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未定”清明時節春遊踏青,健身養生正當時!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令,大約在西曆的4月上旬。清明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節日,現在成了法定的休假日,前者是時令順序,而後者則往往含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從節令的意義上說,正值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由寒變暖,降水量增多,草綠木長,一片盎然生機。為什麼叫清明,古人說:“萬物生長之時,皆清淨明潔,故謂之清明。”正是空氣品質最好的時候。也是春耕生產的大忙時期。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正是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關鍵時刻。

現代人是從掃墓祭祖、懷念先烈、春遊、環保、健身、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這幾個方面過好清明節的。此時正是一年裡不冷不熱,花紅草綠,天空晴朗的好時光,是郊遊踏青的好機會。從唐人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來看,

清明春遊古已有之,而且相當給力。清明一詞始見於《淮南子》,但春秋時代的孔子就曾寫過“暮春浴乎沂”的文字,可見踏青春遊要比清明節早得多。杜甫的“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說得是唐朝的踏青春遊,那時候已是各年齡層次人都適宜的大眾化的體育活動。

經過漫長的嚴冬禁錮,從戶內到戶外,從城區到郊外,回歸自然,迎著春風,擁抱綠色沐浴陽光,呼吸著新鮮空氣。青草綠竹,蝶飛蟲鳴生機盎然,令人心曠神怡,給人以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力量。

踏青選擇春季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春回大地,陽光明媚,陽氣上升,萬物復蘇。從人體的生理特點分析,這個季節血管擴張,新陳代謝加快,機體各方面的功能加強。陽光充足,通過其中的紫外線照射有利於鈣的吸收,戶外活動有利健康,這對老年人和兒童更為重要。

春遊踏青優選的地方是有山有水,

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樹豐草茂的綠色環境。不但自然景觀美,也要人文景觀相匹配,既要享受大自然的恩惠,也要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所以人們把踏青當作運動,也當作養生。春天裡萬木爭榮,充滿勃勃生機,人隨春生,平添好動向上的心情。野外散步可以調氣血,養精神,去煩惱,達到寧靜致遠之功。

踏青春遊本身就是一個認識自然,充實和積累知識,拓寬思路的過程。古往今來人們熱愛踏青,喜歡春遊也基於這個道理,甚至於流連忘返。宋代的張先在《玉樓春》的詞裡就有“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未定”,說得就是這種情景。結合踏青旅遊參觀革命遺跡,古跡名勝也會受到傳統教育,學到歷史知識。當然,春遊踏青是運動,也應當注意休息,要勞逸結合,不能過分地勞累。

歷代人都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東風送暖,土壤解凍,也正是植樹造林的好時候。1979年定3月12日為植樹節,使這個歷史悠久的古老節令增添了新的文化氛圍和生態文明的內容。

文/王濟憲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踏青春遊本身就是一個認識自然,充實和積累知識,拓寬思路的過程。古往今來人們熱愛踏青,喜歡春遊也基於這個道理,甚至於流連忘返。宋代的張先在《玉樓春》的詞裡就有“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未定”,說得就是這種情景。結合踏青旅遊參觀革命遺跡,古跡名勝也會受到傳統教育,學到歷史知識。當然,春遊踏青是運動,也應當注意休息,要勞逸結合,不能過分地勞累。

歷代人都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東風送暖,土壤解凍,也正是植樹造林的好時候。1979年定3月12日為植樹節,使這個歷史悠久的古老節令增添了新的文化氛圍和生態文明的內容。

文/王濟憲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