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被嚴重曲解的兩個地名:天津成了天天樂道,寧夏是寧靜的夏天

沒文化, 真可怕。 在中國有一個直轄市與個一個省的地名被嚴重曲解:天津成了天天樂道津津有味, 寧夏是寧靜的夏天。

天津, 簡稱津, 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關於天津之名是有說法的, 即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 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 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 歷經600多年, 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相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是指天子, "津"為渡口也。 在我國古代, 渡口民用為渡, 官用為津, 天津當然是指當年的官渡。 天津是由明成祖朱棣賜名的。 朱棣深知直沽作為海運商舶往來要衝, 地位十分重要, 於1404年在直沽設衛、築城。 同時為了紀念“靖難之役”的勝利,

賜此地名為“天津”, 意謂“天子經由之渡口”。 這史料充分且記載清楚的解釋。 甚至, 二十世紀60年代初, 在南門外大街發現了一座明代嘉靖年間所立的名為《修建三官廟碑》的石碑, 記載:“夫天津小直沽之地, 古斥鹵之區也。 我朝成祖文皇帝, 入靖內難, 聖駕嘗由此渡滄州, 因賜名曰天津, 築城鑿池, 而三衛所立焉。 ”此碑詳述了天津賜名、築城、設衛之經過, 也證實了史料的說法。 但在電視的廣告裡, 這裡卻成了天天樂道津津有味, 望文生義得讓人直打顫。

與天津相伴的是寧夏。 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臺灣有個叫李正帆音樂人大約是2002年來了趟寧夏的西海固地區, 據說這一趟歷程很是讓這位元音樂人難忘, 回去後, 他便寫了一首歌《寧夏》:天空中繁星點點 /心裡頭有些思念 /思念著你的臉 /我可以假裝看不見 /也可以偷偷的想念 /直到讓我摸到你那溫暖的臉……

再後來, 這首歌經一位歌星的演唱傳唱了開來, 正如一位網友的說法:一提到“寧夏”的字眼, 那首歌、那旋律就情不自禁地迸出來,

在耳畔、在腦海縈繞、迴旋、旋轉, 一幅幅景象也開始彌漫、蔓延……梁靜茹的這首歌(《寧夏》), 剛開始聆聽的時候就被那種清新、自然的氣氛感染, 有一種溫暖, 有一種喜悅……這個美好的創意, 讓人一閉上眼, 就聯想到了寧靜的夏天, 跟寧夏的淵源……果然, 一點一點的溯源, 真的是寫給寧夏的, 也寫給愛戀著人的, 一首溫暖的情歌。

就這樣, 寧夏變成了“寧靜的夏天”。

寧夏, 簡稱寧, 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 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 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自治區首府為銀川。 這裡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 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寧夏之名的來源於西夏故地。 西元1038年, 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割據政權, 以夏為號, 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 宋人稱之為西夏。 元朝在這裡設置了西夏中興行省, 因為希望西夏地區永遠安寧, 於是就改稱寧夏行省。 新中國成立之後把寧夏改為寧夏回族自治區。

一首歌怎能如此曲解一個地名?時代發展到今天, 人們當然希望一些古老的地名生髮新的寓意, 但不忘歷史才能不忘初心, 而且,歷史還能傳承基因、燭照未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

而且,歷史還能傳承基因、燭照未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