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認為中國的設計師能打幾分?山本耀司:這種話也要在電視上說嗎

PART A

為何中國一直以來

沒有世界級服裝品牌?

這是國內訪談節目的一期主題,主持人問嘉賓山本耀司:你想給中國服裝打幾分?

山本耀司摸了摸鼻子回答:這種話也要在電視上說嗎?

接著,主持人又問山本耀司,巴黎時裝周第一次亮相的時候,是不是考慮到,要把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放到設計當中去。

山本耀司的回答可以說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他說:我去參展的時候,排除了一切日本式的東西。如果要用和服做時裝秀,就會感覺自己做了個土特產,會非常不好意思。

“服裝必須中國風”,這是很多設計師的執念。然而大師的回答卻是:我覺得很不好意思。

其實不只是服裝,每個產業我們都想強行安利自己的文化。可是人家憑什麼非得接受我們自以為的“精髓”?

我們,是不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PART B

如果不做設計

我可能是個畫家或者罪犯

因為自己是戰爭的遺孤,山本耀司深受母親的影響,繼承了她反叛的個性。

他在節目中說:“如果不做設計,我可能是個畫家或者罪犯”。

正因為如此,山本耀司總喜歡和別人的意見相左。他設計的衣服剪裁寬鬆,與當時以體現身體曲線的巴黎時尚格格不入。

山本耀司第一次去巴黎時,見了《ELLE》等好幾本雜誌的編輯,但沒有一個人認可他的設計。

1965年在巴黎的山本耀司

1982年第二次去巴黎時,他遭遇了媒體批評的狂潮,《費加羅》雜誌甚至評價他的設計是“世界末日”。

Yohji Yamamoto 1981年秋冬系列

但媒體的批評並不能阻止買手對山本耀司的熱捧。1985年,山本耀司終於登上了《ELLE》雜誌,在時裝界獲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從成名到成為大師,他從未想要深入挖掘什麼“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到自己成名的15年後,他才嘗試用和服辦展,但也僅僅兩場而已。

從頭至尾,他堅持的都是自己。

再看其他日本的時尚界大師,諸如川久保玲、三宅一生,他們設計的服飾、包包,也完全看不到什麼日本傳統文化的影子。傳統文化從來就不是他們設計的重點,因為設計本身,就是為了打破傳統。

川久保玲 Comme des Garcons 2016春夏系列

三宅一生“一塊布”系列

反觀國內的設計,好像什麼都得帶上“傳統文化”的烙印,設計師必須以弘揚我天朝文化為己任,沒有“中國元素”,你就是不愛國,你就是忘本,你的設計就不是中國的設計。

節目裡主持人說,我們可能要修正一些觀點,認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可能不對。而台下的企業家則直接指出:這句話誤導了很多設計師。

民族情結本來是一件能產生凝聚力的好事,現在卻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緊緊地箍住設計師的頭皮,只能往回走,不讓向前看。

而這個毛病還不止體現在設計這一環裡。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深深地陶醉在“民族自尊”裡不可自拔,畫地為牢還不自知。

PART C

民族的不是世界的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到好的,就要向他靠攏。

我們對日本文化的成功老有一種困惑:為什麼日本風這麼成功,中國風卻只能自我消費,走不出國門?我們費盡心思地推廣,可人家就是不買單。

因為我們把“文化”,實在是攥得太緊了,緊得只能看到手心裡那點東西,眼裡放不下別人。

仔細分析一下日式風格:“性冷淡”來源於北歐的極簡主義;“侘寂”來自於印度的佛教;日式園林源自中國唐代。真要追究起來,日式風格全都不是來自日本本土,可你能否認,它不是日本的嗎?

因為知道自己不足,所以姿態上永遠謙卑,永遠“見賢思齊”。而我們呢?我們認為自己就是“賢”,我們的文化多麼優秀,我們的藝術多麼優美,齊個啥啊,應該是人家齊我。

於是我們用來打入國際時尚界的元素,不是龍,就是鳳,不是青花瓷,就是古裝旗袍,我們還忍不住做“萬國來朝”的美夢,以為能回到漢唐盛世,世界接受我們的傳統文化理所應當。

可這不叫自信。這叫自嗨。像是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中二病患者,以自我為中心造了一個異次元空間。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世界就不再圍著天朝轉了。什麼時候,我們能把“天朝上國”的身段放一放?

PART D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敢於忘了自己

回到節目中最開始問的問題:中國為何沒有世界級服裝品牌?

因為我們不具備世界的心態。我們沒有用世界級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又怎麼能誕生世界級的作品?

山本耀司在節目最後的快問快答環節,預測中國服裝誕生世界級品牌是在7年以後。看了一下視頻,時間是在2012年。距離他的預言還有兩年時間,我們,還有時間嗎?

設計,不僅僅是一個名詞,它是個動詞。而一個動作,飽含著一個人的視角,一個人的心態。執著于弘揚中華文化,太容易陷入自嗨裡,一葉障目,不知泰山。

山本耀司說:是西方人他們自己看出了,我時裝秀中那些日本式的、東方的風格。

台下的企業家說:我們對於民族的理解,更多的還是你內心的、作為人、作為生命體,作為真正深度的文化的理解。要從自己的角度,來演繹世界的人都能看得懂的東西。

我們應當有這樣的自信,那就是融在我們骨子裡的東西,變不了。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敢於忘了自己。

只有忘了自己,才能做回自己。

也完全看不到什麼日本傳統文化的影子。傳統文化從來就不是他們設計的重點,因為設計本身,就是為了打破傳統。

川久保玲 Comme des Garcons 2016春夏系列

三宅一生“一塊布”系列

反觀國內的設計,好像什麼都得帶上“傳統文化”的烙印,設計師必須以弘揚我天朝文化為己任,沒有“中國元素”,你就是不愛國,你就是忘本,你的設計就不是中國的設計。

節目裡主持人說,我們可能要修正一些觀點,認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可能不對。而台下的企業家則直接指出:這句話誤導了很多設計師。

民族情結本來是一件能產生凝聚力的好事,現在卻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緊緊地箍住設計師的頭皮,只能往回走,不讓向前看。

而這個毛病還不止體現在設計這一環裡。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深深地陶醉在“民族自尊”裡不可自拔,畫地為牢還不自知。

PART C

民族的不是世界的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到好的,就要向他靠攏。

我們對日本文化的成功老有一種困惑:為什麼日本風這麼成功,中國風卻只能自我消費,走不出國門?我們費盡心思地推廣,可人家就是不買單。

因為我們把“文化”,實在是攥得太緊了,緊得只能看到手心裡那點東西,眼裡放不下別人。

仔細分析一下日式風格:“性冷淡”來源於北歐的極簡主義;“侘寂”來自於印度的佛教;日式園林源自中國唐代。真要追究起來,日式風格全都不是來自日本本土,可你能否認,它不是日本的嗎?

因為知道自己不足,所以姿態上永遠謙卑,永遠“見賢思齊”。而我們呢?我們認為自己就是“賢”,我們的文化多麼優秀,我們的藝術多麼優美,齊個啥啊,應該是人家齊我。

於是我們用來打入國際時尚界的元素,不是龍,就是鳳,不是青花瓷,就是古裝旗袍,我們還忍不住做“萬國來朝”的美夢,以為能回到漢唐盛世,世界接受我們的傳統文化理所應當。

可這不叫自信。這叫自嗨。像是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中二病患者,以自我為中心造了一個異次元空間。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世界就不再圍著天朝轉了。什麼時候,我們能把“天朝上國”的身段放一放?

PART D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敢於忘了自己

回到節目中最開始問的問題:中國為何沒有世界級服裝品牌?

因為我們不具備世界的心態。我們沒有用世界級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又怎麼能誕生世界級的作品?

山本耀司在節目最後的快問快答環節,預測中國服裝誕生世界級品牌是在7年以後。看了一下視頻,時間是在2012年。距離他的預言還有兩年時間,我們,還有時間嗎?

設計,不僅僅是一個名詞,它是個動詞。而一個動作,飽含著一個人的視角,一個人的心態。執著于弘揚中華文化,太容易陷入自嗨裡,一葉障目,不知泰山。

山本耀司說:是西方人他們自己看出了,我時裝秀中那些日本式的、東方的風格。

台下的企業家說:我們對於民族的理解,更多的還是你內心的、作為人、作為生命體,作為真正深度的文化的理解。要從自己的角度,來演繹世界的人都能看得懂的東西。

我們應當有這樣的自信,那就是融在我們骨子裡的東西,變不了。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敢於忘了自己。

只有忘了自己,才能做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