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孩子被欺負了,一定要記得告訴他……

我們無法伴隨孩子一生,只有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才能讓他的人生之路走的更遠、更好。

作者:妍妍媽媽

妍妍和她的一個小夥伴兒,每次玩不了多久就會開始搶東西,我們兩個媽感歎:他倆就適合溜公園,全程氣氛融洽,和和美美。

帶孩子外出,不可避免的,就會遭遇搶玩具這件事。

前段時間,帶妍妍在商場吃飯等候區的一個小型遊樂場玩,她和一個姐姐正在玩過家家,玩著玩著,突然過來一個小男孩,上來不由分說地就搶她們的玩具。

妍妍立即就搶了回來,如此反復了好幾次,然後她爸爸就讓我去管管,我說不去:“如果總是強迫孩子忍讓,以後遇到事情該不敢反抗了,多少校園欺淩的案例裡都是孩子不敢反抗”。

這過程中,我一直密切關注著事情的發展,也怕碰到那個孩子。

其間,我跟妍妍說了一次帶弟弟一起玩嘛,被她生氣地拒絕,那一刻我真後悔跟孩子說那樣的話,趕緊閉嘴了,妍妍並沒有做錯,

她只是在保護自己的玩具。

有了孩子之後 ,我就特別關注孩子被欺負這類話題,畢竟哪個父母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欺負。

然而現實往往並不能如人所願,孩子被欺淩的事件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2016年5月28號,雲南一中學10名初中生圍毆女同學,打耳光、踢肚子、扯頭髮,

被打女生不敢放聲大哭,不敢反抗,站在宿舍鐵門前任憑其他女生毆打。

視頻中有這樣一個細節,1分40秒的時候,受害女生“嗚嗚”的哭了起來。但哭了幾聲後,有人說:“不要哭了!”受害女生於是沒敢放聲大哭。見她不敢放聲大哭,圍毆她的女生更為大膽了。

2016年6月10號上午,16歲的福建永泰縣東洋中學初三學生小黃,在結束中考語文科目考試後,難以忍著劇烈腹痛繼續參加中考,

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個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學五年級起,他就經常被其他同學無故毆打。

8號晚上,小黃再次遭同班同學夏某、林某和張某圍毆,忍痛2天后被送醫,卻被發現脾臟出血嚴重,11號晚上,經手術切除了脾臟。

這兩個孩子如果最開始就反抗,大概就不會發生接下來的這些事,這樣想來,這倆孩子實在太懦弱。

可我卻很疑惑,一個不到1歲的孩子就已經會在別人拿走他們的東西時發出抗議,

為什麼這兩個孩子都上初中了,連保護自己都不敢?

榮格說: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心理學家在給成年人治療心理問題時,也常常會追溯到他的童年時期,可見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對他的影響實在很大。

曾在遊樂場看見一個小姑娘追著要打那個打她的小男孩時,被自己的奶奶攔住教育了好久,小姑娘終於忍不住,委屈地嚎啕大哭,奶奶又不允許她哭,還舉例說其他在場的孩子都不哭。

實在看不慣這樣的方式,打人的孩子被護犢子,一臉得意地望向小姑娘,大搖大擺地走開了,被打的孩子卻被訓斥:“弟弟又沒打疼你”,這是什麼強盜邏輯?難道一定要出現嚴重身體損傷才能捍衛自己的利益嗎?

我不是說一定要小姑娘打回去才行,但是她的感受不應該被尊重嗎?她的確受了委屈。

心疼那個小姑娘,這個時候,如果對方能有一句“對不起”,她可能就不會歇斯底里,內心悲挫了。如果她總是被壓制情緒,不能順暢的地表達自己,很難相信日後遇到不公正的事情,她會勇敢地站出來保護自己。

我常常帶妍妍混跡各種有孩子的場所,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小寶寶們選擇夥伴也是有挑選原則的,他們不會選擇那些上來就爭搶玩具或者打人的孩子,而是選擇那些禮貌地徵詢是否可以共同參與玩耍的孩子。 我相信,孩子的心裡是有一杆尺規的,他們愛恨分明,對愛他們的人會充滿好感,對傷害他們的人也絕不會留情。

在面對人際交往的衝突時,孩子們會有自己的想法,至於是還擊回去還是忍下來,我覺得應該要由孩子自己來決定。 我不認同一味地要求孩子打回去,甚至替孩子打回去,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處於被動地位。

我也不贊同只簡單的跟孩子強調對錯。有個媽媽說,她一直教孩子不能打人,結果孩子總是被打卻也不還手,只是一個勁兒地哭。大人問她,孩子直說:“打人是不對的”。 這個媽媽說,她現在也在反思自己這樣教孩子是不是錯了。 我常想,我們不應該只跟孩子說“打人是不對的”,畢竟道理只能跟講道理的人講。

我們更應該要告訴孩子“隨便打人是不對的,但是當對方的行為讓你感覺不舒服時,你捍衛自己的利益是沒錯的”。 因為,這個世界不會因你的善良就為你單獨開闢一條綠色通道,對壞人的容忍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孩子,願你內心柔軟,但有力量,能對自己的感覺負責,做一個有原則的好人。

人生路漫漫。

孩子,你要謹記:懂得保護自己比教養更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走的更遠、更好。

作者簡介:妍妍媽媽,全職媽媽一枚。崇尚自然養育,堅信育兒即育己,一直努力追求自我成長。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小姑娘終於忍不住,委屈地嚎啕大哭,奶奶又不允許她哭,還舉例說其他在場的孩子都不哭。

實在看不慣這樣的方式,打人的孩子被護犢子,一臉得意地望向小姑娘,大搖大擺地走開了,被打的孩子卻被訓斥:“弟弟又沒打疼你”,這是什麼強盜邏輯?難道一定要出現嚴重身體損傷才能捍衛自己的利益嗎?

我不是說一定要小姑娘打回去才行,但是她的感受不應該被尊重嗎?她的確受了委屈。

心疼那個小姑娘,這個時候,如果對方能有一句“對不起”,她可能就不會歇斯底里,內心悲挫了。如果她總是被壓制情緒,不能順暢的地表達自己,很難相信日後遇到不公正的事情,她會勇敢地站出來保護自己。

我常常帶妍妍混跡各種有孩子的場所,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小寶寶們選擇夥伴也是有挑選原則的,他們不會選擇那些上來就爭搶玩具或者打人的孩子,而是選擇那些禮貌地徵詢是否可以共同參與玩耍的孩子。 我相信,孩子的心裡是有一杆尺規的,他們愛恨分明,對愛他們的人會充滿好感,對傷害他們的人也絕不會留情。

在面對人際交往的衝突時,孩子們會有自己的想法,至於是還擊回去還是忍下來,我覺得應該要由孩子自己來決定。 我不認同一味地要求孩子打回去,甚至替孩子打回去,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處於被動地位。

我也不贊同只簡單的跟孩子強調對錯。有個媽媽說,她一直教孩子不能打人,結果孩子總是被打卻也不還手,只是一個勁兒地哭。大人問她,孩子直說:“打人是不對的”。 這個媽媽說,她現在也在反思自己這樣教孩子是不是錯了。 我常想,我們不應該只跟孩子說“打人是不對的”,畢竟道理只能跟講道理的人講。

我們更應該要告訴孩子“隨便打人是不對的,但是當對方的行為讓你感覺不舒服時,你捍衛自己的利益是沒錯的”。 因為,這個世界不會因你的善良就為你單獨開闢一條綠色通道,對壞人的容忍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孩子,願你內心柔軟,但有力量,能對自己的感覺負責,做一個有原則的好人。

人生路漫漫。

孩子,你要謹記:懂得保護自己比教養更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走的更遠、更好。

作者簡介:妍妍媽媽,全職媽媽一枚。崇尚自然養育,堅信育兒即育己,一直努力追求自我成長。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