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同時興起的運動,為何結果如此大相徑庭?

1840年,英國通過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史稱“第一次鴉☆禁☆片戰爭”。13年後,美國的艦隊又撞開了閉關鎖國的日本的大門,史稱“黑船事件”。這兩個隔海相望的鄰居,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

先後遭遇了同樣的悲劇。然後兩國都奮發圖強試圖通過改革來改變自己弱小的命運,但是命運之結果卻大相徑庭。

其實,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在被強行打開國門之後,兩國的朝野都意識到自己的落後,企圖通過改革來是自己變得強大。中國的“洋務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

日本則開始“明治維新”。然而結果大家都知道,洋務運動以失敗而告終,明治維新則徹底改變了日本國家的面貌。

第一次鴉☆禁☆片戰爭期間,林則徐、魏源首先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他們是中國主張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驅。

這句口號源自魏源應林則徐之約、於1842年編就的《海國圖志》,是近代中國第一部對西方進行全面介紹的著作。然而這本著作並沒有在中國引起相應的重視,反而日本則將其視為珍寶,認真研究。

第一次鴉☆禁☆片戰爭的失利,讓中國一些主戰派看到了落後的中國於世界列強之間的差距,本欲向朝廷進言奮發圖強,無奈這一批人在戰後都先後被貶、被發配,隨機主和派佔據了上風,

因此,這並沒有成為一次有效的圖強運動。

還有,當時江南製造總局,等一系列工廠建造出來的戰備設施,有很多都是品質嚴重不過關的產品。外觀看起來美輪美奐,一上戰場,所有的弊端就完全暴露了出來。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明治維新是一次全面的革新,是一次質的飛躍。它從上之下對國家的整體做了全新的改革,以天皇為中心的立憲君主制(與西方的君主立憲制並不一樣。君主立憲制實權不在國家的君王上,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實權還是掌握在天皇手中,所以稱為立憲君主制)建立起來之後,

日本近代的教育制度、軍事制度、土地制度等等,都隨之建立完善。日本正是有了這些近代制度的支撐,最後才能跟上西方列強的腳步,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列強中的一員。

而明朝的“洋務運動”只不過是一種量的變化,並沒有達到所謂的“質變”。國家政體沒有絲毫的變化,封建主義制度並沒有被絲毫的觸動,其落後的社會制度不能與日本的立憲君主在先進性上進行對比。雖然後來在清朝末期也出現過戊戌變法,但那畢竟如同流星般,雖然璀璨,但是卻一閃而過。百日維新的勢力很快被保守派所鎮壓,隨著六君子的人頭落地,中國近代一次變法圖強的努力,就這樣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然後來在清朝末期也出現過戊戌變法,但那畢竟如同流星般,雖然璀璨,但是卻一閃而過。百日維新的勢力很快被保守派所鎮壓,隨著六君子的人頭落地,中國近代一次變法圖強的努力,就這樣被扼殺在搖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