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青育才父母學堂:最好的教師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親子陪伴本該是充滿溫情和快樂,彼此感恩的,為什麼有些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而孩子並不快樂?還有的更是相互抱怨,不歡而散。究其原因,主要是陪伴品質不高,沒有做到感同身受。

如有的父母陪著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有的陪著孩子玩遊戲自己卻還在看電視,有的陪著孩子談心自己卻心不在焉沒有認真傾聽孩子講述等等。這樣的陪伴“身在曹營心在漢”,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根本不知曉孩子真實的想法和需求,沒有真正參與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只是簡單地陪在孩子身邊,不可能與孩子真正為伴。這樣的陪伴又怎麼能讓孩子心滿意足?

其實,天底下的父母哪個不想陪著自己的孩子,盡享天倫之樂?只是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年輕父母不得不為工作天天打拼,為生活四處奔波,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有時候即使是想陪伴孩子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

父母給孩子有限的陪伴更顯珍貴。這就要求必須提高陪伴品質,把有限的陪伴變成有效的陪伴。

有效陪伴首先應該是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感到愉快,是心靈相通的,而不是互相抵觸、彼此貌合神離。這就要求父母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以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心境感受孩子的一切,

真心接納孩子的情緒,誠心認同孩子的情感。多點換位思考,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個人意願和喜怒哀樂,只要不違反道德規範和危害人身安全,在認同、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再去梳理和引導。多些平等交流,少些高高在上的訓斥和管教。只有這樣,父母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去做他們正在做的事情,與孩子同頻共振、同聲共鳴。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陪伴是為了引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因此,陪伴不應該是盲目的。有效陪伴更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父母陪伴孩子,要給孩子精神支持、道德根植,要幫助孩子提升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應該在共同參與、雙向交流中把自己想要灌輸給孩子的正確思想、價值觀念、人生經驗等悄然傳遞給孩子,

把自己的感想、要求及時回饋給孩子,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得到幫助。陪伴是引導,不是包辦,父母不要總是以強者自居,忽略孩子的感受,把孩子不喜歡、不願意的東西強加在他們身上,讓陪伴變成了看管和操控。要知道,這些都是孩子所不能承受的。父母如果能做到感同身受,多從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尊重孩子,教育引導也更易於被孩子接受。

陪伴是信賴,是雙方對情感的渴求。因此,有效陪伴還應該是心靈陪伴、思想陪伴和精神陪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啟超先生,雖然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但他不停地給孩子們寫信,與孩子們談學習、交友、戀愛、生活、政事,做知心朋友。“我晚上在院子裡徘徊,對著月亮想你們,也在這裡唱起來,你們聽見沒有?”這種真摯情感的流露,感同身受,不僅飽含濃濃的父愛,而且生活情趣盎然,根本沒有家長作風,哪個孩子會不喜歡呢?

多從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尊重孩子,教育引導也更易於被孩子接受。

陪伴是信賴,是雙方對情感的渴求。因此,有效陪伴還應該是心靈陪伴、思想陪伴和精神陪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啟超先生,雖然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但他不停地給孩子們寫信,與孩子們談學習、交友、戀愛、生活、政事,做知心朋友。“我晚上在院子裡徘徊,對著月亮想你們,也在這裡唱起來,你們聽見沒有?”這種真摯情感的流露,感同身受,不僅飽含濃濃的父愛,而且生活情趣盎然,根本沒有家長作風,哪個孩子會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