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特有的舌尖上的美味,有個跟棺材相關的離奇來歷,你信嗎

今天大鵬要說的是一種家常美味——松花蛋,相信大家都吃過吧?

炎炎夏日,來一碗皮蛋廋肉粥,再愜意不過了。

作為中國獨特的蛋加工品,松花蛋的製作工藝到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據說有這樣一個故事,明代泰昌年間,江蘇吳江縣一家小茶館,買賣興隆。

店主忙於招呼客人,經常隨手將泡過的茶葉倒在爐邊的草木灰裡。

說來也巧,店主的幾隻鴨子,就愛在這灰堆中下蛋。

有一天,店主大掃除,發現灰堆裡有幾個遺漏的鴨蛋。

他本以為不能吃了,誰知剝開一看,異香撲鼻。

他又壯著膽子嘗了一口,發現味道還不錯,嫩嫩的,滑滑的。

這就是最初的松花蛋,後經不斷摸索改進,

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這個故事雖然生動,但是,大鵬覺得不像是真的,因為大鵬真的做過松花蛋。

相比而言,下面這個故事的可信度更高些。

據說幾百年前,天津有個地主,為母親準備了一口壽材。

為了防潮,遂命人將石灰、草木灰撒入棺內,

並且 不將棺材蓋嚴以通風。

一年以後,母親去世,打開棺材一看,裡面的草木灰中竟有雞蛋數枚。

將其取出時,有雞蛋不慎落地,發現蛋清已成深褐色透明物。

有膽子大的拿過來嘗了一下,味鮮美,遂以為奇。

有好事者,事後將鮮雞蛋置入石灰、草木灰之中,

果然造出了松花蛋。

這一原始工藝後來流傳江浙一帶,改用鴨蛋製作,工藝日益完善。

故松花皮蛋,有始于天津,成于江浙之說。

總之吧,皮蛋大約發明於14世紀,也就是明代初,發明人已不可考。

至今能查找到的最早見諸文字的記錄是1504年成書的《竹嶼山房雜部》。

混沌子:取燃炭灰一鬥,石灰一升,鹽水調入,鍋烹一沸,俟溫,苴於卵上,五七日,黃白混為一處。

皮蛋不但是美味佳餚,而且還具藥用價值,據說可以泄熱、醒酒、去大腸炎、治瀉痢,能散能斂。

不過,傳統的松花蛋中含鉛較多,如果經常食用,會引起鉛中毒,導致失眠、貧血、關節痛等症狀。

為此,有人又研製了無鉛松花蛋,用硫酸銅或硫酸鋅替代了氧化鉛,其它輔料配方與加工方法,均與使用氧化鉛時相同。

外國人初見松花蛋,不知為何物,就想當然地認為一定儲存很長時間才使得蛋變黑。

所以,松花蛋在英語稱為“百年蛋”(century egg)或“千年蛋”(thousand-year egg),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

為此,有人又研製了無鉛松花蛋,用硫酸銅或硫酸鋅替代了氧化鉛,其它輔料配方與加工方法,均與使用氧化鉛時相同。

外國人初見松花蛋,不知為何物,就想當然地認為一定儲存很長時間才使得蛋變黑。

所以,松花蛋在英語稱為“百年蛋”(century egg)或“千年蛋”(thousand-year egg),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