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受冤枉的古代暴君:自己從來沒做過惡,孔子徒弟說了七個字

說起紂王, 很多人的第一感官就是此人是個暴君、好色之徒、亡國罪人, 仿佛不把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誓不甘休。 但歷史的真相又有幾人能明瞭, 隨著對商朝歷史研究的深入, 很多人發現紂王其實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殘暴, 相反, 他還是整個商朝難得的明君。

開疆擴土, 平定叛亂

紂王即位之時, 並不是長子, 而此時嫡長子繼承制已經取代兄終弟及, 新舊禮制的改革觸動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 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紂王大哥微子及他的兩位“好叔叔” 箕子和比干。 這些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自然就聯合起來反對紂王, 並且其中的微子和比干素有賢名, 朋黨也是十分龐大。

所以說紂王即位時, 日子十分不好過, 內部四分五裂, 外部又有強敵環伺(東夷)。 在這種情況下, 紂王沒有害怕, 而是毅然決然地扛起商朝大旗。 對內一方面實行高壓統治, 分化打擊反對分子,

甚至不惜殺比干、囚箕子、逐微子, 以鞏固王權;另一方面, 提拔新人飛廉、惡來等人為將, 掌握軍權。

對外則是堅決打擊, 命飛廉為統帥, 討伐東夷。 後又在西邊舉行了盛大的軍事演習, 用以震懾西部諸侯, 尤其是西伯侯。 在解決了西部的威脅後, 他再次率軍親征東夷, 經過數十年的苦戰, 終於戰勝了這個大患, 將商朝版圖擴展到今天的江淮一帶。 雖勝但卻是慘勝, 此時的商朝的精華已經消耗一空, 無力再戰了。

周人叛亂, 乘虛而入

紂王平定天下後, 以為安全無憂, 準備讓黎民百姓好好休養生息。 但他忘了, 有一個人在覬覦他的王位, 這個人就是西伯侯。 在商朝大軍與東夷苦戰之時, 周人(西伯侯部)卻一直在安靜地發展壯大, 積蓄著力量, 準備給紂王致命一擊。

恰在此時, 一直被壓制的國內反對勢力突然抬頭, 反對勢力代表大夫甲、內史向摯、微子等先後逃到周, 還向周人提供了許多情報, 讓周人明白了現在的商王朝已是一個空架子, 只是表面風光而已。 於是, 西伯侯乘虛而入,

開始了伐紂大業, 最終, 雙方在牧野決戰, 周人大勝, 長驅直入, 紂王自知無力回天, 在鹿台自焚而亡。 至此, 紂王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成王敗寇, 歷史使然

歷史總是這樣, 任何戰爭無論是正義還是非正義, 總是要扯一個大義的旗子。 周武王伐紂成功之後,

自然也不例外, 於是史書就將紂王描寫成了一個貪戀美色、昏庸暴戾的人, 所以周朝取代商朝是替天行道。

當然, 抹黑紂王的不知他的仇敵周人, 更多的是商朝的叛徒、內奸, 諸如微子、向摯等。 自己的背叛行為自然是不能明說的, 那麼只能將髒水往死人紂王身上潑了, 是以就有了“昏棄厥肆祀、弗敬上天、郊社不修、宗廟不享、力行無度, 播棄犁老、崇信奸四”等等罪名了。

後世抹黑紂王最多的就是諸子百家了, 為什麼呢?因為諸子百家仁愛等思想要想傳播, 先得找個對比吧, 找來找去就找到了紂王頭上, 為什麼, 他是前朝的亡國之君呐, 不懟你懟誰。 於是酒池肉林、沉迷美色等等夏桀的罪行一樣不落的全安到了紂王的頭上, 真真是可悲又可笑。

質疑聲起,真相大白

對於紂王的這些無端抹黑,終於有人看不下去了,第一個看不下去的是孔子的大弟子子貢。子貢說了這樣一句話:“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就是說,紂王的殘暴,天下是沒有人能超過啦。對君子來說都討厭做下流的事,所以天下的邪惡皆歸到紂王身上了。這跟現在網路上流行的“完美受害人”理論真的是非常相像了。

宋代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帝辛大造宮殿,建酒林肉池,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實等罪惡,與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受不分,這些都是出於模仿。”我們再去看看原來的《史記》、《尚書》等,的確如他所說的那樣,夏桀有的罪行紂王全都有,夏桀沒有的紂王還是有,因此他亡國是“罪有應得”。

近代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也曾親臨殷商故地考查後,發出了“統一神州肇此人”的感歎,可見他對紂王的讚賞。

獨立思考,自我昇華

在寫此文前,我也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十足的暴君,對他可謂是深惡痛絕,特別是小時候看《封神榜》。但此刻,我對他的印象有很大的改觀,就從功績來看,他可以算得上是千古一帝了。

所以,我們看待問題時,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經過慎重研究後再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樣一方面能有理有據,另一方面也能更令人信服,最終實現自我的昇華。

更多精彩資訊,敬請點擊關注尋史。

真真是可悲又可笑。

質疑聲起,真相大白

對於紂王的這些無端抹黑,終於有人看不下去了,第一個看不下去的是孔子的大弟子子貢。子貢說了這樣一句話:“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就是說,紂王的殘暴,天下是沒有人能超過啦。對君子來說都討厭做下流的事,所以天下的邪惡皆歸到紂王身上了。這跟現在網路上流行的“完美受害人”理論真的是非常相像了。

宋代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帝辛大造宮殿,建酒林肉池,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實等罪惡,與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受不分,這些都是出於模仿。”我們再去看看原來的《史記》、《尚書》等,的確如他所說的那樣,夏桀有的罪行紂王全都有,夏桀沒有的紂王還是有,因此他亡國是“罪有應得”。

近代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也曾親臨殷商故地考查後,發出了“統一神州肇此人”的感歎,可見他對紂王的讚賞。

獨立思考,自我昇華

在寫此文前,我也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十足的暴君,對他可謂是深惡痛絕,特別是小時候看《封神榜》。但此刻,我對他的印象有很大的改觀,就從功績來看,他可以算得上是千古一帝了。

所以,我們看待問題時,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經過慎重研究後再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樣一方面能有理有據,另一方面也能更令人信服,最終實現自我的昇華。

更多精彩資訊,敬請點擊關注尋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