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年10月底前,全區所有三級醫院縣級醫院開建醫聯體

今年3月,102歲的黃大美老人不慎在家中跌傷,導致粉碎性骨折,三塘衛生院通過資訊交流平臺報告到醫聯體內上級醫院——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經醫聯體快速接力,老人被迅速轉診並很快進行了手術,身體逐漸康復……近幾年,廣西持續推進醫聯體建設,像這樣聯合成功救治病患的案例越來越多。

為了加快醫聯體建設,

近日廣西又印發了《廣西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今年10月底前,全區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和縣級醫院啟動醫聯體建設,將建設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模式,實現人員、收益、資源分享,到2020年,全區9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都參與到醫聯體中。

模式多樣靈活 縣域醫共體是重點推進模式

今年2月15日,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醫聯體成立,

包括市、縣、鄉、民營醫療機構在內的39家醫療機構實現了資源、人員共用和雙向轉診。在此之前就與該醫院建立幫扶關係的吳圩鎮中心衛生院受益頗多,在上級醫療機構多科室骨幹派駐幫扶下,該衛生院的兒科業務迅速開展起來,小兒肺炎、支氣管炎等以前不敢收治的病現在都能治了。

除了像這樣發揮明顯作用的醫聯體,其他各種靈活的醫聯體模式也是受到鼓勵的。

根據《通知》,廣西將鼓勵各醫療機構組建包括縣域醫共體、三二醫聯體、城市醫療集團、跨區域專科聯盟、遠端醫療協作網等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模式,其中縣域醫共體是重點推進的一種模式。

各種醫聯體模式如何進行運轉呢?《通知》提出,各種模式醫聯體可採用“1+N”或“1+N+N”方式,以簽約、託管、科室共建等多種形式組建。縣域醫共體、三二醫聯體、城市醫療集團等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緊密型醫聯體。

運行模式可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牽頭醫院負責制。也可由牽頭醫院協商各成員單位,制定醫聯體章程,各司其職。上級醫院要組織管理人才、業務骨幹團隊到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駐點,同時積極運用遠端醫療、“互聯網+”等手段進行技術指導,帶動其管理、業務和專科能力提升。專科聯盟、遠端醫療協作網可參照執行。

人員雙向流動 上級醫院要派技術骨幹常駐基層

醫療機構中,高水準醫療人才是關鍵。在今年4月,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明秀分院與萬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了醫聯體簽約暨揭牌儀式。成立醫聯體後,壯醫醫院定期派專家到社區進行技術幫扶,不定期地派專家到社區醫院坐診、指導,説明他們提高醫療服務品質。像這樣的人員流動對提高基層的醫療水準有很大幫助,也讓社區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家的診療,轉診也能得到優先診治。

《通知》提出,要建立人員共用機制,醫聯體內人員可有序流動,雙向流動。並規定上級醫院應派出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以常駐或者臨時派駐的方式到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管理和技術的幫扶。其中,三級公立醫院派出常駐人員不少於5人,醫生應以高級職稱為主,護理人員以中級職稱及以上為主;二級公立醫院派出常駐人員不少於3人,醫生應以中級職稱及以上為主,護理人員以護師職稱及以上為主;常駐人員在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至少一年以上。

上級醫院派出的業務骨幹應安排在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領導班子任職或擔任科室負責人,以便更有效地提升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水準和臨床技術水準。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積極選派人員到上級醫院交流培訓。縣域醫共體應積極探索縣鄉一體化的人才管理模式,在不改變人員編制隸屬關係的情況下,由縣域醫共體統一用編招錄、統一調配使用人員。

醫務人員在醫聯體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上級醫院下派人員到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經歷按政策可視為到基層開展衛生技術服務工作經歷。

“上下級”利益共用 合理提高績效工資水準

建立醫聯體後,人員的流動成為常態,這些人員的薪酬如何計算?醫聯體內部各醫院的收益又該如何分配?

《通知》提出,要建立適應醫聯體發展的利益共用機制。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合理提高績效工資水準。醫聯體上下級醫院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的利益共用機制。

上級醫院派駐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可按協議參與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分配。上級醫院可從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年度業務收入(藥品耗材除外)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上下級醫院協商確定)的醫聯體管理費,用於下派人員補貼、雙方人員培訓等。

縣域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可參照縣級醫院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進行分配。鼓勵醫聯體內各醫院在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上對下派人員予以適當傾斜。

資源分享結果互認 患者成為最大受益者

2016年12月,市一醫院醫療聯合體已經成立,共有40家醫療機構與市一醫院簽約醫聯體。成立醫聯體後,除了醫療技術和人才下沉到基層醫院,醫療資源也得到了共用。例如,市一醫院為基層醫院提供的綠色轉診通道,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做不了的檢查、看不了的病人,都可以優先轉診到市一醫院,優先檢查、優先診治,病情緩解後又可回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治療。

醫聯體內資源分享讓這些醫療設備發揮了最大的作用,也避免了重複檢查,患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後這樣的資源分享範圍會更大。根據《通知》,廣西將會強化醫聯體內醫療資源分享。整合醫聯體內的醫學影像、檢查檢驗、消毒供應、後勤服務等資源,向下級醫療機構開放;積極運用遠端醫療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服務模式,鼓勵醫聯體內成立影像中心、檢驗中心、病理中心。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協力廠商獨立影像中心、檢驗中心、病理中心等機構,為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提供一體化服務。在加強醫療品質控制的基礎上,推進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和臨床檢驗結果互認。

■醫聯體建設推進時間表

今年10月底前,全區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和縣級醫院全面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

今年12月底,每個縣由縣級醫院(含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下同)牽頭,在縣域內建成1個以上縣域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由三級公立醫院牽頭,每家三級公立醫院與縣級醫院(二級醫院)建成1個以上醫聯體(簡稱三二醫聯體)或在城市內建成一個醫療集團。同步推進專科聯盟和遠端醫療協作網建設。

2018年,進一步擴大縣域醫共體建設範圍,鄉鎮衛生院參與率達到50%以上;所有三級公立醫院至少建成1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實現三二醫聯體貧困縣全覆蓋;所有自治區三級公立醫院依託國家或自治區級臨床重點專科、特色專科至少建立1個以上專科聯盟;三級公立醫院與貧困縣縣級醫院建立遠端醫療平臺,並建立穩定的遠端醫療合作關係。

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全區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參與醫聯體建設,縣域醫共體鄉鎮衛生院參與率達到90%以上,遠端醫療協作網覆蓋全部縣級醫院,並延伸到鄉鎮衛生院。

■醫聯體的各種模式

●縣域醫共體

縣級醫院以託管形式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聯合組建,實現人員、資訊、設備、財務資源等統一配置或共用。

●三二醫聯體

由三級公立醫院牽頭聯合縣級醫院(二級醫院)按人才共用、技術支援、檢查互認、處方流動和服務銜接原則組建。

●城市醫療集團

由設區市轄區內的三級公立醫院(含自治區三級公立醫院)或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牽頭,聯合城區內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院、專業康復機構等組建。

●跨區域專科聯盟

由三級公立醫院的重點專科或特色專科牽頭,與全區各級各類醫院相應專科組建跨市、縣的臨床專科聯盟。

●遠端醫療協作網

在全區範圍內大力發展遠端醫療服務,逐步建成三級公立醫院與縣級醫院、各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遠端醫療網路,提供遠端醫療、遠端教學、遠端培訓等服務。

説明他們提高醫療服務品質。像這樣的人員流動對提高基層的醫療水準有很大幫助,也讓社區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家的診療,轉診也能得到優先診治。

《通知》提出,要建立人員共用機制,醫聯體內人員可有序流動,雙向流動。並規定上級醫院應派出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以常駐或者臨時派駐的方式到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管理和技術的幫扶。其中,三級公立醫院派出常駐人員不少於5人,醫生應以高級職稱為主,護理人員以中級職稱及以上為主;二級公立醫院派出常駐人員不少於3人,醫生應以中級職稱及以上為主,護理人員以護師職稱及以上為主;常駐人員在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至少一年以上。

上級醫院派出的業務骨幹應安排在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領導班子任職或擔任科室負責人,以便更有效地提升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水準和臨床技術水準。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積極選派人員到上級醫院交流培訓。縣域醫共體應積極探索縣鄉一體化的人才管理模式,在不改變人員編制隸屬關係的情況下,由縣域醫共體統一用編招錄、統一調配使用人員。

醫務人員在醫聯體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上級醫院下派人員到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經歷按政策可視為到基層開展衛生技術服務工作經歷。

“上下級”利益共用 合理提高績效工資水準

建立醫聯體後,人員的流動成為常態,這些人員的薪酬如何計算?醫聯體內部各醫院的收益又該如何分配?

《通知》提出,要建立適應醫聯體發展的利益共用機制。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合理提高績效工資水準。醫聯體上下級醫院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的利益共用機制。

上級醫院派駐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可按協議參與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分配。上級醫院可從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年度業務收入(藥品耗材除外)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上下級醫院協商確定)的醫聯體管理費,用於下派人員補貼、雙方人員培訓等。

縣域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可參照縣級醫院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進行分配。鼓勵醫聯體內各醫院在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上對下派人員予以適當傾斜。

資源分享結果互認 患者成為最大受益者

2016年12月,市一醫院醫療聯合體已經成立,共有40家醫療機構與市一醫院簽約醫聯體。成立醫聯體後,除了醫療技術和人才下沉到基層醫院,醫療資源也得到了共用。例如,市一醫院為基層醫院提供的綠色轉診通道,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做不了的檢查、看不了的病人,都可以優先轉診到市一醫院,優先檢查、優先診治,病情緩解後又可回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治療。

醫聯體內資源分享讓這些醫療設備發揮了最大的作用,也避免了重複檢查,患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後這樣的資源分享範圍會更大。根據《通知》,廣西將會強化醫聯體內醫療資源分享。整合醫聯體內的醫學影像、檢查檢驗、消毒供應、後勤服務等資源,向下級醫療機構開放;積極運用遠端醫療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服務模式,鼓勵醫聯體內成立影像中心、檢驗中心、病理中心。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協力廠商獨立影像中心、檢驗中心、病理中心等機構,為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提供一體化服務。在加強醫療品質控制的基礎上,推進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和臨床檢驗結果互認。

■醫聯體建設推進時間表

今年10月底前,全區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和縣級醫院全面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

今年12月底,每個縣由縣級醫院(含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下同)牽頭,在縣域內建成1個以上縣域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由三級公立醫院牽頭,每家三級公立醫院與縣級醫院(二級醫院)建成1個以上醫聯體(簡稱三二醫聯體)或在城市內建成一個醫療集團。同步推進專科聯盟和遠端醫療協作網建設。

2018年,進一步擴大縣域醫共體建設範圍,鄉鎮衛生院參與率達到50%以上;所有三級公立醫院至少建成1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實現三二醫聯體貧困縣全覆蓋;所有自治區三級公立醫院依託國家或自治區級臨床重點專科、特色專科至少建立1個以上專科聯盟;三級公立醫院與貧困縣縣級醫院建立遠端醫療平臺,並建立穩定的遠端醫療合作關係。

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全區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參與醫聯體建設,縣域醫共體鄉鎮衛生院參與率達到90%以上,遠端醫療協作網覆蓋全部縣級醫院,並延伸到鄉鎮衛生院。

■醫聯體的各種模式

●縣域醫共體

縣級醫院以託管形式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聯合組建,實現人員、資訊、設備、財務資源等統一配置或共用。

●三二醫聯體

由三級公立醫院牽頭聯合縣級醫院(二級醫院)按人才共用、技術支援、檢查互認、處方流動和服務銜接原則組建。

●城市醫療集團

由設區市轄區內的三級公立醫院(含自治區三級公立醫院)或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牽頭,聯合城區內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院、專業康復機構等組建。

●跨區域專科聯盟

由三級公立醫院的重點專科或特色專科牽頭,與全區各級各類醫院相應專科組建跨市、縣的臨床專科聯盟。

●遠端醫療協作網

在全區範圍內大力發展遠端醫療服務,逐步建成三級公立醫院與縣級醫院、各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遠端醫療網路,提供遠端醫療、遠端教學、遠端培訓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