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則天為何立“無字碑”?

墓碑是中國一種特殊的文化寶庫, 在歷史學、在文學、書法藝術等領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樹碑立傳, 自古以來已成慣例。 然而,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生前雖無限風光, 死後卻命人為自己立了一塊耐人尋味的“無字碑”。

武則天(624~705年), 名曌,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 死後與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 乾陵座落于西安西北80公里的幹縣梁山上。 在朱雀門並排矗立著兩塊高達6米的墓碑, 西面為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書寫的“述聖碑”, 碑文長達八千餘字, 歌頌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東面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無字碑”是由整塊石頭雕成的, 碑額九條蟠龍盤繞, 碑兩側各有升楷圖一幅, 碑座正面是一幅獅馬圖, 馬屈蹄俯首, 雄獅威嚴挺立。

無字碑上雖不刻一字, 但雕刻之精細為歷代罕見。 女皇武則天為何立無字墓碑呢?對於這道難題自唐以來,

人們有種種揣測。

第一說為, 武則天取《論語》中“民無德而名焉”之意, 立“無字碑”來誇耀自己的功德無限, 表達自己功德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武則天實際執掌朝政長達50年之久, 總體說來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封建統治者。 她大力推行改革, 打破關隴(今陝西、甘肅一帶)士族把持政治的局面,

重用庶族士人, 修改《氏族志》為《姓氏錄》, 消除士族界限。 她還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破格用人, 注重發展科舉制度, 創立了“自薦”求官的制度。 在武則天執政時期, 湧現了一大批人才, 如名相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和宋璟。 此時, 社會經濟繼續快速發展, 國力不斷上升。 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對武則天, “政啟開元, 治宏貞觀”。

第二說為, 武則天自知罪孽深重而無顏立傳。 武則天從身份低微的才人, 以阿諛奉承的手段博取高宗的信任, 最後以女流之身竊取帝位。 她為鞏固自己的權力消除異己, 大肆殺戮李唐皇室, 任用酷吏, 培植黨羽, 使不少汙吏橫行一時, 人人自危, 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 在其掌權時期,

官僚機構膨脹, 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在恢復“安西四鎮”後又相繼喪失, 經濟發展處於唐初馬鞍形的最低潮等。 到了晚年, 她好大喜功, 生活奢靡, 耗費了大量的國力。 還有些人按封建正統論來評價她, 認為她改唐為周, 愧對祖先, 罪無可恕。

第三說為, 武則天此舉是讓後人去評論其功過是非。

武則天執政期間, 經濟持續發展, 在納諫、用人等方面做出了許多無法抹殺的功績。 但是她為了鞏固個人的統治, 任用酷吏, 濫殺無辜, 崇信佛教, 奢侈浪費。 當武則天被迫還政于唐中宗後, 自知對自己的一生後人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 碑文如何寫都非易事, 因此決定立“無字碑”, 由後人去評價。

第四說為, 武則天覺得自己以周代唐, 死後又與唐高宗合葬, 在碑上稱呼自己是皇帝還是皇后都不恰當, 因此只好用無字碑來回避這個問題。

第五說為, 無字碑當初立碑時是有碑文的, 但武則天的繼任者因各種原因不願銘刻。 學者們推測其碑文極有可能與武則天的《垂拱集》、《金輪集》以及其它珍貴史籍圖冊一起葬於乾陵的地宮裡。 眾所周知,武則天對李氏子孫大加迫害,晚年還處心積慮地謀劃將皇位傳給武氏子孫。李顯雖然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但長期處於武后的淫威之下,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幾番險遭毒手。他雖不能公開地發洩對母親的怨恨之情,但也很可能不願為其歌功頌德。

武則天的性格是敢想敢做,在位時就一再大興土木借機炫耀自己的功德,到了晚年怎麼放過借由碑文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機會呢?再加上武則天比高宗晚死22年,她有足夠的時間來為自己構思碑文,碑上如何稱呼自己的難題並不能使她打消銘刻碑文的念頭。

李顯

實際上,“無字碑”早已名不副實。目前,無字碑上還有後人題刻的四十二段文字。這些文字起於宋朝,止於明清,前後歷時五百多年,大多為身居要職的朝廷命官親自題寫。從這些文字的拓片可以看出,有些是一個格子刻幾個字,有的是幾個格子刻一個字,這就說明碑上的格子是原先就有的。碑上刻有《大金皇帝都統經略郎君行記》,後人簡稱其為《郎君行記》。明代金石學家趙蛹在《石墨鐫華》上說:“(《郎君行記》)碑字不能辨,蓋女真字……字刻乾陵無字碑上。”經研究發現,《郎君行記》由漢字和早已廢絕的契丹文字書寫,成為研究契丹文字的珍貴史料。

近年來,陝西的兩位考古工作者田亞岐、高發先生經反復研究發現,在無字碑的陽面上佈滿了4、5公分見方的格子,這些格子一氣貫通,從上到下為84格,從左到右為44格。以此類推,原先準備的碑文應有三千多字。

眾所周知,武則天對李氏子孫大加迫害,晚年還處心積慮地謀劃將皇位傳給武氏子孫。李顯雖然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但長期處於武后的淫威之下,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幾番險遭毒手。他雖不能公開地發洩對母親的怨恨之情,但也很可能不願為其歌功頌德。

武則天的性格是敢想敢做,在位時就一再大興土木借機炫耀自己的功德,到了晚年怎麼放過借由碑文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機會呢?再加上武則天比高宗晚死22年,她有足夠的時間來為自己構思碑文,碑上如何稱呼自己的難題並不能使她打消銘刻碑文的念頭。

李顯

實際上,“無字碑”早已名不副實。目前,無字碑上還有後人題刻的四十二段文字。這些文字起於宋朝,止於明清,前後歷時五百多年,大多為身居要職的朝廷命官親自題寫。從這些文字的拓片可以看出,有些是一個格子刻幾個字,有的是幾個格子刻一個字,這就說明碑上的格子是原先就有的。碑上刻有《大金皇帝都統經略郎君行記》,後人簡稱其為《郎君行記》。明代金石學家趙蛹在《石墨鐫華》上說:“(《郎君行記》)碑字不能辨,蓋女真字……字刻乾陵無字碑上。”經研究發現,《郎君行記》由漢字和早已廢絕的契丹文字書寫,成為研究契丹文字的珍貴史料。

近年來,陝西的兩位考古工作者田亞岐、高發先生經反復研究發現,在無字碑的陽面上佈滿了4、5公分見方的格子,這些格子一氣貫通,從上到下為84格,從左到右為44格。以此類推,原先準備的碑文應有三千多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