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北鶴峰脫貧老人義務理髮回饋社會

“孩子莫動,把頭仰起,要剪前面的頭髮了。”9月11日中午,

湖北省鶴峰縣下坪鄉留駕小學校園裡臨時搭建的簡易理髮點,一位老人拿著剪子小心翼翼地給學生小濤理髮。

“感覺輕了幾斤,又涼快,又舒服。”剪完頭髮後,小濤高興地搖晃著腦袋說,頭髮留得很長,忘記上次理髮時間,印象中已經很久很久。小濤是單親家庭,還是留守兒童,照管他的爺爺年老體弱,很多時候不能照管到位,兩三個月剪一次頭髮是常事。

“開學後,老人已經來校5次,

利用午休時間專門給留守孩子和貧困孩子義務理髮。”該校老師吳志勝介紹,學校有學生63人,留守兒童占比80%,跟小濤一樣的孩子不少,由爺爺奶奶監管,常常忽略生活細節。

理髮的老人名叫萬建忠,年近古稀,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義務理髮是他最為直接的感恩方式,緣于留駕小學老師譚麗娟的真情幫扶和國家扶貧資助政策。

“這門手藝是被‘逼’學來的。”萬建忠說,小時候家裡窮,

那時理髮要2角錢,一般家庭拿不出來,於是他看別人剪,摸索著學,幫家人理髮,減輕家中負擔。

1972年,萬建忠應徵入伍,在部隊三年間,接受了一次次考驗,如願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業餘時間,他發揮特長,義務給戰友理髮。

“退伍後,與妻子一起勤耕苦作,依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萬建忠說,由於孩子要讀書、成家,家中負擔一年年加重,不得不外出務工。後來,家庭屢遭變故,兒子婚姻不幸,

離婚後常年外出務工,留下年幼孩子由萬建忠的妻子照管。萬建忠又因一次意外事故導致左眼失明。

偏逢屋漏連夜雨。2014年,在廣州務工的萬建忠被確診為肝硬化,只好辭工回家治病。萬建忠往返於省州縣各級醫院,前後治療費用4萬多元,使原本貧寒之家雪上加霜。萬建忠一家被納入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

“留駕小學的譚老師是我的幫扶人,她一天挺忙的,跟娃兒上課後,

還三天兩頭地到我家裡來,宣講政策,找增收路子,搞得我挺不過意的。”萬建忠說,國家政策確實好,幫扶暖心。他和妻子懷著感激之情,抱著“不向困難低頭,誓與貧困決鬥”的念頭,同舟共濟,帶孫子、種田、喂豬,還抽空賣紅薯。2016年,萬建忠一家順利摘下“貧困帽”。

“每年的醫療費用報銷70%。今年,全家搬進100平米的易地搬遷房,讀一年級的孫子在校讀書有補助。”萬建忠算起一筆筆“幸福賬”。

他說,不能只求索取,不知回報,自己還得做點事情。

“這個安置點住的人比較多,大多數是留守老人,理髮的需求量很大。”萬建忠重拾剪刀,在自家建了理髮“門面”,方便街坊鄰里。

常有些老人理髮後,萬建忠不願意收他們的錢。可是一旦不收錢,老人們下一次就不好意思來了,他就象徵性地收個一兩元錢,“有就給,沒有就算了。他們能來算是看得起我,相互之間敘敘家常,少了煩惱,多了歡笑。”

9月1日,秋季開學第一天,萬建忠送孫子上學,在校園裡見到很多孩子的頭髮要剪了,便主動跟學校申請,抽空為孩子義務理髮。

“他用這種力所能及的方式來回報,是一名貧困群眾淳樸情感的自然流露。”鶴峰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說,精准扶貧就要通過“加強思想扶貧、根植勤勞根基、創造致富之源”的教育引導活動,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使貧困物件建立“不等不靠”的自強精神和“要致富靠自我”的主體意識。同時,讓他們學會感恩,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國家給了我物質上的幫助,譚老師給了我精神上的鼓勵,激起我對生活的信心。我能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真的非常樂意。”對於萬建忠來說,義務理髮或許是他的一種慰藉、一種寄託。(汪正璽 彭華)

(責編:張雋、周恬)

多了歡笑。”

9月1日,秋季開學第一天,萬建忠送孫子上學,在校園裡見到很多孩子的頭髮要剪了,便主動跟學校申請,抽空為孩子義務理髮。

“他用這種力所能及的方式來回報,是一名貧困群眾淳樸情感的自然流露。”鶴峰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說,精准扶貧就要通過“加強思想扶貧、根植勤勞根基、創造致富之源”的教育引導活動,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使貧困物件建立“不等不靠”的自強精神和“要致富靠自我”的主體意識。同時,讓他們學會感恩,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國家給了我物質上的幫助,譚老師給了我精神上的鼓勵,激起我對生活的信心。我能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真的非常樂意。”對於萬建忠來說,義務理髮或許是他的一種慰藉、一種寄託。(汪正璽 彭華)

(責編:張雋、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