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萬萬沒想到,秋天這三樣東西一起煮,失眠貧血咳嗽都搞定

一到秋天, 患有秋燥的病人也就越來越多, 什麼是秋燥呢?在臨床上, 一般表現為口乾舌燥, 咳嗽沒有痰、擤鼻涕或者吐痰的時候, 還可以見到血絲, 很多人發現了這種症狀又不知該如何治療, 難道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其實關於秋燥, 還有一個小故事。 相傳唐武宗李炎得了一種病, 口乾舌燥有點咳嗽, 御醫們用盡了各種辦法, 效果甚微。 這時候青城山有個道士, 他就說自己能治好這個病, 因為唐武宗一貫崇信道教, 然後他就把道士給他調和的藥方喝下去, 病情很快就得到了好轉, 方子也很簡單, 實際上就是秋梨膏,

自然而然變成宮廷御用的一個食療方, 一直到清朝才流傳到民間, 下面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取水梨2個, 羅漢果1個, 生薑3片, 將水梨去皮切核成塊狀, 羅漢果從藥店裡就可以買到, 生薑切成一塊錢硬幣大小, 然後加水500毫升直接熬就可以了。

開了鍋大約半個小時左右把這個湯濾出來, 早晚分兩次空腹溫服;如果有一些人覺得口感不太好的話, 可以加上冰糖4塊, 這樣對於秋燥, 燥咳, 秋梨膏有比較好的效果。

還有些更年期的婦女, 說自己自己心煩的不行, 晚上睡不好覺, 總愛醒。 身上還一陣一陣的出汗,

出了汗以後身體發涼, 過一會兒又覺得熱, 這種感覺還是一陣一陣的, 說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絕症?其實不是, 這種症狀和秋燥有很大關係, 下面也為大家介紹款食療方。

取百合20克, 生地黃20克, 大米100克, 把這三味放到一起, 加上適量的水煮粥即可。 百合有比較好的養陰、清熱、除煩、安眠的效果, 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血的功效。 因為百合和地黃偏涼, 再加上能夠保護脾胃的大米, 這個方子效果就比較顯著。

後來病人連著喝了7天以後再來複診的時候, 各種症狀已經明顯好轉。 百合加地黃是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裡的一張方子, 在方子原有的基礎上加上大米做成了粥, 這樣治療一些更年期的煩躁、失眠、一陣陣發熱效果非常理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