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矩陣式管理、高標準推動、全域化保障:浙江台州路橋區有效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落實

自2005年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以來, 台州市路橋區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 圍繞“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目標, 通過加強組織管理、細化考核標準、強化結果運用、規範專案實施,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得到有效落實。 截至2016年底,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2.75%;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66.06% ;高血壓患者管理率為42.00%, 規範管理率達71.11%;糖尿病患者管理率為39.07%, 規範管理率達68.70%;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達85%。 實行“三病”藥物免費配送制度, 全年累計為78546人次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免費配送基本藥物,

配送金額達321619.81元;為677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免費治療, 金額達259136.6元。 在2016年度全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現場考核中, 該區以966.85分的高分(千分制)名列23個被考核縣(市、區)前茅。

01

矩陣式管理, 力求“規範化”

一是強化組織管理。 區衛計局成立專案管理領導小組和專案管理辦公室,

明確專案辦各成員科室工作職責, 由局監控科負責日常管理與組織協調工作, 計財科負責專案經費監管和指導, 辦公室負責專案的宣傳與報導, 資訊科負責資訊化保障及操作指導、考核, 區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中醫院負責相關業務的技術指導、督導檢查和績效考核工作。

二是強化部門聯動。 每年年初與區財政局聯合下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績效考核辦法》, 規定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年度考核成績低於900分的, 將一票否決該單位一切評優評先資格。 積極借助公共衛生委員會辦公室和精神衛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力量, 協調區廣電中心不定期在“路橋資詢”頻道播放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公益廣告,

提高居民知曉率;協調區民政局落實嚴重精神障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政策, 提高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率和穩定率。

三是強化制度建設。 工作例會常態化:設立微信、QQ等工作交流平臺, 加強區本級與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縱向溝通, 及時處理各類相關問題;同時充分發揮區專案辦各成員單位在組織協調、技術培訓、業務指導、監測評價、資訊化推進和政策建議等方面的橫向聯繫作用, 進一步完善專案管理網路。 主題式督導定期化:每季度針對近階段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設定“主題”, 組織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開展“主題督導”, 做到督導、整改核查有記錄,

發現問題有通報, 整改落實有報告、有佐證。 “三定”服務覆蓋化:在全區實行“三定”服務制度, “定點、定人、定時”提高慢病隨訪效率;開展集中宣傳與自我管理培訓提高服務依從性;開展診間隨訪, 提高慢病隨訪真實性。

02

高標準推動, 力爭“精細化”

一是細化考核方案。 為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對工作的促進作用, 推動專案全面、規範實施, 該區將基本公共衛生部分指標列入區對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衛生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 如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非法行醫報告、傳染病報告與處置等。 另外, 結合實際考核中容易失分的環節, 在《浙江省基本公共衛生考核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步細化, 並提高考核要求。

如增加問題整改到位率、及時率, 檔案清理完成率, 高血壓、糖尿病發現率, 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發現人數、規範管理率, 提高一類苗接種率、新生兒訪視率、兒童保健覆蓋率、早孕建冊率、孕產婦訪視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等指標要求。

二是嚴格開展績效考核。 該區強化專案考核全過程管理, 通過“五統一”、“兩隨機”、“三回饋”機制保證考核結果公平公正。 “五統一”即統一考核人員, 統一考核標準, 統一人口標準, 統一操作標準, 統一考核紀律。 “兩隨機”即隨機產生考核順序, 隨機抽取樣本量。 “三回饋”即現場回饋, 基本公共衛生千分制回饋, 績效考核千分制回饋。

三落實結果運用。 為充分調動基層醫療機構和承擔專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堅持“統籌使用,結果導向,優勞優得”的原則,每年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中提取10%(2017年即227萬元)作為專案考核獎勵經費,根據各單位考核結果排名情況,設第6名分配係數為1.0,第5-1名依次遞加0.075,第7-10名依次遞減0.075,按係數進行分配。目前,該區將基層單位收支結餘與全科醫生簽約經費作為獎勵經費,打破了收支結餘平均分配的慣例,再次調動從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03

全域式保障,力求“優質化”

一是業務培訓保障服務優質。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勤交流”的形式對基本公共衛生綜合業務骨幹人員進行了全方面的培訓。“請進來”即邀請市里專家來進行培訓;“送出去”即將相關人員送到省、市參加各類培訓;“勤交流”即定期召開座談會,交流先進經驗,探討困難,及時處理各類問題和意見。

二是專案宣傳引導全民參與。通過全科醫生簽約、社區義診、紅十字會急救培訓、志願者服務宣傳、世界主題日宣傳等活動,採取微信平臺、電視新聞媒體、今日路橋報刊、宣傳欄、講座等多形式開展專案政策和項目知識宣傳,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專案服務,提高居民對專案服務的知曉率與依從性,唱響了“你健康,我服務”的主旋律。

三是資訊化保障實現資料共用。建立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資訊系統,完善了區域“四中心、一平臺”,穩步推進區域協同醫療;全區電子健康檔案與區域HIS系統等資訊平臺逐步對接,實現區域基礎資訊資料互聯和共用。完成了區域資訊系統與市疾控中心平臺的對接,實現基於市、區兩級區域衛生資訊平臺的“醫院資料推送、疾控業務管理、社區隨訪干預”的資料交換和全市共用應用。

堅持“統籌使用,結果導向,優勞優得”的原則,每年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中提取10%(2017年即227萬元)作為專案考核獎勵經費,根據各單位考核結果排名情況,設第6名分配係數為1.0,第5-1名依次遞加0.075,第7-10名依次遞減0.075,按係數進行分配。目前,該區將基層單位收支結餘與全科醫生簽約經費作為獎勵經費,打破了收支結餘平均分配的慣例,再次調動從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03

全域式保障,力求“優質化”

一是業務培訓保障服務優質。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勤交流”的形式對基本公共衛生綜合業務骨幹人員進行了全方面的培訓。“請進來”即邀請市里專家來進行培訓;“送出去”即將相關人員送到省、市參加各類培訓;“勤交流”即定期召開座談會,交流先進經驗,探討困難,及時處理各類問題和意見。

二是專案宣傳引導全民參與。通過全科醫生簽約、社區義診、紅十字會急救培訓、志願者服務宣傳、世界主題日宣傳等活動,採取微信平臺、電視新聞媒體、今日路橋報刊、宣傳欄、講座等多形式開展專案政策和項目知識宣傳,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專案服務,提高居民對專案服務的知曉率與依從性,唱響了“你健康,我服務”的主旋律。

三是資訊化保障實現資料共用。建立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資訊系統,完善了區域“四中心、一平臺”,穩步推進區域協同醫療;全區電子健康檔案與區域HIS系統等資訊平臺逐步對接,實現區域基礎資訊資料互聯和共用。完成了區域資訊系統與市疾控中心平臺的對接,實現基於市、區兩級區域衛生資訊平臺的“醫院資料推送、疾控業務管理、社區隨訪干預”的資料交換和全市共用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