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下輩子還想做官”的梁衡:做官就是做事,不在草叢裡裝啞巴

季羨林曾評價說,“梁衡是一位滿懷憂國之情的人。他到我這裡來聊天,無論談歷史、談現實,最後都離不開對國家、民族的憂心。難得他總能將這一種政治抱負,化作美好的文學意境。

全文2528字,閱讀約需5分鐘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1963年至1968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求學。著名作家、記者、新聞理論家。曾任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新京報記者韓雪楓 實習生張藝 編輯 胡傑

8月21日,北京萬壽路甲15號院,

梁衡的家。

71歲的他像是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老者,聲音洪亮地招呼記者落座。他搖著一把蒲扇,穿著一件皺皺巴巴的T恤,聽說記者要拍照,回房間特意換了一件帶領子的短袖襯衫,仍然是皺皺巴巴,袖口露出幾縷絲絮。

儘管早已退了下來,但梁衡並沒徹底休息。除卻文學創作,他會經常就社會上的現象發聲:他批評官員作秀,他批評一些人熱衷“頭銜”。

季羨林曾評價說,“梁衡是一位滿懷憂國之情的人。

他到我這裡來聊天,無論談歷史、談現實,最後都離不開對國家、民族的憂心。難得他總能將這一種政治抱負,化作美好的文學意境。”(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號:bjnews_xjb)

“享受豈能是頭銜?”

“我冒昧地問一下,您是不是梁衡同志?”

前些日子,國家稅務總局一位退下來的領導在社區裡見到梁衡,走上前打招呼。

這次突然而至的交流源于梁衡2014年寫的一篇雜文:《享受豈能是頭銜?》,

他在文中抨擊了社會上有人愛誇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現象。“無論大的還是小的知識份子,無論做事還是做學問,一個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腳踏實地,不欺世盜名。”

這位領導向梁衡感歎:“社會上那種虛榮心太普遍了。”

而對梁衡來說,除卻官職,他身上的頭銜何其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等等。

但與社會上許多人喜歡在名片上印滿頭銜的做法不同,梁衡不愛拿頭銜說事。以至於許多人談起梁衡,給出的評價是他沒有“架子”。

湖南《永州日報》記者蔣劍翔念念不忘與梁衡的幾段交往。

2001年,蔣劍翔給時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的梁衡寫信,求購他論述新聞業務的三部著作。

其實蔣劍翔寫信時做好了梁衡不回信的準備。出乎他意料,梁衡很快就給他寄來了6本著作,還在每本的扉頁上寫下了“蔣劍翔同志指正”。

梁衡說,不重視虛名和頭銜,傳承或許來自他的學生時期。

梁衡在中國人民大學求學時,因校長吳玉章年事已高,實際主持學校工作的是副校長郭影秋。

郭影秋的故事在學校廣為流傳。比如他出去開會,夫人淩靜有私事,順路時會坐他的專車一起出門。但是到了岔路口,淩靜會自己下車搭乘公交。

梁衡覺得,這樣的言傳身教影響了自己一生。

不在草叢裡裝啞巴

梁衡最為人所知的“頭銜”是作家——他是健在的作家中,作品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最多者。

他的《晉祠》、《夏感》、《海思》、《青山不老》、《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覓渡,覓渡,渡何處?》等等被選入各個版本的教材。

梁衡流傳最廣的文章,是選入教材30多年的《晉祠》;但要論最有分量的文章,他認為卻是描寫烈士瞿秋白的《覓渡,覓渡,渡何處?》。(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號:bjnews_xjb)

瞿秋白的女兒瞿獨伊曾對梁衡說:“你是我父親的知音。”

為了寫這篇文章,梁衡三訪瞿秋白紀念館,構思了六年才敢下筆。瞿獨伊評價說,“讓沒有讀過黨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親的思想脈絡和他對黨對國家的赤子之心。”

如今,《覓渡》全文被勒石刻碑,立在江蘇常州瞿秋白紀念館門前。

梁衡總想將一些歷史人物身上的塵土洗去。他甚至還寫了張聞天。

張是中共早期領袖,一生坎坷,“文革”中受盡冤屈。多年後的今天,儘管他早已被平反,但為他寫紀念文章,有時會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梁衡與那條若有若無的線打了半輩子交道,清楚地知道邊界,但他沒有避諱,執筆寫出了《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

選入這篇文章的集子《洗塵》入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在一片奪獎的呼聲中卻落選了。

這個結果讓文學界議論紛紛。結果揭曉3天后,梁衡公開說,《洗塵》落選的原因是因為那篇張聞天的文章“敏感”,“有人打了招呼”。

他公開發聲是為了向4位投他票的評委致謝:“不能人家站了出來,我卻在草叢裡裝啞巴。這四位同志,三位報人,一位藝術家,堅持行使評委權利,我竟然沒有得零票。大報風範,寒梅風骨。”

梁衡引用魯迅的話說,“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梁衡在人民大學讀書時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下輩子還想做官

“下輩子您最想做什麼?”

2003年,時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的梁衡在清華大學演講,有學生發問。

“還是做官”,梁衡脫口而出。

台下譁然。

學生議論暫歇,梁衡正色解釋,做官就是做事,當大官者更容易成大事。各個行業中,只有官員才能發揮更大的能量為社會服務。

梁衡總覺得自己對國家負有責任。

2015年大年初一,梁衡看到新聞,某地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報告採用“五言詩”的形式,一韻到底。

他當天寫就一篇文章《為什麼不能用詩作報告》,斥責“五言詩報告”背後是典型的官員作秀!

早年間在新聞出版總署當副署長時,梁衡曾籌集了6大卡車棉衣代表出版總署送往某貧困地區。當年初冬,當地的官員到北京來拜訪他,他問起棉衣的事,地方官員回答說,衣服還在倉庫裡,等著春節時“送溫暖”。

梁衡大怒,指著這名官員大罵:“你怎麼知道自己早早穿上棉衣,先把自己的身子溫暖起來再說?”

梁衡說,人民大學是他這種責任感的源頭。

1963年,十七歲的梁衡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學習。他總想起1965年的暑假,他和同學們從人民大學背著行李、水壺、衝鋒槍,下連隊去當兵。或者每年的盛夏6月,學校組織學生們到房山住上四五天,一人一把鐮刀幫農民割麥子。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的消息傳到人民大學時已經是深夜,學生們主動到操場集合,準備遊行慶祝。副校長郭影秋知道後,主動到操場給學生講國內國外形勢,分析國家和青年的命運。隨後還跟著學生一起遊行。

“這種氛圍讓你知道,你是一個社會人,不是一個個體的人,更不是一個自私的人。”梁衡說,“人民大學讓你瞭解社會,認識社會,有社會責任。”

值班編輯:一鳴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號:bjnews_xjb)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不在草叢裡裝啞巴

梁衡最為人所知的“頭銜”是作家——他是健在的作家中,作品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最多者。

他的《晉祠》、《夏感》、《海思》、《青山不老》、《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覓渡,覓渡,渡何處?》等等被選入各個版本的教材。

梁衡流傳最廣的文章,是選入教材30多年的《晉祠》;但要論最有分量的文章,他認為卻是描寫烈士瞿秋白的《覓渡,覓渡,渡何處?》。(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號:bjnews_xjb)

瞿秋白的女兒瞿獨伊曾對梁衡說:“你是我父親的知音。”

為了寫這篇文章,梁衡三訪瞿秋白紀念館,構思了六年才敢下筆。瞿獨伊評價說,“讓沒有讀過黨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親的思想脈絡和他對黨對國家的赤子之心。”

如今,《覓渡》全文被勒石刻碑,立在江蘇常州瞿秋白紀念館門前。

梁衡總想將一些歷史人物身上的塵土洗去。他甚至還寫了張聞天。

張是中共早期領袖,一生坎坷,“文革”中受盡冤屈。多年後的今天,儘管他早已被平反,但為他寫紀念文章,有時會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梁衡與那條若有若無的線打了半輩子交道,清楚地知道邊界,但他沒有避諱,執筆寫出了《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

選入這篇文章的集子《洗塵》入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在一片奪獎的呼聲中卻落選了。

這個結果讓文學界議論紛紛。結果揭曉3天后,梁衡公開說,《洗塵》落選的原因是因為那篇張聞天的文章“敏感”,“有人打了招呼”。

他公開發聲是為了向4位投他票的評委致謝:“不能人家站了出來,我卻在草叢裡裝啞巴。這四位同志,三位報人,一位藝術家,堅持行使評委權利,我竟然沒有得零票。大報風範,寒梅風骨。”

梁衡引用魯迅的話說,“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梁衡在人民大學讀書時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下輩子還想做官

“下輩子您最想做什麼?”

2003年,時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的梁衡在清華大學演講,有學生發問。

“還是做官”,梁衡脫口而出。

台下譁然。

學生議論暫歇,梁衡正色解釋,做官就是做事,當大官者更容易成大事。各個行業中,只有官員才能發揮更大的能量為社會服務。

梁衡總覺得自己對國家負有責任。

2015年大年初一,梁衡看到新聞,某地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報告採用“五言詩”的形式,一韻到底。

他當天寫就一篇文章《為什麼不能用詩作報告》,斥責“五言詩報告”背後是典型的官員作秀!

早年間在新聞出版總署當副署長時,梁衡曾籌集了6大卡車棉衣代表出版總署送往某貧困地區。當年初冬,當地的官員到北京來拜訪他,他問起棉衣的事,地方官員回答說,衣服還在倉庫裡,等著春節時“送溫暖”。

梁衡大怒,指著這名官員大罵:“你怎麼知道自己早早穿上棉衣,先把自己的身子溫暖起來再說?”

梁衡說,人民大學是他這種責任感的源頭。

1963年,十七歲的梁衡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學習。他總想起1965年的暑假,他和同學們從人民大學背著行李、水壺、衝鋒槍,下連隊去當兵。或者每年的盛夏6月,學校組織學生們到房山住上四五天,一人一把鐮刀幫農民割麥子。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的消息傳到人民大學時已經是深夜,學生們主動到操場集合,準備遊行慶祝。副校長郭影秋知道後,主動到操場給學生講國內國外形勢,分析國家和青年的命運。隨後還跟著學生一起遊行。

“這種氛圍讓你知道,你是一個社會人,不是一個個體的人,更不是一個自私的人。”梁衡說,“人民大學讓你瞭解社會,認識社會,有社會責任。”

值班編輯:一鳴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號:bjnews_xjb)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