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淄川太河鎮一農民自建博物館 莊稼漢變鑒寶“專家”

他叫高順傳,今年43歲,是淄川區太河鎮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隨著農村生活水準的提高,他家日子越過越紅火,偶然的一次經歷,讓他迷上了收藏。通過近5年的鑽研積累,他把這項業餘愛好變成了自己的事業。

在朋友支持下,他自建起一座博物館,弘揚淄博民俗文化。他的舉動影響了女兒,其女兒選擇了學習考古專業,將來繼續為發掘淄博歷史做貢獻。

盛酒罈竟是明末文物

9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淄川崇正路上的“三順民俗陶瓷博物館”見到了高順傳。

博物館裡擺設的藏品是一些民俗器具,有農村以前家用的陶罐、瓷壺,也有農耕用具和一些陶瓷花瓶等。

高順傳告訴記者,他的老家在淄川區太河鎮黑山村,祖輩都是農民。和收藏結緣還要從14年前的夏天說起,他和妻子選出一些新小麥給岳父釀酒。酒蒸好了,但沒有器皿盛放,他找出家裡的一個陶酒罈裝酒。

“那時候,我只知道這個酒罈在老家好多年了,

我爺爺那輩就用。”高順傳說,他把酒送給岳父後,兩人聊起這個酒罈,岳父問哪個朝代的,他不知道。後來他找專家進行鑒定,結果著實嚇了他一跳。

“好幾個專家都說這是明末的罎子,挺值錢。”高順傳坦言,他對文物一竅不通,但經過專家講解,他發現自己慢慢愛上了收藏,特別是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歷史文化讓他感覺很有意思。

莊稼漢變鑒寶“專家”

自此,他便在農閒時間,騎著摩托車在老家附近的農村尋找老物件。

由於自己不懂文物收藏,因此他外出掃貨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只要看著喜歡的就想買回來。他收回來的器具越來越多,有陶瓷瓶、陶罐、耕犁、耙子、藤編的提籃及木頭小車等。這些在他年幼時見到過的老物件,讓他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裡。

妻子認為他亂花錢敗家,但他認為,能把自己喜歡的老物件收回來,就覺得高興。

“2009年冬天,我從源泉收來一對瓷瓶,

金黃色的花紋,很好看,專家說是清代博山窯,我高興得三天睡不著覺。”高順傳說,他收回來的器具,雖然都是老物件,但他基本上沒賣過,看著這些藏品,有一種滿足感。

為了過好日子,他湊錢買了一輛卡車跑運輸,收藏這項愛好就慢慢擱淺了。後來他手裡的存款多了,就又開始收藏品。慢慢地他收回來的東西越來越多,幾乎要把家裡占滿。

後來,他開始向淄博市一些文物專家請教,

學習如何鑒寶,他由此結交的藏友越來越多,以至於每次交流聚會,家裡都坐不下,這讓他很自豪。

自建博物館 女兒學考古

高順傳建博物館,得益於近5年來朋友們的支持和鼓勵。他介紹,2012年秋天,朋友看到他的藏品較多,就建議他到外面找房子把藏品展示出來,供更多人觀賞。

朋友的話觸動了高順傳,他在淄川洪山崇正路上找到了一處兩層、面積近500平方米的房子,但他的藏品不足以撐起一座小型博物館。於是他又開始淘貨,使藏品達到了1000餘件。在淄博市、淄川區兩級文物管理部門的指導下,他投資100萬元,於2016年11月,開辦了這座民俗博物館。

如今,附近學校的一些中小學生會利用休息日前來參觀,看到過去農民使用過的農耕器具和民間生活用品,學生們都覺得很有意義。

高順傳說,受他愛收藏影響,女兒對歷史和民俗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年高考,他的女兒考取了景德鎮學院的人文科學系,學習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他希望女兒學成後,能為發掘淄博歷史和民俗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但他的藏品不足以撐起一座小型博物館。於是他又開始淘貨,使藏品達到了1000餘件。在淄博市、淄川區兩級文物管理部門的指導下,他投資100萬元,於2016年11月,開辦了這座民俗博物館。

如今,附近學校的一些中小學生會利用休息日前來參觀,看到過去農民使用過的農耕器具和民間生活用品,學生們都覺得很有意義。

高順傳說,受他愛收藏影響,女兒對歷史和民俗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年高考,他的女兒考取了景德鎮學院的人文科學系,學習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他希望女兒學成後,能為發掘淄博歷史和民俗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