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總不至於進電子廠吧?

現在就業壓力很大,但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依然有一類行業給的工資不算低始終招不到人,這個行業就是加工製造業。

以往外出的農民工進入電子廠的比例是相當大的,

20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返鄉的農民工也大多數來自於電子或者其它類型的加工廠。那麼,現在為什麼工廠類行業招人就這麼難呢?

1、純粹的“勞動力”逐漸減少

所謂純粹的勞動力就是缺乏教育、缺乏技能的那些靠體力謀生的勞動力。這些人在80後主導的就業形勢下變現的尤為典型,

當時50、60、70後勞動力相當豐富,中國當時的勞動力廉價優勢也是世界聞名。而那些人從事的行業也大多是加工製造業和建築行業。現在這一批勞動力基本上面臨退休,這就導致了所謂的“純粹勞動力紅利”消失。

2、工廠本身也存在問題

工廠本身的問題在於自身制度和薪資方面。這種對於體力要求比較嚴格的行業工資自然就高。這在建築業領域表現尤為突出,一天拿到400元的工資在建築業一點也不意外了。但在工廠能夠拿到的工資相對於以往沒有太大的變化,現在工廠基本上能拿到4000就是平均水準了。而且工廠加班多、制度嚴格,這相對於建築業來說是存在天然劣勢的。

3、這些工作對於90後來說沒有吸引力

那麼大學生沒找到工作的那麼多或者拿著低於工廠工資的大學生為什麼不去工廠上班呢?一是專業不對口、二是大學生不care、三大學生寧願創業也不會優先考慮去工廠。這些原因淺顯易懂,作為一個大學生也很清楚我拿著一份畢業證書去電子廠去幹基層員工的感受。

帶著自己知識去創業也比去工廠熬日子來的痛快。

現在的工廠要嗎去了勞動力更加廉價的越南和非洲,要麼就是買機器人,這是考慮產出比之後做的決策,這也驗證了在中國那種廉價勞動力的時代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