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烏克蘭專家拒絕來自西方橄欖枝,卻紛紛來到中國只為了安寧

互聯網上曾經有個新聞被廣泛議論和傳播, 相信你一定聽說過, 那就是有來自烏克蘭的2000多個航空發動機科學家來了中國, 並且在中國落戶了。 中國在最近這些年一直發展的很快, 不論是哪一個行業, 都有肉眼可見的飛速發展, 這無疑吸引了很多來自別國的專家們。 據統計顯示, 在這些來到中國的科學家們, 烏克蘭國籍的是最多的。

不久前, 有位來自別國的特種船舶科學家在我青島露了面, 他的名字叫做瓦列裡, 是一位烏克蘭的專家。 他曾經設計並參與了很多船舶項目, 從業經驗超過30年。 不止如此, 他還參與了蘇聯的各個航母項目, 在這些項目的完成過程中, 有很大的貢獻。

瓦列裡在眾所周知的“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號的專案中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是以骨幹任務和設計師的角色參與到這兩個項目中的。 除了這些出名的武器系統,

他還研究和設計了明思克號等, 可謂是蘇聯武器製造背後的英雄人物。

但是, 在本世界九十年代, 前蘇聯解體, 作為蘇聯武器製造總設計的瓦列裡也失去了自己的依靠。 西方很多國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不惜用重金聘請他去參與他們國家的武器研究,

可瓦列裡都一一拒絕了。 他做著各式各類的工作, 開計程車、寫書……說到這裡,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骨不敢相信, 為什麼他要放棄別的國家提供的那麼好的工作機會呢?其實他的經歷, 並不是唯一的, 在烏克蘭也有許多像他這樣的專家, 都沒有在西方國家的誘惑下屈服。 因為他們知道烏克蘭和西方的矛盾, 所以他們不會接下西方拋出的橄欖枝。

同西方的國家不一樣, 我們中國在前蘇聯階段就和烏克蘭有很深的友誼。 在六十年代, 前蘇聯派遣他們國家的專家來中國進行技術指導時, 中國就沒有虧待過這些專家, 西方國家能提供給這些專家的東西我們國家都能提供。 除此之外, 中國在前蘇聯解體的時期, 就與烏克蘭的有緊密合作和聯繫, 由此也逐漸發展了值得信賴的友誼。 所以當這些專家在烏克蘭沒有出路時, 他們會選擇來到友好的中國, 也願意為中國奉獻自己的餘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