人數上看,

小微企業真的是低到塵埃裡。

從行業分佈來看,這些小微企業也沒有想像中的高大上,與那些人工智慧、創業團隊更是搭不上邊。事實上,這些A股小微企業,大多是2000年之前上市的老牌公司。它們主要集中在傳統週期性行業。在員工數最少的前100家A股上市公司中,以房地產、化工、紡織服裝、綜合等為主的傳統週期性行業內的“小微”企業有50家,佔據了總數的一半。

人數少股票收益卻屢屢跑贏大盤

讀者可能疑惑,這類企業不是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嗎?可是為什麼這些“小微”企業的員工數卻如此之少?

事實上,這些公司並非一開始就是小微企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企業經營不善,業績普遍較差。剛上市時,還是“金鳳凰”,只不過在折翅之後便變成了烏雞。我們發現,在這100家“小微”企業中,曾有63家企業“披星戴帽”,屬於業績地雷股。其中房地產、綜合行業是發生過“戴帽摘帽”事件最多的兩個行業。

我們以被市場戲稱為“不死鳥”的*ST盛潤為例:在公司重組之前,當時員工人數僅僅8人。除了上市前四年,*ST盛潤三分之二的年份是在虧損,公司都已經沒有了主營業務,兩次頻臨暫停上市,三次觸及退市紅線又“化險為夷”。

雖然從基本面看,小微上市公司綜合品質較差,但是在過去兩年中,小微企業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卻跑贏了大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牛熊君發現,小微企業普遍是低市值。小微企業正因為其“小”,容易被炒作,換手率較高,股價波動較大。“壞資產”必須要給人提供一些額外的“甜頭”,來讓人願意持有它,這個“甜頭”就是小微上市公司給投資者提供的更高的收益率,來補償投資風險。

重組賣殼成就“不死小蜂鳥”

這些A股小微企業頻繁上演“戴帽摘帽”戲碼,它們為什麼總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成為投資者眼中的“不死鳥”呢?

上市公司一旦出現經營不善難以為繼的時候,一般都會通過重組轉型來自救。以園城黃金為例,2003年首次被“披星戴帽”,到2013年“摘星”,期間“戴帽摘帽”上演了9次,歷經十年,主營業務由最初的房地產轉變為有色金屬。我們對“戴帽小微企業”的主營業務分析發現,重組之後主營業務發生改變的占比超過60%。通常在企業公佈重組消息後,股價連續上漲,重組成功後業績也大多有改善,說明重組轉型是一種效果不錯的企業自救方式。

除了重組轉型,“賣殼”也是展開自救的另一種主要方式。我們之前提到*ST盛潤,正是這麼一家常年掛著ST的股票被炒家相中,在多次的炒作下成就了曾經“第一妖股”的名頭。終於“不死鳥”被一汽集團下屬的富奧汽車借殼上市,上演了A股市場殼資源的“金身不敗”。該退市的不用退市了,不該上市的實現上市了,可謂各得其所,因此二級市場也在用華麗的連續漲停作為慶祝。對於一些欲上市的企業或者中概股而言,借殼上市提供了一種相對便捷的方式,它避免了IPO漫長的排隊審核。

員工人數最少的前100家“小微”企業中,潛伏的“殼”公司不在少數。總的來看,一個好殼的標準就是市值低,負債良好,借殼前盈利能力一般。“小微”企業中有7家企業成功借殼。它們的市值普遍較低,其中有5家企業在借殼前半年的日均總市值均低於50億元。這對於借殼後企業的增資或股東持股的重新分配非常有利。另外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基本處於30%至50%之間,良好的企業負債狀況不會給欲借殼公司帶來複雜的債務關係。

投資前途在何方

不少網友義憤填膺:“允許這樣的壞公司上市和存在,簡直就是對證券市場的褻瀆、是對投資者侮辱和蔑視、是A股的一大悲哀!”

確實,這些A股小微企業很多是“披星戴帽”,這些ST股裡,好股、壞股往往是泥沙俱下。在混沌中,牛熊交易室還是整理了一些投資建議供大家參考:

(1)ST年報前後往往具有超額收益:

2017年年初以來,ST概念指數累計上漲約8%,超過上證綜指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年初各公司年報集中公佈,摘帽及重組保殼預期帶來結構性的交易機會。根據統計,在每年2~4月的年報集中期,相對於上證指數均有可能產生超額收益。

(2)帽行情引領投資熱點,提前佈局收益顯著:

2016年以來共有52檔股票成功摘帽,從時點上看,申請摘帽前一個月是最好佈局時點,平均相對收益率約6%,而在正式摘帽後,預期兌現,股價下調。

牛熊交易室建議重點關注以下兩類:一是有望摘帽的,尤其是通過內生增長,扭轉業績的公司,其既有基本面改善的支撐,又有摘帽帶來的交易性機會;二是有望資產重組的;包括借殼、資產注入等,除事件性☆禁☆交易機會外,公司改變也最為徹底。

來補償投資風險。

重組賣殼成就“不死小蜂鳥”

這些A股小微企業頻繁上演“戴帽摘帽”戲碼,它們為什麼總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成為投資者眼中的“不死鳥”呢?

上市公司一旦出現經營不善難以為繼的時候,一般都會通過重組轉型來自救。以園城黃金為例,2003年首次被“披星戴帽”,到2013年“摘星”,期間“戴帽摘帽”上演了9次,歷經十年,主營業務由最初的房地產轉變為有色金屬。我們對“戴帽小微企業”的主營業務分析發現,重組之後主營業務發生改變的占比超過60%。通常在企業公佈重組消息後,股價連續上漲,重組成功後業績也大多有改善,說明重組轉型是一種效果不錯的企業自救方式。

除了重組轉型,“賣殼”也是展開自救的另一種主要方式。我們之前提到*ST盛潤,正是這麼一家常年掛著ST的股票被炒家相中,在多次的炒作下成就了曾經“第一妖股”的名頭。終於“不死鳥”被一汽集團下屬的富奧汽車借殼上市,上演了A股市場殼資源的“金身不敗”。該退市的不用退市了,不該上市的實現上市了,可謂各得其所,因此二級市場也在用華麗的連續漲停作為慶祝。對於一些欲上市的企業或者中概股而言,借殼上市提供了一種相對便捷的方式,它避免了IPO漫長的排隊審核。

員工人數最少的前100家“小微”企業中,潛伏的“殼”公司不在少數。總的來看,一個好殼的標準就是市值低,負債良好,借殼前盈利能力一般。“小微”企業中有7家企業成功借殼。它們的市值普遍較低,其中有5家企業在借殼前半年的日均總市值均低於50億元。這對於借殼後企業的增資或股東持股的重新分配非常有利。另外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基本處於30%至50%之間,良好的企業負債狀況不會給欲借殼公司帶來複雜的債務關係。

投資前途在何方

不少網友義憤填膺:“允許這樣的壞公司上市和存在,簡直就是對證券市場的褻瀆、是對投資者侮辱和蔑視、是A股的一大悲哀!”

確實,這些A股小微企業很多是“披星戴帽”,這些ST股裡,好股、壞股往往是泥沙俱下。在混沌中,牛熊交易室還是整理了一些投資建議供大家參考:

(1)ST年報前後往往具有超額收益:

2017年年初以來,ST概念指數累計上漲約8%,超過上證綜指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年初各公司年報集中公佈,摘帽及重組保殼預期帶來結構性的交易機會。根據統計,在每年2~4月的年報集中期,相對於上證指數均有可能產生超額收益。

(2)帽行情引領投資熱點,提前佈局收益顯著:

2016年以來共有52檔股票成功摘帽,從時點上看,申請摘帽前一個月是最好佈局時點,平均相對收益率約6%,而在正式摘帽後,預期兌現,股價下調。

牛熊交易室建議重點關注以下兩類:一是有望摘帽的,尤其是通過內生增長,扭轉業績的公司,其既有基本面改善的支撐,又有摘帽帶來的交易性機會;二是有望資產重組的;包括借殼、資產注入等,除事件性☆禁☆交易機會外,公司改變也最為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