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厲害了,廣東這個小鎮,數十部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

可能很多人想像不到,在廣東居然有個保存得原汁原味的明清古鎮,而且一直是影視導演所鍾愛的取景拍攝地之一,數十部影視劇先後在這裡取景、拍攝。但相對于其它古鎮,

這裡似乎仍然堅守著自己的節奏:沒有擁擠的遊客,沒有什麼旅行社,甚至古鎮上也沒有幾家酒店,一切都依然還是古鎮應該有的那個樣子。這就是廣東開平市的赤坎古鎮!

赤坎古鎮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前後經歷過宋、元、明、清以及法國殖民統治和民國時期,

每個時代獨特的建築風格,都留下了歷史的印記,承載著業已遠去的記憶,因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赤坎的各種舊建築,有古典民族風格、歐陸風格、南洋風格、民國風格,甚至前蘇聯風格,簡直就是建築藝術的博物館。這些樓房雖然經過百多年的風風雨雨,

但依然風韻不減,集中體現了赤坎古埠民居的特點,保留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舊廣州、舊香港的特色。

早在1939年,就有電影人司徒慧敏在這裡拍攝抗日電影《保衛大四邑》。此後陸續有《三家巷》、《濱海傳》、《孫中山》、《香江風雲》、《六兩金》、《南線大追殲》、《香港的故事》、《阮愛國在香港》等數十部影視作品在這裡取景、拍攝:從早期紅線女表演的粵劇《山鄉風雲》;到1983年拍攝的《廖仲愷》;從1989年拍攝由許冠傑主演的香港電影《半斤八兩》,

到1994年成龍、梅豔芳主演的《醉拳Ⅱ》,還有《敵營十八年》、《暗香》、《風雨西關》、《秋喜》、《讓子彈飛》、《一代宗師》、《尋找遠去的家園》。。。

赤坎南樓高五層,外面佈滿彈孔,記載著司徒氏七烈士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憑此樓抗擊日軍,堅守7天7夜的英雄事蹟,這裡因而成為僑鄉人民堅貞不屈、為國捐軀的不朽歷史見證,民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坐落在赤坎鎮三門裡村的迎龍樓,

是當地現存最早的碉樓,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它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152平方米,磚木結構,樓高11.4米,為全村制高點。樓頂的建築形體沒有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非常傳統,是當地碉樓最原始的模式,仍保存完好。

騎樓建築是赤坎鎮的一大特色,全鎮共有三公里長、約六百座騎樓建築,當中尤以堤西路一帶最壯觀,連綿一片,構造也極講究,幾乎一樓一頂,各式的西洋屋頂壁面後是傳統中式"金"字型瓦頂,巴羅克風格的屋頂裝飾,鑲嵌了彩玻璃木窗,石雕精美的小台,淡黃、暗紅的外牆。騎樓在小鎮中也夾道林立,堤西路、堤東路、中華路、牛圩路等幾個路段幾乎都由騎樓組成。

325國道赤坎鎮路段旁有個加拿大村。"加拿大村"具有濃厚的歐陸風情。樓房底層正面飾以羅馬柱,二樓、三樓正面多為3個圓拱,下為圓柱,檔房內的神台也建成圓拱形並飾有羅馬柱。在門楣、窗臺、陽臺多處都刻有精美的歐陸式雕花,但許多地方仍保留了中國傳統特色,因為全村樓房均為旅居加拿大僑胞所建而得名。

赤坎古渡口全長180米,是赤坎埠最古老的渡口碼頭,故稱古老渡街。該段碼頭是目前青石踏跺保存最為完整的渡頭遺址,甚至當年船隻系纜的石墩尚在。

(梧州遊記網綜合)

全鎮共有三公里長、約六百座騎樓建築,當中尤以堤西路一帶最壯觀,連綿一片,構造也極講究,幾乎一樓一頂,各式的西洋屋頂壁面後是傳統中式"金"字型瓦頂,巴羅克風格的屋頂裝飾,鑲嵌了彩玻璃木窗,石雕精美的小台,淡黃、暗紅的外牆。騎樓在小鎮中也夾道林立,堤西路、堤東路、中華路、牛圩路等幾個路段幾乎都由騎樓組成。

325國道赤坎鎮路段旁有個加拿大村。"加拿大村"具有濃厚的歐陸風情。樓房底層正面飾以羅馬柱,二樓、三樓正面多為3個圓拱,下為圓柱,檔房內的神台也建成圓拱形並飾有羅馬柱。在門楣、窗臺、陽臺多處都刻有精美的歐陸式雕花,但許多地方仍保留了中國傳統特色,因為全村樓房均為旅居加拿大僑胞所建而得名。

赤坎古渡口全長180米,是赤坎埠最古老的渡口碼頭,故稱古老渡街。該段碼頭是目前青石踏跺保存最為完整的渡頭遺址,甚至當年船隻系纜的石墩尚在。

(梧州遊記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